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圩中心河橋灌注樁施工技術方案(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85758
2022-07-25
3頁
33.52KB
1、三圩中心河橋灌注樁施工技術方案一、工程概況三圩中心河橋共計有直徑1.10m,橋墩、橋臺樁各4根。二、鉆孔灌注樁的施工方案首先在岸邊建立基準控制線,對每根樁的位置用三角形交匯法準確確定。搭設鉆樁工作平臺,河中部位打入圓木樁,一般需入土2.5m至3m深,河岸處鋪設枋木,工作平臺要有足夠的承載能力和穩定性。同時在河岸處設泥漿池,泥漿原料選用優質粘土。在中樁樁位處理設直徑1.40m,長6.5m的鋼護筒,岸上每根樁樁位處理設直徑1.4m、長3.0m的鋼護筒,護筒外圍埋土要密實不滲水。鉆孔前先用粘土制漿試鉆,正常后進行正式鉆孔,鉆孔過程中要護筒內泥漿頂面應始終高出筒外水位或地下水位至少1m以上。鉆孔應分班2、連續作業,不得中途停止,應經常注意土層的變化,在土層變化處均應采取渣樣判別土層,記入記錄表中,并與地質剖面圖核對。使用正循環回旋轉鉆進時,終孔后,停止進尺,稍提鉆離孔底1020cm空轉,并保護泥漿正常循環,以中速壓入比重為1.11.25的較純泥漿,把鉆孔內懸浮鉆渣較多的用泥漿換出。必要時采用進入管加壓法進行二次清孔,以確保沉錠土厚度小于設計要求。鉆孔及清孔過程中,要按規范要求檢測泥漿的粘度,比重及含鈔率等三大指標孔底必須經監理工程師核查后,方能進行吊設鋼筋骨架和砼的工作。鋼筋籠的制作和安裝鋼筋籠的鋼筋規格、間距、骨架長度、內外徑、焊接長度等要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為防止骨架變形,起吊前在骨架內需3、臨時綁扎一根粗竹桿。骨架利用鉆機架起吊,當骨架進入孔口后應將其扶正徐徐下降,嚴禁擺動碰撞孔壁,骨架進入鉆孔后,由下而上地逐個解去綁扎竹桿的綁扎點,解去后,竹桿受水的浮力自行浮出水面后即可取去。最后用四根鉛絲將骨架綁牢在鉆架的底盤上即可松開骨架的吊點,并用4根短鋼管穿入主筋,防止砼澆筑過程中鋼筋骨架上拱。 灌注水下砼(導管法)應注意以下幾點:(1)澆筑水下砼前,必須檢查導管并作水壓承壓和接頭抗拉試驗,保證導管不漏水。儲料的容量要計算確定,保證首批砼能滿足,導管初次埋深不小于1米。(2)將首批砼灌入孔底后,立即測得孔內砼面高度,計算出導管內埋置深度,如符合要求,即可正常灌注。(3)當導管提升到法塵4、接頭露孔口以上有一定高度,視導管的埋深,可拆除1節或2節導管,拆除導管動作要快,時間一般不宜超過15分鐘。要防止螺栓、像膠墊和工具等掉入孔中,并注意安全,以拆下的管節要立即清洗干凈,堆放整齊。(4)水下砼澆筑時應緊湊地連續地進行,嚴禁中途停工,在灌注過程中要防止砼拌和物從漏斗頂溢出或從漏斗外掉入孔底,使泥漿內含有水泥而變稠凝結,而使測深不準確。鉆孔中的水位應保持穩定。(5)澆筑砼的數量應作記錄,應隨時測量并記錄導管埋置深度和砼的表面高度。導管埋深控制,一般宜控制在24m較好,在任何情況下,不得少于1m或大于6m,少于1m易發生導管拔漏(及斷樁)事故,大于6m以上,易發生埋管拔不出或卡管的事故,5、拔管前須仔細測探砼面深度。(6)如果導管中的砼混入空氣和水,必須立即報告監理工程師,并找出補救措施取得批準。(7)當砼面接近和初入鋼筋骨架時,為防止鋼筋骨架被砼頂托上升,應保持較深埋管,并徐徐灌入砼,以減少砼從導管底出來后向上的沖擊力。(8)在灌注將近結束時,由于導管內砼柱高度減少,超壓力降低,而導管外的泥漿及所含渣土稠度增加,比重增大。如若出現砼頂升困難,可在孔內加水稀釋泥漿,并掏出部分沉淀土,使灌注工作順利進行,在拔除最后一段時,拔管速度要慢,以防止樁頂沉淀的泥漿擠入導管下形成泥心。(9)灌注的樁頂標高預加0.8m的高度,以保證樁頭質量,鑿除時須防止損毀樁身,對于每根樁,技術員應有完整的施工記錄,并妥善保存,在需要時提交監理工程師作為檢查之用。大豐市公路橋梁工程公司二OO四年六月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