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土臺背回填施工方案(6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77364
2022-07-22
6頁
22.71KB
1、臺背回填施工方案由于我項目經理部施工范圍內缺少臺背回填適用材料,施工現場附近也無可用于臺背回填的砂礫土及粘土,為保證臺背回填施工質量及衡棗公司的施工進度要求,確保優質按期完成,必須在粘土中摻加5%的水泥,以提高土質CBR,能夠保證工程質量和工程進度。一、施工準備臺背回填砂礫土必須由專人負責施工、試驗,掛牌、劃線施工,每一工序由專人負責,每層施工必須進行拍照,內容為填土、整平、碾壓(夯實)、檢測全過程。由于立交橋U型橋臺已完成,要求先填筑完成的路基部分做成臺階形,且回填筑前應清除全部浮土、雜物。二、施工方法1、填筑范圍填筑高度為水泥砂礫底基層以下,以基坑頂面為起填層,臺背順路線方向,下部距U型臺2、翼緣尾端外2米,向上做1米寬、0.6米高的臺階,直至到達設計標高。2、回填材料用于臺背回填水泥土,采用機械場外集中拌合,完成后運到路基內填筑。上土前,將土中的超尺寸顆粒應予篩除。三、施工工藝1、測量放線根據控制點,恢復線路中心控制點。根據中樁,測設路基邊坡線,測量出臺背兩側的高程,做好記錄,計算出各樁號臺背回填寬度,再用白灰打出線做為填土范圍的明顯標記,并用白漆在臺背上畫出每層回填厚度。2、拌合臺背回填采用場外機械拌合,用重量法按土方總量控制砂礫摻量,用推土機將素土攤平,根據土層的厚度及預定的干密度,計算砂礫用量,砂礫用量為70%,用推土機將砂礫推平,然后采用挖掘機配合推土機拌合34遍。拌和過3、程中,應配合人工揀出超尺寸顆粒,拌和后砂礫應分布均勻,沒有集中成堆現象。拌和過程中灑水應均勻,防止出現局部水分過多的現象。4、含水量控制土的含水量的大小直接影響路基的壓實效果,當含水量小于最佳含水量并逐漸接近最佳含水量時,水膜變厚,引力縮小,外部壓實功能比較容易使土粒移動,壓實效果漸佳。土中含水量過大時,空隙中出現了自由水,壓實功能不可能使液體捧出,壓實功能的部分被自由水所抵消,減小了有效壓力,壓實效果反而降低。只有在最佳含水量的情況下壓實效果最好。因此,在施工過程中增加試驗檢測頻率,嚴格控制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范圍內進行碾壓。拌和過程中灑水應均勻,防止出現局部水分過多的現象。對于穩定粗粒土和中4、粒土,宜較最佳含水量大,對于穩定細粒土,宜較最佳含水量大12。土的含水量的大小直接影崤路基的壓實效果,當含水量小于最佳含水量并逐漸接近最佳含水量時,壓實效果最好。因此,在施工過程中增加試驗檢測頻率,嚴格控制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范圍內進行碾壓。5、壓實機具臺背回填盡可能與與路基填筑同步進行,可以充分發揮大型機械的作用。碾壓應盡可能采用重型壓路機靜壓,對于靠近邊緣區域,重型機械無法操作,可用人工整形小型機具夯實而成。實際操作中,重型壓路機碾壓時靠墻背預留3040cm范圍適宜。實際操作中對大面積的區段完成壓實后,再用平板振動夯、大功率沖擊夯或其他的人工夯實機具補壓。小型機具壓實填土,影響因素較多,不好5、控制質量,能創造條件用重型機械的盡量利用重型機械。6、平整、碾壓人工配合機械進行平整,經過拌和、整形的砂礫土,宜在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時運到路基內施工,并達到要求的密實度,同時沒有明輪跡。應做到無漏壓、無死角和確保碾壓均勻。碾壓過程中,水泥穩定土的表面應始終保持濕潤,如水分散失過快,應及時補撤少量的水,但嚴禁灑大水碾壓。6、施工控制施工工藝流程為:材料試驗一劃線分層一材料進場檢驗一人工攤鋪一壓路機大面積碾壓平板夯邊角夯壓一壓實度檢測。(1)嚴格通過試驗確定臺背回填的材料,并將試驗結果報監理工程師批準后才能進行填筑。(2)按照技術規范的要求挖好臺階,路基橫向開挖臺階必須開到充分密實處,臺階寬度不小于6、100cm,高度按60cm控制。(3)為便于控制分層回填厚度,在施工前用紅漆在臺背上按15cm一層劃線,臺背填土與錐坡填土同步進行。(4)兩側錐坡缺口填土,應對稱均勻分層填筑,每層松鋪厚度不得大于15cm。填土時不得從單側偏攤。回填過程中防止雨水流入,順路基方向形成3向外的坡度,以防止雨水沿構造物的外圍滲透,影響回填質量。對于地下滲水可設盲溝引出。(5)檢測填料含水量是否合適,過濕或過干均應翻晾或補充水份,在接近最佳含水量狀態下分層填筑,保證在最佳含水量的情況下開始碾壓。(6)為確保臺背回填的工程質量,必須加強回填壓實度的檢測,壓實度檢查頻率為每50m2一點,不足50m2時至少檢查一點。(7)7、每層施工完畢后,檢驗壓實度,合格后再進行下層的填筑碾壓。三、臺背回注意事項(1)壓實度。按合同技術規范的要求各層壓實度達到95以上(重型壓實標準)。(2)分層填土厚度不大于15cm。(3)在臺背回填前將對拉螺栓孔用砂漿填塞密實,要求必須塞滿,表面顏色與混凝土盡可能一致。(4)將臺背回填的材料運至現場,并請監理工程師驗收。要求必須采用經檢驗合格的材料。的填筑范圍施工,每層施工前質檢員要現場檢查并拍照,控制總層數和層厚,試驗的檢驗頻率必須與總層數相符,杜絕攤鋪過厚和碾壓不實等弊端。臺背回填施工方案一、施工準備臺背回填土必須由專人負責施工、試驗,掛牌、劃線施工,每一工序由專人負責,每層施工必須進行拍8、照,內容為填土、整平、碾壓(夯實)、檢測全過程。由于立交橋U型橋臺已完成,要求先填筑完成的路基部分做成臺階形,且回填筑前應清除全部浮土、雜物。二、施工方法1、填筑范圍填筑高度為水泥砂礫底基層以下,以基坑頂面為起填層,臺背順路線方向,下部距U型臺翼緣尾端外2米,向上做1米寬、0.6米高的臺階,直至到達設計標高。2、回填材料臺背回填選用符合要求的素土。上土前,將土中的超尺寸顆粒應予篩除。三、施工工藝1、測量放線根據控制點,恢復線路中心控制點。根據中樁,測設路基邊坡線,測量出臺背兩側的高程,做好記錄,計算出各樁號臺背回填寬度,再用白灰打出線做為填土范圍的明顯標記,并用白漆在臺背上畫出每層回填厚度。29、含水量控制土的含水量的大小直接影響路基的壓實效果,當含水量小于最佳含水量并逐漸接近最佳含水量時,水膜變厚,引力縮小,外部壓實功能比較容易使土粒移動,壓實效果漸佳。土中含水量過大時,空隙中出現了自由水,壓實功能不可能使液體捧出,壓實功能的部分被自由水所抵消,減小了有效壓力,壓實效果反而降低。只有在最佳含水量的情況下壓實效果最好。因此,在施工過程中增加試驗檢測頻率,嚴格控制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范圍內進行碾壓。拌和過程中灑水應均勻,防止出現局部水分過多的現象。對于穩定粗粒土和中粒土,宜較最佳含水量大,對于穩定細粒土,宜較最佳含水量大12。土的含水量的大小直接影響路基的壓實效果,當含水量小于最佳含水量10、并逐漸接近最佳含水量時,壓實效果最好。因此,在施工過程中增加試驗檢測頻率,嚴格控制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范圍內進行碾壓。3、壓實機具臺背回填盡可能與與路基填筑同步進行,可以充分發揮大型機械的作用。碾壓應盡可能采用重型壓路機靜壓,對于靠近邊緣區域,重型機械無法操作,可用人工整形小型機具夯實而成。實際操作中,重型壓路機碾壓時靠墻背預留3040cm范圍適宜。實際操作中對大面積的區段完成壓實后,再用平板振動夯、大功率沖擊夯或其他的人工夯實機具補壓。小型機具壓實填土,影響因素較多,不好控制質量,能創造條件用重型機械的盡量利用重型機械。4、平整、碾壓人工配合機械進行平整,經過整形的土,宜在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時運11、到路基內施工,并達到要求的密實度,同時沒有明輪跡。應做到無漏壓、無死角和確保碾壓均勻。碾壓過程中,土的表面應始終保持濕潤,如水分散失過快,應及時補撤少量的水,但嚴禁灑大水碾壓。5、施工控制施工工藝流程為:材料試驗一劃線分層一材料進場檢驗一人工攤鋪一壓路機大面積碾壓平板夯邊角夯壓一壓實度檢測。(1)嚴格通過試驗確定臺背回填的材料,并將試驗結果報監理工程師批準后才能進行填筑。(2)按照技術規范的要求挖好臺階,路基橫向開挖臺階必須開到充分密實處,臺階寬度不小于100cm,高度按60cm控制。(3)為便于控制分層回填厚度,在施工前用紅漆在臺背上按15cm一層劃線,臺背填土與錐坡填土同步進行。(4)兩側12、錐坡缺口填土,應對稱均勻分層填筑,每層松鋪厚度不得大于15cm。填土時不得從單側偏攤。回填過程中防止雨水流入,順路基方向形成3向外的坡度,以防止雨水沿構造物的外圍滲透,影響回填質量。對于地下滲水可設盲溝引出。(5)檢測填料含水量是否合適,過濕或過干均應翻晾或補充水份,在接近最佳含水量狀態下分層填筑,保證在最佳含水量的情況下開始碾壓。(6)為確保臺背回填的工程質量,必須加強回填壓實度的檢測,壓實度檢查頻率為每50m2一點,不足50m2時至少檢查一點。(7)每層施工完畢后,檢驗壓實度,合格后再進行下層的填筑碾壓。三、臺背回注意事項(1)壓實度。按合同技術規范的要求各層壓實度達到95以上(重型壓實標準)。(2)分層填土厚度不大于15cm。(3)在臺背回填前將對拉螺栓孔用砂漿填塞密實,要求必須塞滿,表面顏色與混凝土盡可能一致。(4)將臺背回填的材料運至現場,并請監理工程師驗收。要求必須采用經檢驗合格的材料。填筑范圍施工,每層施工前質檢員要現場檢查并拍照,控制總層數和層厚,試驗的檢驗頻率必須與總層數相符,杜絕攤鋪過厚和碾壓不實等弊端。 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