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崍市地質災害工程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方案(9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83693
2022-07-25
8頁
84KB
1、 目 錄1編制說明錯誤!未定義書簽。1.1編制目的錯誤!未定義書簽。1.2編制依據錯誤!未定義書簽。2工程概況及特點12.1工程概況12.2谷坊壩混凝土施工的特點23具體施工24質量管理54.1質量目標54.2質量標準54.2.1主控項目54.2.2一般項目54.3質量管理54.3.1質量管理制度54.3.2質量檢驗數量55安全文明施工65.1安全施工65.2文明施工65.3其他71 編制說明1.1 編制目的本方案旨在邛崍市地質災害工程治理災后恢復重建項目施工三標段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提供較完整的技術指導,便于谷坊壩工程的質量控制,確保優質、快速、高效地完成大體積混凝土施工任務,并為業主、監理對工2、程的施工方法、質量控制、工程進度等各方面的詳細了解提供依據。1.2 編制依據1、業主邛崍市地質災害工程治理災后恢復重建項目施工三標施工圖紙。2、國家現行有關技術標準、施工驗收規范,工程檢驗及評定標準。3、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范GB50666-2011。 4、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02(2011版)。5、施工現場和周邊的實際情況;6、業主提供的其他有關資料。2 工程概況及特點2.1 工程概況鍋圈巖不穩定斜坡(含紅崩山泥石流)位于邛崍市以西約30km的南寶鄉茶板村1-6組,有村道可通往溝口,流域中部有南寶大胡村道橫跨(單車道,砼路面),溝口有村道(單車道,砼路面)通往南3、寶鄉,進入流域上游僅山間泥濘小路,通行相當困難。勘查成果資料顯示,2013年4月20日地震流域上游H01滑坡發生劇滑,滑坡堆積物為粘土夾碎石,透水性差,為坡面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固體物源。2013年6月725日,勘查區持續降雨,滑坡堆積體飽水部分發生流動,滑坡堆積體轉化為坡面泥石流,強烈地沖刷坡面,直接進入溪溝轉化為溝谷型泥石流。目前溝內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質現象和泥石流松散固體物質較多,泥石流暴發的危險性較大,一旦遇到暴雨等不利情況,其發生泥石流的可能性較大。泥石流規模主要與溝域內松散固體物源的累計和動態變化情況及與引發泥石流的暴雨情況相關,當溝域內松散固體物源累計較多,且遇到集中暴雨時,往往就4、會發生較大規模的泥石流災害。鍋圈巖溝域內崩塌等不良地質現象增多,局部水土流失加劇,可參與泥石流活動的松散固體物源量也大大增加,一旦遭到大暴雨的作用,勢必引發大規模的泥石流災害。鍋圈巖泥石流若再次發生泥石流,將危及溝口的甲米村村民以及溝口公路,威脅農戶總數21戶,威脅人口總計約57人,威脅資產總計約300萬元,根據中國地質調查局泥石流災害防治工程設計規范(DT/T02392004)泥石流災害防治工程安全等級標準(表4-1)規定,綜合確定鍋圈巖泥石流防治工程安全等級為三級。2.2 谷坊壩混凝土施工的特點壩體位置測量放線后,采用斗容量為1m3挖掘機進行土方開挖,因泥石流溝道狹窄,為避免破壞施工道路,5、谷坊壩開挖需分段進行,并在開挖段上、下游段修筑便道以便泵車輸送混凝土。開挖結束后會同設計、監理進行驗槽,驗槽結束后進行基礎支模、澆筑,待基礎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及規范要求時進行壩體部分支模。根據壩體結構設計特點,壩體支模及混凝土澆筑采用分層方式進行,待該段壩體混凝土達到強度要求后進行施工道路改道,將原施工道路改至已建好壩體段后進行下段壩體施工。1、混凝土結構物體積較大,混凝土一次性澆筑量大。2、大體積混凝土除了需要滿足強度外,還必須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抗滲性,有的還要求具有抗沖擊或抗震動及耐侵蝕性等性能。3、混凝土強度等級比較高。單位水泥用量較大,水化熱和收縮容易造成結構的開裂。4、混凝土由于其水6、泥水化熱不容易很快散失,蓄熱于內部,使溫度升高較大,容易產生由溫度引起的裂縫。因此對溫度進行控制,是谷坊壩混凝土施工最突出的問題。必須處理或解決由于水泥產生的水化熱所引起的混凝土體積變化,以便最大限度地減少混凝土裂縫。3 具體施工3.1 具體施工1、混凝土施工前,要充分熟悉圖紙,了解混凝土的類型、強度、抗滲等級,了解谷坊壩的平面尺寸、各部位厚度,提供足夠的資源。2、提前聯系混凝土攪拌站進行混凝土配合比的設計,配合比除了滿足設計要求的強度等級、抗滲等級、最大水灰比、最小水泥用量等及滿足現場泵送條件外,還應盡可能降低混凝土的干縮與溫度收縮。3、混凝土澆筑施工前,由項目技術負責人組織相關專業工長以及7、質檢員、施工作業班組負責人等人員,進行全面詳細的技術交底,并將本方案下發到相關部門和個人。4、由專業工長組織所有施工作業隊伍人員,根據本方案要求進行詳盡的施工質量技術交底,并形成書面記錄,簽字齊全。1、混凝土配合比按照大體積混凝土規范規定進行配合比設計,水泥采用中、低熱硅酸鹽水泥;細骨料宜采用中砂,其細度模數宜大于2.3,含泥量不大于3%;粗骨料宜選用粒徑531.5mm,并連續級配,含泥量不大于1%;加入粉煤灰,減少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水化溫升。2、混凝土制作及運輸混凝土采用現場攪拌。3、混凝土施工1)、施工技術準備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在混凝土模板支架、預埋管件等工作完成并驗收合格的基礎上進行。施8、工現場設施按施工總平面布置圖的要求按時完成,場區內道路應堅實平坦。用于大體積混凝土施工的設備,在澆筑混凝土前應進行全面的檢修和試運轉,其性能和數量應滿足大體積混凝土連續澆筑的需要。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前,對工人進行專業培訓,逐級進行技術交底,同時建立嚴格的崗位責任制和交接班制度。2)、混凝土施工采用整體分層連續澆筑施,留置水平縫分層施工,每段采用整體分層連續澆筑施工或推移式連續澆筑施工。水平縫、變形縫按照規范要求設置和處理。混凝土的澆筑厚度應根據所用振搗器的作用深度及混凝土的和易性確定,整體連續澆筑時宜為300500mm。一次性澆筑成型混凝土厚度不超過5m,采用插入式振動棒機械振搗密實,振搗上層混9、凝土時,將振搗器插入下層混凝土5厘米左右,以加強上下層混凝土的結合。整體分層連續澆筑應縮短間歇時間,并在前層混凝土初凝之前將次層混凝土澆筑完畢。層間最長的間歇時間不應大于混凝土的初凝時間。混凝土的初凝時間應通過試驗確定。當層間間隔時間超過混凝土的初凝時間時,層面應按施工縫處理。大體積混凝土施工采取分層間歇澆筑混凝土時,水平施工縫的處理應符合下列規定:A、清除澆筑表面的浮漿、軟弱混凝土層及松動的石子,并均勻的露出粗骨料;B、在上層混凝土澆筑前,用壓力水沖洗混凝土表面的污物,充分潤濕,但不得有積水;C、對非泵送及低流動度混凝土,在澆筑上層混凝土時,采取接漿措施。3)、混凝土養護大體積混凝土應進行保10、溫保濕養護,在每次混凝土澆筑完畢后,表面覆蓋塑料薄膜保溫,設專人負責保溫養護工作,并做好測試記錄;保濕養護的持續時間不得少于14d,應經常檢查塑料薄膜完整情況,保持混凝土表面濕潤。保溫覆蓋層的拆除應分層逐步進行,當混凝土的表面溫度與環境最大溫差小于20時,可全部拆除。大體積混凝土拆模后,應及時回填土,不宜長期暴露在自然環境中。4、混凝土溫控措施1)、降低混凝土澆筑溫度為降低骨料溫度,料場采取下列措施:成品料場的骨料,堆高一般不宜低于68m,并應有足夠的儲備;通過地垅取料;搭蓋涼棚,噴水霧降溫(砂子除外)等。混凝土拌和時,可采用溝內低溫泉水。縮短混凝土的運輸時間,加快混凝土的入倉覆蓋速度,縮短混11、凝土的曝曬時間;混凝土運輸工具應有隔熱遮陽措施;混凝土澆筑應盡量安排在早晚和夜間進行;當澆筑塊尺寸較大時,可采用臺階式澆筑法,澆塊高度應小于1.5m。2)、減少混凝土的水化熱溫升在滿足混凝土設計強度的前提下,應采用加大骨料粒徑,改善骨料級配,摻用混合材、外加劑和降低混凝土坍落度等綜合措施,合理地減少單位水泥用量,并盡量選用水化熱低的水泥。3)、混凝土內埋設降溫管大體積混凝土施工中,層高每一米埋設一層降溫管,降溫管采用48鋼管沿水平方向通長布置,間距為2米,鋼管壁厚35mm。降溫管兩端澆筑混凝土時臨時封閉。4)、表面保護模板拆除時間應根據混凝土已達到的強度及混凝土的內外溫差而定,但應避免在夜間或12、氣溫驟降期間拆模。在氣溫較低季節,當預計拆模后混凝土表面溫降可能超過69時,應推遲拆模時間;如必須拆模時,應在拆模后立即采取保護措施。拆模后,在混凝土表面采用覆蓋塑料薄膜。5)、 溫度測量大體積混凝土澆筑體里表溫差、降溫速率及環境溫度及溫度應變的測試,在混凝土澆筑后,每晝夜6次;入模溫度的測量,每臺班2次。混凝土澆筑體里表溫差測量采用混凝土埋測溫管,測溫管采用20mmPVC管,監測點的布置范圍以混凝土澆筑體平面圖對稱軸線的半條軸線為測試區,在測試區內監測點按平面分層布置,在每條測試軸線上,監測點位4處,根據結構的幾何尺寸布置,沿混凝土澆筑體厚度方向,布置外面、底面和中部溫度測點,采用溫度計測量13、。溫控指標宜符合下列規定:混凝土澆筑體在入模溫度基礎上的溫升值控制在50以內;混凝土澆筑塊體的里表溫差(不含混凝土收縮的當量溫度)控制在25;混凝土澆筑體的降溫速率不宜大于2.0/d。混凝土澆筑體表面與大氣溫差不宜大于20。當溫度測量結果超過溫控指標后,采用通過降溫管連續泵送低溫水,降低混凝土體內溫度,以保證混凝土澆筑質量。4 質量管理4.1 質量目標嚴格執行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以及本方案要求,進行混凝土澆筑,確保混凝土施工質量,采取一切措施減少混凝土裂縫,特別是要盡量避免混凝土有害裂縫的出現。4.2 質量標準4.2.1 主控項目1、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及坍落度必須符合設計要求;214、混凝土的抗壓強度和抗滲壓力必須符合設計要求;3、混凝土結構施工縫、變形縫、后澆帶、埋設件等設置和構造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嚴禁有滲漏;4、大體積混凝土的含堿量應符合設計要求。4.2.2 一般項目1、大體積防水混凝土結構表面應堅實、平整,不得有露筋、蜂窩等缺陷;埋設件位置應準確。2、防水混凝土結構表面的裂縫寬度不應大于0.2mm,并不得貫通。3、防水混凝土結構厚度,其允許偏差為+15mm、-10mm;迎水面鋼筋層厚度不應小于50mm,其允許偏差為10mm。4、底板結構允許偏差(mm):4.3 質量管理4.3.1 質量管理制度實行質量負責人負責制和質量一票否決制。項目各人員各盡其職,嚴把質量關。建立15、混凝土澆筑值班制度,明確各相關人員的職責,確保混凝土澆筑各項工作處于受控狀態。4.3.2 質量檢驗數量1、防水混凝土抗滲性能,應采用標準條件下養護混凝土抗滲試件的試驗結果評定。試件應在澆筑地點制作。2、用于檢查混凝土強度的試件,應在混凝土的澆筑地點隨機抽取。取樣與試件留置應符合下列規定:根據谷坊壩混凝土施工特點,谷坊壩混凝土每200m3取樣不得少于一次。每次取樣應至少留置一組標準養護試塊,同條件養護試件的留置組數應根據實際需要確定。5 安全文明施工5.1 安全施工5.1.1 一般規定1、所有用電機械設備必須設漏電保護器,所有機電設備均需按規定進行試運轉,正常后投入使用。2、基坑周圍防護欄桿要隨16、時進行檢查,發現破損必須及時予以恢復。3、夜間現場施工必須有足夠的照明,特別是上下基坑的樓梯口照明必須到位;動力、照明線需埋地或設專用電桿架空敷設。4、馬道應牢固、穩定,有足夠的承載力。5、振動器操作人員應著絕緣靴和手套。6、施工前,應對所有的機械設備和工具進行檢查,若存在安全隱患(如無防護罩等)者,杜絕使用。7、不得在基坑內抽煙,以免引起覆蓋物起火。8、基坑周圍應留置適當數量的干粉滅火器。5.2 文明施工1、各種材料要整齊堆放于指定地點,嚴禁隨意堆放,材料運輸過程中要注意不要裝的太滿,以免灑落。2、及時清理工作面,施工過程中盡量減少混凝土遺灑,每天完工后安排專人清掃現場,做作到工完場清。3、混凝土澆筑點要隨時將溢撒的混凝土進行清理,以免到處遺留,造成污染。4、振搗結束時,嚴禁將振動棒放置鋼筋上后關閉電源,必須先關閉電源后將振動棒放下。5、對于澆筑過程中污染的鋼筋應及時用鋼絲刷清除干凈。5.3 其它1、進入現場的施工人員必須戴有安全帽,人員以及材料上下基坑必須利用專用通道,嚴禁隨意將物品上下拋擲,以免落物傷人。2、在施工期間要安排專人進行邊坡監測,在邊坡底部施工時,要特別注意上部土方穩定情況,發現問題立即撤出危險地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