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化工程反季節施工方案(7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84214
2022-07-25
6頁
30.20KB
1、綠化工程反季節施工方案根據本地的氣候環境,夏季炎熱季節時最高氣溫可高達38度以上,戶外上路面溫度可達四十多度。從五月中旬到九月中下旬都處于炎熱高溫氣候(雨季氣候除外),所以正常的做法是從3月中旬開始至5月初結束或者是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進行移栽種植。此間是正常施工季節。除此之外的時間進行移植均認為是反季節種植,都會造成移植成活比較困難。這與形勢發展及特殊要求的矛盾形成了非正常季節施工的難點。移植成活的內部條件主要是樹勢平衡,即外部條件確定的情況下(氣溫濕度),植株根部吸收供應水肥能力和地上部分葉面光合呼吸和蒸騰消耗平衡。移植枯死的最大原因,是根部不能充分吸收水分,莖葉蒸騰量大,水分收支失衡所2、致。所以發季節種植要點在于保水、平衡樹勢。以下為具體要求:一、 做好施工前的準備工作1、熟悉圖紙,理解設計意圖。2、根據甲方要求提供施工進度計劃、苗木進場計劃、材料進場計劃(含輔材)和進度質量控制保障措施。3、充分了解圖紙栽植規范要求。二、進場后施工要求1、進場后查勘現場情況,對道路地上構筑物(路牙完整度等)、地下隱蔽工程情況和施工環境進行了解和統計,提出合理措施并及時上報甲方。經甲方批準后方可實施。2、清理施工現場垃圾等雜物,平整場地,為綠化施工創造條件。3、綠化栽植對土壤及環境的要求(1)園林植物生長所需的土層厚度應符合表1-1的規定。表1-1植物類型草本花卉草坪地被小灌木大灌木淺根系喬木3、深根系喬木土層厚度(cm)3030456090150(2)施工單位進場后,對現場栽植地段土層、土質進行檢查,對垃圾、舊基址、道路路基三合土做出標識,及時上報甲方,由甲方統一組織徹底清理,深挖見原土后,再回填栽植土壤。(3)(3)土壤改良:施工面地形整理完成并交接后,實施土壤改良程序。具體方案依據圖紙進行,要求:改良土層30cm厚,先覆蓋粗沙6cm厚、泥炭土3cm厚,普通泥炭(5-7kg/包)2包/,種植土21cm厚。完成后深耕30cm,并攪拌均勻,保證地形原樣平整。4、綠地栽植定點放線(1)樹叢、花叢放線按圖紙要求,網格放線,圖示比例,力求相符,自然式栽植的苗木,放線要自然,不得等距離或排列成4、直線。(要求大的樹叢,花叢用米尺繩先放出林緣線,再定點、定位)(2)放完線后,需由我方工程師、藝術總監和監理方驗線后方可進行下道工序。三、挖穴1、嚴格按照定點放線的位置,規格挖掘樹穴。2、挖樹穴時,以定點標記為圓心,按規定的尺寸先畫一圓圈,然后沿邊線垂直向下挖掘,穴底平,切忌挖成鍋底形。樹穴達到規定深度后,還要再向下翻松20厘米,為根系生長創造條件。(垂直下挖,上口下底相等)規格符合標1-2-5的規定。樹穴直徑最低標準,土球外緣預留20cm。表1-2 常綠、喬木類種植穴規格(cm)樹高土球直徑種植穴深度種植穴直徑15040-5050-6080-90150-25070-8080-90110-125、0250-40080-10090-110120-140400以上140以上120以上180以上表1-5 花灌木類種植穴規格冠徑種植穴深度種植穴直徑20070-9080-11010060-7070-903、挖掘樹穴時,應將表土放置一邊以栽植時備用,而挖掘出來的建筑垃圾等雜物放置一邊集中運走,并回適量的種植土。4、挖掘樹穴時遇到地下管網、構筑物時應立即停止操作,申報項目部妥善解決。5、機械挖坑時,必須人工修好坑后進行下道工序。6、種植穴挖好并修坑完成后,回填10cm厚粗砂,然后回填20cm厚基肥、并與砂和原土充分拌合后噴灑3%的高錳酸鉀溶液進行消毒,且必須做到坑等苗。7、基肥配置方法:普通農家肥(6、發酵后):塘泥:東北草炭土=5:3:2比例混合。四、選苗、起苗及運輸1、規定:喬木只栽植常綠喬木,落葉喬木待秋季種植。常綠喬木宜選用本地或就近三年以上移栽苗,要求待選苗木應根系發達,生長茁壯,無病蟲害,起苗后在圃內立即去除90%以上葉片,并噴施抑制蒸騰劑。運輸過程中胸徑20cm以上喬木需要采取掛營養液(施它活等),蓋遮陽網等措施,車速不超過40km/小時。從起苗到運輸到場不能超過24小時,最好保證晚裝早到。2、土球要求:常綠喬木:胸徑10cm的,要求土球直徑不低于干徑的10倍;10cm胸徑15cm的,土球直徑不低于干徑的9.5倍;15cm胸徑20cm的,土球直徑不低于干徑的9倍;20cm胸徑37、0cm的,土球直徑不低于干徑的8.5倍;30cm胸徑35cm的,土球直徑不低于干徑的8倍;35cm胸徑40cm的,土球直徑不低于干徑的7.5倍。土球厚度:根據深根系、移栽苗的程度確定,最小不小于土球直徑的2/3倍。3、嚴禁病蟲害(蛀干害蟲、蛀皮害蟲、菌病、線蟲、木害等)苗木進場。2、灌木地被:必須選用生長茁壯的營養缽苗,裝車過程中盡量減少擠壓,避免造成苗木運輸和裝卸車損耗。五、苗木卸車后處理1、修剪:喬木采取收縮樹冠的方法,截去外圍的枝條適當疏稀樹冠內部不必要的弱枝,多留強的萌生枝,修剪量可達 l335。針葉樹以疏枝為主,修剪量可達1525。修剪后凡3cm以上的大傷口應光滑平整,經消毒,并涂保8、護劑。另外,對于苗木修剪的質量也應做到剪口應平滑,不得劈裂。枝條短截時應留外芽,剪口應距留芽位置以上1cm;修剪直徑2cm以上大枝及粗根時,截口必須削平并涂防腐劑。(工程師現場指導) 灌木修剪:修剪嫩芽部分,最好修剪成高度一致。2、消毒:喬木直接卸苗入坑,修剪同時要求工人剪掉裹土球腰繩,用多菌靈或根腐靈拌合生根粉對土球進行噴灑,并使用甲基托布津對樹干進行消毒。3、草繩纏干:修剪、消毒完成后,要對喬木進行纏干處理。根據襄陽本地氣候和反季節施工特點,要求所有栽植喬木(不含針葉)草繩纏干纏至二級分支。有利于保濕和降低蒸騰作用。4、關于小灌木、地被到場卸苗后的要求:卸苗前選好場地,宜放在濕潤土壤上,禁9、止將苗木卸在硬質路面上。卸完后立即搭設遮陽網,若有放置過夜苗,需用水噴淋保濕。六、栽植1、根據苗木進場情況,在苗木進場前要事先挖好樹坑,做到坑等苗。要求到場苗木必須在到場后12小時內種植完成,小灌木、地被必須在到場后24小時內種植完成。2、若遇特殊原因,當天沒有栽完的苗木要放置陰涼處,加蓋遮擋物,第二天盡快栽完。3、按設計方案要求的樹種、規格、數量定位栽植。4、 樹坑要大于土球40cm,深度大于土球厚度30cm。5、喬木栽植時胸徑大于10cm的,土球表面高出最終完成面20cm以上;胸徑大于20cm的,高出最終完成面30cm以上;胸徑小于10cm的,高出最終完成面10cm以上;胸徑大于40cm的10、,高出最終完成面40cm以上。胸徑大于35cm土球下填30cm厚的卵石,胸徑大于15cm的同時預埋排水管。6、栽植時胸徑大于15cm的喬木嚴禁直接吊干栽植,栽植時所有的土球包裝必須解掉,最低解到土球30cm以下,腰繩必須解掉。7、苗木種植位置根據到場苗木樹形情況進行選擇調整種植,同時掌握好觀賞面,外圍苗木要選苗。8、回填土時有機肥、沙子必須摻拌均勻。禁止機械回填,土塊粒徑超過十公分的禁止回填,回土20-30cm夯實一次。9、水圈大于土球40cm,高度不得高于20cm,同等規格的喬木水圈保持一致,水圈邊緣與地形保持線條流暢。10、規則式栽植:(1)樹干定位要橫平豎直,樹干應在一條直線上。(2)相11、鄰近的苗木規格(干徑、高度、冠幅、分枝點)要一致,相鄰樹高不超過50cm,分枝點不超過20cm,胸徑不超過1cm。(3)栽植前要選定植標桿樹,然后以標桿樹為瞄準的依據,三點成一線。11、叢植苗木栽植(1)樹木高矮、干徑及體量大小要搭配合理、合乎自然要求。(2)從三面觀賞的樹叢,高的苗木定植后,矮的定植在前,樹形好的在外。12、植物栽植時要保證樹體端正、上下垂直、不得傾斜,并盡可能照顧到原生長地時所處的陰陽面。13、置放苗木時要輕拿輕放,避免土球散坨,吊卸時避免樹皮損傷。14、模紋、灌木花卉栽植 整地翻耕:要求土壤翻耕均勻,不許有土塊、石塊,灌木深翻30-40cm,花卉土層厚度30cm,要求用細12、齒耙耕2遍后再用磨石或石磙拖磨或碾壓1-2遍,土細如播種地。15、灌木,地被種植掌握好邊緣線,邊緣線的苗木向外傾斜二十度,栽植整齊,高度與地面栽平,株距符合設計要求,與有草坪接邊時,挖出寬10cm,深5cm的邊緣槽,線條流暢。16、草坪地整理時要整平、整細,用細沙找平后鋪草,澆完兩遍水后看濕度合適時必須碾壓。17、小灌木地被栽植完成后必須及時搭設遮陽網:要求遮陽網離灌木最低點不得小于50cm。所有喬灌木在澆完水后,必須噴灑抑制蒸騰劑。18、香樟栽植完成,澆完三遍水后,要求各施工隊對香樟樹穴進行覆蓋地膜處理。七、支撐1、 喬木栽植完成后,立即做好支撐。2、 35cm以上喬木用6m支撐桿,小頭大于13、6cm;六腳方式支撐,并打地錨(地錨長度65公分,地下50公分),用3米杉木桿做六根腰桿。3、 20cm胸徑25cm,采用4m支撐桿,小頭大于5cm,四腳方式支撐,并打地錨(地錨長度65公分,地下50公分)。4、 15cm胸徑20cm,采用3m支撐桿,小頭大于4cm,四腳方式支撐,并打地錨(地錨長度65公分,地下50公分)。5、 10cm胸徑15cm,采用2.5m支撐桿,小頭大于3.5cm,四腳方式支撐,并打地錨(地錨長度65公分,地下50公分)。6、 8cm胸徑10cm,采用2m支撐桿,小頭大于3cm,三腳方式支撐。7、 行道樹按上述胸徑使用相應規格支撐桿,統一采用四腳方式支撐。8、 6cm14、地徑8cm,均采用橫桿1m,豎桿1.2m,小頭大于3cm,門字型支撐法。9、 支撐高度根據分枝點確定。10、同品種同規格支撐高度一致,方向根據風向確定保持一致。11、行道樹統一使用四腳支撐方式。12、支撐高度根據分枝點確定。13、65cm長地錨使用2m桿截取,不得使用其他規格進行短截。八、澆水1、苗木栽植完成后,必須澆足第一遍水,時間把握在早10時前,晚16時以后。第一次要求必須澆透,讓泥土充分吸收水分與根系緊密結合;相隔3-5天左右澆第二次水,并灌足灌透;第三次要求相隔第二次10-15天以后可根據實際情況酌情澆水。2、除以上常規澆水外,還應做到:盡量夜晚澆水,每天在早10時前,晚16時后,對所有苗木進行葉面和樹干噴淋兩次。以保證濕度,減少蒸騰。九、冬季防寒1、冬季襄陽為南北交接臨界氣候,溫度極值在-10攝氏度,對部分苗木品種需要做防寒處理。本工程具體設計品種為:香樟、楨楠、樂昌含笑、紅果冬青、紅花木蓮。2、防寒措施:以上品種11月中旬開始,需要草繩纏干至二級分枝,然后裹200g/無紡布至一級分枝。3、澆封凍水:從11月底至12月中旬,澆足一遍封凍水。然后在12月-次年3月根據墑情,每月補充2此水分。十、其它未盡事宜,根據工程進展編制其它專項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