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纖維粘貼加固施工方案(1)(9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78028
2022-07-22
9頁
26KB
1、混凝土樓板碳纖維加固施工方案一、 工程概況工程名稱:春風與湖三期工程建設單位:重慶海外集團有限公司施工總承包: 五洋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項目地址:重慶市九龍坡區陳家坪朝陽村1號本工程為商住樓工程,混凝土工程為商品混凝土。由于混凝土收縮和承受不均勻荷載等造成局部板底裂紋,現對開裂樓板采用碳纖維加固。根據碳纖維加固要求:對開裂樓板采用碳纖維布進行加固處理;但在碳纖維布加固施工前,需要對開裂樓板進行以下方法進行處理:一、 先對吊頂進行照相留底,確保修補后恢復裝修。二、對整改區域進行農膜覆蓋,避免污染三、剔除板裂紋周邊的水泥砂漿找平層或涂料層。四、對加固部位的混凝土基層按規范和施工工藝進行打磨和清理。2、五、混凝土表面如出現剝落、蜂窩、腐蝕等劣化現象的部位應予剔除,對于較大面積的劣質層,在剔除后應用聚合物水泥砂漿進行修復。五、裂縫部位,如有必要應先進行封閉處理。六、用混凝土角磨機、砂輪(砂紙)等工具,去除混凝土表面的浮漿、油污等雜質,構件基面的混凝土要打磨平整,尤其是表面的凸出部位要磨平,轉角粘貼處要進行倒角處理并打磨成圓弧狀(R3 10mm)。七、用吹風機將混凝土表面清理干凈并保持干燥。使用中國建科院研制生產EC高強度聚合物砂漿修補表面凹陷底部分。對經過剔鑿、清理部分混凝土結構,用高于原結構混凝土強度一個等級的環氧砂漿進行修補、復原,達到表面堅實和平整,具體按以下方案對樓板和梁進行碳纖維加固3、。二、編制依據1、混凝土結構加固設計規范(GB50367-2013)2、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15)3、混凝土結構后錨固技術規程(JGJ145-2013)4、竣工驗收前的類似問題檢測報告。5、施工現場實際情況三、施工要求1、一般要求粘貼碳纖維片材加固修復結構應由熟悉該技術施工工藝的專業施工隊伍完成,并應有加固修復方案和施工技術措施。2、材料要求1)采用高性能、粘結強度高的A級環氧性面料纖維粘浸膠。2)碳纖維布300克/平米,抗拉強度大于等于3500MPa。3)粘貼碳纖維織物加固混凝土結構板時,應使用與基材及碳纖維有良好適配性的粘結劑。使用前確定碳纖維布及粘接劑性能4、檢測合格。3、施工工藝流程:施工準備 腳手架搭設表面處理配制并涂刷底層樹脂配制找平材料并對不平整處修復處理配制并涂刷浸漬樹脂或粘貼樹脂粘貼碳纖維片材表面防護回復涂料、吊頂腳手架拆除清潔打掃四、施工工序1、施工準備1)粘結劑必須有合格證明及檢驗報告。2)碳纖維布必須有合格證明及檢驗報告。3)壓接鋼片及射釘必須有合格證明及檢驗報告。4)主要機具:角磨機、吹風機、滾壓機、射釘槍等。5)拆除碳纖維布所在部位影響施工的附屬設施。6)粘貼碳纖維布用的粘結劑和鋼板準備完畢,并檢查合格。7)施工工具經過調試、運轉合格。8)項目技術負責人根據施工方案及施工員、安全員對操作班組進行全面技術交底。2、腳手架搭設按開5、裂樓板位置搭設碳纖維加固滿堂腳手架,立桿縱橫間距0.5m,水平桿步距1.2m,支架應搭設2.3米高,以滿足施工安全和施工條件。3、混凝土基底處理1)將原樓板混凝土抹灰和涂料剔鑿、清除干凈并達到結構層。2)對經過剔鑿、清理部分,用高于原構件混凝土強度的環氧砂漿進行修補、復原,達到表面平整。3)將構件表面凸出部分(混凝土構件交接部位、模板的段差等)打磨平整。修整后的段差要平順。棱角的部位,用磨光機磨成圓角。圓角半徑最小不得小于20mm。4)清洗打磨過的構件表面,并使其充分干燥。5)施工前應按設計圖紙在需加固部位放線、定位。4、涂底涂樹脂1)把底涂樹脂的主劑和固化劑按規定比例稱量準確后放入容器內,用6、攪拌器拌合均勻。一次調和量應以在可使用時間內用完為準。超過可使用時間不得再用。2)在底涂樹脂中嚴禁添加溶劑。含有溶劑的毛刷或用溶劑弄濕了的滾筒不得使用。3)用滾筒刷均勻地涂抹底涂樹脂。4)底涂樹脂固化后,在構件表面有凝結凸起時,要用砂紙磨光。磨光后若露出混凝土基面,應再補涂底涂樹脂。5、粘貼碳纖維片1)確認粘貼表面干燥。氣溫在5以下,相對濕度RH85%時,如無有效措施時不得施工。貼縫寬度200mm。以裂縫兩邊每邊不小于100.2)防止碳纖維片受損。碳纖維片在運輸、儲存、裁切和粘貼過程中,嚴禁彎折。因此,貼片前應用鋼直尺與壁紙刀按規定尺寸裁切碳纖維片,每段長度一般以不超過6米為宜。3)碳纖維片裁7、切時應預先在裁切位置粘貼寬膠帶,在寬膠帶正中位置進行裁切,以使裁切后碳纖維片的斷頭齊整不脫絲。4)碳纖維片縱向接頭必須搭接10cm以上。該部位應多涂粘結樹脂。碳纖維片橫向不需要搭接。5)粘結樹脂的主劑和固化劑應按規定的比例稱量準確,裝入容器,用攪拌器攪拌均勻。一次調和量應以在可使用時間內用完為準。6)下涂:貼片前用滾筒刷均勻地涂抹粘結樹脂,稱為下涂。涂量是根據施工部位及施工面的粗糙程度而變化的。拱起部分、拐角部分、碳纖維片搭接部位以及殘缺修補處要多涂一些,但是必須涂抹均勻。7)貼片時,在碳纖維片和樹脂之間不應殘留空氣形成氣泡造成空鼓。為此,可用羅拉(專用工具)沿著纖維方向在碳纖維片上滾壓多次,8、對角隅處應向著角隅滾壓,對拱起的部位要向相反的方向滾壓,以去除氣泡,使粘結樹脂均勻地充分滲浸入碳纖維片的碳纖維束中。8)上涂:碳纖維片施工30分鐘(根據干燥程度)后,用滾筒刷均勻涂抹粘結樹脂,稱為上涂。上涂時和上述步驟一樣,用脫泡羅拉沿碳纖維方向用力滾壓多次,使碳纖維片內部補充、滲浸粘結樹脂。9)進行空鼓檢查,并進行處理。6、養護1)粘貼碳纖維片后,需自然養護24小時達到初期固化,并應保證固化期間不受干擾。2)在每道工序以后樹脂固化之前,宜用塑料薄膜等遮擋以防止風沙或雨水侵襲。3)碳纖維片粘貼后達到設計強度所需自然養護的時間:平均氣溫在10以下時,需要2周;平均氣溫在10以上20以下時,需要19、2周;平均氣溫高于20時,需要1周。在此期間應防止貼片部分受到硬性沖擊。五、質量要求所有進場材料,包括碳纖維片材和膠結材料,應符合質量標準,并具有產品出廠合格證,其各種性能指標及技術參數均應符合本工程加固補強設計要求,適合現場溫度、濕度條件。碳纖維片材在運輸、儲存中不得受擠壓,以免碳纖維受損。也不得直接日曬和雨淋。膠結材料應陰涼密閉儲存。各工序的施工質量,由工長(或班組長)負責指導、監督。每一工序完成后督促操作小組自檢,確認合格并提請技術員檢查認可后才能進行下道工序,否則必須返修至合格為止。貼片前及以后,還要由技術員請業主代表或監理人員檢查,作貼片數量與質量的簽認。不貼片的部位,最后一道工序也10、要業主代表或監理人員簽認。六、質量標準 1、保證項目:粘貼碳纖維布所用的碳纖維片材、配套樹脂類粘結材料必須具有產品合格證、質檢部門的產品性能檢測報告。 粘結劑的的配合比、原材料計量、攪拌,必須符合施工規范規定。 2、一般項目:碳纖維布沿纖維受力方向的搭接長度不應小于100mm,當碳纖維布沿其纖維方向需繞構件轉角粘貼時,構件轉角處外表面的曲率半徑不應小于20mm。3、允許偏差項目:碳纖維片材的實際粘貼面積不應少于設計面積,位置偏差不應大于10mm,總有效粘結面積不應低于95%。七、檢驗和驗收1、施工開始前,應確認碳纖維片材和粘結劑、底層樹脂,找平材料的產品合格證、質量檢驗報告,各項性能應滿足要求11、。2、材料性能抽樣檢驗。對不同批次進場的材料,按照相關的驗收規范進行碳纖維及膠黏材料的性能抽樣檢驗。3、施工質量檢驗及驗收標準列于下表。施工質量檢驗及驗收標準檢驗項目合格標準檢驗方法頻數碳纖維片粘貼位置與設計要求位置相比,中心線偏差10mm鋼尺測量全部碳纖維粘貼量設計數量根據測量計算全部粘貼質量1.單個空鼓面積10000mm2充膠修復,10000mm2割除修補;2.空鼓總面積占總粘貼面積5%錘擊法或其它有效方法抽樣或全部4、粘結質量不符合要求割除修補時,應沿空鼓邊沿,將空鼓部分的碳纖維割除,以每邊向外緣擴展100mm大小之同樣碳纖維材料,用同樣粘結劑,補貼在原處。5、驗收時可按相關規范規定對施工質量進行現場抽樣檢驗。八、安全注意事項1、碳纖維為導電材料,施工時應使其遠離電氣設備,或采取可靠保護措施。2、各種粘結劑應在其說明書規定的環境溫度中密封儲存,并遠離火源,且避免日光直射。3、粘結劑的配制應在室內進行,其操作環境及施工現場均應保持良好通風。4、施工人員應帶防護面罩、手套和著工作服。5、各種粘結劑材料不得沾染生活水源。廢棄物不得倒入下水道,應按環保要求集中處理。6、進入施工現場人員都要佩戴安全帽,進行高處作業都要求佩帶安全帶。設計單位: 建設單位:施工單位: 監理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