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工程單位工程施工方案(9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85165
2022-07-25
9頁
33.50KB
1、路基工程施工方案一、工程概況K0+000K1+640全線計劃2012年7月26日開工,2013年4月10日完工。二、路基(一)路基填筑1、路基放樣路基開工前我單位先進行路基復測工作,其內容包括導線、中線、水準點復測、橫斷面檢查與補勘、增設水準點等,施工測量的精度按交通部頒布的公路路線勘測規程的要求進行。2、填方路基施工路基填筑時,我單位根據設計斷面,分層填筑、分層壓實,采用自卸汽車(遠距)和推土機運土,推土機攤鋪,振動壓路機壓實。路基填筑采用水平分層填筑法施工,即按照橫斷面全寬分成水平層次逐層向上填筑。按照系統分析的原則,將整個土石方填筑過程劃分為三階段、四區段、八流程,有序、標準地進行作業,2、充分發揮大型機械設備的效率,合理地利用空間和時間。采用灌砂法進行壓實度監控檢測,對路基施工的基底處理及不同填料(粘性土或砂性土)條件下分層填筑的路基密實度進行全面測試控制,保證路基密實度滿足設計要求。3、施工程序土石方填筑的工藝標準程序為三階段、四區段、八流程。三階段為:準備階段施工階段竣工階段。四區段為:填筑區整平區碾壓區檢驗區。八流程為:施工準備基底處理分層填筑攤鋪整平灑水或晾曬機械碾壓檢驗簽證路堤整修。4、填筑填筑前按施工規范及設計要求,施工前對道路范圍內的垃圾、雜填土進行徹底清除,清除的垃圾、雜填土用汽車運至棄土場內堆放。場地清理完畢后,進行整平碾壓,使其密實度達到規定的要求(92%)3、。然后按路基填筑程序進行填筑施工。路堤填料運距在100m以內時,以推土機作業為主,100m以外用挖掘機、裝載機配自卸汽車運輸。4.1每層填筑前,在兩側先填筑按預定的厚度(因采用重型振動壓路機,按規范土方松鋪厚度30cm)的土路埂,以控制每層填筑厚度。4.2路堤填土寬度每側要寬于填層設計寬度50cm,確保壓實寬度不小于設計寬度,填筑到位后進行削坡。4.3路基填筑采用水平分層填筑法施工。即按照水平層次逐層向上填筑,每一層填土松鋪厚度不大于30cm。當原地面不平時,從最低處分層填起,每填一層,經過壓實符合規定要求后再填上一層。在原地面縱坡大于12%的地段,采用縱向分層法施工,沿縱坡分層,逐層填壓密實4、。在地面橫坡陡于1:5的路段,填筑前將原地面挖成寬度不小于2m的臺階。4.4路基填筑采用自卸汽車將土料運輸到所需的場地,按一定間距進行卸土。以免堆土間距太密導致填土厚度超過要求。4.5整平工藝采用推土機推平輔以人工方式進行。推土機在已堆好土的區域進行推平,推平過程中要做到工作面形成1.5%左右的橫坡,以確保壓實后該層面不積水;推土機推平后,用人工將其填筑面凹凸不平處挖填整平。整平后進行碾壓。4.6壓實采用振動壓路機進行碾壓。碾壓時,第一遍先不開振動靜壓,以保證填土表面平整度,然后先慢后快,由弱振至強振。碾壓時直線段壓路機由兩邊向中間、曲線段由內側向外側,縱向進退式進行。壓路機行駛最大速度不宜超5、過4km/h。壓實中,橫向重疊0.40.5m,縱向重疊1.01.5m,使之達到無漏壓、無死角,確保碾壓均勻。4.7作業段交接處的填筑,不在同一時間填筑時,先填地段,按1:1坡度分層留臺階;若兩段地段同時填,則要分層相互交疊銜接,其搭接長度要大于2m。4.8路堤填筑至路床頂面時,最后一層的最小壓實厚度要大于8cm,以免起皮剝離,影響路基質量。4.9路堤填高達到設計高程,檢測合格后,恢復中線,測設路基面邊線,按照設計坡度進行掛線整修邊坡。邊坡整修由人工作業,嚴禁超挖后補土,保證邊坡密實。4.10在結構物涵洞缺口處填土,采用兩側對稱均勻分層回填壓實。填料需符合規范要求,填筑長度為兩側每邊不小于2倍涵6、洞孔徑長度,分層松鋪厚度不大于20cm。當采用小夯機,松鋪厚度不宜大于15cm。機械回填時,先在涵臺胸腔部份用小型壓實機械壓實填好后,再用機械進行大面積回填。涵頂填土50cm范圍內采用小型靜載壓路機進行壓實,使之達到規定的壓實度,當涵頂面填土壓實厚度大于1.0m后方讓重型機械和汽車通過。4.11在填方和挖方結合部的縱向按設計要求設置過渡段,過渡段設在挖方內,在路槽底下按長15米深0.30.8m進行開挖,然后與填方一起分層填筑分層碾壓,達到要求的密實度;在填方和挖方結合部的橫向按設計要求加強結合部之間的整體性,在填方的邊坡上挖成寬2m階面呈4%向內傾斜的臺階,在挖填方的交界處設置盲溝,在挖方路基7、路槽下挖深0.30.8m,然后與填方段一起分層填筑,分層碾壓,達到要求的密度。(二)路基挖方1、測量放線以合格、準確的導線控制點為依據,引測出正確的路基設計中心線,然后再根據中心線引導出挖方開口線。2、機械施工方法機械化施工前,采用人工將開口線全部挖出一條溝槽,這樣能夠給機械施工很好的指示,同時防止有超挖現象的發生,機械開挖時由專人指揮,負責線路的走向及路基的寬度。并同時組織運輸車輛有序進行。在開挖過程中隨時注意邊坡的穩定性和地質情況的變化,如發現地質與設計不符時,及時上報,提前采取處理措施。3、挖方段防護、排水工程3.1在開挖前按設計要求在挖開口線以外做好截水溝。3.2每一挖方平臺形成后及時8、施平臺截水溝和急流槽,防止水流沖刷邊坡。4、挖方路基施工要點4.1挖方主要采用縱向,水平分層開挖方法,每開挖一米應恢復中樁、邊樁,保證路塹寬度及邊坡不小于設計要求。4.2挖方用于填筑路基時應先進行清表。4.3棄土前,應安設計要求做好棄土場道路,排水防護設施。三、涵洞工程1、施工工藝1.1施工放樣:利用全站儀準確放樣涵位及涵洞進出口構造物的位置,其平面尺寸要符合設計圖紙要求。1.2開挖基坑:按照放樣位置進行基坑開挖,基坑開挖大小應滿足基礎施工的要求,開挖時基底平面尺寸兩邊各增寬50cm。開挖過程中隨時進行基坑底部標高的校核,當開挖至基底標高時,檢查基底平面位置,尺寸,并檢查基底處理和排水情況是否9、符合規范要求,確認合格后填寫基坑檢驗表,隨后進行基礎的砌筑。1.3基礎、涵臺砌筑:石拱涵基礎、臺身、鋪砌均采7.5號漿砌片石,砌筑用石料的尺寸和強度要滿足設計和規范要求,石料砌筑前,澆水潤濕,將表面清洗干凈,避免砂漿中水被吸收而影響砂漿水化作用。砌筑采用鋪漿和擠漿相結合的方法,砌筑時先在基底鋪一層砂漿,然后進行砌筑。每層砌筑高度不超過40cm,錯縫砌筑寬度為1015cm,第一層砌筑的石塊盡可能挑選尺寸較大的,平放鋪砌,按丁順相間或二丁一順相間,內外咬合緊密,并用小石塊將空隙填塞并灌以砂漿然后層層平砌,每砌2-3層后要大致找平后再砌。在砌筑過程中及時進行檢驗,以保持線型順直,砌體平整。1.4石拱10、圈砌筑:在拱涵涵臺砌筑完成后,用土進行土牛拱胎的填筑,其頂面做成與拱圈腹面相適應的曲面,并由人工夯實整型,壓實度達到85%以上時,開始進行拱圈砌筑。石拱涵拱圈采用7.5號漿砌塊石,拱圈砌筑采用連續砌筑法按拱圈的全厚和全寬,由拱腳開始連續向拱頂砌筑。從拱腳至拱跨1/4點附近段采用座漿法砌筑,砌筑時在底塊拱石面上鋪一層厚薄均勻的砂漿,然后將上面拱石下壓,借石料的重力將其壓緊,并在灰縫上加以插搗和用木錘錘擊拱石,直至灰漿表面出現水膜為止。從拱跨1/4點至拱頂一段,采用灌漿法砌筑,先安砌拱石,然后在灰縫中灌以砂漿,加以插搗,使之密實。1.5拱上結構及涵洞進出口砌筑:拱上結構在卸架前砌筑時,應待拱圈合攏11、砂漿強度達到設計標號30%以上后進行;當先松架后砌拱上結構時,應待拱圈合攏砂漿強度達到設計標號70%以上后進行。拱上結構及涵洞洞口的砌筑按照設計圖紙進行,砌筑工藝與上述基本相同。拱上結構由拱腳至拱頂對稱、均衡地砌筑。2、施工應注意的問題2.1漿砌砌筑時,應先計算好層數,選好料,砌筑時嚴格控制平面位置和高度,鑲面石應一順一丁排列,砌縫應橫平豎直。2.2石料在砌筑前應清除污泥和其它雜質,以免妨礙石塊與砂漿的結合,漿筑前石塊充分潤濕,以免石塊吸收砂漿的水份。2.3漿砌塊石砌縫寬度不得大于3cm,漿砌片石砌縫寬度不得大于4cm,上下層砌石應相互壓疊,空縫應盡量錯開,豎縫錯開距離不得小于8cm,以使砌體12、整體均勻受力。2.4在砂漿尚未凝固的砌層上,應避免受外力碰撞。2.5砌體工程表面應平整、平順、砂漿飽滿,勾縫牢固、美觀.2.6在養護期間,砌體表面保持濕潤,養護齡期要滿足規范要求。四、防護工程(一)施工工藝擋土墻砌筑材料采用結構密實,質地均勻、不易風化且無裂縫的硬質石料,其抗壓強度不小于30MPa,并盡量選用較大的石料砌筑。塊石選用形狀大致方正,上下面大致平整,厚度不小于0.2m,寬度和長度約為厚度的11.5和1.53倍,用作鑲面時,由外露面四周向內稍加修鑿。片石選用具有兩個大致平行的面,其厚度不小于0.15m,寬度和長度不小于厚度的1.5倍,用作鑲面的片石,選擇表面平整,尺寸較大的石料并稍加13、修整。(二)漿砌片石擋土墻砌筑我們按“先砌角石、再砌面石、最后砌腹石”的順序進行砌筑。角石選取比較方正、大小適宜的石塊并稍加修鑿,角石砌好后將線移掛到角石上,再砌面石,面石留一運送填腹石料的缺口,砌完腹石后再封砌缺口。腹石采取往運送石料方向倒退著砌筑的方法,先遠處,后近處。腹石與面在一樣按規定層次和灰縫砌筑整齊、砂漿飽滿。(三)施工前先清除邊坡、基底上的松動石塊、碎屑、草木等雜物,砌筑時采用分層砌筑,分層高度70120cm(約34層),分層與分層間的砌縫隙大致找平,層面砌成與斜面相垂直或成水平面,并按規定距離設置伸縮沉降縫。砌體在設縫處斷開和取齊,縫兩側石料進行修鑿。墻后按規定設防水層和反濾層14、,墻身留置泄水孔。(四)墻底最下一層砌筑時,將片石的大南朝下,而后上面石塊利用其自然形狀與下層石塊相互交錯的銜接在一起,做到犬牙交錯、搭接緊密。砌時,每一塊片石先鋪砂漿,而后安放石塊,經左右揉動幾下,再用手錘輕擊,將下面砂漿擠密實。在已砌好的片石側面繼續安砌時,除座漿外并在相鄰石塊側面鋪抹砂漿,而后安放片石,并向下面及抹漿的側面用手擠壓,用錘輕擊,將下面和側面的砂漿擠實,擠出的砂漿刮起再用。分層內各層石塊的砌縫盡可能錯開,分層與分層間的砌縫要錯開,且錯開距離要大于8cm。(五)砌體較長時間時采用分段分層砌筑,但兩相鄰工作段的砌筑高差一般不超過去1.2m;分段位置盡量設在沉降縫或伸縮縫處,各段水15、平砌縫確保一致。(六)漿砌鑲面石時,先根據接砌部位的情況,估計所需的石塊形狀、大小,然后選石,不墊砂漿進行試砌,再根據試砌情況找出石塊中礙事的大棱角,用大錘打掉,用手錘打擊小棱角,用鑿子鑿擊底面放不平或影響上部接砌的突出部分,然后鋪上砂漿,將石塊翻回,用小撬棍將石塊撥正,使兩邊灰縫合適。如石塊較小,用手錘輕輕敲擊,如石塊較大,用手左右揉動,使灰縫擠實。(七)設置沉降伸縮縫時,根據設計規定的位置,采用跳段砌筑的方法,使相鄰兩段砌石高度錯開,并在接縫處做一個外露面,掛線砌筑,達到又直、又平。沉降伸縮縫在施工中要控制其垂直,且縫兩側砌體表面需要平整,不能搭接,同時,接縫中按設計要求填塞瀝青麻絮,防止16、砌體漏水。(八)砌筑上層砌塊時,避免振動下層砌塊。砌筑工作中斷后恢復砌筑時,對已砌筑的砌層表面加以清掃和濕潤。(九)砌體外露面勾縫采用平縫法進行。先用水將砌體澆灑濕潤再勾縫,按“自上而下:的順序先勾水平縫后勾堅縫。勾水平縫時用長溜子將灰漿壓入縫內,自左向右隨壓隨勾,勾完一段后,溜子自左向右在縫內溜壓密實、平整,使其深淺一致。勾堅縫時用短溜子在灰板上將灰刮起,然后勾入豎縫中,塞密、壓平。最后用掃帚掃清余灰。(十)養生新砌體告一段落、或收工時,用水將砌體澆濕潤,在砌完23h以內及時灑水養護,在養護期間確保砌體經常保持濕潤,在一般條件下,最初的3d,晝間至少每隔3h澆水一次,夜間至少澆水一次,在以后的日子中每晝夜至少澆水3次。養護時間一般不小于7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