巖溶路基處理施工方案(8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76529
2022-07-22
8頁
69.50KB
1、 LZK22+795-LZK23+770/LYK23+770-LYK23+997巖溶路基處理施工方案1)概述11編制依據(1)樂昌至廣州高速公路坪石至樟市段工程招標文件和招標期間招標單位與投標單位所有來往的函件及補遺資料。;(2)樂昌至廣州高速公路坪石至樟市段路基施工設計圖;(3)樂昌至廣州高速公路坪石至樟市段路基施工設計圖設計說明、工程量清單及對施工現場、周圍環境的實地勘察、調查資料等有關資料。(4)施工承包合同書;(5)原施工組織設計;(6)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范(JTJ03395);(7)公路工程質量評定標準(JTG F80/12004);(8)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范(JTJ07695)2、;12編制原則(1)編制施工方案時做到總體部署和分項工程相結合、重點工程和一般工程相結合,使方案具有重點突出、內容全面、思路清晰的特點;(2)堅持按項目法管理的原則。綜合運用人員、機械、物資、資金和信息,實現質量和造價在保證安全和工期前提下的最佳組合;(3)遵循“重視環境、保護環境”的原則,做到不擾民,重視生態環境,不污染環境。貫徹執行國家和當地政府的方針政策,遵守法律法規,尊重和保護工程施工所在地的民俗風情;(4)堅持用工制度的動態管理。根據工作的需要,合理配置勞動力資源;(5)堅持安全第一、質量至上原則。精心組織施工,合理安排工期。堅持技術先進、方案優化、重合同守信譽、施工組織科學合理、按3、期優質安全高效、不留后患;(6)遵循與設計、規范和驗標保持一致的原則。編寫施工工藝時,嚴格按設計要求,認真執行現行本標段專用條款及施工技術規范和驗收標準,確保工程質量優良;(7)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在制定本施工組織設計時,根據我方施工經驗和管理水平,堅持科學組織,合理安排,均衡生產,確保優質、高效地完成本工程建設;(8)本著先進性與適用性相結合的原則,采用成熟可靠的技術,加強工序控制,確保優質、安全、快速、高效建成該工程。2、工程概況本合同段地處巖溶較為發育地區,較嚴重路段有LZK22+910-LZK23+170,LZK23+590-LZK23+770,LYK22+790-LYK23+190,4、LYK23+490-LYK23+770,LK23+770-LK24+010,該路段整體視電阻值較低,見閉合狀、漏斗狀異常分布,數量較多,埋深較淺,異常主要集中發育在30m深度范圍內。巖溶主要為全充填及半充填溶洞,分布數量較多,呈多層狀、串珠狀分布,部分溶洞規模較大,溶洞頂板厚度較薄,巖溶地質災害對線路施工影響嚴重。2.1施工方案根據巖溶類型、所處位置、溶泉狀態等不同狀況由人工配合機械分別采用引排、回填、封閉、堵塞、鋼筋混凝土蓋板跨越等方法處理基底。石方爆破后采用機械進行路塹開挖和路基分層填筑的施工方法。2.2人員、設備配備主要技術人員配備一覽表序 號姓 名職 務 職 稱職 責 范 圍1林同香工5、程師主管生產2楊彬工程師技術負責3江月紅工程師路基負責人4王磊工程師測量負責5吳永博工程師質檢負責6文曉京工程師測量工程師7蔡秀英工程師試驗室負責8林同康機械師土方施工隊長主要機械設備一覽表序 號機械設備名稱規格型號單位總數量備 注1挖掘機CAT320臺3已進場2挖掘機PC200臺2已進場3推土機D50臺1已進場4推土機 D60臺1已進場5壓路機YZ22J臺2已進場8自卸汽車臺15已進場9平地機徐工PY170臺1已進場10灑水車臺3已進場11油料供應車臺1已進場2.3施工方法及工藝措施2.3.1路堤填筑施工方法2.3.1.1認真核對設計文件,現場調查核實,確定各個巖溶的形態,類型及發育因素,即6、確定巖溶的“死、活、干、濕、大、小”,確定巖溶的產狀,寬度,位置。并制定相應的處理措施。2.3.1.2采用全站儀.水準儀進行測量放樣.2.3.1.3溶洞處理:人工配合機械進行處理,方法如下:1)導流:對巖溶水以疏導為主,采用明溝、涵洞(管)及泄水洞等構造物進行疏導,并在高出地表水位25cm處設置20cm厚的碎石(礫石、粗砂、土工布)隔離層,將水排到側溝。2)跨越:路基通過溶洞或巖溶水時,跨越和施工條件較好時,采用跨越方法。 (1)路基底或路基附近流量較大的暗河,落水洞、消水坑或巖溶泉,采用橋跨通過。(2)規模較小的巖泉采用涵洞跨越。(3)跨越季節性和經常性積水而水不深的溶蝕洼地,采用片石透水路7、堤。2.3.1.4加固:防止路基底溶洞的坍塌及巖溶水的滲漏,采用如下加固方法: 1)深而窄的溶洞不便采用洞內加固時,采用鋼筋混凝土蓋板加固,如靠近邊溝時同時應防止邊溝水的滲漏。2)填方路基基底的落水洞、巖溶漏斗,在不影響地下水排泄通道時,采用回填碎石夯實,并在地表整平后鋪設土工格柵加固。雙向土工格柵采用雙向聚酯焊接土工格柵PET60-60,縱橫向抗拉強度大于或等于60KN/m,縱橫向延伸率小于或等于10%,焊點極限剝離力大于或等于80KN,幅寬大于或等于4.5m。3)當溶洞埋深小于3m,且頂板巖層厚度小于1m時,采用直接爆破頂板后回填砂礫或碎石,并在地表整平后基底鋪設土工格柵加筋處理。4)當溶8、洞埋深在3-15m(附近100m內無房屋等建筑物)頂板巖層厚度小于1m時,或中、小型溶洞或串珠狀溶洞群分布較密集路段,采用強夯+土工格柵處理。5)當溶洞埋深在3-15m時,且頂板巖層厚度在1-4m時,采用鉆孔爆破頂板后回填砂礫或碎石,在強夯處理,并在地表整平后基底鋪設土工格柵加筋處理。6)當溶洞埋深在15-20m,頂板巖層厚度小于1m,且洞高大于2m時,采用鋼筋混凝土蓋板跨越進行處治,洞高小于2m時,可不進行處治。7)當溶洞埋深在15-20m的中、小型溶洞,頂板巖層厚度在1-4m范圍內,視如下不同情況分別進行處治:1)頂板厚度小于2m, 且洞高大于2m時,采用鋼筋混凝土蓋板跨越進行處理;2)當9、洞高小于2m或洞內全充填時,可不進行處理。8)當溶洞規模較大或串珠狀溶洞群,且溶洞頂板巖層厚跨比小于0.8m時,采用鉆孔灌注樁處理,灌注樁穿過薄層頂板溶洞進入堅硬底板持力層不小于2.0m。鉆孔灌注樁采用C25素砼,管徑50cm,設置間距一般4-8m。鉆孔灌注樁穿過溶洞范圍,需套鋼護筒,鋼護筒的主要作用是防止砼流進溶洞,其施工方法具體如下:(1)先預埋開孔護筒,準備優質水泥漿、編織袋填裝的粘土包和片石。(2)沖進鉆孔,在溶洞內沖進時,拋填粘土袋和片石。(3)下放鋼護筒至巖面,繼續沖進,如溶洞漏漿,則繼續拋填粘土袋和片石,并將鋼護筒繼續跟進至巖面。(4)安放內護筒。(5)施工封底混凝土。(6)在鋼10、護筒和內護筒之間分段注漿,最后終孔。(7)溶洞埋深大于20m,或溶洞頂板巖層厚跨比大于0.8m或厚度在4m以上,或位于路基外側(1m+HO)范圍外(HO為溶洞埋深)者,原則上可不進行處治。2.3.1.5堵塞:路塹邊坡上的干溶洞,采用洞內用片石填塞,洞口用干砌片石鋪砌、砂漿勾縫或漿砌片石(30cm厚)封閉。2.3.1.6壓漿:基底為蜂窩麻面狀結構或頂板薄、巖石破碎的暗溶洞,采用壓漿處理。采用鑿巖機鉆孔,壓注水泥砂漿、純水泥漿或水泥水玻璃雙液漿。 2.3.1.7路基分層填筑:路基處理完成后進行路基分層填筑。填筑方法與一般路基填筑方法相同。2.4路塹開挖2.4.1路塹開挖:施工方法與一般路基相同。211、.4.2溶洞處理:路基成型后,路塹溶洞處理方法如下:2.4.2.1路塹邊坡上的溶洞,影響邊坡穩定時,采用洞內片石堵塞,洞外干砌片石鋪砌,砂漿勾縫或漿砌片石封閉。2.4.2.2靠近天溝的溶洞,可用上法封閉。砌筑不易的深溶沿采用鋼筋混凝土蓋板封閉,并防止天溝水的滲漏。2.4.2.3路塹基床部分溶洞,處理方法與路堤基底溶洞處理方法相同。2.5質量保證措施2.5.1影響路基穩定的溶洞,采用暗溝(或滲溝)將溶洞水引離路基。以免巖溶水浸潤或浸泡路基,使路基變軟,強度降低。2.5.2采用洞底支撐加固時,查明洞底柱基的穩定性。2.5.3確定洞穴頂板安全厚度,方法如下:2.5.3.1頂板巖厚完整大于10m,洞道直徑小于5m不進行處理。2.5.3.2板厚度大于10m,洞道小于2m,不作處理。2.5.3.3采用坍塌,破裂拱、剪力、彎矩概念進行計算確定。2.5.3.4影響路基穩定的人工坑洞(如煤洞、古墓、 枯井、掏砂坑、防空洞等)查明情況后,參照巖溶處治方法進行處理。2.6安全措施2.6.1采用洞底支撐加固時,發電照明,專人指揮,確保施工人員安全。2.6.2溶洞處理前,洞口設置施工警告牌,確保人員和機械安全。2.6.3爆破作業時,按規范和設計要求設置安全警戒線,保證人員、機械設備的安全。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1-23
34份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2-21
3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