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澆混凝土樓板裂縫的修補施工方案(4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78968
2022-07-22
4頁
70.81KB
1、現澆混凝土樓板裂縫的修補施工方案一、前言近幾年來,在多數大中型城市, 混凝土施工時的供應形式正逐漸地由現場攪拌逐步向商品混凝土過渡。 現澆混凝土施工過程中, 樓板裂縫是一個比較普遍的質量通病,不僅影響觀感,嚴重的裂縫也將破壞建筑物、構件的整體性,引起鋼筋腐蝕,影響持久強度。同時,混凝土樓板裂縫的存在,也常引起諸多用戶的不滿,特別是住宅工程樓面出現裂縫,往往會引起投訴、糾紛以及索賠要求等。事實上,混凝土有裂縫是絕對的,無裂縫才是相對的,一般來說,寬度小于 0.05mm 的裂縫對使用均無危險性, 而且是肉眼不可見的。 我們這里說的裂縫是指寬度大于 0.05mm 的裂縫。這里結合施工實踐中的經驗和教2、訓,僅從施工角度,闡述一下現澆混凝土樓板裂縫的成因及其防治措施。二、從施工角度談現澆混凝土樓板裂縫的成因及其防治措施(一)樓面鋼筋網得不到合理保護鋼筋在樓面混凝土板中受抗拉力, 起著抵抗外荷載所產生的彎矩和防止混凝土收縮和溫差裂縫發生的雙重作用, 而這一雙重作用均需鋼筋處在上下合理的保護層前提下才能確保有效。 實際施工中,只要按要求合理地布置墊塊,樓面下層的鋼筋網在受到混凝土墊塊及模板的依托下,其保護層厚度比較容易控制。 但樓面上層鋼筋網的有效保護,一直是施工中的一大難題。其原因:板的上層鋼筋一般較細,施工中受到人員踩踏后容易變形、彎曲、下墜,鋼筋離樓層模板的高度較大無法受到模板的依托保護;各3、工種交叉作業,造成施工人員眾多、 行走十分頻繁, 尤其混凝土泵管裝拆移動時操作人員無處落腳,難免大量踩踏鋼筋;上層鋼筋網的鋼筋支撐馬凳設置間距過大或漏放,甚至不設(僅依靠樓面梁上部鋼筋擱置和分離式配筋的拐腳支撐)。鋼筋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受到擾動而偏離原位, 等等現象,極易導致混凝土保護層厚度過大、樓板的有效截面高度減少,從而導致裂縫的產生。根據施工實踐,采取以下措施可以較好地克服以上所提到的問題:1、縱橫向的墊塊應限制在 1 平方米中放 2 塊,即墊塊間距以不超過 0.7m 為宜。2、鋼筋綁扎施工過程中,加強對負筋質量的管理。加密支撐馬凳的間距、確保板面負筋的保護層厚度,避免支座處因負筋下沉保4、護層厚度變大而產生裂縫。樓面雙層雙向鋼筋(包括分離式配置的負彎矩筋)必須設置鋼筋馬凳,其縱橫向間跨不應大于 0.7m (即每平方米不得少于 2 只),特別是對于 8一類細小鋼筋,馬凳的間距應控制在 0.6m 以內(即每平方米不得少于 3 只)。3、盡可能合理和科學地安排好各工種交叉作業時間,在板底鋼筋綁扎后,線管預埋應及時穿插, 做到不留或少留尾巴, 以減少板面鋼筋綁扎后的作業人員數量。4、在樓梯、通道等頻繁和必須的通行處應搭設臨時簡易通道 (或鋪設跳板),在腳手架上滿鋪腳手板,以供施工人員通行。5、加強教育和管理,使全體操作人員充分重視保護板面負筋的正確位置。行走時,應自覺沿鋼筋馬凳支撐點行5、走,不得隨意踩踏中間部位鋼筋。6、安排足夠數量的鋼筋工(一般應不少于 3 4 人)在混凝土澆筑前及澆筑過程中及時進行整修,特別是支座端部受力最大處以及樓面裂縫最易發生處(四周陽角處、預埋線管處以及大跨度房間外)應重點檢查和修復。7、混凝土工在澆筑時對裂縫的易發生部位和負彎矩筋受力最大區域,應鋪設臨時性活動跳板, 擴大接觸面, 分散應力,盡力避免上層鋼筋受到重新踩踏變形。(二)樓板施工不規范有些工程在施工時,模板及支撐缺少足夠的剛度,垂直支撐與樓面接觸部位沒有設置楔子頂緊或模板支撐數量過少,使混凝土在振搗過程中及成型后模板出現局部變形,導致裂縫的產生。 模板、墊層在澆筑混凝土之前沒有灑水或灑水不6、夠, 過于干燥,則模板吸水量大,引起混凝土的塑性收縮,產生裂縫。加強模板施工的過程管理。 施工前應編制模板工程施工方案, 特別是高支撐模板施工技術方案, 方案中應有計算書, 其內容包括施工荷載計算、 模板及其支撐、系統的強度、剛度、穩定性、抗傾覆等方面的驗算,支承層承載等方面的驗算。施工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方案進行施工。 對已重復使用多次的模板、 支撐材料,應作必要的強度測試,技術方案應以材料強度實測值作為計算依據。支撐架必須有足夠的剛度, 方料與模板的接觸面不得有任何間隙, 使每個接觸面都有可靠的支撐點, 在振搗過程中派專人進行看模, 防止松扣下沉現象產生。不同部位的結構構件按照規范要求, 在7、試塊強度達到允許值時方可拆模。 平臺進料口等薄弱部位, 模板和支撐在同條件養護的試塊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100% 時才能拆除,以有效地防止因拆模過早導致結構受損而產生的裂縫。強化混凝土施工過程中的管理和澆搗后的養護。施工中不斷用移動標志來控制混凝土板的厚度, 確保達到設計要求; 澆搗完畢后根據厚度控制點用4 米鋁合金刮桿進行找平, 在混凝土終凝前采用三次成活施工法, 減少表面混凝土的收縮裂縫。在混凝土澆筑前, 應先將基層和模板澆水濕透, 避免干燥模板過多吸收混凝土中拌合物中的水分。(三)工期過緊目前多數開發商為了早日實現經濟效益, 往往過分地壓縮工期。施工方為了確保在合同工期內完成任務,抱著 “8、趕早不趕晚 ”的思想,總是在主體工程的施工期間, 努力地往前趕工期; 再者,主體施工期間, 穿插專業較少,易于管理,這也使得壓縮主體工期更易于實現。開發商應全面考慮工程建設, 把工程質量放到更高的角度加以審視, 不可因急功近利而把工程工期壓得過短。 施工方特別是總承包方應加強管理, 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在總工期已定的情況下, 爭取在裝修階段趕工期, 確保主體結構工程的質量。主體結構的施工速度不能強求過快, 樓層澆筑完后的必要養護必須獲得保證;主體結構階段的樓層施工速度宜控制在至少 67 天一層為宜。(四)加荷過早由于在目前的工程施工中,普遍存在質量與工期的矛盾。一般主體結構的樓層施工速度均在 49、6 天左右一層,最快時甚至不足 4 天一層。因此當樓層混凝土澆筑完畢后較短的時間內, 就忙著吊運鋼筋、 鋼管、模板等材料堆放于樓層以便進行下道工序,此時混凝土強度尚不足以承受這么大的荷載,甚至尚未達到終凝, 極易造成樓板特別是大開間部位的樓板結構破壞。 在施工過程中,有些單位為了節約成本, 模板套數配備較少, 常常過早拆除樓板底模以周轉使用,造成了相應拆模部位樓板下沉。 這些情況都極易導致裂縫的產生, 并且這些裂縫一旦形成, 就難于閉合, 形成永久性裂縫, 這種情況在高層住宅主體快速施工時較常見。針對以上情況,應采取以下綜合措施:1、科學安排樓層施工作業計劃,對澆筑好的現澆板面,必須在混凝土強10、度達到 1.2MPa 后方可上人。一般在樓層混凝土澆筑完畢的24 小時之內,只能做一些測量、定位、彈線等準備工作。2、如確因工期較緊,急需進行下一道工序施工,應做好預防現澆板受集中荷載過早而產生裂縫的措施。如鋼筋吊運一次不能太多,且需分散堆放, 模板不宜過早吊運至操作層,待墻柱鋼筋綁扎完畢后再吊運。3、配備足夠數量的模板,高層建筑施工時,至少應配備 4 套以上的模板周轉使用。以避免因模板套數不足而過早拆除底層模板, 造成樓板裂縫。 必要時可在拆除模板后在適當位置上安裝回頭頂。(五)混凝土振搗不當樓板混凝土平板式振搗器振搗過度、粗骨料下沉,樓面出現表面砂漿層,導致強度降低,出現砂漿干縮,造成表面11、裂紋;平板振搗器振搗不均勻,未振搗的部分,混凝土易呈塊狀出現開裂。(六)后澆帶處理不善造成的影響為了解決鋼筋混凝土收縮變形和溫度應力,可按規范要求設置后澆帶, 但有些樓板后澆帶因沒有嚴格按設計要求施工, 造成斜坡槎,疏松混凝土未徹底鑿除等都可能造成板面的裂縫。后澆帶應嚴格按圖紙要求施工, 制定施工方案, 清除后澆帶中多余松動的石子、雜物等。杜絕在未澆注混凝土前就將部分模板、 支柱拆除而導致梁板形成懸臂,造成變形或造成結構的提前破壞。 澆筑后澆帶混凝土前, 必須用水將后澆帶部位清洗干凈。(七)養護期不足或養護不當產生這種情況除了和趕工期有關之外, 也會由管理不善所造成。 為了趕工期, 提前產出效12、益, 施工單位往往較早地進入下道工序,使得混凝土養護過早結束。另外,由于管理不善,往往造成澆筑完畢的混凝土得不到及時養護, 經常處于干燥狀態。 在施工現場,從樓層混凝土的澆筑收光,翻樣彈線,空載養護時間只有 1 2 天,甚至不足 1 天時間,這對于混凝土的養護是十分不利的。 特別是高強度等級混凝土的樓面, 未按規定要求進行澆水及養護,極易導致混凝土表面失水過快及混凝土表面收縮過快產生裂縫?;炷琉B護是整個工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 混凝土的保濕養護對其強度增長和各類性能的提高十分重要, 特別是早期的養護可避免表面脫水減少混凝土初期伸縮裂縫發生。尤其在高溫下施工增加澆水次數并使表面長期處于濕潤狀13、態,既可減少由于溫差產生的裂縫, 又可降低由于混凝土的收縮而產生的約束應力,有效地控制裂縫的產生。 施工中必須堅持覆蓋麻袋或草包進行一周左右的養護,建議采用噴養護液進行養護。(八)預埋線管處裂縫預埋線管,特別是多根線管的集中處容易導致裂縫。當預埋線管直徑較大, 開間寬度較大, 且線管的敷設走向重合時, 很容易發生樓面裂縫。因此對于較粗的管線或多根線管的集中處須加強。根據我公司的經驗,建議增設的抗裂短鋼筋采用 68,間距 100(.九)混凝土強度等級的影響在高層建筑的施工中,墻、柱混凝土的強度等級一般比梁板混凝土的強度等級高,施工單位有時為了施工方便,常把梁、板的混凝土等級提高到與墻、柱相同。這14、種做法很容易征得現場監理人員的同意, 卻無形中提高了混凝土的收縮應力, 而樓板面又較薄,與空氣的接觸面較大,更容易產生收縮。因此,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施工單位盡量不要隨意提高混凝土強度等級。三、對已產生裂縫的彌補處理采取上述綜合性措施加以預防后,由于各種原因仍可能有少量樓面裂縫產生。當這些樓面裂縫發生后, 應在樓地面和天棚粉刷前預先作好妥善的裂縫處理工作,然后再進行裝修。 樓板基底用鋼絲刷清理干凈后, 用低黏度改性環氧樹脂沿縫涂抹,寬度約 100mm ,自然干燥后盡快粉刷封閉。 有樓地面裝修層的樓層,找平層較厚, 可通過在找平層中增設鋼絲網進行加強; 樓板底則粉刷層較薄, 且通常無吊頂遮蓋, 更易暴露裂縫, 影響美觀,建議采用復合增強纖維等材料對裂縫作粘貼加強處理 (當遇到裂縫較寬、 受力較大等特殊情況時采用碳纖維粘貼加強)。復合增強纖維的粘貼寬度以 350 400 毫米為宜,能夠起到良好的抗拉裂補強作用,是目前較理想的裂縫彌補措施。四、結語針對現澆板容易出現的一些非結構性裂縫現象, 根據實際操作過程的經驗總結、原因分析,收集采用一些切實可行、合理、可操作的施工工藝和措施,在實際工程的應用中會得到一定的效果的。1|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