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方回填施工方案(改)(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77893
2022-07-22
5頁
85.54KB
1、 江蘇江中集團 西部麗景小區B區土方回填方案 土方回填施工方案1.編制依據1.1施工圖紙1.2主要規范、規程地基與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2-2002)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50300-2001)建筑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程(JGJ33-2001)1. 施工準備2.1作業準備2.1.1回填前,對基礎、地下防水層、聚苯板保護層等進行檢查驗收并辦理隱檢手續; 2.1.2將基坑內的雜物、積水等清理干凈;積水排除并曬干。2.1.3施工前,做好水平高程的設置。在基槽邊上釘水平橛,在基礎墻表面劃分層線;2.1.4做好技術、安全交底。2.2施工機具裝載機(1臺)、自卸汽車(3輛)等,蛙2、式打夯機(2臺)、手推車(5輛)、鐵鍬(30把)、等。2. 施工部署根據施工現場進度計劃,由南側 東側的行走方向回填;人工回填、夯實。 分層鋪土板3. 工程流程 粘貼聚苯板分層夯實檢驗土質回填土進場 基坑底清理 修整找平驗收檢驗密實度4. 操作工藝5.1回填土一般選用含水量在10左右的干凈粘性土(以手攥成團、自然落地散開為宜),若土過濕,要進行晾曬或摻入干土、白灰等處理,本工程墻面防水保護層采用50厚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素土回填;若土體含水量偏低,可適當灑水濕潤。5.2人工回填土應分層鋪攤,人工整平機械夯實。回填土每層需鋪土厚度為300mm,壓實厚度250mm。5.3回填土每層至少壓夯三遍,壓3、實系數應0.95。機械打夯一夯壓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連,縱橫交叉。5.4深淺兩基坑相連時,應先填夯深基坑;填至淺基坑相同的標高時,在與淺基坑一起填夯。填夯至擋土墻后澆帶時,交接處應填成階梯形,梯形的高寬比一般為12。上下層錯縫距離不小于1.0m。上下層錯逢不得在陽角。5.5防腐絕緣層或電纜周圍,應先回填細粒料。5.6修整找平:填土全部完成后,應進行表面拉線找平,凡超過標準高程的地方,及時依線鏟平,凡低于標準高程的地方,應補土夯實。5.7雨季施工時,24小時安排專人抽水,基坑邊坡上用彩條布進行覆蓋,防止地面水流入坑內,導致邊坡塌方或浸泡基土。素土夯實密室后3小時內不得受水浸泡。5. 土方回填工4、程質量驗收標準項序檢查項目允許偏差或允許值(mm)檢查方法柱基基坑基槽挖方場地平整管溝地(路)面基層人工機械主控項目1標 高5030505050水準儀2分層壓實系數不小于0.95按規定方法一般項目1回填土料素土取樣檢查2分層厚度及含水量250300水準儀及抽樣檢查3表面平整度2020302020用靠尺或水準儀6.成品保護6.1施工時,應注意保護定位樁、標高樁、防止碰撞位移。 6.2夜間施工時,應合理安排施工順序,設有足夠的照明設施,防止鋪填超厚,嚴禁汽車直接倒土入槽。6.3基礎或管溝的現澆混凝土應達到一定強度75%,不致因填土而受損壞時,方可回填。6. 質量保證措施7.1填土時分層分段鋪攤。不5、得居高臨下、不分層次。分段距離為15m-20m,以減少運土漏失量。7.2若基坑內出現基坑土質不好,必須將軟弱土層清理掉,并進行換填、夯實。7.3施工時,基礎墻體達到一定強度后,才能進行回填土的施工,以免對結構基礎造成損壞。7.4基礎淤泥層回填土,必須清理到基礎底標高,才能逐層回填。嚴禁用水澆使土體下沉的“水夯法”。7.5土虛鋪過高、夯實不夠而導致地面、散水裂縫甚至下沉。7.6 回填土夯壓不密實,應在夯壓前對干土適當灑水加以潤濕;素土含水率以手握成團,自然落地散開為宜。8.主要安全管理措施8.1實行作業指令制度:由于基坑作業本身具有危險性,所以每項作業開工都必須認真檢查是否按規定措施落實。加強安6、全教育工作,由主管人員在準備期間審查批準,防止準備工作和配合條件缺陷造成事故,所以實行作業令制是保證安全生產和質量控制的一項有效的安全技術措施。8.2各機械操作人員、司機必須持有上崗證,班前必須進行技術、安全交底教育,裝載機必須專人指揮。8.3使用蛙式打夯機時,操作者必須戴絕緣手套,且有專人跟機移動膠皮電源線。下班后,打夯機應用防水材料覆蓋并墊高,防止電動機內進水而發生觸電事故。8.4用小車向坑(槽)內倒土時,上口應設車檔,且操作者應招呼下方施工人員躲開,防止車翻傷人事故。8.5回填土的過程中,應設專人隨時觀察基坑(槽)土壁的上口是否有塌方跡象,嚴禁盲目操作。一旦發現安全隱患,應采取必要措施果斷處理。8.6基坑(槽)支護桿件應按順序拆除,避免邊坡失穩而引起塌方。第 5 頁 共 5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