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礎土方機械化施工方案(6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78499
2022-07-22
6頁
18.50KB
1、深基礎土方工程機械化施工方案 1.工程概況 1.1 施工場地和施工范圍 1.1.1 xxx工程位于二環路南三段核動力研究設計院二所旁的空曠場地內,場內的場地平整已基本完成,具備基礎土方開挖的基本條件。 1.1.2 因實驗室框、排架高杯基礎(尺寸1.8m1.8m)與排架內基礎(尺寸15m24m)及其陋振溝、擋土墻位于同一底標高-6.10m,縣排架軸及A軸、E軸高杯同內基礎、擋土墻間的距離太小,故擬采取按建筑物外圍尺寸全部大開挖方法施工,開挖尺寸軸約44m,A-E軸約32m,這樣的開挖方法為內基礎、擋土墻、高杯基礎的施工及其土方加填、交叉作業等創造了良好的施工條件,對基礎工程施工的安全、質量及整個2、工程的施工進度十分有利。 1.2 土方量及卸土場地 根據基坑開挖的幾何尺寸計算基坑開挖的土方量約為1800m3,卸土場地及土方暫時堆放區域詳見附圖(暫時堆放土僅留夠回填用土約4400m3,其余均全部外運)。 1.3 工程特點 本工程具有基坑深、土方量大、工期緊特點,施工組織旱,要針對這些特點,合理選擇施工機械,精心安排施工工作面,充分利用時間和空間,確保工程進度要求,體現機械化施工的高效率、高速度。 2.施工準備 2.1 地上、地下障礙物的清除 2.1.1 土方工程開工前應對施工現場地上、地下障礙物進行全面調查,并制定 排障計劃和處理方案。 2.1.2 基坑E軸、軸外原有部分圍墻,需在開工前予3、以拆除長后移至指定的現有公路路面上。 2.1.3 基坑E軸外側有地下輸水管及電纜等設施,必須經二所使用單位或相關部門派專人將埋深及其走向探查清楚,樹立明顯的標志后方可進行施工。2.2 測量放線及測量樁點的保護 2.2.1 土方工程開工前,紅線樁及建筑物的定位樁需經市規劃部門檢驗校準后方可動工。 2.2.2 土方工程開工前,需根據施工圖紙及軸線樁測放基坑開挖的上下口白灰線。 2.2.3 機械施工易碰壓測量樁,因此,基坑開挖范圍內所有軸線樁和水準點都要引出機械施工活動區以外,并設置涂紅、白漆的鋼筋支架以保護。 2.3 現場道路和出入口 根據土建施工總平面布置,結合機械化施工的特點來確定現場道路和現4、場出入口。 2.3.1 現場道路設在基坑本南面并同二環路相通,寬約6m,路基根據現場實際情況,部分采用30cm厚砂夾石鋪墊,并在入口15m范圍內采用C25混凝土澆筑15厚作硬化路面。 2.3.2 現場開設同二環路相通的一個出入口,要根據施工運土路線及出入方向調整車輛的開行路線,心目發生嚴重堵車現象。 2.4 施工用水、用電及夜間施工照明 土建施工組織設計選定的水、電源及水電線路均可滿足土方工程機械化施工的要求,其具體施工由土建自行負責安裝。 2.4.1 為防止車輛等出入污染環境(如道路等),擬于施工現場入口處設置50mm水管及2m1m1m的沉淀池和300400的排水溝作為出入車輛等沖洗,沉淀池5、排水溝做法詳見附圖二及說明。 2.4.2 機械施工用電,主要是夜間照明和機械等現場小修用電,可于基坑西北面土建已設的現場配電房接引。 2.4.2.1 夜間施工照明采用活動燈架,每個燈架安裝1kw碘鎢燈,挖土機配備活動燈架2個,3kw探照燈2個,坑上裝車工作面2個活動燈架。 2.4.2.2 卸土場地可安裝固定燈架,每平米卸土面積安裝照明1w,運土道路、現場出入口、坡道口及其它危險地段也要安裝必要的散光燈和警戒燈。 2.4.2.3 機修用電主要用電焊機、電鉆等,具耗電量不超過30kw。 2.5 臨時設施 現場的宿舍、辦公室及工具室、材料庫等的臨建設置已完善。 3.施工平面布置 土方工程機械化的施6、工平面布置除滿足本專業的施工要求外,還要結合施工的總平面布置,為土建施工創造條件。本工程施工平面布置詳見附圖三,它包括施工場地、施工道路、現場出入口,水電及臨時暫設、施工機械布置。 4.主要施工方法 4.1 基坑開挖 4.1.1 施工分層 施工分層的主要根據是:基坑開挖深度,現有挖土機的合理開挖深度,土質、水位情況綜合考慮基坑的其它要求和設計做法等。 4.1.2 邊坡確定 考慮到本工程基坑的開挖深度大,土層含有滯水層以及邊坡的使用較長。 參照規范要求及相關規定,確定邊坡坡度按1:0.5放坡,為防止滯水、雨水沖刷,以及邊坡剝落和塌方,擬以坡面加以處理。 4.1.2.1 修整邊坡,要求平整度偏差27、0mm然后噴射50厚C20混凝土薄層。 4.1.2.2 于邊坡上垂直于坡面打入201m(1-3m)的梅花樁土釘,然后于土釘上6.5150的鋼筋網,要求其搭接長度為35cm,最后鋪100厚C20混凝土層,以加固邊坡坡面。 4.1.2.3 養護待其強度達到75%后,方可組織下一步施工工作,以確保施工質量及安全。 4.1.3 坡道的開設 坡道開設的寬度考慮610m,坡度為1:610。根據本工程的設計特點,坡道選擇開設在軸正對主施工道路及現場出入口的位置,采用坑內、坑外相結合的方式開設坡道一條。 基坑挖完后,除土建要求保留部分外,坡道均要加以處理,坑內部分在退出時挖除,坑外部分需回填夯實平整。 4.18、.4 二層施工的防陷措施 施工分層的考慮設置要高出水位0.5m以上,且盡量不要落在軟土層上,如在軟土層,則必須采取防陷措施,可鋪墊3050cm厚砂夾石,用以穩定工作面,鋪墊厚度視土質、含水量以及工作面可能涼曬的時間來具體確定,也可鋪墊木排、鋼筋或鋼板等。 4.1.5 降水方法 采用人工挖孔降水法,利用泥漿泵抽降地下水,人工進行成孔作業,作業過程采用C20細石砼按1m深分節護壁,內配6.5150鋼筋,成孔直徑1400mm,開挖孔徑1600mm,挖孔深度8m。 視涌水量大小擬選用80m3/h的污水泵四臺,布于基坑四邊外1.5m 2.0m 處,進行降水作業,以不影響施工為原則。 降水作業時間以保證地9、下施工不受地下水影響,降水孔抽出之水,排水必須通暢,防止回灌和滲入基坑內,降水施工平面,做法風附圖三四。降水結束后所留孔,采用砂夾石填實,以確保地基穩定。 4.1.6 排水方法 根據現場勘察情況,決定將坑上排水向三個方向分別經過沉淀后排向場外的雨水井。坑上沿坑設排水溝及設2m1m1m沉淀池三個,而后排入場外雨水井,以防排水及雨水回灌基坑。詳細做法詳見附圖二、三。 坑內施工時為防積水,故于坑底四邊設一排水溝,并于四角設1m1m1m 和積水坑,隨時往外抽水,以確保基礎施工無水作業,詳見附圖一、二。4.2 機械選擇和配備 根據前述施工分層段的開挖深度,斷面尺寸及土質情況、工作面的人、方量、施工進度要求及坡道、道路情況、經濟效果等因素,擬選用一臺KU-1206型反鏟挖土機,同時配備至少4臺5噸自卸汽車配合裝運土及ZLM-50B 裝載機一臺配合堆棄土及場平等施工工作。 4.3 施工順序 土方工程的施工順序既要考慮機械的開行路線,也要滿足土建施工的部位進度要求。根據這一原則和土建提出的排架部分內基礎、擋墻施工的重要性要求,一層施工,采用KU-1206型反鏟挖土機自東北面(軸)向西南面(軸)的順序開挖,等整個大開挖至深度-4.0m左右,即于交A軸(西南面)位置開設坡道,下坑開挖二層土方,最后利用此坡道收尾,退出開挖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