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堂架高支模施工方案(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84244
2022-07-25
5頁
120.50KB
1、滿堂架高支模施工方案一、概況本工程J軸S軸/11軸13軸之間有一直徑14米的圓形扶梯孔,此孔洞穿過地下室頂板、13層樓板,到第四層設置梁板封閉,四層圓孔處梁板支模高度達到23.5米,屬于高支模,四層設有4001000大梁,450厚密肋樓蓋,其底部支模架支設在地下一層板上(-6.00),此處高支模將采用PKPM軟件設計計算,確保施工安全。二、高支模架施工搭設參數1、此部位高支模采用滿堂腳手架搭設,采用PKPM軟件進行安全驗算,得出滿堂腳手架搭設參數如下表:部位板梁高支模板厚450mm梁截面:4001000mm腳手架搭設高度23.5m;立桿間距:0.8m(沿梁方向);板底橫向鋼管間距0.8m;腳手2、架步距1.50m;木方間距0.3m。托梁材料為6080mm方鋼管,板底使用可調節頂托進行支撐。腳手架搭設高度23.5m;立桿沿梁方向間距:0.4;梁兩側間距0.8m,梁底小橫桿間距0.4m;腳手架步距1.50m;梁底增加一根立桿,使用可調節頂托進行支撐。2、梁底支模示意圖235003、板底支模示意圖三、模板工程主要施工方法及措施針對高支模架結構層梁、板截面尺寸大、結構層自重大的特點,在模板及支撐系統上采取相應的措施,保證高支模架施工安全及質量。支模方式為滿堂腳手架進行支模,為保證施工荷載在往下傳遞卸載時不會對下層結構造成較大的影響,施工措施如下: 1、在搭設四層頂板支模架時,地下二、三結構相應3、部位支模架不拆除,將所有荷載傳至底板上。2、系統的穩定性,整個支撐系統必須全部設置縱橫向掃地桿,整個支撐系統四邊與中間每隔四排支架立稈應設置一道剪刀撐,由底至頂連續設置,梁底支撐必須設有剪刀撐。3、立桿之間必須按步距滿設雙向水平桿,確保兩方向足夠的設計剛度;4、模板支撐架立桿頂部采用支托板,其距離支撐架頂層橫桿的高度不宜大于400mm;立桿底部采用木方或小模板作墊板。5、頂部支撐點為可調節頂托時位于頂層橫桿時,應靠近立桿,且不宜大于200mm;6、嚴格按照設計尺寸搭設,立桿和水平桿的接頭均應錯開設置;7、確保立桿的垂直偏差和橫桿的水平偏差小于規范的要求;8、確保每個扣件和鋼管的質量是滿足要求的4、,每個扣件的擰緊力矩都要控制在45-60Nm,鋼管不能選用已經長期使用發生變形的。9、該梁部分模板支撐架搭設時,先搭設周邊部分模板支撐架,然后將兩側支模架連成整體,以增強穩定性。四、模板及支撐拆除1、柱模板及梁側模拆除:保證砼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破壞后方可拆除非承重模板。2、梁板底模及支撐拆除:待砼強度達到100%設計值方可拆除。3、拆模時必須注意確保砼結構的質量和安全,拆模順序是先拆除承重較小部位的模板及其支架,然后拆除其他部分的模板及其支架;例如,先拆非承重的側模,然后再拆承重的水平向模板等。五、技術質量控制措施1、豎向模板及其支架的支承部分,應有足夠的支承面積。其支承面必須具備足夠強度5、,滿足全部荷載的承載力。2、安裝模板及其支架過程中,必須設置足夠的臨時固定設施,以免傾覆。防止模板及其支架在風荷載作用下傾覆,應從模板構造上采取有效的防傾覆措施。以保持模板的穩定性。3、在墻柱施工邊線外200mm 處加設一道控制線,用以校正模板位置。4、重點控制模板的剛度、垂直度、平整度,特別注意外圍模板、柱模、電梯井模板、樓梯間等處模板軸線位置的正確性。5、梁模安裝后應拉中心線檢查,以校正梁模的位置;梁的底模安裝后,則應檢查并調整標高,將木楔釘牢在墊板上。各頂撐之間要加水平支撐或剪刀撐,保持頂撐的穩固,以免失穩。6、每層拆模后必須清理一次,對砼殘渣、模板撓曲變形及時進行修理。六、混凝土施工要求:1、精心設計混凝土澆筑方案,確保模板支架施工過程中均衡受載,由一側向另外一側平推,且不得用布料機輸送混凝土豎向沖擊入模,盡量減少無關人員在上面走動、停留。2、嚴格控制實際施工荷載不超過設計荷載,對出現的超過最大荷載要有相應的控制措施,鋼筋等材料不能在支架上方堆放;3、澆筑過程中,派人檢查支架和支承情況,發現下沉、松動和變形情況及時采取措施加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