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穩定土施工方案(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79822
2022-07-22
5頁
15KB
1、水泥穩定土施工方案1)準備工作 (1)準備下承層當水泥穩定土用作基層時,要準備底基層;當水泥穩定土用作底基層時,要準備土基。無論底基層還是土基,都必須按規范進行驗收,凡驗收不合格的路段,必須采取措施,使其達到標準后,方可鋪筑水泥穩定土層。如底基層或土基已遭破壞,則必須作如下處理:對土基必須用1215t三輪壓路機或等效的碾壓機械進行碾壓檢驗(壓34遍)。在碾壓過程中,如發現土過干、表層松散,應適當灑水;如土過濕,發生“彈簧”現象,應采取挖開晾曬、換土、摻石灰或粒料等措施進行處理。對于底基層,根據壓實度檢查和彎沉測定的結果,凡不符合設計要求的路段,必須根據具體情況,分別采用補充碾壓、加厚底基層、換2、填好的材料、挖開晾曬等措施,使其達到標準。底基層上的低洼和坑洞,應仔細填補及壓實,達到平整。底基層上的搓板和車轍,應刮除;松散處,應耙松灑水并重新碾壓。逐一斷面檢查土基或底基層標高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平整度、壓實度、路拱是否符合規定,且應沒有任何松散的材料和軟弱地點。應注意在槽式斷面的路段,兩側路肩上每隔一定距離(510m)應交錯開挖泄水溝或做盲溝,以便排出路基積水。(2)測量首先是在底基層或土基上恢復中線。直線段每1520m設一樁,平曲線段每1015m設一樁,并在對應斷面路肩外側設指示樁。其次是進行水平測量。在兩側指示樁上用紅漆標出水泥穩定土層邊緣的設計高。(3)確定合理的作業長度確定路拌法施3、工每一作業段的合理長度時,應考慮如下因素:水泥的終凝時間;延遲時間對混合料密實度和抗壓強度的影響;施工機械和運輸車輛的效率和數量;操作的熟練程度;盡量減少接縫;施工季節和氣候條件。一般寬78m的穩定層,每一流水作業段以200m為宜。但每天的第一個作業段宜稍短些,可為150m。如穩定層較寬,則作業段應該再縮短。(4)備料在采備集料前,應先將料場的樹木、草皮和雜土和雜土清除干凈。采集集料時,應在預定采料深度范圍內自上而下進行,不應分層采集,不應將不合格的集料采集一起。在集料中超尺寸顆粒應予篩除。對于粘性土,可視土質和機械性能確定土是否需要過篩。(5)計算材料用量方法同石灰穩定土。1)集料運輸與攤鋪4、方法與石灰穩定土施工基本相同。2)拌和(1)攤鋪水泥在人工攤鋪的集料上,用68t兩輪壓路機碾壓一遍,使其表面平整,然后按計算的每袋水泥的縱橫間距,用石灰或水泥在集料層上做安放每袋水泥的標記,同時劃出攤鋪水泥的邊線。水泥應當日用汽車直接送到攤鋪路段,每袋水泥從汽車上直接卸在做標記的地點,檢查有無遺漏和多余。運水泥的車應有防雨設備。打開水泥袋,將水泥倒在集料層上,用刮板將水泥均勻攤開。應注意使每袋水泥的攤鋪面積相等,水泥攤鋪完后,表面應沒有空白,但也不過分集中。(2)干拌用穩定土拌和機拌和。拌和深度應達穩定層底。應設專人跟隨拌和機,隨時檢查拌和深度并配合拌和機操作員調整拌和深度。嚴禁在拌和層底部留5、有“素土”夾層。應略破壞(約1cm左右)下承層的表面,以利上下層粘結。通常應拌和兩遍以上。在最后一遍拌和之前,必要時可先用多鏵犁緊貼底面翻拌一遍。直接鋪在土基上的拌和層也應避免“素土”夾層。在沒有專用拌和機械的情況下,也可用農用旋轉耕作機與多鏵犁或平地機相配合進行拌和。先用平地機或多鏵犁(4鏵犁或5鏵犁)將鋪好水泥的集料翻拌兩遍,使水泥分布到集料中,但不翻犁到底,以防止水泥落到底部。第一遍由路中心開始,將混合料向中間翻,同時機械應慢速前進。第二遍相反,由兩邊開始,將混合料向外側翻,接著用旋轉耕作機拌和兩遍再用多鏵犁或平地機將底部料翻起。隨時檢查調整翻拌深度,使穩定土層全部翻透。嚴禁在底部留有“6、素土”夾層,也應防止過多破壞下承層的表面,通常應翻犁兩遍,接著再用旋轉耕作機拌和兩遍,用多鏵犁或平地機再翻犁兩遍。在沒有專用拌和機械的情況下,還可以用缺口圓盤耙與多鏵犁或平地機相配合,拌和水泥穩定中粒土和粗粒土。用平地機或多鏵犁在前面翻拌,用圓盤耙跟隨在后面拌和,即采用邊翻邊耙的方法。圓盤耙的速度應盡量快,使水泥與集料拌和均勻。共翻拌4遍,開始的兩遍不應翻犁到底,以防水泥落到底部。后面的兩遍,應翻犁到底,隨時檢查調整翻犁的深度,使穩定土層全部翻透。(3)灑水的濕拌干拌過程結束時,特別是在用農業機械進行拌和的情況,如果混合料含水量不足,灑水車的數量應視水源遠近而定,常用的灑水車僅兩側各有一個噴嘴7、,噴出的水量不均勻,不適宜用作路面施工。應在后面改接一根50mm、長約2m的橫向水平鋼管,管壁鉆三排,4mm的孔眼。灑水車不應使灑水中斷,灑水距離應長些,水車起灑處和另一端調頭處都應超出拌和段2m以上。灑水車不應在正進行拌和的以及當天計劃拌和的路段上調頭和停留,以防局部水量過大。灑水后,應再次進行拌和,使水分在混合料中分布均勻。拌和機械應緊跟在灑水車后面進行拌和,尤其在縱坡大的路段上應配合緊密,以減少水分流出。灑水及拌和過程中,應及時檢查混合料的含水量,可采用含水量快速測定儀測定混合料的含水量。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也可以在現場人工控制。最佳含水量時的混合料,在手中能緊捏成團,落在地上能散開,并應參考室內擊實試驗最佳含水量的混合料的狀態。水分宜略大于最佳值,穩定粗粒土和中粒土,應較最佳含水量大0.5%1.0%,穩定細粒土,較最佳含水量大1%2%,不應小于最佳值,以補償施工過程中水分的蒸發,并有利于減輕延遲時間的影響。在灑水拌和過程中,還要人工配合揀出超尺寸顆粒,消除粗細顆粒“窩”以及局部過分潮濕或過分干燥之處。拌和完成的標志是:混合料沒有灰條、灰團和花面,沒有粗細顆粒“窩”,且水分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