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某引水隧洞缺陷處理方案及施工(10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90726
2022-07-26
9頁
36.50KB
1、遼寧某引水隧洞缺陷處理方案及施工 【摘 要】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國家對水利基礎設施的投入也不斷增加,先后已建成一大批輸水隧洞工程。一定比例的隧洞在施工完成后存在著滲水、裂縫等質量缺陷,大大增加了隧洞缺陷處理成本。本文從遼寧某引水隧洞缺陷處理的實際經驗出發,總結隧洞缺陷類型主要包括:蜂窩、麻面、氣泡、水泡、錯臺、露筋、裂縫等,進一步分析缺陷產生成因,并根據不同缺陷提出不同處理措施,最后提出每種缺陷的預防措施,在施工過程中避免隧洞缺陷的產生。 中國論文網 /8/view-12932872.htm【關鍵詞】引水隧洞;質量缺陷;處理措施;預防措施 1 工程概況 隧洞工程位于遼寧省境內,全長40402、m,沿線所穿越的地形地貌主要為低山丘陵地形,整體山脈呈NE向延伸,且呈NE高SW低之勢,山頂多為圓頂狀,植被發育;區內山頂高程一般200300m,最高山頂高程356.2m。隧洞洞室埋深均較淺,埋深多在40100m間。巖體風化強烈,節理發育,巖體破碎,巖體多呈薄層結構碎裂結構。隧洞為有壓隧洞,斷面為圓形,成洞洞徑5.8m。 2 隧洞質量缺陷的類型及處理措施 根據現場調查及檢測,本隧洞襯砌混凝土的質量缺陷類型主要有:蜂窩、麻面、水泡及氣泡、露筋、錯臺、裂縫。 2.1 蜂窩 蜂窩主要出現在腰線以下位置,其原因可能為1:(1)未按照操作規程澆注混凝土或者未按照配合比進行拌合,致使混凝土離析,出現蜂窩現3、象;(2)在振搗棒振搗過程中存在振搗不密實或漏振的現象,從而使混凝土拌合不均勻;(3)模板接觸不密實導致水泥漿流失,造成嚴重漏漿。 蜂窩處理方法:(1)用彩筆畫出缺陷范圍,用無齒鋸沿缺陷周圍線鋸成反坡(燕尾槽形式),鋸深5mm溝槽。(2)用鐵錘配合手釬鑿除蜂窩內混凝土渣至密實面,用吹風機或風槍清洗干凈,擦干水膜。(3)涂刷水泥漿底層。(4)抹壓高一級的預縮細石混凝土。 2.2 麻面 麻面產生的原因可能為:(1)模板表面漏刷脫模劑,致使在脫模過程中模板與構件粘合造成麻面現象;(2)拆模過早。 麻面處理措施:(1)清除松動的混凝土殘渣直至混凝土密實層;(2)用風槍將修復工作面清理干凈,而后在結合面4、處涂抹一層丙乳凈漿,再使用鐵抹子壓實抹平。(3)對于已處理部位采用涂刷養護液,粘貼養護膜、膠帶封閉養護,養護時間不少于7天。 2.3 水泡、氣泡 水泡、氣泡主要集中出現在底部,其原因可能為:一次下料過厚,混凝土坍塌度多大,振搗時間不夠,混凝土中的起泡未排除。 水泡、氣泡的處理主要根據氣泡、水泡的深度和大小而定,當深度和大小2mm時,首先利用高壓風槍或者水槍清理水泡或者氣泡中的雜物,而后充分潤濕空腔,最后將干稠水泥團抹入濕潤后空腔內。 2.4 露筋現象 露筋主要位于拱頂兩側,其原因可能為:(1)鋼筋保護層不夠;(2)在使用振搗棒振搗混凝土過程中撞擊鋼筋,從而使鋼筋發生了位移;(3)因其它原因,混5、凝土產生離析,或模板嚴重漏漿。 露筋處理根據露筋情況不同而采取不同措施2:一般情況(可透視鋼筋網絡,但混凝土表面平整),先對鋼筋表面混凝土進行清理,而后利用噴燈烘干,最后在干燥的鋼筋表面刮環氧膠泥,直至覆蓋鋼筋肋巴骨。 2.5 錯臺 錯臺產生的原因可能為:(1)由于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因模板固定不牢而造成跑模、變形,致使混凝土平整度不夠而形成的錯臺;(2)拆模過早而造成的錯臺;(3)模板接縫不密實而造成的錯臺。 錯臺處理根據錯臺相對高度采取不同措施:(1)錯臺相對高度小于1cm的錯臺,直接進行打磨處理,操作流程是先利用合金磨光片打磨至5mm,而后利用砂輪磨片打磨至輪廓線,最后利用砂紙磨光;(2)6、錯臺相對高度大于1cm時,先使用人工或者風鎬開挖至5mm,而后利用砂輪磨片和砂紙對預留部進行處理。 2.6 裂p 經現場調查發現,本隧洞工程裂縫產生的原因可能為:(1)圍巖尚未達到穩定狀態,受圍巖應力二次調整,基巖發生位移,從而導致的裂縫。(2)由于混凝土振搗過程中振搗不密實或者漏振,導致混凝土內部局部疏松,受地下水活動影響,從而產生的裂縫。 裂縫處理根據裂縫規模采取不同的處理措施:(1)對于裂縫深度1/10混凝土厚度,裂寬0.3L的縱深和貫通式裂縫。沿裂縫鑿成燕尾槽,在槽內每隔0.5m鉆以灌漿孔,孔深為襯砌混凝土厚度的1/21/3,一般不少于150L,孔徑38mm,騎縫埋入灌漿管1020,灌7、漿管與燕尾槽用丙乳砂漿埋牢、封閉,養生3天后進行灌漿處置。用專業手壓泵灌入溶性聚氨酯LW+HW混合液。 3 隧洞質量缺陷防治措施 3.1 蜂窩現象 采取以下措施可防止蜂窩現象3:(1)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應計量準確,拌合均勻宜;(2)混凝土在振搗過程中,一定要振搗密實均勻,嚴禁發生漏振或過搗的行為;(3)模板在安裝過程中一定要支撐牢固、穩定,防止模板發生位移而發生漏漿、跑漿現象。 3.2 麻面現象 采取以下措施可防止麻面現象:(1)模板表面保持清潔、干凈,表面不得粘有水泥、砂漿等雜物;(2)在涂刷脫模劑的過程中要均勻,不要發生漏刷的行為;(3)混凝土在振搗過程中,一定要振搗密實均勻,至不再有氣泡排8、出為止,嚴格禁止漏振。 3.3 氣泡、水泡現象 采取以下措施可防止氣泡、水泡現象:(1)臺車的內外形結構尺寸誤差應滿足設計要求,應設置合適的排氣孔,避免臺車封閉不嚴,排氣不暢。(2)模板表面清理干凈,涂刷脫模劑保持均勻,嚴禁漏刷;(3)混凝土塌落度要滿足施工標準;(4)混凝土振搗過程中要確保邊頂拱反弧部位振搗密實均勻;(5)振搗混凝土過程中應嚴格按照規程進行操作,嚴禁發生人為帶入起泡或者振搗超時的現象。 3.4 露筋現象 防止露筋現象出現,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1)混凝土中碎石粒徑大小不得超過結構物尺寸的1/4;同時不得大于鋼筋凈距的3/4;而后根據鋼筋密集情況和結構物截面大小不同采用不同9、的粒徑碎石,僅當鋼筋密集或者截面較小時,可選用粒徑較小的碎石,當鋼筋密集同時結構物截面較小時,采用細石混凝土澆筑;(2)使用振搗棒振搗混凝土過程中嚴禁撞擊鋼筋,從而導致露筋缺陷的出現。 3.5 錯臺現象 采取以下措施可防止錯臺現象:(1)在鋼模臺車端部安裝定位相交塊,以防止接縫部位的錯臺;(2)臺車就位后,固定臺車針梁及支撐靴,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左右對稱布料并緊固抗浮裝置,防止混凝土澆筑過程中臺車發生位移。 3.6 裂縫現象 采取以下措施可防止人為裂縫現象:(1)按照施工配合比拌制混凝土。(2)在混凝土振搗過程中振搗密實均勻,增加其防滲、抗壓能力。 4 結語 本文以遼寧某引水隧洞缺陷處理方案及預防措施為例,詳細介紹了隧洞試驗段缺陷產生的原因、處理方法及預防措施,為之后的隧洞襯砌質量提供了技術保障,在以后的隧洞襯砌施工中,大大減小了上述隧洞缺陷的出現,應用效果良好,得到了業主單位的首肯,為其他標段樹立了學習的榜樣,也為類似隧洞工程襯砌施工提供了一定的借鑒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