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處理工程方案系列—-后澆帶施工方案(6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76685
2022-07-22
6頁
35.50KB
1、*污水處理工程一標段曝氣池后澆帶施工方案一、編制依據1、*污水處理工程項目施工圖;2、國家及部頒現行有關施工質量驗收規范、圖集;3、施工場地現場條件及建設單位相關要求;二、工程概況污水改造項目土建工程曝氣池是一個長方形水池,東西長120米、寬54米、深6.5米。底板邊緣為700mm,中間450mm;池壁厚度分為500mm、400mm、300mm;南北向外池壁及共用池壁單段長度27米,池壁厚度500mm;東西向外池壁單段長度15米,池壁厚度400mm;中間隔墻底部都有過水孔,不論長短池壁厚度都為300mm 。水池底板及池壁混凝土為C35、P8、F150。三、后澆帶施工工藝1、后澆帶的設計原理是“2、抗放兼備,以放為主”,這種設計已列入規范而被廣泛使用,后澆帶分為后澆沉降帶、后澆收縮帶、后澆溫度帶,分別用于解決各構筑物間差異沉降,鋼筋混凝土收縮變形和減小溫度應力等問題,后澆帶一般具有多種變形縫的功能。2、施工后澆帶是在整個建筑物中設置的臨時施工縫,該縫根據設計要求保留一段時間后再澆筑。這種“縫”在整個結構施工中既解決了構筑物間的差異沉降,混凝土的收縮變形,溫度應力,又達到了不設永久變形縫的目的。3、設計采用在施工中留后澆帶的做法,以便將原來“超長”的平面 “化整為零”,使其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的約束應力(混凝土的收縮、豎向荷重差異過大時產生的變形應力)釋放,而持后澆帶施工完成后,結構又“化3、零為整“大量減少了上述應力對結構的影響,減少了過多的設置永久性變形縫。四、施工重點和難點分析曝氣池底板和池壁均設有后澆帶。由于底板、墻池壁均為雙層雙向鋼筋,后澆帶位置的鋼筋密集,且須設止水鋼板,因此對后澆帶的處理比較復雜。特別是池底與池壁相交處及池底變截面處后澆帶,鋼筋縱橫交錯,部分鋼筋與止水鋼板相互打攪,需將止水鋼板打穿并與鋼筋滿焊。特別是底板部位,時間緊、工程量大、并需要與鋼筋鋪設配合施工,所以后澆帶的留設和施工處理是本工程控制的重點。五、后澆帶留設1、按建設單位要求要,基礎底板后澆帶、池壁后澆帶、池壁施工縫,采用鋼板止水帶,設置部位均為后澆帶底板/池壁厚中心位置。止水鋼板厚3,板帶寬404、0,由專門廠家制作后在現場焊接,按規范要求將止水鋼板在現場搭接焊接,四面均焊接。2、后澆帶為平接式按圖紙設計位置留設,寬1000mm,兩側接口斷面居中設置鋼板止水帶,從池底板至池頂板全部貫穿,后澆帶處鋼筋應連續不斷,底板、池壁均設置加強筋,加強鋼筋規格間距與同向鋼筋一致(在原設計鋼筋基礎上補空設置),兩端錨入混凝土30d(d為鋼筋直徑)。兩側采用鋼筋支架與鋼絲網配合做側模。3、在基礎墊層上沿后澆帶兩側預制好100寬高40的細石砼條。當底板下層鋼筋網片綁扎完后用高標號砂漿在后澆帶位置堵住鋼筋間距的空格,以防底部漏漿。4、底板下層鋼筋網扎好后即進行后澆帶側面支模工作。因后澆帶部位鋼筋比較密集,且中5、間有鋼板止水帶木模不能支撐嚴密,且較難拆除,因此后澆帶內側采用專用鋼板網配合止水鋼板作一次性模板,鋼板網用12鋼筋作支撐骨架,骨架鋼筋豎向間距200mm,水平高度160mm/310mm。止水鋼板位于底板中間,鋼筋骨架置于止水鋼板兩側,上下層鋼筋之間。5、施工時,先按沿后澆帶邊線(止水鋼板中心線)準確位置焊接定位鋼筋骨架,鋼筋骨架豎向鋼筋12高160mm/310mm200一排作為后澆帶側模的主要受力桿,然后焊接水平12通長鋼筋150的豎向鋼筋網,鋼筋網與底板上下層鋼筋網的橫向主筋焊牢,防止砼澆搗時位移。豎向鋼筋網焊好后,用800目鋼絲網帖成雙層沿支架敷設并扎牢,要求綁扎點間距200200,防止砼6、澆搗時脹模。止水鋼板沿支架中心布置,與鋼筋支架焊成整體,施工中注意控制止水鋼板中心(每邊150mm)必須在一條線上且必須水平。6、鋼絲網應綁扎在后澆帶豎向鋼筋的反側。側面鋼絲網支撐完成后,開始綁扎底板上層鋼筋網,豎向鋼絲網骨架與上層鋼筋網橫向主筋焊牢7、后澆帶的上口,統一用木方子閘槎,施工前先對后澆帶處的上層鋼筋抄平后糾正不水平鋼筋確保上口保護層一致。將木龍骨用鐵絲固定在鋼筋上,必須拉直線校直。8、池壁后施工縫留置在比底板加腋上翻高出300mm位置。9、后澆帶成形后,應及時在底板、頂板面用模板進行覆蓋,防止上部施工時雜物落入后澆帶內。六、后澆帶澆筑后澆帶采用C35微膨脹砼澆筑。1、澆灌后澆帶混7、凝土前,應將鋼筋除銹,調直理順,將接縫處的砼鑿毛,清除松石子和雜物,清洗干凈,保持濕潤,并刷純水泥漿一道。2、澆筑時一定要注意施工縫處的振搗必須密實,但也不可過振,影響該處的砼強度,振搗時宜向施工縫處逐漸推進,距老砼邊80100mm。第一遍振搗抹平時應比相鄰原結構面略高出約5mm左右,待混凝土間隔1小時左右進行第二次復振,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實度預防混凝土收縮產生裂縫,第二次復振后,再次澆搗的新澆砼與相鄰結構已基本相平,最后在砼初凝前抹平壓實,與結構接縫平整。3、按照設計要求,后澆帶在二側砼澆筑完畢并間隔42天后澆筑,澆筑后養護時間不少于28天。七、后澆帶施工應注意的問題后澆帶要嚴格按施工規范和設8、計要求進行施工,施工中應高度重視下列問題:1、接縫形式必須嚴格按圖施工,施工時應用堵頭板。不能留成自然斜坡槎,使施工縫處混凝土澆搗困難,造成混凝土不密實,達不到設計強度等級。水池底板還易產生滲水現象。2、后澆帶先澆混凝土完成后應進行防護,局部應覆蓋,四周用臨時欄桿圍護,防止施工過程中污染鋼筋,保證鋼筋不被踩踏。堅決避免后澆帶不設圍護,踩彎鋼筋、鋼筋雜亂、建筑垃圾較多,不易清理的現象。3、后澆帶澆筑混凝土前必須將整個截面按照施工縫的要求進行處理,清除雜物、水泥薄膜、表面松動的砂石和軟弱混凝土層,并將兩側混凝土鑿毛,用水沖洗干凈,充分保持兩側混凝土濕潤,一般不少于24小時。在表面涂刷水泥凈漿或混凝9、土界面處理劑后,及時澆筑混凝土。若兩側混凝土不鑿毛就澆注,容易使新老混凝土的粘結強度難以保證,處理不好就會在后澆帶兩側造成兩條貫空裂縫,極易滲水。4、后澆帶混凝土澆筑時,混凝土等級比原先混凝土提高一個等級,并在混凝土中摻加防裂抗滲劑,使用微膨脹水泥,可使其產生微膨脹壓力以抵消混凝土的干縮,溫差等產生的拉應力,使混凝土結構不出現裂縫,提高抗滲能力。5、后澆帶后澆混凝土一定要精心振搗密實,注意澆水養護。避免因后澆混凝土用量較少,在后澆帶旁人工拌制混凝土,隨拌隨澆,嚴重影響了工程質量現象地發生。6、在混凝土澆筑和振搗過程中,應特別注意振搗器距離模板的距離,防止混凝土振搗中水泥漿嚴重流失,一般振搗器距離模板控制在4050cm之間,為了保證混凝土的密實性,在鋼絲網片及模板處,較深的垂直施工縫處應補用鋼釬人工搗實。八、質量保證措施1、為了使后澆帶施工達到一次性合格的質量目標,所有后澆帶的清理、鋼筋除銹、調直、模板的支設、砼澆筑等將派專人管理,并一直跟蹤至養護結束。2、為保證后澆帶混凝土在規定的齡期內達到設計要求的強度,控制混凝土早期產生收縮裂縫,必須做好養護工作,并在混凝土澆筑完畢后12h進行,養護時間應不小于28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