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市方正地塊工程大體積鋼筋混凝土澆筑專項施工方案(7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77686
2022-07-22
7頁
41KB
1、溫州市方正地塊13#樓大體積鋼筋混凝土澆筑專項施工方案一、 綜述溫州市方正地塊13#樓安置房工程1#、2#、3#樓為3132層商住樓,設計鋼筋混凝土灌注樁,鋼筋混凝土承臺基礎,承臺間由地梁聯結。底板厚為:主樓600厚,其它500厚;地下室面積:7946m2。承臺厚度(含底板厚)分別為1400、1500、1600、1800,局部厚(電梯井處為2300)。地下室底板鋼筋混凝土量為5338.1m3,設計混凝土強度等級C30,抗裂抗滲混凝土等級S8。要求在混凝土中用適量的外加劑應根據工程特點和確定的原材料進行配合比設計。混凝土的自應力應0.2Mpa,并要求派技術人員進行現場施工和養護指導。由于現場條件2、所限必須實現快速連續澆筑,為保證混凝土質量,需采用廠拌泵送混凝土。高層建筑由于荷載大(尤其是水平荷載),其基礎多有厚大的鋼筋混凝土底板和承臺,而且截面尺寸往往較大,因此,由外荷載引起基礎裂縫的可能性極小。但是由于大體積混凝土硬化期間,水泥水化過程釋放的水化熱所產生的溫度變化和混凝土收縮的共同作用,產生的溫度應力和收縮應力,便成為導致鋼筋混凝土結構出現裂縫的主要因素。這些裂縫將給工程帶來不同程度的危害。控制溫度變形裂縫的開展,雖然已不是技術難題,但仍一直是大體積混凝土結構施工中不可忽視的技術問題。主要是采取技術措施妥善處理溫度差值,合理解決溫度應力并控制裂縫開展。由于大體積混凝土工程的條件比較復3、雜,施工情況各異,加上混凝土原材料的材性差異較大,因此控制溫度變形裂縫涉及結構計算、構造設計、材料組成和其物理力學性能及施工工藝等問題,我們目前要求重點研究解決的是材料和施工工藝問題,解決好這兩個問題的途徑是:安排周密合理的技術措施,編制可行的施工方案,采取大體積混凝土內部溫度和內外溫差及產生溫度應力的諸多因素的雙控制的方法來保證混凝土的質量。綜上所述,本階段大體積鋼筋混凝土施工涉及的主要問題:1、承臺厚度、尺寸大,混凝土澆筑總量大;2、設計為抗裂抗滲混凝土;3、要滿足混凝土不同時期施工要求;4、要滿足泵送和連續施工的要求。以上四點,對混凝土的組成材料,配合比設計,施工工藝要求有共性的方面也有4、互不相容之處。因此需要安排合理的施工方案,妥善周密的技術措施,以保證該部混凝土質量達到設計和施工質量驗收規范的要求。二、 施工方案1、 混凝土拌制與供應:根據本工程地下室鋼筋混凝土設計和現場施工諸多條件要求,決定采用廠拌泵送混凝土,指定由溫州海岳混凝土制品有限公司供應并保證混凝土在材料組成、配合比、施工工藝等方面滿足上述條件,做到快速連續施工。2、 設備能力檢算:、 輸送管道110米加軟管8米,折算長度未超200米控制長度;、 運輸車輛計劃八輛,使用六輛,備用二輛;、 計算依據:單臺泵平均輸出量30m3/h;使用混凝土攪拌運輸車出量為6m3;混凝土拌運輸車平均車速20km/h;混凝土攪拌運輸往5、返運輸距離8km;混凝土攪拌運輸車一個運輸周期和停歇間隔45min。按JGJ/T-10-95計算需要運輸車為5.48臺。故計劃運輸車6臺可以保證使用要求。3、 泵送及澆筑:本工程分三個施工區域,1#樓、2#樓、3#樓。以后澆帶為界分為三個施工段,從3#樓開始施工后進入2#樓施工,再往1#樓施工。澆筑過程按圖設置后澆帶,滿足設計要求時再澆筑。安排振搗12人,普工20人,現場施工管理人員3人監督整個澆搗過程。具體混凝土澆搗前清除雜物,排干積水(在承臺內設一處集水坑)后方能施工。混凝土澆筑方法:采取分段斜面分層澆搗,一次到頂。凡能以承臺分界,以承臺分段,先在承臺內按600一層澆至底板底,后將500后6、底板澆搗完成。較深承臺則分多層澆搗完成。4、 地下室外墻邊模及止水帶按設計要求結合工程實際,地下室底板施工至外墻450高處留置施工縫,施工時按設計要求,將剪力墻450高鋼筋及豎向箍筋綁扎成型;將鋼板止水帶(3mm厚300mm寬通長)焊接就位;模板固定牢固,能夠經受混凝土傾倒與振搗的沖擊與振動;固定內外模的穿透鋼筋要做好止水環和定位擋塊。5、 混凝土養護混凝土養護采取覆蓋與蓄水相結合的方法。在混凝土澆筑后12小時內將混凝土覆蓋并澆水養護。24小時后將底板分塊進行蓄水養護,蓄水高度57厘米。邊模拆模時間14天,拆模后應繼續養護。三、 主要技術措施1、 組成混凝土主要材料要求、 水泥,根據本工程的四7、項施工特點,參照本地區已完工程實踐,綜合考慮,擬采用普通硅酸鹽水泥,標號42.5。、 粗骨料(石子),采用粒徑40的自然級配卵石,針片狀含量15%,符合JGJ/T10-95混凝土泵送施工技術規程附錄A的要求。石子含泥量不應1%,含泥塊量不應0.5%。、 細骨料(砂),采用中砂,細度模數2.6,含泥量不3%,含泥塊量不1%。粗細骨料的以上要求目的是增加骨料用量,增加混凝土的密實度和抗拉性能,減少水泥用量和水灰比,是降低大體積混凝土水化熱的重要措施之一。以上粗細骨料為供方所能達到的要求,并且達到較理想的技術要求。、 水,使用市網自來水。、 外加劑,外加劑的品種、摻量、生產廠家由預拌廠選用,必須符合8、設計要求,材料通過試驗合格后方可使用。這是保證大體積混凝土質量的重要措施,也是具有一定難度的煩雜的技術,因此應慎重認真做好此項工作。2、 配合比設計、 按照抗裂抗滲要求試配時,抗滲配合比要求應比設計提高0.2Mpa,以求可靠的保證率,在此基礎上加大骨料、摻合料用量,減少水泥用量。、 為保證大體積混凝土的質量,摻入的外加劑必須符合設計要求且檢測合格。、 由于本工程處于秋期施工,延緩溫度峰值時間,利用混凝土的應力松弛效應,擬采用45天強度標準值。、 按抗裂抗滲要求最大水灰比,先進行試配,控制、避免泌水、離析現象產生。、 混凝土的砂率應在3845%范圍內選定。、 坍落度宜為100140,白天用高值,9、夜間用低值。按泵送要求不得80。3、 大體積混凝土的裂縫控制措施大體積混凝土的特點是水泥水化蓄熱多而使混凝土內部溫度升高快,表面與內部溫差大,容易產生裂縫。、 降低水化熱,由于本工程地下室有抗滲要求,并處于秋季施工,故采用低水化熱水泥,而采取粒徑級配好的粗骨料和中砂,摻用緩凝減水劑來降低水化熱。并區分白天夜間采用不同外加劑用量;在配合比設計上,控制水灰比和坍落度,采用45天抗壓強度標準值推遲水化熱峰值期。、 降低混凝土入模溫度,要求混凝土供應廠家控制骨料溫度,炎熱天氣用冰水攪拌;對混凝土泵車、泵管遮陽,控制澆筑溫度。力求澆筑溫度28。這是大體積混凝土出現裂縫的主要控制因素之一,應當給予足夠重視10、,認真落實。、 盡量降低混凝土配合比中的用水量和水泥用量、 加強施工中溫度控制混凝土澆筑到初凝后,對邊緣混凝土立即進行覆蓋保溫,延遲拆模;對底板面擬在12小時內覆蓋保濕,24小時后進行蓄水養護;不使拌合物堆積過高,形成溫升中心。、 改進混凝土振搗工藝,在一次振搗后2030秒(振動界限前)進行二次振搗,增加混凝土密實度,減小收縮變形,提高混凝土極限拉伸強度,從而提高抗裂性。、 混凝土澆搗的間隔時間不應2小時,以免影響前后混凝土的結合形成施工縫。、 按設計要求及有關規定摻入外加劑,降低水化熱,提高抗裂性。、 要求邊振邊排出泌水,并在初凝前12h木抹子抹平,以消除早期有可能產生的收縮裂縫。四、 其他11、1、 地下室底板及承臺的鋼筋綁扎:、 底板上皮鋼筋用 14161000鋼筋交叉呈梅花型,點焊定位。、 中心大承臺底板面鋼筋擬用251000定位,并應符合抗滲要求。、 其他承臺、地下室底板鋼筋采用18鋼筋點焊定位。2、 地下室底板面混凝土厚度控制,采用每4米間距焊6鋼筋控制澆搗抹平。五、 冬雨期1、 現場準備雨期前,整理施工現場,由于現場施工、運輸破壞的現場排水坡度重新修整,清理施工現場的排水溝,保證排水暢通。檢查場內外的排水設施,確保排水設備完好,以保證暴雨后能在較短的時間排出積水。雨后應將模內的積水排出后再進行混凝土澆筑,同時由于潮濕原因,模內雜物用氣泵難以吹出,應由人工進行清理。2、 雨季施工安全措施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做好職責分工,組織進行安全教育。認真組織安全檢查,雨前,要對施工機械、塔吊進行全面檢查,采取有效措施確保安全;對員工要采取防雨措施。 3、 冬季施工根據本地區的實際“冬季施工期”在每年元月前后,市區日最低氣溫在0-4,時間較短,易被忽視造成質量缺陷。主要措施:編制冬期作業計劃,做好技術交底,由專人聽取記錄天氣預報,對砼澆筑,出現負溫時對新澆筑砼進行覆蓋保溫,防止受凍,嚴格控制拆模時間。以上措施經審定后共同監督實施,各司其職,各負其責。中設建工集團有限公司方正地塊13#樓安置房工程項目部2007年9月1日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