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院落應注重空間技術指標研究報告(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偷****
編號:482528
2022-07-25
3頁
21.04KB
1、城市院落應注重空間技術指標 院落是中國傳統空間形態,院落住宅則是中國人千百年來的理想住居。在當今高密度的城市中,人們已難再感受到“明月時至清風自來,行無所牽止無所柅”的生活樂趣。21世紀的中國,城市高密度的聚居模式仍將持續下去。古人對城市棲居的不良環境提出了一系列對策:“混跡廛市,須門庭雅潔,室廬清靚,亭臺具曠士之懷,齋閣有幽人之致”今日中國,城市院落住宅能否在文化環境和空間環境上得以存續,如何存續?作品應強調對城市高密度環境下住宅的可行性思考,并給出相應的技術經濟指標。賦予院落時代感 人們對院落的鐘情是歷史形成的,院落代表的不僅是一種居住形式,更是一種根深蒂固的中國情節。雖然到了現代,建筑界2、西學東漸,中西居住形式日漸融合,但有著中國傳統民居文化價值的院落,作為一種經典的符號和一種深邃的文化,隨著歲月的流逝反而歷久彌新。現代院落應運而生獨院住宅的出現,是振業地產深入研究了現代人的居住需求之后,對中國傳統院落式建筑的提升。雖然現代建筑的元素豐富了、風格多樣化了,但是從古至今人們對家本質的追求沒有改變,自然的、親情的、溫馨的、親鄰的居所仍是人們理想的生活狀態。漫談新院落院落與鄰里新院落空間讓人們在特定的尺度下產生一種親近的關系,這種失卻已久的鄰里交流,除了能夠滿足人們正常交往的心理需求之外,彼此之間形成的這種守望相助的溫馨氛圍,亦是此院落區別于彼院落的獨特精神所在。院落與自然院落空間對3、現代住宅的舒適性作用首先體現在與自然的親密程度上。無論東方還是西方,希望自己的住宅與自然環境融合在一起,是共同的。而現代人對于家與自然的關系,與古人也沒有什么本質區別。這也是傳統院落與現代住宅的主要契合點之一。院落與心情院落與現代住宅的結合,最直接的一點體現,便是改變了回家的方式。現代住宅單調的回家方式令人索然回家的感覺應該是一種過程,從大院小院到內院都能看到不同的風景,鄰居之間的入戶方式各不相同,生活因而充滿情趣院落原則立體立體為居住帶來不同的心理變化和感受。傳統院落多指“獨有的”私宅庭院,現代院落則是“群居的”,更講究院落空間的層次和文化。大社團,小組團,私家宅院,街坊,街港,大院小院內院4、,這種立體空間層次上的過渡,極好地強調了私密性利用高低錯落、植物圍合等現代建筑技術手法滿足現代住宅對隱私的需求和領域感,并帶來不同的心理變化和感受。院落原則灰地帶如果室外公共空間是“白”,室內私人空間是“黑”,現代住宅則習慣了非“白”即“黑”。過分講究隱私則忽視了鄰里的布局。而院落在現代住宅中的出現,恰恰是介于“白”與“黑”之間的灰色地帶。既是隱私,又是開放的。是自己的“小天地”,又是滿足鄰里交流的場所。現代院落的兩面性,是現代住宅向理想居所的又一過渡。院落原則尺度利用多樣的現代建筑技術手法,營造人性化的空間尺度,院落講究“外聚內合”,過大的院落會喪失內聚感,過小的院落則會因為相互之間視線、聲5、音的干擾而喪失舒適度。人們只需要一定范圍的交往尺度,而在現代住宅之中,對這種尺度的把控尤為重要。觀萬科空間展對院落的理解院落營造了一個與外界隔斷的相對安全的空間,一個寧靜自我的活動天地。原始的院落由竹木等圍合而成,其目的是用來抵擋野獸的侵襲。后來,人們在籬笆上糊上泥,用磚土筑成墻,這樣就解決了私密性問題。這時院子給人一種身處獨立王國的感受。其次,院落帶來歸屬感。說起院落,人們自然而然會想起墻角的棗樹、迎歸的花狗,媽媽燈下的縫補、奶奶嘴里的故事。由于有了院子,便廓清了他與我、作與息等種種關系,使家居生活增添暖烘烘的溫馨感。另外,院落還可以改變人的氣質。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長于阡陌之人與長于里巷6、之人,在思維模式、行為方式上顯而易見是有很大不同的。院落建筑是大多數人創造的文化,為大多數人服務。它最樸實、最真率、最生活化,因此最富有人情味。從院落走出來的人,一定是善良、樸實、勤勞的。這些在萬科的空間展的院落中都有深刻的體現。萬科院落空間展與萬科西山庭院去看了萬科廣州美術館“凹凸.院落空間展”,里面的種種形容都在萬科西山庭院得到很好的契合。萬科西山庭院,散落在西山腳下的13個院子。項目位于圓明園西路與五環路交叉口往北約300米,農大南路附近,南望中關村大街,北接上地高科技園區,高等院校分布周圍。西山庭院占地98814平方米,是萬科集團經過數年準備,于京西的情結之作。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院長7、朱小地先生擔綱概念規劃,將萬科西山庭院作為弘揚京西院落友居文化的物質載體,期望達到建筑藝術與人文精神的交融。西山庭院的規劃在輪廓上是院落式的,即以庭院、園林為核心分隔居所、商街等各個功能空間,分隔出富于領域感和歸屬感的不同區域,從而尋求人與自然,人與人的融洽相處。26棟住宅,圍合成10個友居院落(BLOCK)和3個高華院落(樓王)。一個圍合即是一個獨立空間,守望著一片寧靜與祥和。13個獨立空間既是彼此相對獨立,又在整體空間中相互呼應、合為一體。庭院本身是一種傳統,是在北京具有聯想空間的一種空間構成形式。西山庭院的庭院戶數是50、60戶,庭院的歸屬感增加了外來人進入庭院的心理壓力,因為住在同一個庭院的人彼此相互熟悉,從而增加了領域感。而人們的相互熟悉使得認識和交往的幾率大大增加。在這里,每個BLOCK庭院由兩棟建筑圍合成一個鄰里單元,使得同一屋檐下的“業主們”在充分享有私密空間的同時,通過健康、豐富的人際交往,實現了人的社會屬性。西山庭院用建筑語言,表達對西山的尊重與傳承。從西山周邊具有影響力的沉穩建筑中提取精髓,表達西山庭院厚重、簡、樸的人文氣質。庭院構想與西山地脈天然和諧,每個院子50-60戶人家的舒適尺度,觸動那深藏內心的西山人居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