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級配砂石回填施工方案(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76958
2022-07-22
3頁
21.50KB
1、地下車庫區域土方回填施工方案一、 工程概況本工程名稱為龍澤灣多層地下車庫工程,位于鄆城,占地 ,建筑總面積 ,結構類型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總計 層,建筑總高度 m,抗震設防烈度7度,耐火等級為 級,其他二級,屋面 級,建筑生產類別為丁類,安全等級為二級,建筑類別為丙類,基礎設計等級為丙類。本工程中0.00以下的柱基,墻基,基礎梁,地坑,地溝,設備基礎等均采用防腐防護二、工程的特點本工程具有以下特點及難點:1、本工程建筑面積大( * m),占地廣,高度最高超過 m。2、本工程0.000相當于絕對標高 米。三、級配砂石回填前的準備1、 回填料的確定 本工程回填料:地下庫房側壁外圍為天然級配砂石;2、卡爾多爐基礎下為天然級配砂石。監理工程師認為不合格的天然級配砂石一律不得使用。2、 回填區域分二個區域,蛙夯夯實遍數從3遍開始用灌砂法抽取試樣,測定干密度值,達不到要求再夯實4遍測定直到合格。 3、 施工前技術交底 天然級配砂石回填前,由技術部向作業班組質檢員進行詳細的技術交底,將回填區域的劃分、施工方法等問題交代清楚。四、施工部署 本工程回填按從先完工的基礎先回填的施工順序進行,為適應主體建筑物的施工及滿足建筑物回填需要達到的條件,鋪筑厚度50CM、級配砂石限制粒徑5CM、含水量的適宜范圍、壓實方法和壓實遍數3遍。按每30m左右為一填段,其填方速度與建筑物施工速度相匹配,回填作業連續進行。回3、填時,采用裝載機送土到回填區域,然后局部用人工運土到位,最后用蛙式機和立夯機壓實。五、施工方法和程序1、工藝流程:基坑底清理檢驗回填料分層鋪料耙平夯打密實找平驗收(1)填料前應將基坑底的垃圾雜物等清理干凈;肥槽回填,必須清理到基礎底面標高,將回落的松散土、砂漿、等清除干凈。(2)檢驗天然級配砂石的含水率是否在控制范圍內,如含水率偏高,可采用翻松、晾曬或均勻摻入干料等措施。(3)回填級配砂石應分層鋪攤,每層鋪土厚度為500mm左右,每層鋪攤后,隨之耙平。(4)回填級配砂石每層至少夯打三遍,打夯應一夯壓半夯,夯夯相連,行行相連,縱橫交叉,并且嚴禁用水澆使級配砂石下沉的所謂“水夯法。(5)深淺兩基坑4、相連時,應先填夯深基坑,填至淺基坑標高時,再與淺基坑一起填夯。如必須分段填夯時,交接處應填成階梯形,上下層錯縫距離不小于10m。(6)基坑回填應在相對兩側或四周同時進行。(7)回填級配砂石每層填實后,應按規范規定進行取樣,測出干密度,達到要求后,再進行下一層的回填。填筑全部完成后,應進行表面拉線找平,凡高出允許偏差的地方,及時依線鏟平;凡低于標準高程的地方應補料夯實。2、施工方法2.1天然級配砂石回填區域劃分:第一區域:地下庫房側壁外圍區域。第二區域:卡爾多爐基礎下區域。 2.2填筑方法2.2.1一區級配砂石填筑:該部分填筑面比較寬且深,回填料用裝載機直接送料到位,然后人工鋪平,蛙夯機夯實。25、.2.2二區級配砂石回填:回填料用手推車直接送料到位,然后人工鋪平,蛙夯機夯實。2.3 天然級配砂石回填控制回填過程中,根據試驗確定的砂石料最佳含水量、攤鋪厚度、夯實遍數,對填筑過程進行嚴格控制。裝載機鋪土時,對邊坡處要進行開蹬處理,開蹬寬度按開挖邊坡系數和鋪土厚度計算確定。鋪筑厚度不允許超出經試驗確定的鋪筑厚度。人工夯實按每層30m一次性達到要求向前推進,在回填鋪筑及夯實時其推進方向與軸線平行。在降雨前應及時壓實作業面,并將作業面作成拱面或坡面以利排水,雨后應晾曬或對填土面的淤泥清除,合格后方可繼續填筑。六、質量檢查1、填筑前,首先對回填段進行地形、剖面的測量復核,并把測量資料報送監理工程師6、復檢。其次對測量后的基槽進行基礎面的清理,然后報監理工程師進行回填前的驗收,驗收合格后方可回填。2、填筑時,對填筑段選派有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在現場填筑中進行監督并密切配合監理辦監督人員的工作。七、安全措施1、基坑周邊的防護本工程基坑較深,根據現場情況在基坑的四周設置防護欄及明顯標志,以能提醒施工人員注意自身安全。2、基坑上和基坑內各行人通道必須專門設置,兩邊立1000mm高的欄桿,通道上不準堆放雜物。進坑的動力照明電線使用電纜,在基坑壁上要可靠地進行固定。基坑內和基坑外有聯系的作業,按交叉作業處理,中間設防護棚,禁止無防護棚時在一個垂直面內作業。深基坑施工完畢拆除支撐時,必須嚴格按規定的程序進行,防止基坑外土體產生破壞性的位移。基坑作業必須準備搶救時用的材料和機具,在整個施工過程中要有人值班,以防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