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碎帶安全施工方案(6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85540
2022-07-25
6頁
16KB
1、破碎帶安全施工方案1、工程設計概況本項目為xx標段,全線均為雙向四車道,整體式路基寬度為26.0m,分離式路基寬度為213.0m。本xx隧道左、右線起止里程均為K65+716K66+230(長鏈12.3m),長526m。隧道圍巖地質情況較差,主要為V級、IV級、級圍巖,其中V級圍巖為134m,占隧道全長的26%;IV級圍巖為256m,占隧道全長的49%;級圍巖136m(按IV級圍巖級別支護),占隧道全長的71%。xx隧道右線起止里程K67+605K69+700,長2095m,左線起止里程ZK67+605ZK69+7,長2095m。隧道圍巖地質情況相對較好,主要為V級、IV級、級圍巖,其中V級圍2、巖為157m,占隧道全長的7%;IV級圍巖為617m,占隧道全長的30%;級圍巖為1318m,占隧道全長的63%。2、地質及地形本合同段處于贛中南低山丘陵區域,山勢非常陡峭,地形起伏較大,地面高程在134.7746.5m之間。路線跨越低山丘,間夾溪流沖溝,地形起伏大,切割強烈,溝谷多呈“V”字型,植被發育。溝谷內有常年性流水及部分季節性流水,水流量隨季節性變化。區域地質條件較差,褶皺及斷裂構造極為發育,且相互穿插切割,按其結構和延展方向可分為東西向構造體系、山字型構造體系和北北東向華夏系構造體系等三大構造體系。隧道區主要發育三組節理。地區地質表層為第四系坡積、殘坡積覆蓋層,基巖主要為石英砂巖。3、主要地層為第四系全新統、二疊系、石炭系和晚元古界震旦系等,無重大地質隱患。隧道區發育2條斷層:F1斷層起止樁號K69+186K69+206(左)、K69+186K69+188(右),斷層傾角108,傾角82,破碎帶寬度20m,斷層上下盤為變余砂巖夾板巖,破碎帶賦水豐富。F2斷層為起止樁號K69+634K69+2664(左)、K69+615K69+645(右),斷層傾角109,傾角72,破碎帶寬度30m,斷層上盤為變余砂巖夾板巖,下盤為石英砂巖、砂礫巖、粉砂巖,破碎帶賦水豐富。二、斷層破碎帶安全施工方案隧道洞身段、級圍巖段及斷層破碎帶,圍巖強度較低,在不利構造面組合切割作用下極易發生塌方現象,為4、保證隧道安全通過軟弱圍巖段,按照“早預報、先治水、管超前、短進尺、弱爆破、強支護、緊封閉、勤量測,步步為營,以防為主,穩步前進”的原則進行組織施工。1、加強超前地質預報工作首先采用TSP203超前地質預報系統對隧道圍巖整體性進行初步預估,并根據超前地質預報結合設計圖紙分析支護的可行性。當掌子面開挖至破碎帶時,在掌子面周邊進行超前鉆探,鉆5m深孔,對破碎帶含水量及水壓情況進行分析,同時加強對掌子面圍巖的素描工作,采用地質羅盤對破碎帶走向及變化趨勢進行分析。地質組進行資料收集、統計、分析和編制信息預報成果,由主管技術人員予以復核,以指導施工。同時,若圍巖發生變化,則報告設計、監理單位,為變更設計、5、修改施工方法提供依據。2、超前預加固。根據地質預報及設計圖紙,當遭遇斷層破碎帶時采用超前注漿小導管加固措施對開挖面前方的圍巖進行超前預加固。超前小導管采用單根長45mG42無縫鋼管,超前鋼管周壁加工8mm壓漿孔,孔間距30cm,梅花型布置,施工時以14仰角打入拱部圍巖,保證超前鋼管搭接長度不小于1.0m。超前注漿一般采用水泥水玻璃雙液漿,注漿壓力控制在0.51.0Mpa,控制滲漏水。3、開挖支護措施斷層破碎帶地段采用“多打眼、少裝藥、短進尺、弱爆破”的原則進行開挖作業,嚴格控制周邊眼間距及裝藥量,減少超欠挖及對圍巖的震動。開挖完成后及時對周邊圍巖進行初噴封閉巖面。然后采用工字鋼支撐及錨噴網聯合6、支護,構成強支護體系,施工時控制開挖進尺,減少循環時間,采取短進尺,快循環施工方法進行施工,以便快速形成有效支護,防止塌方。支護完成后及早開挖仰拱,形成封閉結構。根據施工情況及監控量測信息,仰拱適時跟進,仰拱開挖采取左右錯幅或跳槽開挖,嚴禁左右側同時開挖,以避免拱腳懸空引起下沉。一次開挖長度不超過3m,開挖后立即澆筑仰拱砼。4、加強監控量測監控量測和光面爆破、噴錨支護是新奧法施工的三大支柱。將由專門的量測小組實施量測計劃,通過監控量測了解各施工階段地層與支護結構的動態變化,施工結構物的安全狀態和對環境的影響進行全面的監控,判定圍巖穩定性,支護、襯砌可靠性。并把監測結果反饋設計、指導施工。斷層破7、碎帶地段圍巖石質破碎,結構松散,構造應力集中,涌水量大等特點,在超前支護加固初期支護的同時,加密量測點,增加量測頻率,進行拱頂下沉和水平收斂的量測。并根據量測結果進行數據回歸分析,根據量測結果指導現場施工。當初期支護變形出現異常現象且無收斂趨勢時,及時報監理工程師,經監理工程師同意后,可采取初期支護加強(如增打錨桿、增設鋼支撐、補噴混凝土等)措施,并提前施做二次襯砌,并視情況可在二次襯砌中,采取增設鋼筋和提高混凝土強度等措施。5、圍巖含水地段先治水預防涌水或突水的方法主要是采取超前預探、預注漿止水。斷層破碎帶含水豐富時報請監理工程師及設計,根據滲水壓力,確定小導管長度及縱環間距,沿隧道支護表面8、施工小導管,采用水泥-水玻璃雙液漿對周邊圍沿進行壓漿。施工過程中,注漿止水有兩種,其一是在打超前探水孔時,若有探水孔出現涌水,對探水孔進行注漿堵水,并根據涌水情況對地層進行預注漿堵水;其二是開挖時裂隙出水點和砂巖裂隙面出水面進行后注漿止水。a超前探水時遇水的堵水方案(1)根據探水孔涌水量和涌水壓力分全斷面帷幕注漿堵水和局部預注漿堵水。(2)當探水孔總涌水量大于10m3/h時,應將探水孔加深至30m,如水量無明顯增加,只在15m長度范圍內進行全斷面帷幕注漿堵水;如水量明顯增大,則在30m長度范圍內進行全斷面帷幕注漿堵水,若探水孔總涌水量雖小于10m3/h,但個別探水孔出水量大于2m3/h時,則對9、這些孔眼進行局部注漿。(3)若涌水量及涌水壓不大時(小于0.5MPa),采用橡膠止漿塞封堵孔口,直接對探水孔進行注漿堵水。b裂隙出水點的注漿止水開挖過程中遇裂隙面出水或砂巖裂隙面狀出水,則采用“圍截注漿法”注漿止水。先在出水點周圍適當的范圍內布孔注漿,以形成封閉式止水帷幕,漿液充填與大裂隙連通的小裂隙。這樣從遠到近,由外至里,層層縮小包圍圈,在注漿深度范圍內使巖溶裂隙水和砂巖裂隙面狀水成為管道型涌水,最后在集中出水口作逆流注漿。若壓漿堵水后仍有水滲出,可采用半導管可采用增設盲溝引排,將水流集中在一起,用盲溝引至開挖底面水溝中,將地下水對初期支護及二次襯砌的影響降至最小。6、加強施工過程控制開挖過程中配備有經驗的地質工程師及安全員值班,及時監控地質變化情況,指導現場施工。軟弱不穩定圍巖地段,主要領導輪流值班,強管理,嚴要求,及時處理緊急問題。第 6 頁 共 6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