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磨機設備基礎施工技術方案探討(4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85969
2022-07-25
4頁
40.80KB
1、球磨機設備基礎施工技術方案探討內容提要: 本文主要通過在特殊的施工作業環境下,事先對較大、復雜的球磨機設備基礎施工時應注意的問題,從施工現場安全管理、模板支護和吊模、預留孔洞施工和預埋件安裝及固定,以及較大混凝土施工方法等方面作相關闡述,對施工中的經驗做總結,供后面相關工程的施工作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預留孔洞,預埋螺栓 ,吊模, 大體積混凝土 ,混凝土內外溫差abstract : this thesis in special construction work environment, prior to large and complicated ball mill equipment fo2、undation construction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s, from the construction site safety management, supporting and crane model, template reserve holes construction and embedment parts installation and fixed, and more concrete construction method related article summarized the experiences of th3、e construction do, for behind the construction of related projects for reference.key words : obligate holes, embed bolt, hanging mode, mass concrete, concret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inside and outside中圖分類號:TU7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 工程概況武山銅礦新磨浮車間1#磨礦系列3.25.4M球磨機基礎位于廠房24米跨6-8軸線之間,拆除后的原旋流器樁基礎上。基礎結構形式4、為鋼筋混凝土結構,長12734.5mm,最大寬度7692.14 mm,最小寬度3900 mm;基礎總高度(含埋深)8540 mm,表面標高錯落不平,各種型號預埋件共24個,預留孔10個,周邊設置18個鋼筋混凝土牛腿。詳見圖(一)球磨機基礎平面圖。2.現場施工難度及需注意的問題由于施工地點位于廠房中間,四周均為處于生產運轉的設備,作業面小,材料運輸困難,并且混凝土工程需要一次性澆筑完成,給施工中的安全、質量帶來很大影響,因此,做好對施工人員的安全交底和施工現場的安全防護工作是保證施工順利進行的前提。依據本工程的特點,需要注意以下方面的問題:1模板和支撐作好充分考慮后,做出合理選擇。做到施工中不至5、于脹模、跑模和漏漿而影響工程質量;2預留孔洞的模板以及預埋件的位置如何可靠固定,而不至于發生過大的軸線偏移,歪斜變形;3選擇合理的施工方法控制體積較大混凝土在施工中質量問題。3.模板工程施工方法3.1 模板方案選擇本工程所選用模板主要以膠合模板為主,配以少量木模板,6080方木加肋,直徑483.5鋼管雙根背楞,直徑12對拉螺栓加固,模板的穩定利用型鋼支架配直徑483.5鋼管焊接牢固,形成封閉的固定支撐。遇到高低不平的混凝土體時,需逐層吊模。用固定在墊層上的型鋼支架做吊模支撐,模板固定在支架側面。由于基礎大放腳標高2.2m以下混凝土澆筑量最大,總高度為1m,以此為模板設計依據。根據公式F1=0.6、22ct012V1/2及F2=cH,可計算出模板所受到的混凝土最大側壓力F1=0.2224005.711.21.150.271/2=2161.88KN/m2 ,通過對木膠合模板、方木加肋內楞和對拉螺栓的受力驗算,均滿足要求。3.2 模板安裝及固定設備基礎吊模占總量的85%,吊模最大高度7.5m,為保證模板的穩定,吊模下部支撐用16和14焊接成滿堂型鋼支架,支架頂標高2.200m以下部分采用16焊接,鋼架立桿間距1500,水平桿間距1500,成“井”字形,并設“八”字斜撐拉桿焊接牢固。在施工砼墊層時,按立桿位置預埋15015012鐵件與立桿焊接。混凝土墊層應局部加厚,保證預埋鋼板鋼筋錨固長度,砼7、墊層200厚,為固定上部吊模及預埋套管,保證吊模總體穩定及相互間位置尺寸,根據基礎平面位置及豎向尺寸變化情況,在底層2.20m鋼支架上,以14作立桿,12作水平桿,用603角鋼作八字斜撐,在其上焊第二層吊模支撐鋼架(局部無法生根時,可在立桿上增加底部水平桿)。上部立桿間距1500,水平間距1.6米,立桿應根據預埋管位置和孔洞位置靈活布置,以布置在預埋管周邊為佳,可方便固定敷設梁及預埋套管,對拉螺栓采用12,水平方向間距900,垂直方向間距750。對拉螺栓也可以將一頭焊接在鋼架上,螺栓水平間距900,垂直間距750。詳見圖(二)鋼架配合吊模示意圖。4. 預留孔洞施工方法4.1 預埋件的安裝和固定8、設備基礎上最大埋件重量110KG,標高在3米以上,施工時,在鋼支撐上焊水平托架,敷設梁及預埋套管坐落在托架上,用八字支撐及水平支撐與鋼架焊接牢固。4.2 預留孔的安裝和拆除設備基礎上預留螺栓孔大部分較深,采用鋼模配制。鋼模尺寸根據設計尺寸制作成楔形,長度為孔深,外露200,表面焊縫磨光,刷隔離劑,脫模用5噸倒鏈上部搭設支架。根據混凝土澆筑及凝結速度,邊澆筑混凝土邊上提鋼模,每次提升約50mm。4.3 球磨機中心軸線和螺栓位置軸線控制在中心線兩端設有鋼架,將中心線及各部位標高投到鋼架橫桿及立桿上,并做好顯著標志,中心線用22#鍍鋅鐵絲拉通線,便于檢查。所有尺寸從中心線引出并符合到另一中心線,以確9、保相互尺寸準確無誤。5. 混凝土施工方法5.1 混凝土原材料選擇及澆筑方法該基礎混凝土體積較大,每個總用量330m,且要求一次澆完,因此,控制混凝土體內外溫差不超過25,防止混凝土產生裂縫以及混凝土澆筑強度是該工序的關鍵。基礎所用混凝土為現場攪拌,配置JS-500強制攪拌機一臺,澆筑強度V=24m/h,混凝土輸送泵做水平運輸。澆筑順序為分層疊加法,每層厚度為1000mm。根據施工前由相應資質的實驗機構做好的混凝土配合比單、材料檢驗單以及查詢施工手冊可知:水泥采用425礦渣水泥,以降低水化熱及混凝土早期強度,泵送混凝土塌落度控制在913,碎石1030mm,中粗砂,摻水泥用量2%木質磺酸蓋做減水及10、緩凝劑,緩凝時間約5小時。混凝土入模溫度T0=20,水泥用量為W=370/m,混凝土比熱取C=0.95,每1水泥水化熱Q=355J/,混凝土密度P=2400/m,當每層澆筑厚度為1000mm時,散熱系數=0.36。由以上參數可知,在混凝土內部產生的最高溫度值:Tmax=T0+WQ/CP=20+(370335)/(0.952400) 0.36=39.57。根據計算結果,混凝土內外溫差只有39.57-20=19.57,沒有超過25,可以不按大體積混凝土設置內部導熱管和進行測溫控制。混凝土澆筑強度:Q=88m1/5h=17.6m/h,可以滿足施工強度要求。混凝土澆筑前,應核對基礎預留孔,預埋件,標高11、與設備基礎是否一致;腳手架應從墊層面立桿搭設,不許與鋼架,模板相互連接,混凝土下落高度控制在2米以內,不方便的地方用串筒下混凝土,混凝土攪拌時間不少于1.5分鐘,使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保證泵送需要。5.2 混凝土澆筑、養護及相關問題處理混凝土澆筑按全面分層澆筑的方法,從一側開始,每層澆筑厚度1000mm,分層疊加,第二層混凝土澆筑應在第一層混凝土初凝前澆筑完成。澆筑時陪2臺插入式振動器,振搗時該層振動棒應插入已澆筑層內50mm,使兩層之間緊密結合,振搗時不得碰撞預埋件和孔洞模板。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上涌泌水和浮漿,應及時安排人員清理,防止積累過多,影響澆筑質量。混凝土澆筑結束后12、,在終凝前用木抹搓平、壓實不少于三遍。為防止泌合收水后產生的裂縫,應用草袋覆蓋好,澆水養護14天。清理預埋件、預埋孔和螺栓表面砼,并加以保護。6結語總之,在特殊環境和不影響正常生產條件下,組織施工這種較大的設備基礎,需要從多方面,多角度考慮,合理選擇施工技術方法是有必要的。基礎施工完成后,從機械設備安裝和實際生產使用情況來看,施工質量良好。在整個施工過程中總結出以下施工經驗:(1) 對于像這種基礎平面高低不平、預埋件及預留孔洞較多且鋼筋骨架僅為鋼筋籠形式的設備基礎,不便于模板安裝以及預埋件固定,需在底部設置可靠的支撐配合吊模和預埋件固定。(2) 預埋件和預留孔洞在施工前必須按其軸線位置固定牢靠13、,出現偏差應及時校正,以免給基礎完工后,設備安裝帶來困難。 (3) 較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應選擇合適的施工方法將混凝土體內外溫差控制在規范規定 的范圍內,防止因溫差過大而引起開裂現象的發生。參考文獻:1 沈陽建筑大學JGJ162-2008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施工技術規范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82 建筑施工手冊(第四版)編寫組建筑施工手冊(第四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3 中國冶金建筑協會GB 50496-2009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規范S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9。個人簡介:萬志華(1981),男,湖北武漢人,江西銅業集團武山銅礦工程管理部,助理工程師注:文章內所有公式及圖表請以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