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砼C25工程施工方案(6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85213
2022-07-25
6頁
94.50KB
1、2.4、路面砼C25工程本標段新建道路均有水泥砼面層,其面層厚度為20cm C25混凝土。1、 施工準備工作首先對基層進行質量檢查:基層的幾何尺寸、路拱、平整度和壓實度,測量放出路面中線、邊線及接縫線,并在路旁設置臨時水準點,以便在施工過程中復核路面標高。 (1)砼材料施工要求 1)水泥混凝土的設計強度以齡期28d的彎拉強度為標準,其彎拉強度為4.5Mpa,水泥混凝土設計彎拉彈性模量為29000Mpa,水泥混凝土抗壓強度為35.5Mpa。混凝土拌和物的稠度試驗,采用塌落度測定,塌落度在12.5cm,每一工作班應至少檢查兩次。 2)材料要求: 水泥:水泥采用旋窯道路硅酸鹽水泥、旋窯硅酸鹽水泥或普2、通硅酸鹽水泥,水泥砼所用水泥3天抗壓強度16.0 MPa,抗折強度3.5MPa;28天抗壓強度42.5MPa,抗折強度6.5Mpa。 細集料:混凝土板用的砂應采用潔凈、堅硬、耐久的天然砂、機制砂或混合砂。 粗集料:混凝土板用的碎石應質地堅硬,并符合規定級配,不得使用不分級的統料,最大粒徑不應超過19.0mm;碎卵石最大粒徑不應超過26.5mm;碎石最大粒徑不應超過31.5mm。 鋼筋網:鋼筋應順直,不得有裂縫、斷傷、刻痕,表面油污和顆粒狀或片狀銹蝕必須清除。 2、安設模板 基層檢驗合格后,即可安設模板。模板采用鋼模,長度6m,接頭處應有牢固拼裝配件,裝拆應簡易。模板高度要與混凝土面層板厚度相同3、。模板兩側鐵釬打入基層固定。模板的頂面與混凝土板頂面齊平,并應與設計高程一致,模板底面應與基層頂面緊貼,局部低洼處(空隙)要事先用水泥漿鋪平。模板安裝完畢后,用水準儀校準檢查模板頂面高度,目測檢查模板內側是否有錯位和不平整等情況,當模板高差大于3mm或錯位和不平整,應拆去重新安裝。檢查完畢后,在模板內側面均勻涂刷一層脫模劑。 3、攤鋪與振搗 (1) 攤鋪 攤鋪混凝土前,對模板的間隔、高度、潤滑、支撐穩定情況和基層的平整、潤濕情況等進行全面檢查。混凝土混合料運送車輛到達攤鋪地點后,一般直接倒入安裝好側模的路槽內,并用人工找補均勻,如發現有離析現象,應用鐵鍬翻拌。攤鋪時不得拋撒,用方鏟扣鏟法撒鋪,4、以保持混合料的均勻性。松鋪高度由試驗確定,以路面高程符合設計為準。 混凝土板厚度為20cm,采用一次攤鋪,考慮振實的影響而預留一定的高度,取設計厚度的10%左右。(2) 振搗 攤鋪好的混凝土混合料,應迅即用平板振搗器和插入式振搗器均勻地振搗。平板振搗器的有效作用深度一般為22cm左右。振搗混凝土混合料時,首先應用插入式振搗器在全面順序插振一次,同一位置不宜少于20秒。插入式振搗器移動間距不宜大于其作用半徑的1.5 倍,其至模板的距離不應大于其作用半徑的0.5倍,并應避免碰撞模板和鋼筋。 混凝土在全振搗后,對不平之處,及時鋪以人工補填找平。補填時就用較細的混合料原漿,嚴禁用純砂漿填補。整平后自帶5、的軋漿輥滾揉表面,使表面進一步提漿、趕漿并調勻,使表面均勻地保持56mm左右的砂漿層。如發現混凝土表面與拱板仍有較大高差,應重新補填找平,重新振滾平整。最后掛線檢查平整度,發現不符合之處應進一步處理刮平,直到平整度符合要求為止。混凝土送至鋪筑地點進行攤鋪、振搗、抹面,直至澆筑完畢的允許最長時間,由試驗室根據水泥初凝時間及施工氣溫確定。若時間超過限值,或者在夏天鋪筑路面時,使用緩凝劑。 4、表面整修 修整時,每次要與上次抹過的痕跡重疊一半。在板面低洼處要補充混凝土,并用3m 直尺檢查平整度。 粗抹是決定路面大致平整的關鍵,因此在3m直尺檢查下進行。通過檢查,采取高處多磨、低處補漿(原漿)的方法進6、行邊抹光邊找平,用3cm直尺縱橫檢測,保證其平整度不宜大于1cm。 表面整修是路面平整度的把關工序,在粗抹后用包裹鐵皮的木搓或小鋼軌對混凝土表面進行拉鋸式搓刮,一邊橫向搓、一邊縱向刮移。為避免模板不平或模板接頭錯位給平整度帶來的影響,橫向搓刮后還應進行縱向搓刮(搓桿與模板平行搓刮),同時要附以3cm直尺檢查。搓刮前一定要將模板清理干凈。搓刮后即可用3cm直尺于兩側邊部及中間三處緊貼漿面各輕按一下,低凹處不出現壓痕或印痕不顯,較高處印痕較深,據此進行找補精平。每抹一遍,都得用3m直尺檢查,反復多次檢查直至平整度滿足要求為止。 5、養生及拆模 (1)養生 混凝土板的養生,根據施工工地的情況及條件,7、選用濕法養生,養生時間按混凝土抗彎拉強度達到4.5Mpa以上的要求試驗確定。 濕法養生由三個時期組成:防護層潤濕期、保證混凝土凝固的蓄能期和含水量逐漸降低不產生收縮應力的終結期。 潤濕期宜用草袋(簾)等,在混凝土終凝后覆蓋于板的表面,每天均勻灑水,保持潮濕狀態,但注意灑水時不能有水流沖刷。蓄能期內,每天對含水材料潤濕23次。終結期內,必須保證混凝土逐漸失水,與周圍環境溫度保持平衡。混凝土板在養生期間和填縫前,應禁止車輛通行,在達到設計強度的4%以后,方可允許行人通行。養生期滿后方可將覆蓋物清除,板面不得留有痕跡。(2)拆模 拆模時間應根據氣溫和混凝土強度增長情況確定。 拆模應仔細,不得損壞混凝8、土板的邊、角,盡量保持模板完好。拆模后不能立即開放交通,只有混凝土板達到設計程度時,才允許開放交通。當遇特殊情況需要提前開放交通時,混凝土板的強度應達到設計強度80%以上,其車輛荷載不得大于設計荷載。 6、切縫及填縫(1)切縫 先用墨線標出切縫位置,再用切縫機切縫,操作時要使切縫機的刀片、指針、導向輪成一直線與切縫黑線重合。由于切縫深小于30mm,可直接用7mm厚的金剛石鋸片切割。 保證切縫質量的關鍵在于準確掌握切縫時間,過早會導致掉邊、掉角、毛邊、骨料松動和骨料脫落;過遲則造成混凝土道面開裂,甚至使板塊報廢。 (2)填縫 填縫是混凝土路面的薄弱環節,接縫施工質量不高,會引起板的各種損壞,并影9、響行車的舒適性。因此,應特別認真地做好接縫施工。混凝土板養護期滿后應及時填封接縫。填縫前必須保持縫內清潔,防止砂石等雜物掉入縫內。填縫料采用聚氨酯封膠。 7、橫向縮縫、施工縫、脹縫處理 縱縫處理:增設拉桿。 在原水泥混凝土板塊外側中部,每隔70cm,打一個直徑27mm,深30cm的水平孔;清孔后壓入改性環氧樹脂膠,并插入長50cm的25螺紋鋼筋;澆筑拓寬部分混凝土,并按要求灌縫。 改性環氧樹脂膠基本性能:膠體性能劈裂抗拉強度12MPa;抗拉強度90MPa;抗壓強度95MPa;粘結性能:鋼鋼拉伸抗剪強度標準值20MPa;約束拉拔條件下帶肋鋼筋與砼的粘結強度12.0(C30,C25,l=150mm10、)。2.5、砂礫碎石路肩1、施工材料選用壓碎值不大于35%,其強度大致相同的天然礫石,碎石顆粒的最大粒徑不大于40mm,石料規格按JTJ014-86附錄表4-6的規定,土的塑性指數保持在15-18內,含土量不大于混和料質量的15%。2、施工方法及要求該泥結石路面采用灌漿法進行施工,在施工過程中應保證以下要求:(1)攤鋪碎石:按松鋪厚度(=松鋪厚度壓實厚度)用平地機或人工攤鋪碎石,并整平,使路拱符合要求;(2)穩壓:一般6-8t壓路機碾壓3-4遍,至石料無松動為止。(3)澆灌泥漿:在初步穩壓的碎石層上,灌注預先制備的泥漿。灌漿必須飽滿,表面的泥漿應用掃帚掃勻,露出碎石。(4)撒嵌縫料:灌漿1-211、h后,表面未干前規定用量的嵌縫料,均勻的撒鋪在碎石層上。(5)碾壓:撒嵌縫料后,即用12t壓路機碾壓1-2遍后,并灑水,再碾壓至要求的密實度。一般碾壓4-6遍,無明顯輪跡為止。3、質量保證施工時,泥漿稠度適宜,澆灌均勻飽滿,石料質地堅硬、無雜質、規格尺寸符合要求,嵌縫料撒鋪均勻,壓路達到密實度。泥結石路面質量檢查項目及標準如下表。泥結石路面質量檢查項目及標準序號檢查項目規定或允許偏差檢查方法1密實度(t/m3)2.1按JTJ057-85檢查,每200m一處2平整度(mm)103m直尺,每200m2十處3縱斷面高程(mm)20水準儀,每200m四點4厚度(mm)-10挖驗,每200m四處5寬度(12、mm)不小于設計值尺量,每200m四處6坡度(%)0.5水準儀,每200m四個斷面2.6、冬季施工(1)混凝土板在抗折強度尚未達到1.0Mpa或抗壓強度尚未過到5.0Mpa時,不得遭受冰凍;(2)冬季施工水泥應采用32.5級以上硅酸鹽水泥或普通水泥,水灰比不應大于0.45; (3)混凝土拌合物攪拌站應搭設工棚或其他擋風設備; (4)混凝土拌和物的澆筑溫度不應低于5。當氣溫在0以下或混凝土拌合物的澆筑溫度低于5時,應采取必要措施。 (5)水、砂、石料在攪拌前和混凝土拌合物出盤時,每臺班至少測四次溫度;室外氣溫每4h測一次溫度;混凝土板澆筑后的頭兩天內,應每隔6h測一次溫度;7天內每晝夜應至少測兩次溫度。 (6)混凝土板澆筑時,基層應無冰棟,不積冰雪,模板及鋼筋積有冰雪時,應清除。混凝土拌合物不得使用帶有冰雪的砂、石料,且攪拌時間應比本規范第4.3.5條規定的時間適當延長; (7)混凝土拌合物的運輸、攤鋪、振搗、做面等工序,應緊密銜接,縮短工序間隔時間,減少熱量損失; (8)混凝土板澆筑完畢開始做面前,應搭蓋遮陰彬。混凝土終凝后,可改用草簾等保溫材料復蓋養護,灑水時應移去保溫材料,灑水后復蓋; (9)冬季養護時間不應少于28天。允許拆模時間也應適當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