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化施工方案(喬木、灌木、花卉)偏(9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85301
2022-07-25
9頁
27.81KB
1、綠化施工組織設計一、xx綠化1、施工方案:苗木準備平衡修剪藥劑處理挖掘運輸樹穴開挖土壤處理栽植澆底水綁扎固定養護2、技術措施:2.1xx準備:(1)各種規格的樹種施工用苗均為同一供應點和繁育批次,同時在數量上確保有充足的備貨。所選苗木的規格尺寸比設計所需的苗木規格略有寬余。挖掘時適當增加泥球的球徑,比常規大10-20厘米,盡量減少在挖掘中對根系的損傷。綁扎泥球時采取加固措施,使泥球在運輸過程中盡量不破裂。(2)種植材料應為實生苗,根系發達,生長健壯(熟貨)無病蟲害,規格及形態應符合設計要求,植物材料使用前,無論新植、補植、換植應經甲方檢驗認可,不合格都應隨時運離,為得留置現場,若有以及下情形者2、,不得使用:A、不符合規格尺寸者;B、有顯著病蟲害、折枝折桿、裂干、肥害、藥害、老衰、老化、樹皮破傷者;C、樹型不端正、干過于彎曲、樹冠過于稀疏、偏斜及畸型者;D、剪類型植物材料,其型狀不顯著或損壞原型者;E、護根土球不夠大、破裂、松散不完整、或偏斜者;F、灌木、草花等分枝過少、枝葉不茂盛者。2.2平衡修剪(1)具有明顯主干的高大喬木可適當疏枝,對保留的主側枝應在健壯芽上短截,可修去枝條的;(2)無明顯主干,枝條茂密的落葉喬木,對于直徑10cm以上的,可疏枝保持原樹形;兌取5-10cm的苗木,可選留主干上的幾個側枝,保持原有樹形進行截短。(3)枝條茂密具有圓頭形樹冠常綠喬木,可適量疏枝,樹枝集3、生樹干頂部的苗木不修剪,具輪生側枝的常綠喬木,可剪除基部2-3層輪生側枝。(4)名貴苗木應少量修剪,應仔細減去半截頁,確保成活率。(5)苗木修剪后應符合以下規定:剪口平滑,不得劈裂,枝條短截時應留外芽剪口應距留芽位置1cm以上,修剪直徑大于2cm大根及粗枝時,截口必須涂護傷劑。注意保持樹冠的骨架和蓬形,基本上只保留主干及少量均勻分布的分枝,摘掉部分葉片。對于修剪切口直徑大于4cm的樹枝,一律涂護傷劑。2.3藥劑處理移植前對樹體噴灑蒸騰抑制劑,降低葉面的水分散失。從起挖開始起對裸露的根系噴施植物生長活力素,在移植的全過程中每2小時噴施一次,直至種植完畢。2.4挖掘運輸挖掘土球直徑為樹木胸徑的8-4、10倍。樹木裝進汽車時,使樹冠向著汽車尾部,土球靠近司機室,樹干包上柔軟材料放在木架或竹架上,用軟繩扎緊,土塊下墊一塊木襯墊,然后用木板將土球夾住或用繩子將土球縛緊于車廂兩側,罩上濕潤雨布。苗木裝完后,用繩索綁扎牢固,上車后對整個樹冠噴一次水,運輸途中用濕潤布遮蓋,防止枝葉水分流失。卸車時要愛護苗木,輕拿輕放,由上及下、由外及里逐一進行。帶土球苗卸車時不得提拉樹干,而應雙手抱土球輕輕放下。2.5土壤處理。土壤處理工作中是綠化建設工程中最重要的工作環節,其質量好壞直接影響綠化工程的景觀質量。(1)土壤粗平。a.對綠帶內表層40內土壤,采用拖拉機初步進行深翻、粉碎,然后再用人工進一步翻挖、打細,保5、證表層土粒3的達到95%以上,同時,清除石塊及建渣,結合土壤的殺菌、滅菌地下害蟲及除雜草;b.施肥。在換土深度達40時施足基肥,肥料以充分腐熟的有機肥為佳;c.消毒、殺菌。殺菌采用45%代森銨200-400倍液,或者50%多菌靈200-400倍液,原藥3/畝。d.滅蟲。主要是指滅殺寄生蟲在綠帶土壤內的地下害蟲,采用15%呋喃丹加沙的辦法,滅殺地下害蟲,每畝用時4。e.除草。在雜草萌發前,結合翻土清除雜草,土壤初平后采用10%的草甘磷加水噴灑進行清除,每畝用量2000ml原藥。(2)整地即地形整理。綠帶地表平整度完全按施工圖中豎向設計所規定的坡度整理。可依據現場實際情況作適當調整,整個綠帶坡度就6、流暢、圓潤,形成自然走水勢態。邊沿土表應低于路沿石5。(3)土壤精平。在表土深20進一步對土壤進行精平。用鋤頭和釘鈀反復耙平、欠細,對2以上的土壤顆粒進行歸類并清除,確保綠帶地勢良好、排水暢通。2.6栽植(1)栽植前準備:準備好營養土漿(用專門配置的營養土加水,用人工攪拌成很粘的糊狀)備用。(2)應配合植栽土面所示,先栽植較大主體樹干,而后配置小喬木及灌木類。(3)放置樹苗:回填20-30cm營養土,然后將樹木輕輕放置到早已準備好的種植穴內,避免多次移動,撤除纏扎樹冠的繩子,把樹冠豐滿、優美的一面朝向主要觀賞方向。(4)加土夯實:將樹干扶正,扶正后四周回營養土到12,剪除綁扎和遮陰紗,再回營養7、土用搗棍邊加邊夯,使土球與土壤充分結合,每株共分三次回土夯實,最后的定植標準是苗木根頸略高于地平面510cm;在定植時若發現泥球松散,應馬上用事先準備好的營養土漿從根頸處灌進去,直到溢出為止,然后再回營養土。(5)植物材料應垂直埋入土中,植深應低于植穴上線5-10cm為原則,不得過深過淺,更應考慮新填土壤日久下陷的幅度。6)、種植時植穴底部應先置松土10-20cm厚,回填應使用所定(6)分量之肥料混合土,四周土壤應分次埋下,同時灌水充分夯實,夯實應注意避免傷及根系及護根土球,然后表面在置一層松土,以利吸收水分空氣。(7)喬木的種植需深翻土1.2至1.5米、并回填混合種植營養土,喬木回填厚度0.8、3-0.5米(8)喬灌木與地下管線的最小水平間距要求滿足,可根據地下管線的實際請況適當調整植物的終止位置。2.7澆底水(1)栽植后應立即澆足加入0.02%的植物生長活力素的保活水,加速根系與土壤的結合。(2)在樹穴周圍開好“酒釀潭”,澆水時不宜太急,用小皮管慢慢地將水注入“酒釀潭”,直到灌滿。(3)第三日、第六日澆第二遍和第三遍水,水滲下后封堰。如遇干旱,10-15天后再開堰澆一次,隨后封好。同時,種后10天內要每天向枝葉噴水3次,以后改為2次,直至新枝萌發,再逐步減少或停止。噴水是常綠樹成活的關鍵,不能忽視。養護期中,要注意澆水。2.8綁扎固定(1)樹體綁扎采用浸濕草繩繞桿,外包麻片,密扎至9、樹高的和二級分枝。樹樁主要采用統一加工的杉木扁擔樁與毛竹聯網狀,捆縛時樹干與支柱間用皮帶、麻繩隔開或用草繩卷干后再捆。(2)當喬木胸徑大于5cm時,應加支柱,支柱宜與定植時同時設立,植妥后再加打樁。以期固定。(3)支柱應為新品,有腐柱折痕彎曲及過分裂劈者不得使用。(4)支柱與水平撐材間應用鐵定固定,后用鐵絲捆牢。(5)支柱貼樹干部位加襯墊后用細麻繩或細棕繩緊固并打結,以免動搖。二、灌木綠化1.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定點放線樹穴開挖苗樹栽植澆底水灌木修剪2.技術措施:2.1定點放線:定點放線使用的工具:鋼尺、輕便卷尺、小木樁、木樁、花桿和繩子。群植小灌木及地被可用白粉線標志出種植面積的邊緣線。2.10、2樹穴開挖:樹穴開挖尺寸應比泥球略大,以規定的穴徑畫圓,沿圓邊向下挖掘,把表土與底土按統一規定分別放置并不斷修直穴壁達規定深度。使穴保持上口沿與底邊垂直,大小一致。2.3xx栽植a.栽前修剪:對于長勢良好容易抽枝的樹木樹冠可剪去;對于灌木進行疏枝短截,去除枯病枝、過密枝,對于過長的枝條可剪去;對根系進行適當的修剪,修剪時要及時涂抹防腐劑。b.苗木栽植:放苗入穴,比試根幅或土球與穴的大小和深淺是否合適,并進行適當修理。在樹穴中用種植土回填至略高于放土球底面的高度,將土球放置在頂土面上,定向選好主要觀賞面,打開土球包裝物,取出包裝物,然后從坑槽邊緣向土球四周培土,分層搗實(注意不能沖搗泥球),培土11、高度到土球深度的時,在樹穴邊環狀圍堰稱“酒釀潭”,堰高1020CM。對密度較大的叢植地,可按片筑堰。c.栽植時必須注意盡量減少對枝干的損傷,搗棍需要采用小號,以保證灌木根部與土壤緊密結合。d.片植小灌木的栽植:要求栽植整齊,形態好的種植在外層,按苗木高度、樹干大小均勻搭配,種植深淺應一致,定植前要在栽植溝外側臨時拉設標線或繩。將包裹物拆除,苗與苗間以枝條與枝條稍交叉為宜,隨栽隨填土沖實,土球上表面要比栽植地面低5-6厘米,沿溝外壘畦埂,高15-20厘米。新芽萌動后月余設定標線,按定標線修剪。2.4澆底水以上步驟完成后,澆足第一遍定根水,澆水要四周均勻注入。第二天澆足回頭水,復土平掩保墑。澆水時12、應防止沖垮水堰,每次澆水滲入后,應將斜樹苗扶直,并對塌陷處填實土壤。隨后進土栽植后保養階段,新栽苗木第一周一般每天需澆水,第二至三周隔天澆水,第四至六周每隔3-5天澆一次。2.5灌木修剪名貴苗木應少量修剪,應仔細減去半截頁,確保成活率。1)、帶圖球或宿土裸苗、花芽分化苗,開花苗等,不宜做修剪,當有枯枝敗葉應予剪除2)、枝條茂密的灌木,可適當疏枝。3)、對嫁接灌木,應該接口以下萌生枝剪除。4)、分枝明顯,新枝著花芽小灌木,應順其樹勢適當強剪,促生新枝,更新老枝。5)、用做綠籬的喬灌木,可在種植后按照設計要求整形修剪,在苗圃成形的綠籬,在栽植后因進一步修剪。6)、名貴苗木應作少量修剪,應仔細剪去半13、截葉,確保成活率。三、花卉綠化1.施工方案:地形整理定點放線起苗花卉運輸栽植修剪澆底水養護2.技術措施:2.1地形整理(1)整地的質量與花卉生長有重要關系,可以改進土壤物理性質,使水分空氣流通良好,根系易于伸展,土壤松軟有利于土壤水分的保持,不易干燥,可以促進土壤風化和有益微生物的活動,有利于可溶性養分含量的增加。通過整地可將土壤病菌害蟲等翻于表層,暴露于空氣中,經日光與嚴寒等滅殺之,有預防病蟲害發生的效果。(2)在原機械平整場地的基礎,在花卉栽植區域進一步用機械粗平,因場內倒運土方過度密實的地塊深翻4050cm,同時需施入大量有機肥料。(3)整地應先翻起土壤、細碎土塊,清除石塊、瓦片、殘根、14、斷莖及雜草等所有垃圾。基本粗平后,撒施充分腐塾的有機肥不少于5kg/,然后用旋耕機深翻30cm以上。整地在設計許可的范圍內提高了排水坡度以利排水防澇。2.2定點放線用經緯儀、標桿、測繩、鋼尺等儀器和工具參照已施工完畢的園路、廣場等設施位置,按設計圖紙要求測放出花卉栽植輪廓線。2.3起苗起苗應在土壤濕潤狀態下進行,以使濕潤的土壤附在根群上,同時避免掘苗時根系受傷。如天旱土壤干燥,應在起苗前一天或數小時充分灌水。裸根移植的苗,用手鏟將苗帶土掘起,然后將根群附著的土塊輕輕抖落,勿將細根拉繼或使受傷,隨即進行栽植。栽植前勿使根群長時間暴露于強烈日光下或強風吹擊之處,以免細根干縮,影響成活。帶土移植的苗15、,先用手鏟將苗四周鏟開,然后從側下方將苗掘出,保持完整的土球,勿令破碎。有時為保持水分的平衡,在苗起出后,可摘除一部分葉片以減少蒸騰。但若摘除葉片過多,由于減少光合作用面積,會影響新根的生長和幼苗以后的生長。花卉應選擇健壯無病蟲害的植株。2.4花卉運輸因花卉抗逆性較差,所以運輸距離一定要縮短,同時注意運輸途中的保濕、保溫、通風等設施。2.5栽植(1)栽植時間盡量選擇無風的陰天進行,如工期緊張也應在上午10時以前,下午2時以后進行,避免中午陽光暴曬,并且在移植時應邊栽植邊噴水,以保持濕潤,防止萎蔫。(2)栽植時應先按設計密度要求計算出株距(如16株/m2一般情況下株距為25cm),然后按株距要求16、栽植出輪廓線,然后再由外向內依株行距逐行栽植。裸根栽植時應將根系舒展于穴中,勿使拳曲,然后覆土。為了使根系與土壤密接,必須妥為鎮壓。鎮壓時壓力應均勻向下,不應用力按莖的基部,以免壓傷。帶土球的苗栽植時,填土于土球四周并鎮壓之,不可鎮壓土球,以避免將土球壓碎,影響成活和恢復生長。(3)花卉栽植深度應與原苗圃栽植深度相平或略淺,尤其是在回填土地段,以防止因栽植過深而造成根系積水,影響長勢甚至死亡。(4)栽植完畢后,以細噴壺充分灌水。第1次充分灌水后,在新根未生出前,亦不可灌水過多,否則根部易腐爛。小苗組織柔弱,根系較小而地上部分蒸騰量在,移植后數日應遮住強烈日光,以利恢復生長。(5)運抵現場后的花17、卉12小時不能栽植完成的須臨時假植,采用遮蔭,噴水養護等措施。2.6修剪(1)整理修剪:栽后將上年的枯枝敗葉修剪清除干凈,為防止病蟲害的傳播需燒掉或深埋。(2)修枝:剪除枯枝、病枝、殘枝或過密細弱的枝條,促進通風、透光,節省養份,改善株型。(3)摘葉:葉片過于茂密,影響開花結果,因此要摘去部分老葉,下腳呂和部分生長過密的葉。(4)摘心:摘除某些枝條的頂芽,尤其是幼苗期早行摘心,可促進分枝,使植株叢狀,可增加花的數量或使花變大,提高觀賞價值。(5)除芽:即除掉過多的腋芽減少不必要的分枝,以集中養份,使花朵更美麗。(6)去蕾:摘除過早發生的花蕾或過多的側蕾,使養份集中,使花美而大。(7)整形:根據18、各種花卉的外觀形狀,除去參差不齊的葉片,保持植株的外形美觀。2.7澆底水。(1)用水以清水為佳,以河水、湖水最為適宜,深井水在夏季時應經過貯曬1-2天方可使用。(2)夏季澆水應避開中午,以早晚為宜,深秋冬季澆水應在晴天上午十點左右進行。(3)澆水時盡量以噴灑的方式,不宜直接澆在根部,要澆到根區的四周,以引導根系向外伸展,以免影響正常開花或縮短花期。(4)夏季降雨后應及時排水,以免因積水而造成根部腐爛死亡。2.8養護(1)花卉栽后經過10-20天后的緩苗以后,花前、花后各追施肥料一次,種類以經過漚制的餅肥加水稀釋后在土壤較為干燥時進行開溝或穴施,施后第二天澆清水,以免“燒根”。(2)全年施肥5-6次,但要薄肥勤施。注意觀蕾不要施肥,否則會引起落花。(3)在花卉觀蕾前或落花后,還可用噴霧器葉面噴施濃度為0.1%0.3%的磷酸二氫鉀、尿素、硫酸亞鐵等肥料,以補充鉀、鐵等元素 9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