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北路泉河橋及道路接線工程BIM技術實施方案(17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偷****
編號:487051
2022-07-26
16頁
2.61MB
1、 xx昆明鐵路建設有限公司阜陽解放北路泉河橋及道路接線工程BIM技術實施方案xx昆明鐵路建設有限公司BIM技術中心目 錄一、項目概況31.1工程總述31.2道路工程31.3橋梁工程6二、BIM實施目標72.1、總體目標72.2、具體目標7三、BIM中心組織機構及主要職責93.1、組織機構93.2.崗位職責9四、BIM技術應用規劃114.1技術及質量管理114.2施工生產管理11五、BIM工作室建立135.1、軟硬件配置135.2、人才培養計劃14六、BIM工作室工作流程與步驟156.1、BIM技術應用流程15七、BIM 中心實施保證措施177.1. BIM中心主管領導保證措施177.2辦公室負2、責人保證措施17I一、項目概況1.1工程總述項目位于縱貫南北的城市發展軸上,近臨雙核之一的三角洲城市中心和古城片區,是未來城市發展中心區域。解放北路定位為支線道路,主要為服務于短距離交通及泉河兩岸便捷出行,承擔片區內部交通的集散及出入任務,并分擔主干路部分交通流量,緩解潁州北路泉河橋、臨泉路泉河橋等主干路網橋梁間距過大等問題。本項目作為溝通泉河兩岸的老城區和三角洲城市中心的重要橋梁工程,主要為城市路網的完善、溝通河道兩岸、帶動地塊開發、解決沿線出行創造更好的條件。本項目起點與北京路相交,向南跨越規劃泉河路、泉河河道及現狀河濱路,之后與連家胡同、專署后巷、玉石街、青潁路、建設巷平交,終點與人民西3、路相交,路線全長1458.542m。其中橋梁全長584.4m,道路全長874.142m。1.2道路工程平面設計:本項目解放北路北起北京路,依次跨越泉河路、泉河河道、河濱路、連家胡同、專署后巷、玉石街、青潁路、建設巷相交,南至人民西路,全長約1.459公里。規劃道路紅線24米,項目總體建設條件良好。本項目采用建設單位提供的規劃軸線。全線共設置六處交點,JD1位于K0+011.867,設置一小偏角折點,偏角角度62136;JD2位于K0+295.934,半徑為300m,緩和曲線長度40米;JD3位于K0+642.994,半徑為300m,緩和曲線長度40米;JD4位于K1+132.043,半徑為104、00m;JD5位于K1+208.197,半徑為3847.171m;JD6位于K1+400.703,半徑為679.391 m。全線線形指標較高,可較好的滿足行車速度30km/h的線形指標要求。豎向設計:受工程范圍限制,起點段北京路需對交叉口范圍進行豎向改造,上抬約0.5m,以滿足縱面銜接需要。由于相交現狀及規劃道路的標高限制,為降低道路縱坡,減少相交道路的改造工程量,經與業主及防洪單位溝通協調后,本項目與泉河兩側大堤采取平交方案,利用北側規劃泉河路以及南側現狀河濱路作為防洪通道。本項目主線共設置豎曲線6處,最大縱坡2.99%,最小縱坡0.32%,最大坡長440米,最小坡長170米。輔道設置豎曲線5、2處,最大縱坡1.36%,最小縱坡0.32%,最大坡長150米,最小坡長141米。標準橫斷面:解放北路斷面設計為:3m人行道+9m機非共板道+9m機非共板道+3m人行道。機非共板道設1.5%橫坡(向外),人行道設2%橫坡(向內)。河濱路至專屬后巷段,由于解放北路與河濱河采用主線上跨、輔道平交、人非道通過人非坡道分離落地的交通組織方式。根據規劃設計條件,該段落規劃紅線寬度為40米,其具體斷面布置半幅為: 8.75m機非共板道(輔道)+0.5米路緣帶(輔道)+0.5米護欄(主線)+7.25機動車道(主線),機非共板道設1.5%橫坡(向外),人行道設2%橫坡(向內),橋面設2%橫坡(向外)。路面結構6、:機動車道路面結構設計為上面層:4cm AC-13C(SBS改性)+下面層:6cmAC-20C;+瀝青透封層;+基層:34cm水泥穩定碎石(壓實度98%,7d抗壓強度57MPa)+底基層:20cm密實骨架型低劑量水泥穩定碎石(壓實度97%,7d抗壓強度23MPa)。輔道路面結構為上面層:4cm AC-13C(SBS改性)+下面層:6cmAC-20C+瀝青透封層+基層:34cm水泥穩定碎石(壓實度98%,7d抗壓強度57MPa)+底基層:20cm密實骨架低劑量水泥穩定碎石(壓實度97%,7d抗壓強度23MPa)。與北京路、人民西路老路銜接處為上面層:4cm AC-13C(SBS改性)+中面層:67、cm AC-20C(SBS改性)+下面層:8cmAC-25C+瀝青透封層+基層:36cm水泥穩定碎石(壓實度98%,7d抗壓強度57MPa)+底基層:20cm密實骨架低劑量水泥穩定碎石(壓實度97%,7d抗壓強度23MPa)。人行道設計為6cm彩色人行道磚面層+3cm水泥砂漿(M7.5)粘結層+15cm水泥穩定碎石基層+10cm 級配碎石底基層。一般路段清表后,地表壓實度要求不小于90%,壓實度達不到時應采取晾曬處理。如調整處理方案,應征得業主和設計單位同意后,方能施工,不得隨意變更。機動車道清表壓實后采用3%灰土填至路床頂面以下80cm,路床80cm范圍內采用6%灰土填筑。根據相應的地勘報告8、上部(1)層為雜填土,北側接線部分厚度一般較小,采用清表換填3%灰土;南側接線部分厚度較大,(最深6.1米左右),工程地質性質也較差,將雜填土全部挖除換填3%灰土。低填淺挖段,機動車道路床反挖80cm采用6%灰土處理。施工時應對基底承載力進行檢查,局部地基情況不滿足設計要求時應采取相應措施使地基滿足要求(采取強夯,碎石墊層等措施進行地基處理)。1.3橋梁工程泉河橋設計荷載為城A級,設計行車速度:30公里/小時。航道等級規劃為IV級航道標準,最高通航水位30.95m。主橋橋梁橫斷面組成:3.0m(觀景廊道)+0.9m(錨固區)+ 3.0m(人行道)+2.0m(非機動車道)+6.75m(機動車道)9、+0.5m(中分帶)+6.75m(機動車道)+2.0m(非機動車道)+3.0m(人行道)+ 0.9m(錨固區)+3.0m(觀景廊道),全寬31.8m。引橋橋梁橫斷面組成:橋梁起點K0+655.0:3.0m(人行道)+2.0m(非機動車道)+6.75m(機動車道)+0.5m(中分帶)+6.75m(機動車道)+2.0m(非機動車道)+3.0m(人行道),全寬24m。K0+655.0橋梁終點:橋上行人及非機動車通過設置坡道下至地面,橋面寬度變窄,為0.75m(設施帶)+6.75m(機動車道)+0.5m(中分帶)+6.75m(機動車道)+0.75m(設施帶),全寬15.5m。橋梁全長584.4米,橋梁10、跨徑布置為:2.2m+(4x30)+(3x40)+(1x25)+(100)+ (1x25)+(2x50)+ (3x30)+2.2m;其中主橋為120m(兩主墩跨徑為120m,主梁跨徑為100m)中承式鋼箱拱橋,K0+605.00跨堤為2x50米預應力混凝土T型剛構橋;其他引橋為30m和40m跨等截面現澆箱梁橋,引橋與主橋相接采用1x25m鋼箱梁結構。二、BIM實施目標2.1、總體目標通過BIM技術的應用實施,以Revit建立的三維模型為基礎,配合廣聯達相關配套軟件的應用,解決施工過程中的技術難點,實現對項目全方位、全過程的三維可視化施工管理。2.2、具體目標序號應用點具體內容研究意義1項目管理11、利用Revit三維模型指導施工,基于BIM建筑信息模型開展各建設方參與的項目協調會。三維信息化的模型幫助提高溝通協調的效率,通俗易懂簡單明亮,節省時間2施工進度模擬結合施工計劃,對工程的進展實施仿真模擬。使施工進度更加直觀,與實際情況比較后可以及時了解項目進展情況,有利于控制項目進度。3施工模型變更在施工過程中,深化設計模型,深化碰撞檢測,并根據變更單及時對BIM模型進行修正。全過程的設計可視化,保證最初的設計理念在深化設計過程中得到正確實現。4竣工模型在竣工階段,依據竣工圖紙以及現場情況對模型進行調整。準確記錄建筑及設備信息,對后期運營提供詳實的基礎數據5碰撞檢查通過Navisworks軟件12、對復雜節點的吊裝,涉及到吊臂、構件之間的安全距離控制,進行模擬吊裝,發現碰撞及時優化。使得施工過程可視化,安全管理更高效,及時優化設計避免施工時帶來窩工和返工。6施工組織規劃通過合理的施工組織設計與模型結合起來,隨時控制施工進度和及時調整班組作業施工。能夠及時合理優化施工作業方案。7進度模擬通過編制施工組織計劃表導入Navisworks和BIM5D中進行施工進度模擬。進度模擬使項目過程中對進度成本的更好管控8三維動畫施工交底通過Navisworks軟件把施工工藝流程制作成動畫,使得施工簡單明了。使復雜的施工工藝簡單化,提前避免不必要的返工窩工。9信息化管理創優在施工現場橋墩,梁塊,支座,安全帽13、,機電設備等施工現場做到“一人一碼,一物一碼”給予它們新的“身份證”。可以解決大項目管理困難的缺點,規范化管理施工現場。三、BIM中心組織機構及主要職責3.1、組織機構為確保BIM在工程施工中的實際指導幫助,解放北路泉河橋項目部成立以公司科技部劉薇為BIM技術中心主任,項目經理鐘發梁為組長、項目總工馮燦凱為副組長,涵蓋項目部各相關部門人員的BIM應用領導小組組成的BIM固定工作辦公室,在項目部內全面積極推進BIM應用技術。以達創效和創優的目的。根據公司領導對BIM中心2017年的工作安排及要求,以及項目BIM工作的統籌規劃,對新建BIM中心的組織機構進行了如下安排:3.2.崗位職責崗位職責主管14、領導職責1、負責與集團及公司BIM中心對接工作的管理,統籌規劃BIM工作室工作任務;2、協調處理工作室工作各項事宜,保障資源供應;3、對BIM技術在項目應用過程中進行全面管控;4、組織人員參加公司BIM中心組織的培訓;5、主導BIM成員按照實施方案進行BIM應用,并取得階段性成果;6、對BIM工作室人員進行評定,對應用點完成情況進行考核。負責人職責1、編制BIM中心實施方案,明確工作目標、內容、實施方法及步驟;2、制定考核標準,明確各成員職責;3、確定BIM技術應用點,并組織實施,確保按照節點目標取得階段性成果;4、帶領人員參加公司BIM中心組織的培訓;5、根據項目實施階段成果,編寫BIM技術15、應用總結報告。BIM中心辦公室成員職責1、現場日常工作中所遇到的所有質量、安全、文明施工等問題進行記錄,并及時通知相關班組進行整改,相關記錄錄入至模型對應位置;2、每日施工日志以電子文本形式上傳至模型。BIM技術人員職責1、建立精細化的項目BIM應用模型,進行碰撞檢查,出具報告,并與建設單位、設計單位進行溝通,解決項目實際問題;2、針對項目實際情況編制切實可行的BIM技術應用實施方案技術部分,并按時提交應用點實施計劃;3、根據實施方案要求,編制各應用點具體實施流程,認真組織項目施工人員進行BIM技術應用點的應用,將BIM技術應用落到實處;4、收集整理BIM技術各應用點的過程資料;5、利用BIM16、模型進行技術、安全交底。四、BIM技術應用規劃經策劃,并結合項目實際情況,BIM技術的應用將主要體現在建立精確的模型,并進行精準的定位,測定標高,控制施工精度,確保感觀質量。應用BIM技術進行動態場地布置,可視化施工工藝交底,材料準確定尺下料,特殊施工工藝方案確定,科學安排施工進度。4.1技術及質量管理(1)技術及質量管理序號應用點預計成果軟件1圖紙會審出具圖紙錯漏碰缺問題,輔助圖紙會審、減少后期返工Revit2主要方案BIM化引橋跨河濱路,主橋跨泉河重要的通航航道須要保證,深基坑開挖系統專項方案等。Revit、InfraWorks、Navisworks3三維交底、施工模擬主橋鋼箱梁設計結構復17、雜通過3D可視化交底。進行施工動畫模擬施工,提前優化施工前遇到的問題。Revit、Navisworks、4鋼結構鋼結構的深化設計Tekla5線路優化通過Civil3d進行道路橋梁線路和里程的設計和合理的優化Civil3d6二維碼應用基于二維碼的信息集成管理,配合交底、驗收、等。草料二維碼4.2施工生產管理(2)施工生產管理序號應用點預計成果軟件1動畫展示制作一部三維動畫,詳細介紹項目情況、施工重難點、施工部署,主要施工方案等,充分展示項目的技術實力與管理能力。3DMax、Lumion2安全防護對橋梁周邊提前進行安全防護布置,并出具工程量明細。Revit3質量安全管理采集現場數據、建立質安數據資18、料,與模型關聯,對質量、安全、文明施工等問題落實整改,形成可追溯的記錄,實時統計分析,提前預防。BIM5D4進度管理動態管理施工進度,根據實際進度實時調整計劃進度,實時調整生產資料。BIM5D五、BIM工作室建立5.1、軟硬件配置根據工作需求配置BIM軟件,本項目中以歐特克相關軟件為主,其他BIM類軟件為輔。軟件配置如下:類型型號備注技術組RevitCivil3dInfraWorks3DmaxNavisworksMIDAS效果組LumionAE,Pr本項目硬件配置本著滿足日常所有需求的前提下,合理安排項目部資源,配置較好的工作站硬件設備。本項目中主要硬件配置如下:主要硬件配置表用途配置要求數量19、建模 機CPU Intel 酷睿i7 8700K 2.主板 華碩Z370 3.內存 金士頓駭客神條FURY 32GB DDR4 2133(HX421C14FB/8)4根4.硬盤希捷Barracuda 1TB 7200轉 64MB SATA3(ST2000DM001)1個,固態硬盤 影馳鐵甲戰將系列(512GB) 1個5.顯卡 NIVDIA GTX 1080 6.顯示器1個。2臺硬盤和U盤1.希捷睿翼便攜式 4TB(STEA4000400)(用于BIM辦公室資料儲存)2.希捷Backup Plus Slim 2TB(STDR2000300)(用于項目資料備份和儲存)3. 東芝TransMemor20、y EXII 64GB(V3OE2-064GT)兩個45.2、人才培養計劃依據本工程需求,分兩個層級進行人才培養及儲備。在本項目中擬培養大部分項目技術人員熟練操作一系列BIM軟件,并重點培養部分BIM技術人員進行項目應用點的實施。人才培養計劃階段內容備注建模培訓Revit土建模型建模培訓25天應用培訓利用navisworks軟件進行碰撞檢查25天利用Lumion進行虛擬漫游,輔助交底利用InfraWorks軟件方案設計、方案展示。二維碼生成及應用應用實施重點培養項目主要參與人員進行基于模型的應用實施35天六、BIM工作室工作流程與步驟6.1、BIM技術應用流程模型建立碰撞檢查圖紙及模型會審模型21、修改場地布置施工管理可視化交底特殊工藝施工成果總結(1)模型建立根據設計單位提供的施工圖,建立橋梁和道路相關專業結構模型。(2)碰撞檢查在模型建立過程中發現明顯的錯漏碰缺問題,并填寫碰撞報告;選用BIM軟件進行模型整合,導出碰撞報告。(3)圖紙及模型會審根據施工圖、模型及碰撞報告,檢查出圖紙中的錯誤協助技術負責人與建設單位、設計單位進行溝通協調,提出優化建議供建設單位與設計單位參考,并進行跟蹤服務。(4)模型修改根據設計單位提供的設計變更圖紙,對模型進行修改,并重新核對是否仍存在錯漏碰缺問題,如有,則進一步出具書面報告進行溝通協調。(5)場地布置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合理組織場地的動態布置,包括辦22、公區與生活區布置、加工區布置、施工道路布置、臨時水電規劃、塔吊布置、群塔碰撞模擬等(6)施工管理利用BIM軟件對現場質量、安全、文明施工等等進行照片記錄,并同步到模型上進行管理,同時可以通知至相應班組,對其進行整改,用于項目質量安全評估及各個班組評估。(7)可視化交底對關鍵工序或復雜工藝進行三維可視化技術交底,便于操作人員快速掌握工序。(8)特殊工藝施工進行項目特殊工藝施工方案編制,并進行樣板制作,提前發現施工中存在的問題。(9)項目成果總結對項目BIM應用的項目進行深究,并總結實施階段成果,編寫BIM技術應用總結。七、BIM 中心實施保證措施7.1. BIM中心主管領導保證措施(1)定期對項目BIM辦公室進行巡查,確保BIM應用工作確實執行;(2)監督辦公室按要求配置軟硬件,進行人員培訓;(3)按項目實施階段對項目BIM應用成果進行評定。7.2辦公室負責人保證措施(1)按要求配備相應人員與軟硬件設備;(2)督促辦公室成員參加培訓與自主學習;(3)督促組員按時遞交實施策劃、工作計劃與成果報告;(4)對各組成員按計劃進行考核,并納入項目部考核標準。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