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層實木復合地板地板鋪設施工方案(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86920
2022-07-25
5頁
1.54MB
1、4、多層實木復合地板(懸浮式)鋪設法施工方案復測地坪平整度放線確定水平標高對不合格部位進行整修材料進場及報驗地板顏色分檢鋪設防潮隔離層地板預鋪,調整顏色拉線試鋪第一排地板大面積鋪設地板自檢驗收報 驗成品保護辦理移交4.1施工工序:4.2施工工藝4.2.1材料(1) 主材:驗收合格的木地板。(2) 輔材:防潮地墊、防水膠帶、防水膩子或其它局部找平材料。4.2.2工具:紅外線水平儀、電箱、手電鉆、手電鋸、切角機、手刨、開孔器、橡皮榔頭、收緊帶、線板、角尺、卷尺、2m水平靠尺、塞尺、150鋼板尺、木工筆等。4.2.3作業條件:(1) 施工場所應干燥、干凈,無施工廢棄物。(2) 混凝土基層平整度能基本2、滿足施工需要且2米靠尺內平整度誤差2, 單元內整體坡度誤差應5。(3) 混凝土基層、墻體含水率應工程所在地年平均平衡含水率,含水率超過規定限值5%時,應采取特殊防潮措施后再鋪設地板。(4) 室內所有裝飾成品必須做完功能實驗并達到合格。室內所有部位可能產生的潮源隱患和滲漏水隱患已得到徹底排除。(5) 室內所有隱蔽工程必須全部驗收合格。所有抹灰、油漆工程必須全部完成,墻面涂料應打好砂紙只剩最后一道面漆。(6) 門窗能正常開啟和閉合,單元內已具備整體封閉功能;(7) 其它根據需要應在面層地板鋪設前完成的工作必須要完成(如踢腳線預埋木楔等)。4.2.4施工要點:(1) 施工前對作業面進行下列內容的勘查3、并記錄: 復測混凝土基層平整度; 復測水平標高; 復測木地板構造層預留高度:測量門套及門套線下口與地板完工面預留高度;測量衛生間、廚房、進戶門、大小陽臺等磁磚大理石完工面高度是否與地板完工面高度相一致; 檢測混凝土基層含水率(簡易法); 檢查衛生間、廚房、陽臺、窗臺、落地窗、天窗等處是否存在滲漏隱患,作業現場是否有含濕施工遺留的潮源;(2) 將勘查中不符合要求的事項書面報告業主、總包和監理,提出整改建議,并協助有關施工各方將不合格部位整改至符合面層地板施工要求。(3) 地坪局部有幅度不大凹凸時,應將凸出部位鏟平,將凹陷部位用防水膩子填平。(4) 地板與混凝土基層之間應鋪設2.0左右厚防潮隔離層4、(不帶鋁箔珍珠棉基材),然后鋪設面層木地板。當基層含水率較高或局部有含濕作業留下的潮源時不可鋪設面層地板。 (5) 為防止地熱開啟后潮氣浸損踢腳線,防潮隔離層應鋪至四周墻腳以上150處,然后將踢腳線安裝于防潮隔離層上,防潮層應采用平接法接口,接口處應用防水膠帶封口。施工中造成防潮隔離層破損后,應及時用防水膠帶補貼破損處,務必使防潮隔離層保持完好無損。(6) 在與其他材質相接的地方,采用8mm寬拉絲不銹鋼收口條。(7) 木地板與衛生間、廚房、大小陽臺等含濕部位接口處務必進行防潮隔斷處理。(8) 必須要將地板分色、預鋪、調排好顏色后才能進行最后鋪設施工。(9) 面層地板鋪設過程中,應一邊鋪設一邊檢5、查地板是否有空鼓現象,要設法確保基層平整度良好從而避免面層地板產生空鼓。(10) 地板四周構造伸縫不得小于8,面層地板施工時應在構造伸縫中塞入適當厚度木楔,待單元內地板全部鋪設完成后再將木楔從構造伸縫中拔出,確保構造伸縫空間合理,縫隙整齊劃一。4.2.5懸浮鋪設法構造示意圖:4.2.6作業流程:復測地坪平整度檢測含濕隱患并排除做功能及做滲漏試驗辦理隱蔽工程驗收移交報鋪裝方案材料報驗主、輔料進場地板顏色分檢鋪設防潮膜或平衡墊完工后清理現場自檢驗收報驗整體預鋪,調整顏色大面積鋪設地板拉線試鋪第一排地板4.2.7施工操作:(1) 獲取地板鋪設方案:木地板施工前必須制定地板鋪設方案報業主、總包、監理審6、批,并獲得批準;(2) 技術交底:按施工方案,設計構造,施工節點要求,向施工人員進行詳細的技術交底;(3) 進場交接:進場時與單元內裝飾施工單位辦理進場交接,仔細填寫進場交接單,對單元內已完工裝飾成品及物品狀態作全部記錄。為出場交接提供依據;(4) 材料報驗:將自檢合格的材料向業主、總包及監理報驗,并取得進場材料驗收合格證明;(5) 清理找平地面:將作業面基層打掃干凈,依據水平標高,將混凝土基層凸出部位鏟平,用發泡膠或其它合適填充物將凹陷部位填平;直至混凝土基層平整度能滿足面層地板鋪設要求;(6) 鋪設防潮隔離層:防潮隔離層接縫采用平接方式,接口處用防水膠帶封口。防潮隔離層鋪至墻角以上150m7、m處,破損處用防水膠帶貼補,確保防潮隔離層完好無損;(7) 確定地板起頭收尾:確定地板起頭、收尾及橫向接口的具體位置,從而使地板鋪設中獲得起頭段長度的最佳截取尺寸,保證地板鋪設中不產生150mm左右小段接頭;(8) 地板分色:按施工單元廳房數量及面積,將地板拆箱后進一步細分顏色,使每個獨立空間內地板顏色基本一致,相鄰空間內顏色過渡自然;(9) 地板預鋪:將分好顏色的地板按接口錯位排列模式先整體擺放在防潮隔離層上,然后在順光、逆光、側光方向觀察并調整地板顏色,待地板顏色紋理調排至理想程度后,報施工單位現場管理人員驗收確認;(10) 開始鋪設地板:先在起頭邊沿墻角拉定位直線,離墻面留812mm構造8、伸縫,參照定位線開始試鋪第一排地板,確認地板凹槽邊與定位線吻合后,在構造伸縫中塞入適當厚度木楔,如墻腳面不平時應將起頭地板酌情截切至合理尺寸,保證第一排地板起邊平直;(11) 地板延伸鋪裝:在第一排地板上拼裝第二、三排地板,在地板企口凸榫上輕敲企口合并,觀察拼縫是否均勻、平直。復核起頭地板是否移位,確認無誤后開始大面積鋪設地板;(12) 控制拼裝離縫:鋪設時,隨時注意拼裝離縫是否均勻、平直,每隔5-8排應沿地板長度方向拉通線檢查校正一次,地板平直度,再沿寬度方向用收緊帶收緊拼縫并及時擦凈拼縫處溢出的膠液;(13) 門套節點處理:鋪至門套線下端時地板必須塞入所有門套及門套線內5mm左右,在所有視9、角下不能有透底現象,地板表面與門套及門套線下端接口處的縫隙1mm;注意接口美觀和保護門套線。(此處應特別注意謹慎施工,不得損壞門套成品);(14) 地板與墻腳處伸縮縫收口處理:在起頭、收邊地板邊上適當安裝彈性鋼片,保證地板不發生離縫;(15) 清理現場:施工完畢及時清理現場垃圾,一定要將鋸切剩料和多余材料帶出作業現場并送至指定地點,將地板表面打掃干凈,然后辦理自檢工作,覆蓋保護膜,最后辦理交接手續;(16) 其他注意事項:施工時沒有裝飾單位通知,其他人員不得入內施工。鋸切地板時,應選一固定地點操作,如玻化石地磚走道,嚴禁在大理石上鋸切地板和堆放垃圾,鋸切點地面必須采取墊隔保護。施工時不得穿硬底10、鞋,材料、工具不得在已鋪設的地板上拖曳和擺放。(17) 施工過程監管:巡檢員每天須到施工現場巡檢2次以上,并有相關記錄,施工班組完成施工任務后,須于當天或次日自檢,自檢合格后再報送施工單位施工管理部質檢主管初驗,合格后,于當日由質檢員填寫施工評定表(一單元一份),不合格時立即整改,直至報驗合格為止。4.3面層地板施工質量驗收標準4.3.1外觀質量(1) 地板表面應清潔、無污染,基本無劃痕、無漏漆,無毛刺,板間接縫無滲膠;(2) 主要行走區域內基本無松動,行走時基本無響聲;(3) 獨立空間內顏色基本相近,紋理自然;4.3.2木地板鋪設尺寸偏差:(1) 表面平整度:2米靠尺內,高低差3mm;(2) 拼接高度差:相鄰地板間0.15mm;(3) 拼接縫隙寬差:相鄰地板間縫隙0.20mm;(4) 四周伸縮縫:地板與墻角及室內構件距離8mm;(5) 地板平直度:5米通線內偏差3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