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控制測量方案(4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80156
2022-07-22
4頁
25.05KB
1、隧道施工控制測量方案為保證隧道施工貫通精度,擬定如下測量控制方案:1、地表平面控制為保證洞口投點的相對精度,平面控制網根據設計提供的控制點和實地地形情況布設精密控制網,并保證洞口附近有二個或二個以上的精密控制網點。地表控制網經過多級復測,復測無誤后方可進行引線進洞的測量工作。2、洞口聯系測量為保證地面控制測量精度很好地傳遞到洞內,采用如下洞口控制測量方案:在洞口仰坡完成及洞口施工至設計標高后,在洞口埋設二個穩固的導線控制點。洞口附近在基礎穩定處埋設2 4 個水準點,與地表水準控制網組網觀測及平差。3、加強與相鄰標段的協調,聯合測量保證順利貫通對打施工隧道應加強與相鄰標段施工隊伍的溝通,聯合測量2、,然后進行導線平差,利用聯測平差成果進行施工放樣,定時進行聯合復測,保證施工精度。4、測量方法及措施(1) 地表平面控制測量選用萊卡 TS06power-2 全站儀施測,建立四等導線控制網,并把隧道中線和橫向軸線納入控制網內以保證放樣精度。(2) 高程控制按四等網施測,運用光電三角高程新技術,高程起算點利用定測高程,三角高程與地表平面控制測量同時進行相關的平差計算, 天頂角觀測四個測回, 儀器高和反射鏡高量至毫米。(3) 供襯砌用的臨時中線點,必須用經緯儀測定,其間距可視放樣需要適當加密,但不宜大于 10m。(4) 洞內水準路線應由洞口高程控制點向洞內布設,結合洞內施工情況,測點間距以200 3、500m為宜。(5) 洞內施工用的水準點,根據洞外、洞內已設定的水準點,按施工需要加設,并定期復核。(6) 具體要求:項目部量測組負責地表平面控制測量、高程控制測量和洞內引線控制測量,提供正確的進洞方位和高程點。隧道隊技術室對精測組提供的測量成果和樁橛經復核無誤后方可使用,并負責中線、高程測量。中線測量在隧道每掘進20 米,襯砌每 10 米時各進行一次, 隧道每延伸100 米時建導線網復核一次。測量作業需按測規要求,原始記錄齊全,測量資料整潔無誤,各種計算工作必須由兩人獨立進行,對照無誤后方可進行下一步工作。所使用儀器,鋼卷尺按規定定期送檢。測量組需保管好各種測量樁橛,包樁時注明樁號,以防毀壞4、或用錯樁。5、隧道貫通誤差的調整(1) 為保證隧道正確貫通,貫通允許誤差標準根據測量規則及設計進行制定。(2) 隧道施工測量除在測量設計中對貫通誤差限差進行設計外,還應在施工測量中認真仔細,加強復核,進口與出口經常進行聯測, 確保隧道施工的貫通精度。(3) 當貫通誤差較小時, 可按原設計資料進行襯砌, 并在未襯砌的 100m地段內調整, 消除貫通誤差的影響,保證襯砌斷面圓順過渡。6、竣工測量(1) 隧道竣工后,應在直線地段每50m、曲線地段每 20m 及需要加測斷面處、測繪以路線中線為準的隧道實際凈空,標出拱頂高程、起拱線寬度、路面水平寬度。(2) 隧道永久中線點, 應在竣工測量后用混凝土包埋5、金屬標志。 直線上的永久中線點每 200250m設一個,曲線上應在緩和曲線的起終點各設一個。(3) 洞內水準點每公里應埋設一個,短于 1km 的隧道應至少設一個,并應在隧道邊墻上畫出標志。5.1.6.2風水管線布置1、洞內風、水、電管線的布置以方便施工,且不影響運輸和行人為原則,具體布置見下圖 5-2 。1500mm通風軟管10KV高壓線路三相五線(380/220 )照明線路程控電話線漏泄電纜高壓風、水管排水管洞內風水管路與供電線路分設在隧道兩側圖 5-2 風、水、電線布置圖2、通風管的布設:正洞設在邊墻靠起拱線處。通過襯砌臺車處用鐵皮風筒過渡,避免在此處斷開或形成瓶頸。3、高壓風管的布設:設6、于邊墻上,高度電纜溝頂面高度,不影響仰拱及鋪底施工,分管采用 108 鋼管法蘭盤進行連接。 主管道每隔300 500m分裝閘閥, 管道前段距開挖面30m距離, 用高壓軟管接分風器。4、給水管路的布設:給水管與高壓風管設在同側,上下平行布置。管道與開挖面40m處,用直徑50mm高壓軟管接分水器。5、供電線路的布設:施工用電采用三相五線制,供電電壓為380/220V ,作業地段照低壓。為解決施工距離過長,供電電壓降過大的問題,在成洞地段用高壓電纜引入10KV電壓,在適當位置設變壓器降至380/220V 使用。 380/220V 供電線路采用95mm2塑料絕緣鋁絞線,10KV電纜線路采用不滴流電纜。電線懸掛高度距人行地面400V 以下不小于2m,10KV 不小于 3.5m。供電線路分層架設,高壓在上,低壓在下;干線在上,支線在下;動力線在上,照明線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