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基防水層施工方案(6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77425
2022-07-22
6頁
47.02KB
1、JS水泥基防水涂料施工方案 1 使用部位: 地下室底板、衛生間防水 。 2 材料要求2.1 JS水泥基防水涂料,應具有出廠合格證及廠家產品的認證文件,并復驗。材料存放在室內通風干燥處。配料(液料):粉料:水=1:1:0.3-0.7,施工中的加水量應少加或不加為宜。本產品有:I型、2型液料。技術性能指標(JC/T894-2001)如下:主 要 項 目I型2型固 體 含 量(%) 6565表 干 時 間 4小時4小時拉 伸 強 度(MPa) 1.21.2斷 襲 伸 長 率(%) 200200不 透 水 性(0.3MPa,30min)未透水未透水2.2 輔助材料:2.2.1 磷酸:用于做緩凝劑。2.2、2.2 二月桂酸二丁基錫:用于做促凝劑。2.2.3 二甲苯或醋酸乙酯:用于稀釋和清洗工具。2.2.4 水泥、32.5 MPa普通硅酸鹽水泥,用于配制水泥砂漿抹保護層。2.2.5 膠粉:用于加強JS水泥基的黏結性。3 主要機具設備3.1 電動機具:電動攪拌器。3.2 手用工具:攪拌桶、小鐵桶、小平鏟、塑料或橡膠刮板、毛刷。4 作業條件4.1 地下防水層防水涂料冷作業施工,在地下水位較高的條件下涂刷防水層前,應先降低地下水位,做好排水處理,使地下水位降至防水層操作標高以下300mm,并保持到防水層施工完。4.2 涂刷防水層的基層應按設計抹好找平層,要求抹平、壓光,堅實平整,不起砂,含水率低于9%,3、陰陽角處應抹成圓弧角。4.3 涂刷防水層前應將涂刷面上的塵上、雜物,殘留的灰漿硬塊,有突出的部分處理、清掃干凈。4.4 涂刷涂料不得在淋雨的條件下施工,施工的環境溫度不應低于-5,操作時嚴禁煙火藥味。5操作工藝 工藝流程: 基層清理 細部檢查處理水泥基涂料施工 蓄水試驗 做保護層飾面層 地下室底板:(至上而下) 10 厚1:3水泥砂漿找平層 鋼筋混凝土自防水結構(詳結構施工圖) 水泥基涂料施工(厚度12,涂刷3遍)衛生間防水:(自下而上) 防滑地磚,干水泥擦縫 25厚1:3水泥砂漿保護層 0.8厚HZ-01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涂料 基層處理劑 1:3水泥砂漿找坡面;最薄處20厚 水泥砂漿結合層4、一道 結構層(1)基層質量要求,涂刷防水層的基層表面,不得有凹凸不平和松散、空鼓、開裂等缺陷,施工前應將基層表面的塵土、砂粒等雜物清除干凈。 (2)細部處理,突出地面、墻面的管根、地漏、排水口、蹲坑接口、陰陽角等易發生滲漏的薄弱部位,應先刮一道膩子找平,然后做附加層。 1)膩子的配法是將水泥緩慢加入JS水泥基中,邊加邊攪拌至稠粥狀,便可用油工刮刀進行涂刷,厚度為1mm左右,表面應平整,光滑、密實,經24h實干后,做下道工序。 2)附加層施工,按照地漏、管根等部位的形狀尺寸,在管根周圍涂刷JS水泥基涂料,同時刷第二層涂料,實干后按設計要求刷鋪地面防水層。 (3)涂料施工: 1)第一道涂料,用毛刷5、或塑料刮板蘸JS水泥基從地面的一端開始順序向一端涂刷,要均勻一致,厚度為0.5mm左右,不得有漏底或花點等現象,24h后刷第二遍涂料。 2)第二層涂料施工(方法同上),表干后刷第三道涂料,方法同上。平面與立面交接處立面應涂高20cm以上,小便斗(池)處墻面應按設計要求高度適當加高。小便斗(池)外墻應按設計要求高度適當加高。 3) 第三道涂料實干后進行蓄水試驗,水深510cm,2448h后觀察不漏為合格,如有滲漏,查明部位和原因,及時修補,再二次試水至不出現滲漏為合格。 6質量標準 (1)保證項目: 1)所用JS水泥基防水材料技術性能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有關標準規定,附有產品合格證及試驗報告、現場6、取樣試驗。 2) JS水泥基防水層,嚴禁有滲漏現象。 (2)基本項目: 1)防水層表面平整,應符合排水要求,無明顯積水現象。 2)結合層、附加層、防水層的涂刷方法、搭接收頭應符合規定,粘貼牢固,無滑移,翹邊、起泡、皺折等缺陷。 3)地漏、排水口、管根等細部應粘貼牢固,封蓋嚴密,附加層及立面收頭應符合規范規定。 7成品保護(1)鋪貼好的涂料防水層,應及時采取保護措施,防止損壞,施工遺留的釘子、木棒等雜物應及時清除。(2)操作人員不得穿帶釘的鞋作業,涂膜防水層施工后未固化前不允許上人行走踐踏,以免損傷防水層,造成滲漏。(3)穿過墻體、樓板等處已穩固好的管根,應加以保護,施工中不得碰損變位。(4)地漏、蹲坑、排水口等應保持暢通,施工中應采取保護措施。8應注意的質量問題(1)空鼓:防水層空鼓一般均發生在找平層與涂膜防水層之間的接縫處,原因是基層含水率過大,使涂膜空鼓,形成氣泡。施工中應控制含水率,并認真操作。 (2)滲漏:防水層滲漏水,發生在穿過樓板及墻身等處的管根、地漏、陰角等處,原因是管根等處松動或粘結不牢,接觸面清理不凈,產生空隙,接槎封口處搭接長度不夠,粘貼不緊等造成。施工前應認真檢查管根等處是否松動,并及時修補和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