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耕路施工方案48751(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90122
2022-07-26
4頁
33.51KB
1、機耕路施工方案(一)測量1.測量交底開工前,在全面熟悉設計文件的基礎上,約請設計單位進行現場測量交底,按設計圖認清現場水準基點、導線樁,做好交接記錄,對位于施工范圍內的測量標志,采取妥善保護措施。2.施工測量 開工前做好測量工作,其內容包括導線、中線、水準點復測、橫斷面檢查與補測、增設水準點等。 導線復測1)當原測的中線主要控制樁由導線控制時,根據設計資料認真做好導線復測工作。2)導線復測采用滿足測量精度的儀器。3)原有導線點不能滿足施工要求時,應進行加密,保證在施工的全過程中,相鄰導線點間,能互相通視。4)導線起訖點應與設計單位測定結果比較,測量精度應滿足設計要求。3.中線復測1)開工前應全2、面恢復中線并固定路線主要控制樁,如交點、轉點、曲線的起訖點等。2)恢復中線時應與結構物中心的中線閉合,發現問題應及時查明原因,及時解決。4.校對及增設水準點1)使用設計單位設置的水準點前應仔細校核,水準點閉合差為12/L mm,L為水準路線長度,以km計。2)以便利施工為原則,沿線隔相當距離(200m),設臨時水準點一個。臨時水準點位置,設于堅實、不下沉、不碰動的地物上或永久性建筑物的牢固處。2.2 土方工程1.挖方1)開挖前,事先調查清楚地下管線埋設情況,施工時應進行更為詳細的調查,必要時采取人工挖探坑的方法,以探明地下情況。2)開挖前,將開挖斷面、地下構筑物情況及施工技術、安全要求向操作手3、進行詳細交底。用白灰標出斷面的邊界線。3)在施工時,應采取必要的有效措施,以保證交通和施工人員的安全。施工過程中要由專人指揮,注意保護測量標志和地上、地下其他設施的安全。4)挖掘過程中,隨挖隨測。在距路槽底高程10cm左右時采用人工進行清底,以防止超挖。對于有淤泥或反彈土的施工段,要采取相應的清淤換土處理。同時,對路床的中心線及寬度隨時測量,以確保線位準確。2.路床碾壓路床挖填方嚴格按設計進行,保證路基寬度,開挖前做好排水設施,保證路床不積水,整修路床時根據設計縱橫斷高程清理土方,對凸凹部分應用刮平機填補刮平,局部機械整修不到之處,用人工找補平整。 在測量人員對高程、邊線復查后,且均符合圖紙要4、求時,在最佳含水量下碾壓。對不符合圖紙要求的部分,整修后在最佳含水量下碾壓。碾壓從路基邊緣向中央進行,先輕后重,碾輪每次重疊15-20厘米,約碾壓5-8遍,直至表面無顯著輪跡,無起皮、反彈現象。若路床土含水量過大時,則進行特殊處理。如換用透水性良好的材料,或采用石灰土,砂礫等材料,土壤壓實度達95%。2.3 級配砂礫1.路面墊層施工工藝框圖及說明本標段要求做20cm厚級配砂礫層,其施工工藝流程如下檢查路槽運送集料攤鋪集料碾壓成型測試檢查2.施工工藝路床經碾壓合格后,進行級配砂礫層施工。經試驗確定級配砂礫配合比,選定混合料后,在施工好的路槽內(保證中線不移,寬度不變)將級配砂礫均勻地卸在路幅內,5、卸成幾行(視車道寬度而定),避免二次倒運。用平地機及其它合適的機具將混合料均勻攤鋪,嚴禁粗細粒堆積現象的發生。設一個35人小組跟在平地機后面,及時清除粗細粒離析現象,對于粗集料窩和粗集料帶,應添加細集料,并拌合均勻,對于細集料窩和細集料帶,應添加粗集料,并拌合均勻、整形。用平地機按規定的路拱進行整平和整形(要注意離析現象),然后用輪胎壓路機在已初平的路段上快速碾壓一遍,以防暴露潛在的不平整,再用平地機進行最終的整平和整形。在整形過程中,禁止任何車輛通行;碾壓用振動式壓路機進行碾壓,整形后的基層,當混合料的含水量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時,立即進行碾壓。直線段由兩側路肩開始向路中碾壓,碾壓時,后輪應重疊6、1/2輪寬,后輪必須超過兩段的接縫處。后輪壓完路面全寬時,即為一遍。碾壓一直進行到要求的密實度為止。3.注意事項:在攤鋪和找平時,水準測量一定要跟上,隨時做出測量標點,以保證級配砂礫的厚度和高程及路拱。準備下承層施工放樣攤鋪混合料碾壓成型測試檢查養 生拌制混合料運送混合料路面的兩側,應多壓23遍。碾壓全過程中隨壓隨灑水,使其保持最佳含水量。每平方米灑水1620Kg,待表面曬干后方可碾壓。開始時用相對輕的壓路機穩壓,穩壓兩遍后,及時檢測找補,同時如發現砂窩或梅花現象,應將多余的砂或礫石挖出,并摻入適量的礫石或砂,翻拌均勻,并充分壓實,不能采用粗砂或礫石覆蓋處理。碾壓中局部有“軟彈”或“翻漿”現象,應立即停止碾壓;待翻松曬干或換含水量合適的材料后碾壓。兩段作業的銜接處,應搭茬接合。嚴禁壓路機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壓的路段上調頭和急剎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