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鋼門窗安裝施工方案(9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76960
2022-07-22
9頁
25.73KB
1、目錄一、工程概況.2二、設計要求.2三、施工準備.2四、操作工藝.3五、驗收質量標準.5六、施工注意事項.7七、產品保護.9八、職業健康與環境保護.10塑鋼窗安裝施工方案一、工程概況本工程為中鐵逸都國際項目F組團工程,共計70棟住宅及商業建筑,其中包含12棟11層住宅、8棟8層住宅、29棟7層住宅、1棟社區服務中心及F1#、F2#、F3#地庫和20棟商鋪,總建筑面積301876.12m2。二、設計要求1、本工程所有外門窗采用塑鋼單框,框料為塑鋼型材(海螺品牌);玻璃為白色中空玻璃5+6A+5。2、窗抗風壓、隔聲、隔熱、防火、防玻璃炸裂等技術要求,按照相應的有關規范設計、制作與安裝。3、除圖紙注2、明外,均應按本方案要求進行安裝。三、施工準備1、材料、塑鋼窗的品種、規格、開啟形式應符合設計要求,各種附件配套齊全,鋼襯符合設計要求,所有材料配件均具有產品出廠合格證和有資質的檢測單位出具的檢驗報告。、防腐材料、填縫材料、密封材料、保護材料、清潔材料等應符合設計要求和有關標準的規定。2、作業條件、門窗洞口已按設計要求施工完畢。、檢查窗洞口尺寸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如有影響窗安裝的問題應及時進行處理。、檢查塑鋼窗,如有表面損傷、變形及松動等問題,應及時進行修理、校正等處理,合格后才能進行安裝。四、操作工藝1、防腐處理連接鐵件、固定件等安裝用金屬零件,應按照國家標準要求,認真執行。窗副框采用20*403、鋼方管,壁厚2.0mm。窗副框均在現場加工,窗框的連接采用滿焊連接,焊接點均應打磨后進行防腐防銹處理。2、就位和臨時固定根據窗安裝位置,將窗副框裝入洞口就位,調整好窗框的水平、垂直、對角線長度等位置及形狀偏差符合檢評標準,采用連接鐵片與墻體固定,連接鐵片寬度為20mm,厚度為1.5mm,上、下兩端固定點距窗洞上、下口200mm,固定點間距不大于500mm。3、窗副框與墻體的連接固定、連接鐵件與固定:適用于鋼筋混凝土和磚墻結構。、連接鐵件用緊件固定,連接件寬度為20mm,厚度為1.5mm。1)、射釘:適用于需要抹灰的混凝土結構,如陽臺下口的窗框固定。2)、不論采用哪種方法固定,鐵腳間距應按設計要4、求,間距應不大于500。4、窗副框與墻體安裝縫隙的密封、窗副框安裝固定后,應先進行隱蔽工程驗收,檢查合格后再進行門窗框與墻體安裝縫隙的密封處理。、門窗框與墻體安裝縫隙的處理,按設計規定執行,采用發泡劑填嵌,在內外墻抹灰過程中使抹灰完成面與窗副框外側面平。5、窗框安裝本工程外墻涂料為噴涂施工,為避免門窗污染,因此在外墻涂料施工完成后進行窗框安裝,塑鋼窗框與窗副框之間的固定點間距按規范要求執行,上下兩端固定點與窗洞口上下兩端的間距不大于200mm,各固定點間距不大于500mm。6、安裝窗扇及窗玻璃、窗扇及窗玻璃的安裝應在洞口墻體表面裝飾工程完工后進行。、本工程均為平開窗,在窗框安裝固定好之后,將配5、好的窗扇進行安裝,塑窗的玻璃應整體安裝。7、打密封膠內、外墻涂料或面層施工完畢后,將門窗內外框邊與洞口相接處及拼樘料與門窗框間隙用嵌縫膠進行密封處理。要求連續、均勻、薄厚合適。將飛邊及多余嵌縫膏用布或棉絲及時清理干凈。五、驗收質量標準1、采用標準:建筑玻璃應用技術規程建筑玻璃管理規定2、主控項目2.1、塑鋼窗的品種、類型、規格、尺寸、開啟方向、安裝位置、連接方式及填嵌密封處理應符合設計要求,內襯增強型鋼的壁厚及設置應符合國家現行產品標準的質量要求。檢驗方法:觀察;尺量檢查;檢查產品合格證書、性能檢測報告、進場驗收記錄和復驗報告;檢查隱蔽工程驗收記錄。2.2、塑鋼窗框、副框和扇的安裝必須牢固。固6、定片的數量與位置應正確,連接方式應符合設計要求。固定點間距應不大于600mm。檢驗方法:觀察;手扳檢查:檢查隱蔽工程驗收記錄。2.3、塑鋼窗拼樘料內襯增強型鋼的規格、壁厚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型鋼應與型材內腔緊密吻合,其兩端必須與洞口固定牢固。窗框必須與拼樘料連接緊密,固定點間距應不大于500mm。檢驗方法:觀察;手扳檢查;尺量檢查;檢查進場驗收記錄。2.4、塑鋼窗扇應開關靈活、關閉嚴密,無倒翹。檢驗方法:觀察;開啟和關閉檢查;手扳檢查。2.5、塑鋼窗配件的型號、規格、數量應符合設計要求,安裝應牢固,位置應正確,功能應滿足使用要求。檢驗方法:觀察;手扳檢查;尺量檢查。2.6、塑鋼窗框與墻體間縫隙應7、采用彈性材料填嵌飽滿,表面應采用密封膠密封。密封膠應粘結牢固,表面應光滑、順直、無裂紋。檢驗方法:觀察;檢查隱蔽工程驗收記錄。3、一般項目3.1、塑鋼窗表面應潔凈、平整、光滑,大面應無劃痕、碰傷。檢驗方法:觀察。3.2、塑鋼窗扇的密封條不得脫槽。旋轉窗間隙應基本均勻。3.3、塑鋼窗扇的開關力應符合下列規定:3.3.1、平開窗扇平鉸鏈的開關力符合正常標準。檢驗方法:觀察;用彈簧秤檢查。3.3.2、玻璃密封條與玻璃及玻璃槽口的接縫應平整,不得卷邊、脫槽。檢驗方法:觀察。3.4、排水孔應暢通,位置和數量應符合設計要求。檢驗方法:觀察。3.5、塑鋼窗安裝的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應符合表達。塑鋼窗安裝的允許8、偏差和檢驗方法允許偏差項次項目(mm)門窗槽口寬度、高1度高度門窗槽口寬度對2角線長度差34562000mm64466用1m水平尺和塞尺檢查用鋼尺檢查用鋼直尺檢查用鋼尺檢查用鋼直尺檢查1500mm2000mm44用鋼尺檢查1500mm3用鋼尺檢查檢驗方法門窗框的正、側面垂直度門窗橫框的水平度門窗橫框標高門窗豎向偏離中心六、施工注意事項1、避免工程質量通病1.1、窗框固定不好,水平度、垂直度、對角線長度等超差,門窗框起鼓變形:門窗框臨時固定后,在填塞與墻體之間的縫隙,注意不要使門窗框移位傾斜變形,應待門窗框安裝固定牢固后,再除掉定位木楔或其他器具。1.2、塑鋼窗表面腐蝕變形:施工時嚴格做好產品保9、護,及時補封好破損掉落的保護膠紙和薄膜,并及時清除濺落在門窗表面的灰漿污物。1.3、窗扇玻璃密封條脫落:玻璃厚度與扇挺鑲嵌槽及密封條的尺寸配合要符合國家標準及設計要求,安裝密封條時應留有伸縮余量。1.4、窗表面劃痕:使用工具清理門窗表面時不得劃傷、割傷型材表面。1.5、外觀不整潔:窗表面污跡應用專門溶劑或潔凈的水及棉紗清洗掉,填嵌密封膠多余的膠痕要及時清理掉,確保完工的門窗表面整潔美觀。2、主要安全技術措施2.1、安全防護用品及措施2.1.1、塑鋼窗安裝人員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戴安全帽,穿工作鞋,嚴禁穿拖鞋或光腳。2.2.2、高空室外安裝塑鋼窗必須要有安全網、護身欄等防護設施,高處作業必須系好安全10、帶。2.2、施工機具2.2.1、如有需焊接部位,焊接機械的使用要符合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JGJ46-2005)第八章第五節“焊接機械”的規定,并注意電焊火花的防火安全。2.2.2、電動螺絲刀、手電鉆、沖擊電鉆等必須選用二類手持式電動工具,嚴格遵守手持電動工具的管理、使用、檢查和維修安全技術規程(GB/T3787-2006),每季度至少全面檢查一次;現場使用要符合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JGJ46-88)第八章第六節“手持式電動工具”的規定,確保使用安全。2.3、射槍2.3.1、操作人員要經過培訓,嚴格按規定程序操作,嚴禁槍口對人。2.3.2、射釘彈要按有關爆炸和危險物品的規定進11、行搬運、貯存使用,存放環境要整潔、干燥、通風良好、溫度不高于40度,不得碰撞,用火烘烤或高溫加熱射釘彈,啞彈不得隨地亂丟。2.3.3、墻體必須牢固、堅實并具承受射沖力的剛度。在薄墻、輕質墻上射釘時,墻的另一面不得有人,以防射穿傷人。2.3.4、特種鋼釘:釘特種鋼釘應選用重量大的榔頭,操作人員要戴防護眼鏡。為防止鋼釘飛跳傷人,可用鉗子夾住再行敲擊。2.4、玻璃搬運和安裝2.4.1、搬運玻璃前首先檢查玻璃是否有裂紋,特別要注意暗裂,確認完好才搬運。2.4.2、搬運玻璃時必須戴手套、穿長袖衫,玻璃要豎向,以防玻璃銳邊割手或玻璃斷裂傷人。2.4.3、高處安裝玻璃時應穩妥置放,其垂直下方不得有人。2.412、.4、風力五級以上難以控制玻璃時,應停止搬運和安裝玻璃。七、產品保護7.1、塑鋼窗運輸時應妥善捆扎,吊運時選擇牢靠平整的作點,防止門窗相互磨損、擠壓扭曲變形,損壞附件。7.2、塑鋼窗進入施工現場后應在室內豎直排放,產品不能接觸地面,底部用枕木墊平高于地面100以上,嚴禁與酸、堿性材料一起存放,室內應清潔、干燥、通風。7.3、塑鋼窗裝入洞口就位臨時固定后,應檢查四周邊框和中間框架是否用規定的保護膠紙和塑料薄膜封包扎好,再進行門窗框與墻體安裝縫隙的填嵌密封和洞口墻體表面裝飾等施工,以防止水泥砂漿、灰水、噴涂材料等污損塑鋼窗表面。在室內外濕作業未完成前,不得破壞窗表面保護材料。7.4、進行焊接作業時13、,應采取措施,防止電焊火花損壞周圍的塑鋼窗型材、玻璃等材料。7.5、禁止人員踩踏塑鋼窗,不得在塑鋼窗框架上安放腳手架、懸掛重物,經常出入的窗洞口,應及時用木板將窗框保護好,嚴禁擦碰塑鋼窗產品,防止塑鋼窗變形損壞。7.6、門窗清潔時,保護膠紙要妥善剝離,注意不得劃傷。八、職業健康與環境保護8.1、現場所產生的垃圾、廢料等及時回收倒在指定垃圾堆放點,保持施工現場清潔衛生。8.2、新員工上崗前要進行職業安全健康衛生培訓教育,在崗期間要定期組織員工進行職業安全健康衛生培訓教育。8.2.1、培訓教育內容:、學習和掌握相關的職業安全健康衛生知識。、遵守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規章和操作規程。、正確使用和維護14、職業病防護設備和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發現職業病危害事故隱患及時報告。8.3、建立健全有毒有害崗位職業安全健康、勞動衛生責任制。建立檢查制度,定期分析生產環境提出改善措施。8.3.1、及時采取防塵措施,盡量避免粉塵污染,減少員工接塵的時間,定期對接觸有害因素的員工進行體檢。8.3.2、發生急性中毒事件時,要及時進行處理并向職業安全健康勞動衛生部門和市(區)安監部門、市(區)建設部門報告。8.3.3、制訂職業安全健康衛生和職業病防治報告制度,并要求嚴格執行。8.3.4、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和國家、黑龍江省規定的職業健康衛生安全的有關法律、法規。宣傳貫徹執行勞動保護、職業衛生健15、康的方針、政策。8.4、職業安全健康勞動衛生防護8.4.1、有毒有害產生場所應設有職業安全健康衛生防護裝置。由生產過程、勞動過程中產生的可能影響勞動者健康安全的有害的化學、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其他職業危害有害因素。、如工作場地降溫,工作間密封防塵噪聲防護等。8.4.2、防護設備、防護措施應和生產設備同步進行。8.4.3、防護設施裝置完好。8.3.5、建立勞保用品發放、使用制度;以及職業安全健康、勞動衛生知識的培訓教育制度。定期對員工進行教育。8.5、生產職業安全健康勞動衛生監測8.5.1、生產場所有毒有害因素的濃度、勞動過程中的有毒有害因素、一般衛生條件和衛生技術不良有關的有毒有害因素應符合國家職業安全衛生健康標準。8.5.2、有毒有害作業點進行監控,其監控率不少于95%,工作時間或工作次數,監控在正常的工作范圍內。8.5.3、粉塵或物理因素監控合格率應有90%以上。8.5.4、粉塵作業崗位按國家標準程度進行分級,不允許存在二級危害,更不能有三級、四級危害因素的存在。8.5.5、如發現有毒、有害因素超標,應及時進行治理整頓,降低有毒有害因素的濃度,使之符合國家允許的標準以下。8.5.6、噪聲作業崗位按國家標準進行監控,消除和減弱生產中噪聲源,控制噪聲的傳播,加強個人的防護,使之符合國家允許的標準以下。 9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