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底返砂、露筋處理施工方案(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84907
2022-07-25
5頁
146.28KB
1、梁底返砂、露筋處理施工方案一、情況概述 三期二組團1#樓2單元301#房10-B軸/10-1010-11軸的KL5(1)梁底出現砂灰層,詳見下圖:二、 施工造成原因分析 混凝土泵送前,需要輸送水和潤泵材料,疏通管路。按照混凝土泵送施工技術規程(JGJ/T 10-2011 )規定,泵送混凝土潤泵砂漿一般采用水泥漿、12水泥砂漿或與混凝土內除粗骨料外的其他成分相同配合比的水泥砂漿,使輸送泵活塞和管道內壁充分潤滑,形成一層潤滑膜,從而有效減少混凝土與管道的流動阻力,避免因管道粘漿而引起的阻塞現象,實現正常泵送,其作用一般僅是潤泵。 在澆筑20#樓九層梁板砼過程中,泵管內砂漿未清除干凈澆筑在KL3(12、)梁底部約25cm厚的砂灰層,主要有以下原因:1、 施工管理不到位,未及時安排處理灑落砂漿;2、 工人交底不到位;3、施工質量意識淡薄等。 三、總體處理方案 對梁底的灰砂層全部鑿出并采用鋼絲刷再刷至出現砼骨料為止,澆水潤濕后采用同標號的無縫灌漿料對梁底進行灌縫。四、施工工藝流程 人工對梁底的砂灰層全部鑿出并采用鋼絲刷再刷至出現砼骨料用水將梁底澆水潤濕重新支設梁底和梁側模板灌縫清理 五、材料準備1、FGM高強無收縮灌漿料 是一種含有高強水泥和經嚴格選擇級配的天然骨料,配合復合外加劑,和礦物摻合料等原材料,經工業化生產的具有合理級分的干混料。對鋼筋無銹蝕作用,當與一定量的水充分混合后,便具有可灌漿3、的流動度、微膨脹、高的早期和后期強度,不泌水等性能。2、特性: 具有優異的流動度 高的早期和后期強度 微膨脹,補償收縮 自密實、防滲和防凍融 具有良好的粘結性 30分鐘內漿體可保留較好的流動度 防止銹蝕鋼結構/設備基礎 3、適用范圍: 機械、電器設備無墊板安裝灌漿 地腳螺栓錨固、柱基灌漿 重型設備、高精密度設備基礎的一、二次灌漿 混凝土結構的加固、搶修工程及后張預應力混凝土結構孔道灌漿4、產品特點: 、早強、高強 1天抗壓強度25pa;3天抗壓強度45pa;28天抗壓強度65pa。 、微膨脹性 保證設備與基礎之間緊密接觸,二次灌漿后無收縮。 、自流性高 可填充全部空隙,滿足設備二次灌漿的要求 4、抗離析 克服了現場使用中因加水量偏多所導致的離析現象。 、抗開裂 現場使用中因加水量不確定、環境溫度不確定以及養護條件限制等因素裂紋現象。 、耐久性強 經上百萬次疲勞試驗50次凍融循環實驗強度無明顯變化。在機油中浸泡30天后強度明顯提高。 、可冬季施工 允許在-10氣溫下進行室外施工。5、產品用途: 、用于設備基礎二次灌漿。 、用于地腳螺栓錨固及鋼筋栽埋。 、用于混凝土結構加固和修補。6、技術參數: 產品選擇 、灌漿層厚度150mm時,選用FGM-1或FGM-2; 、灌漿層厚度30mm150mm時,選用FGM1或FGM-2 ; 、灌漿層厚度30mm時,選用FGM-1或FGM-3型; 、路面快5、速搶修,選用FGM-3型。 7、施工前的準備 、機器攪拌:混凝土攪抖機或砂漿攪抖機; 、人工攪拌:攪拌槽及鐵鏟若干; 、水桶若干; 、臺秤若干; 、流槽; 、高位漏斗、灌漿管及管接頭; 、灌漿助推器; 、模板(鋼模、木模); 、草袋、巖棉被等; 、棉紗、膠帶; 六、灌漿施工 第一步:基底處理 梁表面應進行鑿毛處理。清潔梁表面,不得有碎石、浮漿、浮灰、油污和脫模劑等雜物。灌漿前24小時,梁表面應充分濕潤。 第二步:支摸 1、按灌漿施工圖支設模板。模板與梁、模板與模板間的接縫處用水泥漿、膠帶等封縫,達到整體模板不漏水的程度。 2、模板與梁底四周的水平距離應控制在100mm左右,以利于灌漿施工。 36、灌漿中如出現跑漿現象,應及時處理。 第三步:灌漿料配制 1、一般地,按通用加固型按1415%的標準加水攪拌,豆石加固型按910%的標準加水攪拌。 2、推薦采用機械攪拌方式,攪拌時間一般為12分鐘(嚴禁用手電鉆式攪拌器)。采用人工攪拌時,應先加入2/3的用水量拌和2分鐘,其后加入剩余水量攪拌至均勻。 3、每次攪拌量應視使用量多少而定,以保證40分鐘以內將料用完。 4、現場使用時,嚴禁在FGM灌漿料中摻入任何外加劑、外摻料。 第四步:灌漿施工方法 1、較長梁,應采用分段施工。 2、二次灌漿時,應符合下列要求。 、二次灌漿時,應從一側或相鄰的兩側多點進行灌漿,直至從另一側溢出為止,以利于灌漿過程中7、的排氣。不得從四側同時進行灌漿。 、灌漿開始后,必須連續進行,不能間斷。并盡可能縮短灌漿時間。 、在灌漿過程中嚴禁振搗。必要時可用灌漿助推器沿灌漿層底部推動FGM灌漿料,嚴禁從灌漿層中、上部推動,以確保灌漿層的勻質性。 、梁灌漿完畢后,應在灌漿后36小時沿梁邊緣向外切45度斜角(見下圖)以防止自由端產生裂縫, 如無法進行切邊處理,應在灌漿后36小時后用抹刀將灌漿層表面壓光。 、當灌漿層厚度超過150mm時,應采用豆石加固型高強無收縮灌漿料。 、當梁灌漿量較大時,豆石加固型灌漿料的攪拌應采用機械攪拌方式,以保證灌漿施工。 第五步:養護 1、灌漿完畢后30分鐘內應立即加蓋濕草蓋或巖棉被,并保持濕潤8、。2、冬季施工時,養護措施還應符合現行(GB50204)的有關規定。 3、灌漿料達到拆膜時間后,具體時間參見“拆膜和養護時間及環境溫度的關系表”。 4、在梁灌漿完畢后,如有要剔除部分,可在灌漿完畢后36小時后,即灌漿層硬化前用抹刀或鐵锨工具輕輕鏟除。 七、施工注意事項 1、梁底清理必須鑿出砼骨料為止,對梁底的浮渣必須清理干凈; 2、按照圖示尺寸對梁進行二次支模,保證梁截面尺寸; 3、攪拌無縫灌漿料必須攪拌均勻; 八、防止出現類似問題的措施 1、首先項目部對管理人員、施工班組加強教育、學習,貫徹相應的文件精神。并對施工班組重新進行砼澆筑的技術、安全交底。 2、加強現場管理,每次澆筑砼時,項目主管工長及質量員應旁站,對出現違反操作、不按照施工方案、技術交底要求施工的及時處理并教育整頓,達到要求后重新上崗。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