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底板承臺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方案(8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90372
2022-07-26
8頁
52.50KB
1、榮民明宮新城5#商住樓工程基礎底板承臺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方案編 制: 審 核: 批 準: 江蘇中興建設有限公司陜西分公司2009年5月榮民明宮新城5#商住樓工程基礎底板承臺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方案一、編制依據1、 本工程施工組織設計;2、 本工程建筑、結構施工圖紙;3 、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50300)4、 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5 、混凝土質量控制標準(GB50164)6、 礦渣硅酸鹽水泥、粉煤灰硅酸鹽水泥(GB1344)7、 粉煤灰混凝土應用技術規范(GBJ146)8 、混凝土強度檢驗評定標準(JGJ107)9、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術規程(JGJ/T10)二2、工程概況本工程地基結構形式為靜壓力樁,上為有梁式筏式整板基礎。地下室兩層,框架剪力墻結構,主樓位置東西長66.15米,南北長21.15米,連同南北地下室車庫筏板東西長69.20米,南北長47.20米。地下室主要為人防掩蔽所、汽車庫和設備室。底板板面標高:電梯坑-8.95米、最深集水坑-10.15米,主樓電梯基礎處軸-7.45米,主樓其余為-8.65米;南側汽車庫底板板面標高-7.45米, 北側汽車庫底板板面標高-7.45米。負一層結構板板面標高-3.55米;地下室頂板板面標高2.2米,局部0.65米、0.95米、1.20和1.80米。筏板厚300mm,承臺高度大多基本為1.5米,電梯基礎核心3、筒部位3.2米,地梁高度0.60米到1.5米不等。汽車庫部位承臺、地梁為下翻承臺、地梁,主樓位地梁、承臺底面標高同筏板底面。地梁、承臺、筏板砼強度等級為C30,抗滲等級P6。主樓南北兩側后澆帶面積約為2860m2,砼工程量約為1950m3。地梁、承臺、筏板下做100mmC15砼墊層,出邊100mm,筏板面配筋雙向14間距175,板底配筋雙向12間距175。現場情況:PHC預應力靜壓力樁基施工完畢,樁頂設計標高:電梯井-10.65米,樓梯間-9.25米,其余-8.9米。現坑底土標高-6.5米,基坑四周為噴漿土釘混凝土護壁。因主樓部位砼體量大,砼施工屬大體積混凝土施工,砼施工控制、養護降溫等各項具4、體措施對工程施工質量致至關重要,故編制本方案。三、施工組織措施及施工前的準備工作1、 本工程采用商品砼,且要求水泥為礦渣硅酸鹽水泥或火山灰質硅酸鹽水泥,即使用水化熱低的水泥。砼的垂直水平運輸使用混凝土汽車泵;機械振搗,共配振動棒8條,平板振動器2臺,分兩組作為底層和面層的振搗。商混站在現場設總指揮和運輸車輛調度各一名,負責協調解決商品砼的供應和泵送施工中出現的問題。2、 混凝土的澆筑方法和順序:采用“斜面分層”的施工方法,從西南角開始,沿南北方向分條帶澆筑,澆筑帶寬為2.5m左右,最后從東邊退出。澆筑帶寬的確定,必須保證在相鄰兩個澆筑帶的接搓處,澆筑后一個條帶必須在前一個條帶的砼初凝之前進行,5、上層砼的澆筑必須在下層砼初凝之前進行。特別注意澆筑承臺混凝土時,必須從中間較大較深處承臺開始,澆筑到大面積筏板底平后再按順序澆筑筏板。3 、 勞動力組織:本基礎混凝土用量約2800m3,組織兩個獨立的作業班組,每個班組15人,分兩班輪流澆筑,連續施工,不留施工冷縫。4 、 砼澆筑各項工作人員安排:項目部對底板大體積砼的澆筑、養護等各項工作做出總部署,配備兩套人員,管理、監督控制砼的施工過程、施工順序、砼的施工質量。砼施工管理人員安排序號管理職責白班夜班1施工總指揮李 明 2技術負責 楊 濤王西軍3現場協調張應選徐仕宏4質檢員劉國俊蘇小輝5試驗員、測溫李 莉張啟發6現場臨電戴建宏白寧剛5 、 養6、護、保溫材料:塑料薄膜少量、棉氈片進場,用量按較大承臺部位覆蓋塑料薄膜考慮,筏板不覆蓋塑料薄膜,但須用棉氈覆蓋養護澆水,并設置測溫孔,制定測溫制度,控制水化熱的溫度,避免大體積砼裂縫。四、大體積砼技術措施及質量要求本工程承臺最小面尺寸都大于1000mm,為大體積混凝土。大體積混凝土對商混供應廠家要求:1.采用低水化熱的水泥,如礦渣硅酸鹽水泥或火山灰質硅酸鹽水泥。2.粗骨料采用520的碎石, 含泥量不超過1%。3.摻加高效減水劑,減少水泥用量。4.調整配合比,摻加優質粉煤灰,減少水泥用量,增加和易性。5.摻加外加劑:如緩凝劑和微膨脹劑或微膨脹水泥。微膨脹劑選用UEA-H型,設計要求混凝土的限制膨7、脹率為0.03%,由商砼站做試驗確定膨脹劑的用量。6.要求送至現場的砼塌落度為180mm20mm,要求砼初凝時間為8小時。7. 砼的質量控制:攪拌站派1名試驗人員和1名調度人員進駐施工現場,對澆筑過程中的質量進行監控和砼運輸車輛的及時供應進行協調。五、大體積砼的溫度控制大體積砼不僅要防止失水過快造成收縮裂縫,還要通過溫度控制,防止砼內外溫差過大造成的砼溫度裂縫。因5#樓筏板澆筑已時值五月底,日平均氣溫已大于25,如測溫內外溫差不大于25,則不需加蓋塑料薄膜保溫養護。1 、 測溫點的布設及測溫孔的埋設:測溫點宜布置在具有代表性的結構中部處、邊部處、角部處,每處設內部和表面兩個測溫孔,內部測溫孔深8、度在結構厚度的1/2處,表面測溫孔在結構表面以下100mm處。每處的內部和表面測溫不得使用同一個測溫孔。測溫孔用鋼管預埋,下部用鋼板焊結封堵,上部高出砼面層60100mm,并用木塞塞住。本工程設3組測溫點:A#點在5-W軸與5-16軸交匯處的承臺上;B#點在5-P軸與6-26、27軸交匯處的承臺中間;C#點在5-W軸與5-37軸交匯處的承臺中間;2、 溫度控制的要求:(1)、 測溫由專人負責,并做好真實、準確記錄。(2)、 養護階段砼中心的內部溫度與砼的表面溫度之差,不宜大于25。(3)、撤去控溫養護措施時,砼的表面溫度與環境最低溫度之差不宜大于25。(4)、 在砼降溫階段,應控制降溫速率2/9、d。(5)、測溫工作從砼澆筑終凝后開始,升溫階段(約35d)每4小時測溫一次,降溫階段(約7d后)6小時測一次,當砼內外溫差和環境溫差降至20以內時每天測兩次,環境溫度同步測量。在環境溫度驟變時和改變養護措施前應隨時增加測量次數。測溫時間的安排必須包括環境最低和最高溫度時間段在內,測溫14d。(6)、測量砼溫度時,溫度計應采取措施與外界氣溫隔離,溫度計停留在測溫孔內的時間應不少于3分鐘。六、混凝土的澆筑:1 、采用“斜面分層”的施工方法,即從澆筑層的下端開始逐漸上移,不得在同一處連續布料,應在23m范圍水平移動布料,分層厚度宜為300-500mm,可按1:61:10的坡度分層澆筑,循序推進。210、在局部加深的大承臺部位(如電梯坑部位),因砼體量較大,澆筑時間較長,應先將承臺澆至基礎梁或電梯坑底,然后再按預定的路線順序澆筑,嚴禁將承臺一次澆筑到頂的做法。3、 振搗時,振動棒移動間距宜為400mm左右,振搗時間宜為1530S,且間隔2030min后,進行第二次復振,振至表面不再泛漿,不冒氣泡為止。4 、混凝土澆筑間隔不超過5小時(初凝時間8h),認真掌握接層時間,不形成施工冷縫。5 、在砼表面初凝前,先用木抹拍實搓壓后,再用鐵抹子壓光,保證表面的密實度和光潔度,減緩砼表面失水速度,防止表面龜裂。混凝土初凝后,及時保溫養護。七、混凝土澆筑注意事項1、澆筑前,應清除模板內的木塊、木屑等雜物,11、并以水濕潤模板。2、采用插入式振搗器搗實混凝土的移動間距,不宜大于其作用半徑的1.5倍,振搗器距離模板不應大于振搗器作用半徑的1/2;并應盡量避免碰撞鋼筋、模板、預埋管等,振搗器應插入下層混凝土5。3、 由于考慮模板的支撐系統的穩定,混凝土澆筑要分層進行,每層厚度為300-500。澆筑混凝土應連續進行,間歇時間不得超過2.5h。八、混凝土的養護1 、采用蓄熱法養護:即在砼面層處理完畢后采用塑料薄膜覆蓋保濕,12小時之內根據砼的內部溫度和表面溫度之差決定是否覆蓋,當溫差在25及以上時,應用氈片覆蓋保溫。覆蓋層的厚度根據測溫結果隨時調整。當環境溫度與砼的表面溫度,砼的表面與內部溫度差均小于25以下時,應掀開氈片散熱,可不予覆蓋。2、砼的養護時間不得少于14d,養護期間覆蓋材料不得隨意掀開,應根據砼的降溫情況及外界溫度、砼的強度等條件決定是否可以掀開覆蓋材料。江蘇中興建設工程有限公司陜西分公司榮民明宮新城項目部 2009.6. 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