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方開挖工程安全專項施工方案實例(6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76596
2022-07-22
6頁
214.50KB
1、土方開挖工程安全專項施工方案一、工程概況本住宅樓為三層框架結構,地下一層,地上三層,建筑面積為2182.66,其中,地上建筑面積1666.31,地下建筑面積為516.35,建筑類別為三類;建筑耐火等級為級,抗震設防烈度為8度,建筑耐久年限為50年,屋面防水等級為三級.二土石方工程施工概況 本工程挖土深度4.9,邊坡無支護,邊坡系數為m0.67.三、主要編制依據1施工圖紙;2地基與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 50202);3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 50300);4施工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程 (JGJ33);四、危險源識別與監控l.土方開挖工程事故的類型 (2)影響邊坡附近建筑物的安2、全和穩定;(2)引起機械事故;(3)邊坡土堆放材料傾落;(4)土方塌落直接傷人。2.引發事故的主要原因(l)開挖較深,放坡不夠;或通過不同土層時,沒有根據土的特性分別確定不同的放坡坡度,致使邊坡失去穩定而造成塌方。(2)在有地表水、地下水作用的土層開挖時,未采取有效的降、排水措施,土層受到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影響而濕化,內聚力降低,在重力作用下失去穩定而引起塌方和滑坡。(3)邊坡頂部堆載過大,或受外力振動影響,使坡體內剪切應力增大,土體失去穩定而塌方。(4)土質松軟,開挖次序、方法不當而造成塌方。3.危險源的監控(l)根據土的種類、力學性質確定適當的邊坡坡度。(2)當基坑深度較大時,放坡開挖不經濟3、,或環境不允許放坡時,應采用直立放坡,并進行可靠的支護。(3)做好地面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的工作。(4)在基坑(槽)邊坡上側堆土或材料以及移動施工機械時,應與挖方邊緣保持一定距離,以保證邊坡和直立坑壁的穩定。當土質良好時,堆土或材料應距邊坡邊緣0.5m以外,高度不超過1.5m。五、土方開挖工程安全技術設計1一般規定 (l)機械開挖后,邊坡一般較為陡,應用人工加以修整,達到設計要求后,在進行其他作業。 (2)施工機械進入施工現場所經過的道路橋梁和卸車設備等,應事先做好檢察和必要的加寬加固工作。開工前應做好施工場地內機械運行的道路,開辟適當的工作面,以利安全施工。 (3)土方工程基坑工程在施工過程中4、,如果發現有文物古跡遺跡或化石,應立即保護現場和報請有關部門處理。 (4)人工清槽時,兩人操作間距保持2-3米,自上而下挖掘。 (5)運土道路的坡度,轉彎半徑要符合有關安全規定。2構造要求 邊坡系數m=0.67 基坑長a=37.1m 基坑寬b=17.9m 基坑深h=4.9m 工作寬度c=0.3m 土方量按一下公式計算 V(機械)=a2cmHb2cmH13m2H3 =37.1+20.3+0.674.617.9+20.3+0.674.64.6+130.670.674.64.64.6=4063.3m3 V人=37.1+20.3+0.670.317.9+20.3+0.670.30.3+130.670.5、670.30.30.3=212.6m33設計計算 (l)參數信息 坑壁土類型碎石 坑壁土的重度Y(KNm3):21.00 坑壁土的內摩擦力 坑壁土粘聚力c(KNm2):9.0 坑頂護道上均布荷載q(KNm2):4.5 基坑開挖深度h(m):4.9(2)挖方安全邊坡計算: 挖方安全邊坡按以下公式計算: 其中 - -土方邊坡角度() h - -土方開挖深度(m) - -坑壁土的重度(kN / m3) - -坑壁土的內摩擦角() c - -坑壁土粘聚力(kN / m2) = 81.006 坡度:1 / tan =0.2 本工程的基坑壁土方坡度為1:0.2(垂直:水平)。六、土方開挖工程施工要求1施工6、準備(l)勘察現場、清除地面及場地上障礙物,摸清工程實地情況。開挖土層的地質、水文、人防情況、臨近建筑、電纜線路、煤氣管等,以便有針對性地采取安全措施。 (2)做好施工現場排水工作,全面規劃場地,平整各部分的標高,保證施工場地排水暢通不積水。(3)保護測量基準樁點,以保證土方開挖標高、軸線位置、尺寸準確。(4)做好施工區域內的“四通一平”(通水、通電、通信、通路和場地平整)。(5)根據設置的內外控制網(主控制和水準基點)和基礎平面,進行基坑定位放線,測定開挖基坑的上部邊線和基坑底部邊線的位置和標高。對基坑設置支護已定出支護的位置線。灰線、標高、軸線經復核、檢查驗收,方可挖土施工。(6)本工程土7、方分多次開挖,第一次開挖后在基坑內鋪設鋼板作臨時車道。(7)施工步驟見圖1。圖1 土方開挖施工步驟2土方開挖方法(l)土方開挖選用2臺WY100 (l.0m3)反鏟挖土機及人工配合,并配一定數量20t自卸汽車確保土方外運。(2)選定的部位基坑開挖第一次從自然地坪挖深1.5-2.0m左右,第二次挖至設計標高上預留15- 20cm,保留原狀土,待驗槽后采用人工輔助開挖。(3)人防地下室基坑按1:0.67 放坡,邊挖邊退.(4)土方開挖應遵循先深后淺的施工程序,挖土應自上而下水平分段分層進行,邊挖邊檢查坑底寬度,寬度不夠時及時修整,每3m左右修一次坡,至設計標高,再統一進行一次修坡清底。(5)基坑開8、挖時,在基坑裙樓的東西面預留 1 條臨時汽車坡道,臨時汽車坡道與結構汽車坡道部位相同(寬6m,坡度15),便于筏板基礎、人工挖孔樁、基礎梁等土方的第三次開挖與外運。3土方開挖技術要求(l)挖土機操作人員必須聽從技術人員現場指揮,嚴禁土方超挖,防止擾動土體,若萬一有超挖則對局部超挖地段采用級配砂石回填。(2機械挖土標高:-4.6m余留土方用人工鏟平至基底標高,標高誤差和平整度見表1。表1 質量驗收標準(4)挖土機開挖施工中須配備施工員、質量員、技術員等人員,密切配合監控、指揮,基坑挖掘自東往南開挖,要做到輕掀、慢移、輕放,嚴禁硬撞工程控制樁,并在挖掘中注意對工程控制樁的保護。 (5)挖土接近基坑9、底時,由現場專職測量員用水平儀將水準標高引測至坑底,隨著挖機逐步向前推進,將水平儀安置坑底,每4-6m設置一標高控制點,并組成標高控制網。(6)在基坑開挖時部分基礎梁,承臺土方采用反鏟開挖,人工修方,嚴禁擾動原狀土層,原狀土預留15-20cm。七方開挖工程質量檢查與驗收1.質量驗收標準詳見表1。2. 質量驗收基坑開挖完畢應由施工單位、設計單位、監理單位或建設單位、質量監督部門等有關人員共同到現場進行檢查、鑒定驗槽,核對地質資料,檢查地基與工程地質勘察報告、設計圖紙要求是否相符合,有無破壞原狀土結構或發生較大的擾動現象。一般用表面檢查驗槽法,必要時采用釬探檢查、洛陽鏟探檢查,經檢查合格,填寫基坑10、槽驗收、隱蔽工程記錄,及時辦理交接手續。八方開挖工程安全管理與日常維護1土方開挖安全措施(l)人工開挖基坑時,操作人員之間要保持安全間距,一般大于2.5m , 2臺機械開挖,挖土機下面嚴禁站人,以防挖土機轉動傷人。挖土機間距應大于10m,操作中要自上而下,逐層進行,嚴禁先挖坡角的危險作業。(2)基坑開挖應嚴格按要求放坡,操作時應隨時注意邊坡的穩定動向,發現異常情況應及時報告并及時加固處理。(3)深基坑四周設置防護欄桿,人員上下要有專用爬梯(基坑臨邊圍護詳見3和圖4)。圖3 基坑安全維護、開挖方向、放坡示意圖圖4 基坑維護剖面圖(4)基坑的防護l)土方開挖要探明地下管網,防止發生意外事故。 2)11、在距基坑邊0.5m周圍用48鋼管設置兩道護身欄桿,立桿間距4m,高出自然地坪1.2m,埋深0.5m。基坑上口邊3m范圍內不許堆土、堆料和停放機具。各施工人員嚴禁翻越護身欄桿。基坑施工期間設警示牌,夜間加設紅色燈標志。(5)基坑外施工人員不得向基坑內亂扔雜物,向基坑下傳遞工具時要接穩后再松手。(6)坑下人員休息要遠離基坑邊及放坡處,以防不慎。(7)施工機械一切服從指揮,人員盡量遠離施工機械,如有必要,先通知操作人員,待回應后方可接近。九方開挖工程應急預案l.事故報告程序事故發生后,作業人員、班組長、現場負責人、項目部安全主管領導應逐級上報,并聯絡報警,組織急救。2.事故報告事故發生后應逐級上報:12、一般順序為現場事故知情人員、作業隊、班組安全員、施工單位專職安全員。發生重大事故(包括人員死亡、重傷及財產損失等嚴重事故)時,應立即向上級領導匯報,并在24小時內向上級主管部門作出書面報告。3.現場事故應急處理危險性較大土方開挖工程施工過程中可能發生的事故主要有:邊坡局部或大面積塌陷或滑塌。4.人員傷亡應急處理(l)向項目部匯報。(2)應立即排除其他隱患,防止救援人員遭到傷害。(3)積極進行傷員搶救。(4)做好死亡者的善后工作,對其家屬進行撫恤。5.應急培訓和演練應急反應組織和預案確定后,施工單位應急組長組織所有應急人員進行應急培訓。組長按照有關預案進行分項演練,對演練效果進行評價,根據評價結果進行完善。在確認險情和事故處置妥當后,應急反應小組應進行現場拍照、繪圖,收集證據,保留物證。 經業主、監理單位同意后,清理現場恢復生產。單位領導將應急情況向現場項目部報告組織事故的調查處理。在事故處理后,將所有調查資料分別報送業主、監理單位和有關安全管理部門。 6.應急通信聯絡遇到緊急情況要首先向項目部匯報。項目部利用電話或傳真向上級部門匯報并采取相應救援措施。各施工班組應制定詳細的應急反應計劃,列明各營地及相關人員通信聯系方式,并在施工現場、營地的顯要位置張貼,以便緊急情況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