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方工程施工方案案例(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77041
2022-07-22
4頁
42KB
1、1、 編制目的 為保證本次基坑邊坡支護工程的質量能滿足國家有關技術規范和設計部門所提出的技術要求,同時滿足院質量體系文件的要求,使施工過程的每一工序均能在受控狀態下按進度和質量目標完成,特編制本工程施工組織設計。2、 適用范圍 本施工組織設計適用于本次基坑邊坡支護工程施工的全過程。包括前期準備、施工過程的各個工序、資料整理、成果報告、產品驗證等各個環節。3、 編制依據 廣場聯合大廈邊坡支護設計方案 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 基坑土釘支護技術規程(CECS96:97)4、 工程概況 該工程為基坑邊坡臨時性支護。支護基坑邊坡上部為雜填土、角礫,下部為基巖,坡體高度m。5、 2、技術要求及施工工藝5.1技術要求 保證本次基坑邊坡支護工程支護范圍內大樓基礎施工時的穩定性及和平路、中山路道路的安全性、穩定性。 5.2施工設計方案 根據邊坡形態、地層構成、工程特征和上述技術要求,對邊坡上部角礫層按連續土釘墻支護,下部基巖部分設計以巖錨支護。詳細施工方案及施工程序見設計方案。 5.3施工工藝 5.3.1施工工藝流程 土釘施工工序:人工修理邊坡搭設腳手架定點放線打土釘掛鋼筋網噴射水泥砂漿土釘壓力注漿拆除腳手架。 錨桿施工工序:人工修理邊坡搭設腳手架錨桿成孔鋼筋放置重力注漿掛鋼筋網噴射水泥砂漿拆除腳手架。5.3.2施工現場部署 根據支護施工特點,施工現場部署分兩部分,一部分為固定3、場地,用以堆放材料,做到分類分規格堆放。另一部分為作業場地,該場地隨作業面的移動而移動,該場地用以堆放急需用材料、拌料用地、設備停放。 5.3.3人工修理邊坡 對明顯凹凸不平的坡面進行人工修坡,人工修理有困難的(基巖開挖困難),采用風鎬鑿平。 為保證支護范圍內邊坡的穩定性,設計方案要求邊坡坡度不應小于1:0.3。 5.3.4土釘施工 打土釘 邊坡按設計要求人工修理后,由技術人員測放土釘釘位。施工中采用土釘機打入3.548鋼管,孔位中心間距、孔深嚴格按照設計方案(施工中可根據實際地質情況調整錨桿排數和長度)。打入土釘端部焊接預制錐頭,土釘打入部分范圍內布設注漿孔,間距0.5m,交錯布設。 面層鋼4、筋 面層鋼筋分為鋼筋網片和主筋,前者在里,后者在外。 鋼筋網片:網片之間為搭接(搭接寬度不小于20cm),網片與主筋之間為焊接。 主筋:采用212鋼筋,主筋與土釘焊接。 噴射水泥砂漿 水泥砂漿的配合比設計為M10,可在工作中適當調整,砂子同水泥干拌,在噴射口與水拌合噴于坡面,噴射砂漿厚度應控制在8-12cm厚。 土釘壓力注漿 漿液采用純水泥漿,水灰比應控制在1:11:2,注漿壓力不大于1.0MPa。分數次注入直到注漿管內漿液滿溢為止。 5.3.5錨桿施工 錨桿成孔 采用機械成孔,孔徑100。 鋼筋放置 孔中心放置18鋼筋,鋼筋周邊焊接對中支架,使鋼筋處于孔的中心位置。 重力注漿 漿液采用純水泥5、漿,水灰比控制在1:1左右,分多次采用重力式注入,下次注入為上次注入漿體收縮固結完成后進行,直到孔內被漿液固結體全部充填為止。 面層鋼筋 面層鋼筋分為鋼筋網片和主筋,前者在里,后者在外。 鋼筋網片:網片之間為搭接,網片與主筋之間為焊接。 主筋:鋼筋為212,主筋與18鋼筋焊接。 噴射水泥砂漿 水泥砂漿的配合比設計灰砂比1:4,可在工作中適當調整,最高不超過1:2,砂子同水泥干拌,在噴射口與水拌合噴于坡面,噴射砂漿厚度應在8-12cm厚。 5.3.5擋土樁工程 施工人員配備 施工管理人員2人,具體跟班負責測量定位,施工過程中的質量檢查,完成工序的報驗、參驗以及質量記錄整理。 施工操作人員60人,6、主要以人工成孔挖土人員、清運土方人員為主,其他工種穿插。 施工準備工作 主要施工機具 挖土:空壓機、鎬、小鏟鍬、釬、氣泵、鑿巖機、潛水泵、吊桶、麻繩、防水照明燈具、活動爬梯、安全帽、安全帶、安全活動蓋板等。 電焊機、切割機等。 鋼筋籠制作:電焊機、切割機、成型機等。 混凝土澆筑:樁基采用C20商品砼。 所需的各類材料準備。 作業條件準備 a、進一步掌握地下土質、地下水情況以及挖掘的難易程度。 b、人工挖孔操作的安全至關重要,開挖前應對施工人員進行全面的安全技術交底;操作前對吊具進行安全可靠的檢查和試驗,確保施工安全。 c、施工管理人員應熟悉施工圖紙及地下土質與水文地質資料,做到心中有數,辦理好7、定位放線工序的檢驗手續。 施工進度計劃安排 基坑東、西兩側共計59個擋土樁孔,均為1200*1000mm。基巖的掘進應投入空壓機2臺,鑿巖機12臺。 人員投入:在上部可以用鎬、鍬,施工段每孔為兩人一組,即井下一人,井上一人提升、棄土。 單樁的總施工工期安排:第四系地層,每天掘進5米,木模護壁,繼續掘進,基巖每天1m,計劃成孔天。見下單樁網絡計劃。 挖土(每天1-3m) 定位5下鋼筋澆砼 0木模護壁、樁身鋼筋制作01 5.3.6樁基各工序施工方法與工藝措施要求 5.3.6.1成孔樁土、石方開挖 1、開挖與運輸方法 成孔樁的土石方開挖全部采用人工,用十字鎬、釬鑿、松積成堆,再用小煤鏟裝到桶內,用人8、工提升到井外;基巖層中采用鑿巖機鉆鑿。 從井內提升出的土石方,集中倒在基坑中指定的位置。 2、工藝措施要求 (1)為保證井口原土的堅實(不塌方),樁位正確、井口固定,并報驗合格后開挖。 (2)開挖第一節樁孔土方應從上到下逐層進行,先挖中間部分,然后擴及周邊,以便有效控制開挖樁孔的截面尺寸。 (3)開挖下一節樁孔內土石方,從下一節開始主要利用提升設備運土。 (4)當出現地下滲水量較大時(吊桶滿足不了排水),挖土采取半井交替進行,即把先向下的一半作為集水坑,選用端頭吸水型水泵抽水,邊降水邊挖土。 (5)每成孔完成以后,必須對樁身尺寸、孔底標高、樁位中位、井壁垂直、孔底虛土厚度進行全面測定,做好施工9、記錄,辦理隱檢手續。 3、成孔樁基鋼筋籠施工 (1)豎向主筋的連接采用對焊形式,對焊接頭按照一個截面不超過50%,所有接頭應按照規范規定的抽檢數量,送試驗室做接頭的試拉和彎曲力學試驗。 (2)鋼筋的綁扎、吊運與安裝,保護層措施 (3)鋼筋綁扎按規范要求實施。 (4)鋼筋籠的就位安裝吊運由塔吊或吊車進行,吊放時要對準孔位,直吊扶穩,緩慢下沉,避免碰撞孔壁。 5.3.6.2樁基砼施工 1、配合比確定應按設計等級選用商品砼。項目部應提前做好砼配合比的試配工作。 2、混凝土澆筑 (1)砼運輸方式采用砼泵車進行。 (2)為保證砼澆筑落差不大于2m,宜先用150帆布軟管或砼泵管作導管向樁孔內灌注砼。 (310、)澆筋砼時應連續進行,分層振搗密實,分層高度不宜大于1.50m。 (4)混凝土澆筑到樁頂時,應適當超過樁頂設計標高,以保證在剔除浮漿后,樁頂標高符合設計要求。樁頂上伸出的鋼筋一定要滿足設計要求。 (5)所有擋土樁施工完畢后,進行上部梁鋼筋綁扎、支模、砼澆筑、養護。 3、混凝土養護 當砼澆筑至頂部浮漿剔除完成,4小時后正常澆水養護七天。 5.3.6.3樁基施工質量要求及其控制措施 1、保證項目 (1)砼的原材料和砼強度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2)樁頂標高及浮漿處理,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的規定。 2、基本項目 (1)樁身尺寸應嚴格控制,一般不應超過樁長的3,且最大不超過50mm。 (2)尺寸符11、合設計要求,樁底應落在持力層上,持力層體不應被破壞。 5.6.3.4成品保護 1、已挖好的樁孔應及時組織驗收,及時安放鋼筋籠,及時澆筑砼,以防坍方和地下水浸泡;不能及時施工下道工作時,應用木板或竹夾板蓋好,防止石塊、雜物等掉入井內。 2、保護好已成型的鋼筋籠,不得扭曲、松動和變形,集中堆放時應上蓋下墊。 3、樁身砼澆筑完畢,應復核樁位和樁頂標高,伸出主筋應扶正,伸出主筋上的砼漿應清刷干凈;樁頂砼及時用草墊覆蓋,并加濕養護,防止砼發生收縮、干裂。 4、施工過程中應妥善保護好建筑物的軸線樁、水準點,不得對已完樁頭碾壓,鋼筋彎折。 5.6.3.5樁基檢測及技術要求 樁身材料強度試驗在樁基澆筑過程中每12、100m3取一組試樣,進行標準養護,而后進行抗壓強度試驗。 6、施工進度計劃 本工程工期從合同簽訂日起計算,總工期為 天。 7、人員及設備生產組織 7.1項目人員組成 姓名 職務或職稱 任務 公司經理 工程協調、乙方代表 總工、高工 技術總負責 項目經理 工程負責人 工程師 技術負責人、安全員 工程師 技術員、施工員 助工 技術員、資料員、質檢員 材料員、設備維護 7.2設備安排 混凝土噴射機1-2臺 土釘機2-4臺 空壓機2臺 錨桿機2臺 注漿機1臺 經緯儀1臺 電焊機2臺 切割機1臺 水準儀1套 風動鑿巖機12臺 氧氣瓶1個 乙炔瓶1個 深井泵1臺 污水泵3臺 泵管100米 手推車10輛 13、鐵锨、十字鎬等若干套 水管若干米 配電配套設備若干。 8、生產組織管理 8.1生產組織管理體系 為滿足工程施工和質量及安全控制的要求,保證項目的順利進行,本項目的生產組織管理體系如下: 甲方 施工決策指揮機構 成員:院長、總工 施工方案、組織協調執行機構 成員:公司經理 工程總負責人、技術總負責人、工程(技術)負責人 技術員 安全員 質檢員 材料員 樁基負責人 工人 支護負責人 工人 監測負責人 監測人員 生產組織管理體系 8.2主要人員的職責和權限 公司經理:對項目的組織、實施及其質量控制等進行全面的宏觀管理,指導工程負責人進行項目全過程運作。 總工程師:對項目的施工組織設計進行審批,對項目14、各關鍵工序及質量控制點的實施進行指導;審核和審定項目成果報告,對項目施工方案的實施進行檢查、監督。 工程(技術)總負責人、工程(技術)負責人。 負責本工程的生產管理、現場施工人員管理、按施工組織設計要求進行本工程的實施。 編制本工程的施工組織設計,對項目生產人員進行培訓,使其明確本項目工程概況及施工組織設計。 負責本工程各專業之間的組織協調。 督促各工序負責人按國家有關技術規范、標準和施工組織設計要求進行操作,并進行符合性檢查,對不合格項作出處理。 采取各試驗樣,及時送交試驗進行試驗。 負責協調和本工程相關的內部、外部關系。 負責本工程的成果資料的分析整理,成果報告編寫與提交。 各專業負責人 15、應保證本人所負責實施的工序按國家有關技術規范、標準及施工組織設計的要求進行。 積極配合和協助工程負責人進行項目管理。 負責整理本專業中間成果資料。 對所負責專業的參與人員進行管理。 技術員 負責各工序按技術方案實施。 協助技術負責人進行現場技術管理。 協助各專業負責人整理中間成果資料。 安全員 負責項目安全措施的制定和監督實施。 做好施工現場的安全生產記錄。 質檢員 負責項目各工序的質量監督和檢驗。 負責進場材料及加工產品的檢查檢驗。 材料員 負責進場材料堆放,保管及出入庫記錄。 負責進場材料的檢驗。 9、檢驗和試驗 9.1材料檢驗 9.1.1水泥 必須有出廠合格證,方可進場。并對其進行抽檢。16、 9.1.2鋼筋 必須有出廠合格證,方可進場。并對主筋進行鋼筋力學性能及彎曲性能試驗。 9.1.3鋼管 必須有出廠合格證,方可進場。 9.2砂漿檢驗 面層砂漿取砂漿制作試塊作抗壓試驗。 10、施工監測 在施工過程中應對基坑進行監測。監測內容主要為:基坑位移量測,地表開裂狀態的觀察,臨近建筑物和重要管線等設施的變形觀測和裂隙觀察。監測點布置在坑口地表、基坑面層和建筑物等重要設施表面。監測點數根據基坑邊長及現場情況布置2-3點。支護施工過程至建筑物回填土前保證持續監測。當基坑頂部的側向位移與當時的開挖深度之比超過3時,或坑頂部的側向位移超過5cm時,應密切加強觀測,分析其原因并及時對支護采取加固措17、施。 11、質量保證措施 11.1嚴格控制材料質量,進場材料必須有合格證。 11.2技術要求、參數嚴格按設計要求進行,不得自行變更,如現場情況與設計不符,應及時通知設計人員。 11.3技術人員必須做好施工記錄。 11.4現場技術人員要堅守崗位,隨時進行質量檢查。 11.5施工結束后,甲乙雙方技術部門進行現場驗收。 12、安全施工措施 12.1施工操作人員進入施工現場應進行安全教育,在安排施工任務時做必要的安全交底。 12.2進場人員須佩戴安全帽,著裝適宜,不拖踏。 12.3機械設備在使用時必須由專業人員進行接線、調試,其他人員不得私自操作,機械出現故障必須由專業人員進行檢修,且不得帶病作業。 12.4使用帶電機械時,電線須擺放合理,必要時進行架設,防止電纜、電線等遇水漏電及碾壓破損。 12.5施工過程中,應注意上部塌方及墜物傷人,如邊坡出現掉塊變形等情況,人員應立即撤離疏散至安全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