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路基施工方案、工藝-涵洞(7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77100
2022-07-22
6頁
31KB
1、5.涵洞工程施工方案、方法及工藝5.1.涵洞工程概況本標段涵洞126.66橫延米/1座,為新建箱涵。5.2.涵洞工程施工安排根據涵洞的工程數量及工期要求,本標段涵洞工程不專門設作業隊由XX2號大橋隊組織施工。擬上場混凝土工、模板工、起重工、電焊工、鋼筋工、架子工、電工、機械司機、機械修理工等工種。5.3.涵洞工程施工組織和施工順序涵洞工程由XX2號大橋隊施工,基底處理后立即組織涵洞施工,為涵背過渡段及路堤填筑創造條件。施工便道可就近從既有道路接入,保證現場施工材料的運輸。涵洞施工不單獨設置拌合站,利用就近的拌合站供應混凝土,采用混凝土攪拌車運輸,自制滑槽入模。鋼筋在鋼筋加工場集中制作,用平板車2、運至施工現場,進行綁扎成型。水泥砂漿采用砂漿攪拌機拌合,模板采用大塊組合鋼模板。5.4.涵洞施工方案基坑采用機械開挖為主,人工輔助;基底置于卵石土及碎石土層上,要求地基土容許承載力必須大于、等于0.15MPa。基礎及墻身混凝土立模整體現澆,沉降縫處用防水涂料浸制木板斷開。現澆混凝土集中拌和,混凝土輸送車運輸,機械振搗。涵洞蓋板在沿線距涵洞較近的混凝土拌和站預制。蓋板箱涵施工程序:基礎開挖基礎圬工基坑回填涵身、端翼墻砌筑蓋板預制、安裝涵洞防水及沉降縫施工出入口鋪砌涵背路基過渡段。蓋板涵砌體采用座漿法砌筑,涵洞蓋板集中預制,汽車吊架設安裝。涵臺背采用設計要求的填料回填,靠近臺背邊墻及邊角等不易壓實3、部位采用小型機具夯實。涵洞附屬工程采用漿砌片石和混凝土工程,砂漿采用砂漿拌和機攪拌,砌體表面一律勾凹縫。5.5.涵洞施工方法涵洞開工前根據設計資料,結合現場實際地形、地質情況,對其位置、方向、長度、出入口高程以及與排灌系統的連接等,進行核對。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機開挖,當基坑挖至設計標高后,請監理工程師檢驗簽證,進行基礎施工。施工前按設計要求對基底進行處理,地基承載力檢測合格后進行基礎施工。涵洞基礎采用大塊模板立模,混凝土輸送泵泵送入模,插入式振搗棒振搗。墻身采用大塊模板,鋼管架支立牢固。混凝土在拌合站集中拌制,混凝土攪拌運輸車運輸,混凝土泵車灌注入模,插入式振搗棒分層搗固。鋼筋在加工棚內集中制作4、加工,現場安裝就位。涵洞施工完成后,當涵身結構強度達到設計強度時,進行涵背回填。5.5.1地基評價和處理5.5.1.1.地基評價涵洞施工前,結合初步的地質勘察資料進行詳細的補充地質勘查,準確評價涵洞地基條件。在涵洞開挖至基底標高時,根據施工圖設計提供的地質資料現場復核,對地質不符的基底,根據開挖揭示的地質情況判斷,對基底采用標準貫入、靜力觸探原位測試方法進行現場勘測,報告監理工程師,重新評價地基條件,確定涵洞地基的處理措施。涵洞地基承載力的檢測方法,根據基底的不同地質情況,選用N10輕型動力觸探、N63.5重型動力觸探、標準貫入、靜力觸探原位測試等方法進行現場勘測,并結合室內土工試驗進行地基條5、件評價。設計無地基處理的涵洞在地基承載力檢測合格后即可進行涵洞施工。5.5.1.2.地基處理承載力檢測不合格的地基,根據設計單位確定的處理方案,按規范要求對基底進行處理。5.5.2.明挖基礎明挖基礎承載力檢測不合格的地基,根據設計單位確定的處理方案,按規范要求對基底進行處理,施工完成后按驗標中規定的檢驗方法和檢驗頻次進行地基承載力檢測,檢測合格后開始涵洞施工。施工準備:測量放樣,定出基坑開挖邊線;做好地面防排水工作。基坑開挖: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機開挖,底部預留20cm保護層,采用人工開挖。有水流涌出時,配足抽水設備,禁止基坑被水淹泡,以免降低基底的承載力。5.5.3.新建蓋板涵基礎圬工:遵循快速6、的原則,并做好防水、排水。在處理好的基底上拼裝組合鋼模,混凝土在拌合站集中拌制,混凝土運輸車運輸,混凝土泵送入模,插入式振搗器搗固密實,根據氣候條件按規定相應的方法進行養護。基礎完成后,按設計要求處理基礎沉降縫,及時對基礎周邊進行對稱分層填土夯實,用草袋或棉氈覆蓋,待做接頭防水處理。邊墻分段立模澆筑,基頂放好邊墻底平面尺寸后,利用木板條制成邊墻斷面掛線樣板,把它固定在沉降縫位置上,掛上線繩作為砌筑時的控制依據。要求邊墻內側墻面平整,孔徑誤差符合規定,外側坡度正確平順,沉降縫順直,寬度一致,在邊墻頂部灌筑混凝土蓋板座。涵洞蓋板在沿線距涵洞較近的混凝土拌和站預制。吊車安裝。現澆的混凝土由拌合站統一7、供應,吊車入模。蓋板涵施工工藝見圖2-5-2。5.5.4.涵洞出入口施工涵洞出入口為漿砌施工施工。砌石體采用鋪漿法砌筑,砂漿稠度為3050mm。水泥砂漿按試驗確定的配合比配料、砂漿攪拌機拌和,誤差不超過規范規定的范圍。漿砌片石時大面向下。砌石體轉角及交接處同時砌筑。砌筑時分層砌筑,上下錯縫,內外搭砌。砌體灰縫厚度為2030mm,砂漿飽滿。砌體外露面在砌筑后1218h之間及時養護,并經常保持外露面的濕潤,養護時間不得少于14天。混凝土施工同承臺混凝土施工。5.5.5.防水層、沉降縫施工按照設計和規范要求的防水層種類進行施工,要求圬工表面平整干燥清潔,保證防水層和圬工之間有良好的粘接。防水層各層間8、必須粘接牢固,層面平順,不得有明顯凸凹現象,以確保防水效果。防水層施工應避開下雨、大風、寒冷等不良天氣。5.5.6.涵背填土涵背兩側缺口的填料按設計和細則要求的填料進行回填。填筑時按照沿兩側對稱、分層、水平填筑夯實的原則。用機械填筑時,不得從一側偏推、偏填,涵頂填土厚度超過1m后方可允許機械通過。5.6.涵洞工程施工技術措施5.6.1.防止涵洞不均勻下沉、開裂的主要技術措施(1)涵洞基底挖至設計標高,應采用觸探等方法鑒定地基承載力,檢測其承載力是否滿足設計要求,如與設計不符或者軟硬不均,要及時提出變更,避免由于地基不符合設計要求,造成不均勻沉降引起墻身開裂或坍塌。(2)涵洞工程砌體圬工施工時,9、要認真選好石料,砂漿嚴格按照配合比拌制,采用擠漿法砌筑,層間搭接滿足砌石規范要求,砌體要大面朝下, 禁止立砌。砂漿飽滿,灰縫統一采用凹縫,達到砌體表面平整,無瞎縫、通縫,潔凈平順。(3)沉降縫、防水層嚴格按照設計以及施工規范要求施工,達到無滲漏。若發現滲水應及早返修。(4)涵背填土密實度不得低于路基填土要求,必須兩側對稱夯填,蓋板頂填土厚度大于1m,方可允許施工機械通過。5.6.2.加強測量、試驗、檢測等基礎性技術工作調遣技術水平高、操作熟練的技術人員組成精干的測量、試驗、檢測隊伍,制定詳細的、切實可行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技術管理工作制度,做到工作有標準,檢查按標準,同時裝備先進的測量、試驗、檢10、測儀器,用科學的手段保障工程質量。5.6.3.加強涵洞基礎隱蔽工程的質量檢查基礎開挖后,要請設計、監理進行檢查簽證。地基承載力檢測、基礎鋼筋工程、混凝土工程均要通過三級簽證,上道工序檢查合格后方可進行下一步施工。施工中對每道工序嚴格檢查。5.6.4.控制鋼筋質量嚴把材料關,鋼筋有出廠質量合格證書或試驗報告單,并作機械性能試驗,對進場的鋼筋進行抽驗,遵守“先試驗,后使用”的原則,對力學性能差、嚴重銹蝕、麻坑、裂紋夾砂和夾層及其它不合規范的鋼筋,堅決不予驗收和使用。加強對加工后的鋼筋的存放管理。5.6.5.控制模板質量模板自行加工制作或由信譽好的、有資質的專業廠家定做,采用大塊整體鋼模,確保不漏漿11、不跑模,幾何尺寸符合精度要求。6.隧道工程施工方案、方法及工藝6.1.隧道概況本標段隧道21101.00延長米 /3座,占正線線路全長的88.0%。具體設計概況詳見表2-6-1。表2-6-1 隧道工程概況序號隧道名稱中心里程起訖里程長度(延長米)起迄里程終訖里程1解放村隧道(出口段)D1K190+221.50DK189+358D1K191+0851727.002XX隧道D2K197+611.5D1K191+225D2K203+99812773.003XX隧道D1K209+544.50D1K206+244DK212+8456601.00更多內容:鐵路客專特大橋施工方案47頁(本橋位于車站處)雙線隧道施工方案(含橫洞 疏散平導)鐵路路基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32頁(地基處理 路基沉降)鐵路橋梁施工方案、方法及工藝(雙線 中橋 特大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