膨脹加強帶取代后澆帶專項施工方案計劃(8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85527
2022-07-25
8頁
1.15MB
1、-/目 錄1、編制依據22、工程概況23、用膨脹加強帶的施工技術措施24、施工工藝流程及操作要點35、施工注意事項41、編制依據補償收縮混凝土應用技術規程 JGJ/T178-2009混凝土質量控制標準 GB50164-2011混凝土外加劑應用技術規范 GB50119-2003普通混凝土力學性能試驗方法標準 GB/T 50081-200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 GB50010-2010本工程設計施工圖紙。2、工程概況本工程位于石景山區五里坨,屬于剪力墻結構,共有5棟住宅樓、3棟商業樓、1棟配套公建、部分地下車庫組成。根據設計要求,本工程6、8、9#住宅樓設有一道溫度后澆帶,根據結構總說明要求,溫度后2、澆帶在筏板澆筑施工60天后再進行澆筑。考慮本工程工期緊、后澆帶獨立支撐施工難度大、剔鑿等難度大、后澆帶的施工質量難以得到保障等因素,根據住建部2009年6月16日頒布的補償收縮混凝土應用技術規程(JGJ/T178-2009)第4.0.3、4.0.4、4.0.5、4.0.6條規定可以以設置膨脹加強帶代替后澆帶,同樣可以滿足混凝土對溫度收縮應力的要求。因此,為采用以膨脹加強帶取代溫度后澆帶的施工措施,(各樓設置樓層:6#樓9層及以上各樓層;8#樓10層及以上各樓層;9#樓8層及以上各樓層)特編制此施工方案。膨脹加強帶定位圖詳見附圖。3、用膨脹加強帶的施工技術措施3.1膨脹加強帶混凝土的設置根據補償3、收縮混凝土應用技術規程(JGJT178-2009)有關規定,膨脹加強帶寬度為2000mm,本工程膨脹加強帶設置位置與原設計或變更中的溫度后澆帶位置一致。3.1.1 根據規范要求,本工程膨脹加強帶施工可采用連續式澆注方式。示意圖如下:圖3.1 膨脹加強帶澆筑示意圖3.1.2膨脹加強帶寬度為2000mm,施工時在膨脹加強帶兩側各支設免拆模板網,達到將帶內混凝土與帶外混凝土分開的目的。3.1.3根據設計與規范要求,膨脹加強帶混凝土的設計等級比兩側混凝土提高一個等級,即采用C35混凝土,并內摻低鹼膨脹劑。3.1.4膨脹加強帶內增加的配筋要求補償收縮混凝土應采用雙排雙向配筋,膨脹加強帶內增加的配筋要求如4、下:底層鋼筋原設計為下層筋:X8200、Y8200,在X方向每隔400mm增加一道水平分布鋼筋,鋼筋直徑同原設計,長度3000mm,即每邊伸出膨脹加強帶500mm;根據設計要求,本工程樓板上層筋無分布筋,只有6#樓存在8160的蓋筋、9#樓存在8150的蓋筋,為確保結構的連續性,確保施工質量、避免出現漏滲水的問題,在6#樓加強帶上層筋位置增加8320的分布鋼筋,9#樓加強帶上層筋位置增加8300的分布鋼筋,8#樓加強帶上層筋位置增加8400的分布鋼筋,增加的鋼筋長度3000mm,即每邊伸出膨脹加強帶500mm。3.2膨脹加強帶的具體做法在加強帶兩側設置一道免拆鋼板網,并間隔200mm400mm5、設一根豎向12mm的鋼筋予以加固,其上下均應留出15mm混凝土保護層,鋼板網禁止與底模板直接接觸,避免拆模后出現外露鋼板網的現象。鋼絲與鋼板網、上下水平鋼筋及豎向加固筋必須綁扎或焊接牢固,不得松動,以免澆筑混凝土時被沖開,引起兩種混凝土混合,影響加強帶的效果。4、施工工藝流程及操作要點4.1施工工藝流程測量放線,確定膨脹加強帶的位置綁扎膨脹加強帶鋼筋掛鋼板網分隔澆加強帶砼(膨脹砼)再次澆大面砼養護4.2測量放線根據設計的位置確定膨脹加強帶的位置,并應復核無誤。4.3綁扎膨脹加強帶鋼筋按規范要求綁扎膨脹加強帶的鋼筋,一般要求膨脹加強帶的板鋼筋(或墻鋼筋)配筋率比兩側板的鋼筋增加0.5倍,并伸入兩6、側砼各0.5m。4.4掛鋼板網分隔先在膨脹加強帶的兩側立豎向短鋼筋12200400,與板筋綁扎固定,然后在豎向短鋼筋上掛密孔鋼板網,網孔直徑10mm,目的是阻止砼中的石子通過。4.5澆加強帶混凝土(膨脹混凝土)因本工程樓板混凝土體量較小,澆筑時間基本能控制在3h以內,為保證混凝土澆筑的施工質量,采用連續澆筑混凝土的方式,膨脹加強帶內C35+微膨脹混凝土用布料機進行澆筑,大面C30混凝土用布料機進行澆筑,施工時應注意避免將大面的混凝土澆筑到膨脹加強帶內。4.6再次澆大面混凝土加強帶澆筑完畢再使用原設計要求的C30砼,如此連續澆筑,不留伸縮縫或后澆帶,一次施工完畢。4.7養護對摻膨脹劑的混凝土而言7、,及時進行養護是消除收縮裂縫的重要措施。故在混凝土澆筑完12h內,立即覆蓋1層麻袋或毛氈進行濕水養護,養護時間不少于28d,保證每天灑水養護不少于2次。采用該法既能及時養護混凝土,保持表面濕潤,又避免了澆水對正在初凝過程中的混凝土表面造成沖刷破壞。5、施工注意事項5.1嚴格控制進場原材料的質量水泥和外加劑等原材料進場必須有出廠合格證和進場檢驗報告,并需符合質量要求。5.2嚴格控制生產工藝5.2.1嚴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必須做到逐盤計量,各種原材料必須控制在計量誤差范圍以內,計量裝置要定期檢查。5.2.2加強帶設置操作要細致,加強帶兩邊放置的免拆模板網要固定好。5.3混凝土的振搗要求5.3.1插8、入式振動棒采用垂直振搗,行列式排列,做到“快插慢拔”。5.3.2由于泵送混凝土的自由流淌,形成混凝土的分層澆注。在振搗上一層時,應插入下一層中50100mm,以消除兩層中間的接縫,上一層混凝土的自然形成厚度不能超過振動棒長的1.25倍。5.3.3振搗時間:泵送混凝土的振搗時間不宜過長,一般為810秒,以防止石子下沉造成混凝土結構不均勻。5.3.4混凝土澆到面層時,表面應抹平壓實,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實度。5.3.5混凝土澆筑后的養護非常重要,應根據氣溫情況,及時澆水潤濕,使混凝土外露表面始終保持濕潤狀態,尤其是膨脹加強帶位置的混凝土,養護期不少于14d,其余位置養護時間不少于7d。附圖:6、8、9#樓膨脹加強帶定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