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專項安全施工方案.docx(4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80110
2022-07-22
4頁
22.18KB
1、隧道專項安全施工方案一、工程概況1.工程位置某部承建的某線路總體為北南走向。本合同段區(qū)內有隧道1座(廣石隧道),為分離式長隧道,起迄樁號右線隧道采用分離式斷面,左、右隧道平面設計線之間距離約為33m,左右線均在平曲線內。左線平曲線要素:交點JD1樁號K413+957.827,=左332231.8,R=1400m,T=509.97m,L=995.517m。右線平曲線要素:交點JD1樁號K414+007.037,=左331651.4,R=1400m,T=508.711m,L=993.207m。全隧道縱斷面部分位于豎曲線內,右線變坡點樁號K414+150,高程H=351.745,i1=2.438%,2、i2=1.0%,R=16000m,T=275.075m,E=2.365m;左線變坡點樁號K414+150,高程H=351.745,i1=2.438%,i2=1.0%,R=16000m,T=275.075m,E=2.365m;2.地形地貌隧道區(qū)處于一構造剝蝕低山丘陵地區(qū),山體連綿起伏,植被發(fā)育,基巖裸露,基巖全強風化層厚約1015m。沿隧道軸線,洞身最高點高程約為485.2米左右,隧道入口標高約為351.0米左右,相對高差約為134米,隧道出口標高約為342米左右,相對高差為143米,隧道山體走向比較紊亂,大致呈南北向。微地貌發(fā)育,主要有山間沖洪積小盆地及山間沖溝,局部有地下水出露,隧道出洞口附3、近發(fā)育一小水溝,常年流水。隧道洞身山間沖溝發(fā)育,泉水出露,主要為山間洪水和地下水的排泄通道。隧道入口處為山間沖洪積盆地,地形呈階梯狀展開,微起伏,主要為水稻田和藕塘,地面標高變化范圍為345.0360.0米。隧道出口處地貌類型為高崗地地貌單元,左右幅均處于山坡腳下,地面標高變化為350380米左右,寬約10150米左右,左右幅為山體坡腳形成的高崗地,崗地呈長垅狀,植被發(fā)育,地勢陡峭,自然斜坡為40左右。3.氣象、地震本合同段路線區(qū)域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區(qū),全年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降水一般集中在46月份,多以暴雨形式集中降水,年降水量1124.62457.9mm;年平均氣溫15.4、524.2,七月平均氣溫24.630.4,一月平均氣溫4.67.6,極端最低氣溫-8.2-10.9,極端最高氣溫39.841.8,無霜期224335天。根據(jù)中國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區(qū)劃圖(江西部分),本工程建設區(qū)內的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05g,即地震基本烈度為度,建議進行抗震設防設計。4.水文地質隧道區(qū)為低山剝蝕丘陵地貌,山間沖溝發(fā)育,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主要排泄通道。地下水的補給主要來源于大氣降水,大氣降水沿孔隙和基巖裂隙滲入,對地下水進行補給。區(qū)內基巖破碎帶和裂隙帶發(fā)育,為主要富水層,當隧道開挖到該含水層后,在水頭壓力的作用下,地下水沿基巖裂隙向隧道發(fā)生徑流和排泄作用,對隧道進行充水。該區(qū)內地5、下水的排泄方式主要為淋雨狀和小股涌流狀,如果在雨季中施工,由于受大氣降水的影響,隧道的涌水量會有所增大。而在裂隙不太發(fā)育的區(qū)域,地下水水量則相對較小,施工時的出水方式主要為點滴狀或淋雨狀等。5.不良地質根據(jù)工程地質調查,隧道區(qū)內在K415+200(左幅)發(fā)育有滑坡,K415+315(左幅)發(fā)育一滑坡,目前正處于活動期,無大的泥石流以及采空區(qū)等不良地質現(xiàn)象。但由于區(qū)內有小型破碎帶發(fā)育,在這些破碎帶中,巖體破碎,成洞性差,隧道穩(wěn)定性較差,在隧道施工過程中易產(chǎn)生掉塊等不良現(xiàn)象;又由于這些破碎帶中,地下水豐富,當隧道開挖到這些地帶時,可能會產(chǎn)生用水現(xiàn)象。6.技術標準及有關技術參數(shù)設計行車速度:隧道幾何6、線性與凈空按100km/h設計。隧道凈空:隧道凈寬10.75m:0.75(檢修道)+0.50(側向寬度)+23.75(車道寬度)+1.0(側向寬度)+1.0(檢修道);建筑界限凈高5.0m,檢修道凈高2.5m,步道高0.4 m。洞內環(huán)境控制標準:洞內一氧化碳允許濃度:正常運營時為250ppm;交通堵塞時為300ppm。洞內煙塵允許濃度:0.0065m-1照明標準:降一級,按80km/h設計,路面基本照明亮度為9.0cd/m2。消防標準:隧道區(qū)屬B類火災,滅火級別為90B。隧道單洞凈空參數(shù)(100km/h,26.0米路基)。隧道單洞凈空參數(shù)一覽表面積(米2)(凈空斷面)周長(米)(凈空斷面)高度(米)(凈空斷面)寬度(米)(建筑界限)高寬比內腔輪廓總面積(米)(含仰拱)面積利用率(凈空斷面面積68.3132.357.3110.750.6882.880.824內腔輪廓總面積)/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