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道鋪裝、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案(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85906
2022-07-25
4頁
68KB
1、一、人行道鋪裝1、施工工藝流程2、施工工藝、側平石土基應與路床同時施工、同時填挖和碾壓,以達到與路床同樣的密實度,側平石下面的水泥石屑穩定層亦應與路面基層同時施工。、安裝側平石前必須認真作好測放中線和高程。測放中線以后,應引出邊樁。測放邊樁時應同時在邊樁上測放高程,做到樁頂即為側石頂標高。、側平石基層面應比設計標高低1cm 左右,以備座漿鋪砌側平石。、側平石的基層完成后,應先鋪砌側石,然后再在側石前鋪砌平石,鋪砌前先掛線,跟著在基層座上水泥砂漿,然后鋪上側石,經校核邊線及標高無誤后再向前鋪砌。平石一般按路面橫坡斜向側石,但在進水口兩側的平石可稍為斜向進水口以利進水。、人行道路基必須分層壓實,其2、密實度要求路床穩定層以下80cm內為95%,80cm 以下為90%。、人行道鋪砌前應放出中線或邊線,或以路側石為邊線,并隔5m左右測放一水平樁,以控制方向及高程。、按水平及中線(或邊線)縱橫掛線,然后每隔35m 先鋪一塊作控制點,以后跟線在中間鋪砌。鋪砌時應輕輕平放,用木錘輕敲壓平。鋪后若發現方磚松動或高低不平時,不許向方磚底塞墊碎磚石,應取起方磚,將墊層砂重新整平,然后再鋪回方磚用細砂勾縫。、砌完后宜養護三天,期間禁止一切施工機械車輛通行。二、混凝土路面施工砼面層將直接承受行車荷載的重復作用及環境因素的影響,因而要求砼面板具有足夠的強度和耐久性,同時具有抗滑、耐磨、平整的表面,以確保行車的安3、全和舒適,為此,砼面層的施工工藝技術必須以上述要求的目標予以實施。為了保證砼面層質量,必須從砼的拌和、運輸、攤鋪、直到養生成型,整個工藝過程均采用機械化施工與現場質量檢測手段。(1)施工準備1)材料準備及配合比設計應對擬用的各種材料(水泥、砂、石料及必要的外加劑)按設計及規范要求進行選用檢測,合格后貯備一定數量在拌和站。按砼板塊設計的抗折強度及規范要求,在監理工程師的見證下送檢測中心進行砼配合比設計。2)基層檢驗及測量放樣:路面基層的寬度、拱度、表面平整度、厚度、壓實度、強度經監理工程師檢查驗收合格后,根據圖紙放出路中心線及邊線,設置脹縫、縮縫、縱坡轉折點等樁位,同時按砼板塊分塊要求及尺寸進行4、分塊放樣,分塊時必須保持橫向分塊與路中心線垂直。測量放樣必須經常進行復核,在施工過程中要做到勤測、勤核、勤糾偏。(2)施工工藝與方法1)安裝模板:施工放樣經復核無誤后,即可安設模板,模板采用22槽鋼鋼模,長度約3至6m。安裝模板是保證線形、平整度、路拱度、縱縫順直度、板厚度、寬度等各項技術指標的重要環節,在操作過程中堅持牢固、準確的原則。鋼模板接頭處應用專用配件牢固固定,裝拆簡易,模板就位后用“T”型道釘嵌入基層和使用拉桿進行固定,將固定好的模板底部用砂漿填塞密實,保證鋼模穩固。模板的頂面應保持與設計的面板頂面標高一致,誤差應在毫米以內,檢查無誤后,在鋼模內側面均勻涂一層脫模劑。2)砼運輸:砼5、采用自拌混凝土。采用專用運輸車運輸,盡快地將砼混合料運送到鋪筑現場,在運輸過程中,避免運輸的顛簸和振動致使砼發生離折等不良現象。3)卸料、攤鋪:斗車抵達鋪筑現場后,將砼混合料直接卸在鋼模內的基層上,卸料時應盡可能均勻,并對個別離析現象及時翻拌均勻。攤鋪時用人工將砼按攤鋪厚度均勻地充滿在模板范圍內,攤鋪時嚴禁拋擲和摟耙,以防離析。4)安放角隅及邊緣鋼筋:安放角隅鋼筋時,先在角隅處攤鋪一層砼混合物,振搗密實到設計高度后安放角隅鋼筋,澆筑 上部砼壓住。安放邊緣鋼筋時,先沿邊緣鋪筑一條砼混合物帶,振搗密實到鋼筋設置高度,然后安放邊緣鋼筋,在兩端彎起處,用砼混合物壓住。5)搗固與成型:首先采用插入式振搗6、器按順序插振一次,插點距離要均勻,防止漏振,在振搗時要避免與鋼模和鋼筋相碰,同一位置振動時間不宜少于15s。其次采用功率不小于2.2kw 的平板振搗器全面振搗,板與板間宜重疊10至20cm, 同一位置振搗時間不宜少于15s,以不再冒氣泡并泛出水泥漿為準。混合物全面振搗后,再用振動梁進一步拖動振實并初步整平,振動梁往返拖拉2至3 遍,使表面泛漿并趕出氣泡。振動梁移動速度要緩慢均勻,不許中途停頓,前進速度以每分鐘1.2至1.5m的為宜,凡有不平之處應及時輔以人工挖填找平,補填時宜用較細的拌合物,嚴禁用純砂漿填補。振動梁初步整平后,應用三滾筒砼攤鋪機進一步滾揉表面,使表面進一步提漿調勻調平。6)真空7、吸水施工:空吸水施工為非必要工序,但可視具體情況采用,采用時應遵循以下原則:a、真空泵的最大真空度不大于90%,最大抽速大于25l/s,真空吸墊宜采用無濾布吸勢。b、真空吸水時間宜為砼面板厚的1.5倍(時間以min計,板厚以cm計)c、吸墊鋪設時應緊密,特別是周邊應緊貼密致,開泵吸水一般控制真空表1min 內逐步升高到400至500mmHg,最高值不宜大于650至700mmHg。計量出水量至達到要求并做好記錄,關泵時亦應逐漸減小真空度,并略提起吸墊四角,繼續抽取15s,以脫盡作業表面及管路中殘余水為準。d、真空吸水后可用滾杠以及抹面機進行復平,以保證表面平整和進一步增強板面強度的均勻性。7)人8、工精修:為了達到要求的平整度,采取“量”、“抹”相結合的人工精修方法。“量”即用具有標準且不易變形的鋁合金直尺,緊貼模板頂面來回拉動,作量后一次檢測砼頂面的平整度,一旦發現誤差較大,立即進行修補。“抹”即人工用抹子將表面抹平,分二次進行,先精抹找平,等砼表面收漿無泌水現象時再作第二精抹,以達到規范所要求的路面平整度。8)抗滑構造制作:抗滑構造是提高水泥砼路面行車安全性的重要措施之一。擬采用壓紋機進行壓紋,壓紋時保持紋理均勻、順直、深度適宜;并控制紋理的走向與路面前進方向垂直,相鄰板紋理要相互銜接,壓紋以砼表面無波紋水跡,砼初凝前較為合適,過早過晚均會影響制作質量。9)接縫施工:a、縱向接縫按設9、計要求采用平縫加拉桿型,根據設計要求的間距預先在模板上制作拉桿置放孔,澆注砼時應隨時校正拉桿位置,縱縫必須與路中心線平行。b、橫縫施工縮縫施工:根據設計要求每4.5m設一道,縮縫采用假縫型不設傳力桿,待砼強度達到6.2至12.mPa時切縫,縫深約5mm。橫向縮縫施工時均應與路中心線垂直,且處于同一全寬斷面上。脹縫施工:根據設計及規范要求設置脹縫,與路中心線垂直,寬度一致,縫中不能連漿,一般設滑動傳力桿傳遞荷載。桿長度的一半穿過端部檔板固定于外側定位模板中,砼澆筑前應先檢查傳力桿位置,澆筑時先攤鋪下層砼振實,并校正傳力桿位置再澆筑上層砼。澆筑鄰板時拆除頂頭木模并設置下部脹縫板、木制嵌條和傳力桿套10、管。橫向施工縫:每天攤鋪結束或攤鋪過程因固中斷且中斷時間超過砼初凝時間的2/3時,應設置橫向施工縫,其位置應與脹縫或縮縫相重合,橫向施工縫應與路中心線垂直,其構造采用平縫加傳力桿型,傳力桿一端涂瀝青。c、填縫施工:砼養生到一定時間后應及時填縫,填縫前采用壓縮水和壓縮空氣徹底清除接縫中污染物,確保縫壁及內部清潔、干燥,采用常用填縫料灌注,其灌注高度夏天宜與板面齊平,冬天宜低于板面1至2mm,填縫要求飽滿、均勻、連續灌注,填縫料應與縫壁粘結好,不開裂不滲水。10)養生:砼板抗滑構造制作完畢待砼凝固后應立即養生,養生時間一般為14 天,養護期間與封縫前應禁止車輛通行,砼強度達到設計的40%時,可允許行人通過。擬采用覆蓋舊麻袋、草袋灑水等濕養,每天一般灑水4至6 次,但必須保證在任何氣候條件下,覆蓋物底部在養生期間始終處于潮濕狀態,以此確定每天灑水遍數。11)模板拆除:拆模時間應根據氣溫和砼增長速度而定,拆模時要操作細致,不損壞砼的邊、角,應盡量保持模板完好,模板應清冼干凈,堆放整齊,模板有損傷、變形時,應及時修復后才能再次使用。拆模后不能立即開放交通,應在砼達到設計強度時才可開放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