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沉降處理施工方案(8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85406
2022-07-25
8頁
133.50KB
1、 目錄一工程概述 1.1工程概況1.2地質條件二.產生沉降原因分析 三編制依據 四施工準備4.1 技術準備4.2 組織結構4.3 主要物質及施工機械設備情況4.4勞動力組織4.5 施工進度計劃五.工程問題處理措施 5.1加固范圍 5.2 工藝流程5.3 鉆孔5.4 灌漿5.5 灌漿質量控制與檢驗六處理后評價一、 工程概述1、工程概況E匝道為空港至人和方向的左轉匝道,起點接柑悅大道,終點接輔助匝道。匝道全長231.625m。最小圓曲線半徑為40m,最大縱坡為5.9%,最小豎曲線半徑為370m,車行道寬度為6m,單向單車道。本次沉降路段EK0+100EK0+220。路面出現以1#人行地通為軸線,地2、通左右段路面出現118cm的不均勻沉降。2、地質條件E匝道原始地貌為上覆土層厚度為1.00m3.00m,下伏基巖為侏羅系中統沙溪廟組砂質泥巖及砂巖。巖體類型為類。該段為回填路基和綠化地塊,最大回填深度14.54米,最小回填深度為6米,采用現場挖方區JS2及砂巖粒料填筑。二、產生沉降的原因分析E匝道K0+100K0+220段處于高填方區,先進行E匝道路基及地塊土石方回填。回填至擋墻及在1#人行地通道實施標高后,實施1#人行人行地通。再實施的懸臂式擋土墻,在擋墻實施完成后,再實施擋墻路基回填。墻后填土時間為2013年1月初,由于施工時間短,在路基碾壓時未能完全滿足分層回填碾壓的施工工序,壓實時粒徑3、控制欠佳,細料掃縫填充未能滿足填充孔隙率控制要求。加之路基東側為面積達6000平方米左右的綠化地塊、擋墻前趾處為3000平方米的綠化地塊。從本年4月28日至6月8日連續的強降雨,地表水大量下滲,帶動了原填筑路基及地塊填料工序沉降的加速。同時由于各處粒料透水性參差不齊,導致各工段工序沉降量不同。在1#人行地通處,原狀基礎密實性較好,沉降量較小,固表現出以1#人行地通軸線為沉降分界線,兩側及墻背沉降量大,外觀表現出兩邊低中間高的突起。三、 編制依據 公路工程質量評定標準JTGF80/1-2011 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范JTGF10-2006 城鎮道路工程施工與質量驗收規范(CJJ1-2008) 城市4、道路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DBJ50-078-2008)四、 施工準備4.1技術準備 1.1組織各專業對沉降原因進行分析,并編制專項施工方案1.2 組織專家及參加單位對專項施工方案進行論證。1.3 對沉降部位進行沉降觀測,監測施工期間沉降觀測變化。1.4預先完成所有材料樣品的性能檢測實驗及水泥漿的配合比實驗。4.2組織機構項目經理:殷云技術負責人:黃興旺質檢工程師:陳凱安全工程師:彭立明施工管理人員:張玖麟、周洋施工隊伍:張光學注漿施工隊4.3主要物資和施工機械設備情況序號施工機械規格數量備注1潛孔鉆1003臺2壓漿機WQ-1603臺3瀝青攤鋪機1臺4洗刨機1臺5水泥漿攪拌機3臺4.4勞動力組5、織為保證7月初竣工驗收,對施工作業采取兩班制。勞動力計劃如下:鉆孔工:10人 水泥漿灌注:10人水泥漿攪拌:10人 電工:2人 4.5施工進度計劃序號工作內容持續時間6月15182124一路基沉降加固1施工準備.6.152鉆孔6.166.213壓漿6.176.234封孔6.23二路面恢復1舊路面洗刨6.252新路面施工6.266.27五、 處理措施針對E匝道的工序沉降,解決的措施是:采用人工辦法,注入水泥漿,填充原土的孔隙,加速土體的固結,增加土體的內摩擦角,減少對擋墻的側壓力,同時阻斷地表滲水對土體的浸滲,解決路基填料土體的工后沉降,保證道路的使用品質5.1加固范圍:EK0+100EKO+26、20。在路基范圍內,每個斷面縱橫向間距均按2m布置;擋墻前趾處鉆兩排孔,間距按2m梅花型布置,鉆孔孔徑10cm,鉆孔深度為擋墻底板下不小于3m。水泥采用PO32.5R硅酸鹽水泥,在0.40.6MPa壓力作用下壓漿, 5.2 工藝流程5.3 鉆孔鉆灌漿孔使用GX-1型液壓鉆機,配60mm外絲鉆桿,101mm粗徑鉆具帶硬質合金鉆頭鉆進成孔,W-2.8/5空壓機送風洗孔排渣。按要求由外往內分序分段施工。孔深4.0m,一次成孔;孔深4.0m,則分兩段鉆灌。鉆孔深度序號部位路面標高(m)擋墻底標高(m)鉆孔深度(m)備注1K2+100319.8183166.82 2K2+120320.9983168.07、0 3K2+140322.178316.58.68 4K2+160323.358316.59.86 5K2+180324.53831710.54 6K2+190325.1283199.13 7K2+200325.7183208.72 5.4灌漿5.4.1漿液配合比采用小南海PO.325R型普通硅酸鹽水泥和自來水配制漿液。漿液配合比采用試驗室試配的配合比:水水泥=1.51。當遇雨作業時,適當加入水玻璃,濃度為3045波密度。5.4.2 漿液灌注灌漿前,先對灌漿管線與設備進行檢查,在確認運轉正常后,再制漿。漿液的拌制與灌注使用100/1.5型隔膜灌漿機。漿材和粉煤灰按配合比定量加入到灌漿機的攪拌桶8、內。每桶漿液攪拌時間不少于3min,然后經濾網放入儲漿桶,邊灌邊攪,連續作業。本次壓力灌漿采用孔口封閉法,封閉孔口采用橡膠栓塞。灌漿施工中,設專人執守灌漿機和灌漿孔口,檢查漿液配合比,記錄灌漿數據和有關異常情況,控制泵壓在規定范圍內。5.4.4 止漿按路基灌漿技術要求,當注入率1L/min,第一段注漿壓力達到0.2Mpa、第二段壓力達到0.5Mpa,持續灌注10min,即可止漿,停止灌注。若因路面裂縫或邊坡漏冒漿,路面抬動而停灌的灌漿孔,進行間歇灌漿;竄漿孔用止漿器將其封閉后續灌。對在補灌過程中仍出現非正常情況,而穩定漿液面在路面結構層內的灌槳孔和路面抬動累計達4mm的灌漿孔不再進行補灌。 59、.5 灌漿質量控制與檢驗路基灌漿主要包括鉆灌漿孔和灌漿兩個工序,施工中按程序要求實施了工程質量的控制與檢驗,包括:(1)檢查鉆孔孔位偏差、孔徑和灌段長度。(2)按規定進行灌漿材料的抽樣送檢。(3)根據灌漿技術數據(注漿壓力、灌漿量、漿液配合比)綜合反映出的填方路段的孔隙情況,選擇確認適宜本段灌漿的配合比,對處治范圍進行合理的灌注。六、 處理后評價: 注漿及路面處理后,按照建筑基坑工程檢測技術規范G1350947-2009要求對該道路縱面每10米設2個變形觀測點,一個點在防撞欄上,一個點在路緣石上,按照一個星期一次,連續監測二個月,根據沉降量的收斂情況評判其注漿效果,同時適當鉆芯,根據芯樣判斷其效果。沙井灣E匝道路基工后沉降處理施工方案編制 杜先登 審核 黃興旺 批準 殷 云 重慶建工第一市政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沙井灣立交項目部 二0一三年六月二十二日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1-23
34份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2-21
3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