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溪3樁基礎專項安全施工方案復習(9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90910
2022-07-26
9頁
28.25KB
1、寧武高速公路A11合同段界溪3號大橋樁基礎專項安全施工方案一、工程概況界溪3號大橋位于政和縣東平鎮界溪村下氽自然村南側約300m,上部結構為PC連續-剛構T梁,左線中心樁號ZK166+945,930m,大橋長277米,右線中心樁號為YK166+935,930m,大橋長277m,最大大橋高約29.3m,下部結構采用柱式墩,大橋臺為柱式臺,樁基礎。大橋位屬丘陵地貌,跨越“U”字型山間溝谷,山谷兩側坡地較陡,自然坡度26-36度,坡地植被發育。二、施工工藝1、挖孔樁施工(1)施工順序平整場地放中樁(包括護樁)布置排水溝樁位頂上搭雨棚安裝提升設備修整出渣道路。(2)xx開挖及襯砌按襯砌處理挖深1m,安2、放模板,澆筑混凝土形成井圈,井圈上口(井臺座)高出周圍地面20-30cm以避免井口進水,開挖采用人工十字鎬,用人力絞車提升出渣,每開挖1米襯砌1米,襯砌厚度l5-25cm,具體厚度按照現場地質情況而定,當開挖中遇到巖石可采用風鉆或鑿巖機鉆炮眼小藥量電引爆的淺眼爆炸法施工,要在炮眼附近加強支護,防止震塌孔壁,爆破后再采用人工清鑿繼續開挖。(3)xx通風用鼓風機,通過50的塑料管不斷的將新鮮空氣運到孔底,中間停工再復工前將井底的空氣也要徹底抽換。每次爆破后應隨即進行通風排煙清孔。(4)排水孔內如滲水量不大,可以采用人工排水,當挖到樁底時,可在樁位的一角挖一個0.6m*0.5m*0.5m的集水坑,用3、潛水泵抽水,滲水較大應邊施工邊采用抽水坑抽水。(5)吊裝鋼筋籠及澆注樁身混凝土鋼筋籠的加工,吊裝,接長,與鉆孔灌注樁相同,根據不同的滲水量采取方法。樁孔內基本無水時,采用常規的砼澆筑方法。當孔內滲水較快,但還能快速抽干滲水的樁孔,采用簡易導管法施工。在樁基挖孔工作平臺上,搭設一高6m以上、支承1-2t重的工作架。三、人工挖孔安全技術管理人工挖孔樁內開挖條件差,強度大,施工隊伍疏于防范,容易防護措施不到位,致使施工過程中發生安全事故。1、人工挖孔的危險源及可能發生的事故高處墜落。地面作業人員或行人不慎掉入井底,孔內作業人員、檢查人員在上下孔過程中失衡或起升設備損壞而墜落。坍塌。孔壁土體或護壁與土4、體失衡坍塌。物體打擊。地面的工具、泥石、砂掉下或吊桶脫鉤、斷繩而墜入孔底,造成人員傷亡。中毒或窒息。孔內有毒氣體或含氧不足,在未進行充分通風置換的情況下進行下孔作業,引起中毒或窒息。透水或淹溺。由于地下水壓力大,以及施工措施不當引起樁內涌出大量水泥漿,孔內人員來不及躲避。觸電。因施工未嚴格按三相五線制布線,接線不規范,孔底照明不使用安全電壓,潛水泵抽水時人員未離開漏電造成事故。作業人員在使用機械設備時未遵守安全操作規程造成傷害。2、預防人工挖孔發生事故的措施(1)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戴好安全帽,佩帶相應勞動防護用品,特別是井下作業人員,必須穿好絕緣鞋。作業人員嚴禁穿拖鞋、高跟鞋、硬平底鞋和赤腳、赤5、膊及酒后上班。(2)每天上班前及施工中,配合項目部機電人員檢查提升機的保險防護裝置,確保完好無損,機具牢固可靠,發現問題及時向安全人員或機電人員報告,并在修復設備運行正常完好后方準施工。(3)澆注第一節護壁,應高出井沿20cm以上,厚度同護壁,主要起保護井口和防止物體滑落井內。(4)井口周圍2m范圍內不得堆放雜物,孔內運出的土石料堆放在2m范圍外,并及時清運出場,保持作業場所整潔。(5)井下有人作業時,井上人員不得擅自離開崗位,并隨時注意孔壁情況變化及井下人員作業情況,發現異常情況,立即幫助井下人員撤離至安全地帶,并報告項目部處理。(6)挖孔作業暫停施工時,應及時遮蓋或圍護。(7)井下作業人員6、在作業過程中應隨時注意井內的各種變化,如地下水、流沙、塌方、護壁變形等,及時報告項目部管理人員采取措施。(8)作業人員上下井時,必須乘坐自制專用安全乘人吊籠,不得隨意攀爬護壁和乘坐吊桶、吊繩等方式下井,以防造成高處墜落事故。自制乘坐專用安全乘人吊籠必須符合安全要求。(9)作業井口除提升設備底座外,其余空隙均用50mm厚以上的木板鋪蓋密封。(10)井內吊運土方或物料時,應采用穩定性好的雙耳圓形吊筐。上料不得超過吊筐容積的80%,重量不得超過40KG,不得使用單耳吊桶或吊筐,大塊石頭破碎后裝運。起吊時應保持垂直平穩、不準斜吊、過急和晃動,以免落物傷人。對于爆破后不易打碎的孤石,應用繩子拴好,并在井7、下人員上井后,井上人員才能起吊石頭。(11)每節挖孔進尺深度應根據實際土質和地下水位情況確定。一般土質情況較好,無地下水或地下水較少,土質干燥時,以每次進尺深度不超過0.5m-0.6m;當遇到流沙或流泥時,進尺深度應控制在不大于0.3m以內。如果地下水壓力較大,可采用降水,并用鋼筋護壁插下,然后再清孔綁鋼筋支模澆灌護壁。(12)人工挖孔應保證護壁混凝土設計厚度、同心度、直徑及垂直度。每挖一節就應及時綁鋼筋支模澆灌混凝土。護壁混凝土澆灌要周圍同步上升,振搗密實,待混凝土達到規定強度后方可拆模。挖孔進尺較深,不及時澆灌混凝土護壁混凝土或拆模過早,在水壓力作用下,容易造成塌方和護壁變形。(13)井底8、抽水時,孔內不得有人,孔內抽水設備應采用一機一閘一保險,電纜線不得有接頭,防水,且應架空敷設,不得承受外力,還應有防磨損、防潮濕、防斷的保護措施。末級電箱應裝有可靠的漏電和接零保護;漏電保護器的動作電流的動作時間應選用控制范圍為15MA和0.1S的型號。如遇水量較大,確須邊抽水邊挖的,應在項目經理部同意的情況下,井下人員也采取了足夠的安全防護,井上有專人監護設置專門保護電源時方可進行井下作業且井下作業人員時間不得超過1h。(14)孔內作業應采用不大于12V的安全電壓,100W的防水帶罩燈泡,防水絕緣引下進行照明。同時現場設置發電機,孔內設置安全礦燈或應急燈以備停電應急照明,以便井下人員能及時安9、全撤回地面。降壓變壓器采用隔離變壓器,并應按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設置專門的低壓配電箱,每臺變壓器供應燈數不超過5盞。(15)當孔挖深超過5m以上時,均應開始用壓力管引至井底進行送風。特別是有臭水、污泥和異味的井孔,下井作業前必須選用對井內送風1h以上,并用小動物進行檢測,確認無害后,方可進行下井作業。作業中必須連續送風,防止有害氣體中毒窒息事故發生。地面還須備有氧氣瓶等急救用品。(16)挖孔作業時,嚴禁作業人員在施工現場打鬧玩笑。當作業人員下班休息時,井口必須蓋好,并設置醒目的安全標志。(17)夜間一般禁止挖孔作業。如遇特殊情況需要加班作業時,必須經現場負責人同意,并有工長和安全員的現10、場指揮和進行安全技術監督檢查與技術指導。(18)挖孔過程中,一般禁止在孔內放炮。當遇有孤石、強風化或中風化巖層時,可在孔內進行松動爆破,由專業作業人員進行。一般孤石宜采用靜態爆破和鑿除方法處理。火藥爆破必須合理布孔,孔距、排距、深度和裝藥量須經過計算確定,以小藥量多次爆破為原則,盡量減小沖擊波,防止護壁受損。井口應用沙袋等作覆蓋,防止石渣飛出孔外。起爆方法宜采用電力起爆法。爆破時必須由專人統一指揮,停止孔內作業,待井下作業人員全部撤離井底回到地面安全范圍以外,確認安全后,才能起爆。(19)每天作業班組長必須將本班組挖孔作業過程中,孔內遇到的各種情況及機電設施運行狀態和作業人員的身體狀況、檢查發11、現的問題等認真填到人工挖孔樁作業班組日報表上,對存在的隱患問題在項目管理人員指導下進行整改。(20)高溫季節,項目必須做好防暑降溫工作,保證及時將茶水送到施工現場職工手中;盡量避免高溫時間作業,以防止中暑。(21)人工挖孔樁護壁成孔后,安裝鋼筋籠前,應先用驗孔器檢查護壁,對偏差較大的護壁,應先鑿除處理經常檢查驗收合格后方可吊放鋼筋籠,以免下放鋼筋籠出現卡籠現象。如采用井內綁扎鋼筋籠時,作業人員應系好安全帶;放插鋼筋籠應注意上下配合,做好通風排毒措施,確保安全作業。四、現場應急預案制定與響應1、施工現場成立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長由項目經理部經理擔任,成員由現場主要負責人、安全管理及生產管理等人員12、組成,建立安全值班制度,保證現場24小時有主要領導在場。2、現場配備應急救援所必須的設備和車輛,保證遇到突發事件時,能立即組織起及時、有效的救助工作。3、組織項目經理部所有人員進行安全救護培訓,使每名員工都具備現場救援救護的基本技能,能夠掌握各種受傷緊急救援處治辦法,如人工呼吸、緊急止血、骨折等的處治。定期進行應急救援演練,配備必要的救援器材和設備,包括擔架、急救箱、氧氣袋等。并進行經常性的維修、保養,保證應急救援正常運轉。4、現場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人員的具體分工和職責項目經理部經理擔任總指揮,對事故應急救援負責主持全面工作。管生產安全副經理對事故應急救援負責組織現場協調指揮工作。安全保衛科13、負責現場急救實施工作,對事故原因進行初步調查和上報,負責建立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監督檢查工作,并對應急救援人員定期進行培訓和業務指導工作。五、安全應急救護常識1、觸電緊急救護(1)口對口人工呼吸使病人仰臥,松解衣扣和腰帶,清除病人口腔內痰液、嘔吐物、血塊、泥土等,保持呼吸道通暢。救護人員一手將病人下頜托起,使其頭盡量后仰,將其口唇撐開,另一只手捏住病人的鼻孔,深吸一口氣,對住病人的口用力吹氣,然后立即離開病人口,同時松開捏鼻孔的手。吹氣力量要適中。(2)口對鼻人工呼吸病人因牙關緊閉或口部有外傷等原因,不能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可采用口對鼻人工呼吸,方法與口對口人工呼吸法基本相同,只是捏鼻改為捏口,14、對住鼻孔吹氣,吹氣量要大,時間要長。(3)胸外心臟按壓由于電擊、窒息及其他原因所致心博驟停時,應使用胸外心臟按壓法進行急救:讓病人仰臥在地上或硬板床上,救護人員跪或站于病人一側,面對病人,將右手掌置于病人胸骨下段向后壓向脊柱,隨后將手腕放松,每分鐘擠壓6080次。在進行胸外心臟按壓時,宜將病人頭放低以利靜脈血回流。若病人同時伴有呼吸停止,在進行心臟按壓同時,還應進行人工呼吸。單人搶救時,每按壓15次后吹氣2次,反復進行;雙人搶救時,每按壓5次后由另一個人吹氣1次,反復進行。2、碰撞傷緊急救護(1)手腳扭傷脫臼緊急救護扭傷后,不要試圖自己使關節復位或強行扭動受傷部位使其復原。扭傷后,立刻用冰袋或15、是盛放冰塊的塑料袋放在毛巾上局部冷敷及抬高患肢,以減少出血和減輕腫脹。發生脫臼時,要用固定物固定受傷部位,到醫院治療;沒有條件時,可用手帕、領帶、長筒襪、撕開的襯衫、雜志、樹枝、紙箱等替代。嚴重扭傷時,癥狀與骨折差不多,如果有懷疑,則應當作骨折處理,并盡快去醫院治療。3、骨折緊急救護初步檢查,包扎傷口。如果傷口出血,應先止血,然后包扎。妥善固定。固定傷骨可用木板、雜志、紙箱、傘等作支撐物。不要試圖自己扭動或復位,固定夾板應扶托整個傷肢。迅速而平穩地轉移。如果是脊柱等關鍵部位骨折,一定要保持患者的身體水平移動,不可彎腰、扭腰,使患者平躺在硬板床上,并且用大型急救車送醫院救治,不能用帆布、繩索等軟16、擔架運送。如果運送不當,可造成脊髓神經損傷,導致截癱,后果不堪設想。4、外傷緊急救護(1)切割傷緊急救護如果出血不多,可用創可貼或消毒過的紗布包扎。如果傷口很深,流出的血呈鮮紅色且流得很急,甚至往外噴,可判斷為動脈出血,必須把血管壓住(壓迫止血點),即壓住比傷口距離心臟更近部位動脈(止血點),進行止血。如果切割的器具不潔,為防止傷口感染,最好去醫院注射破傷風預防針和抗生素。如果手指或腳趾被切斷,應壓迫受傷的部位止血。傷口用無菌紗布或清潔棉布包扎,斷離的手指、腳趾也要包扎,立即送醫院進行手術。夏天最好將斷指(趾)放入冰桶內護送。冰塊不得直接觸及斷指(趾),以防凍傷。禁止用水或任何藥液浸泡處理,以17、免破壞再植條件。(2)穿刺傷緊急救護被鐵釘或木刺等銳器刺傷后,傷口若處理不好,很容易發生感染,嚴重的還會引起敗血癥或破傷風。所以無論多小的刺傷,不能慌張地用指甲去拔異物,而應使用消過毒的小鑷子等工具進行處理。刺傷深,容易傷及神經、內臟,刺入物不能隨意拔除,以防止大出血等意外情況。如果腸管等臟器脫出,不應在現場復位,可用潔凈的碗、盆等覆蓋后包扎,立即送醫院救治。5、灼傷現場急救技術灼傷是工業生產常見的損傷。它包括高溫(火焰、沸水、蒸汽、熱油、灼熱金屬)、化學物質(強酸、強堿)、電流(高壓電)及射線等引起的組織灼傷。熱灼傷。迅速離開致傷現場,衣服著火者,應立即臥倒在地上慢慢打滾或用水、大衣、雨衣等18、滅火,或立即將著火衣服脫去,切勿直接奔跑、呼喊,否則助長燃燒引起呼吸道燒傷,也不要用雙手撲火。沸水、蒸汽燙傷,應立即剪開衣袖、褲襪,然后將濕衣服、褲襪脫去,肢體可浸于冷水中以減輕疼痛,創面包扎。化學燒傷。強酸燒傷,立即用大量清水或35碳酸氫鈉液沖洗創面;強堿燒傷,用大量清水或12硼酸液沖洗創面;電灼傷。先搶救生命,再處理創面。燒傷創面保護,宜用敷料包扎,如無可用清潔床單、被單、衣物等包裹后轉送醫院。6、現場止血急救技術:(1)指壓止血法用手壓迫出血的血管上部(近心端)用力壓向骨方,以達到止血目的,指壓止血法適用于頭部、頸部和四肢的動脈出血。頭頂部出血。在傷側耳前,對準下頜耳屏上前方1.5厘米處19、用拇指壓迫頸淺動脈。顏面部出血。用拇指壓迫傷側下頜骨與咬肌前緣交界處的面動脈。頭面部、頸部出血。四個手指并攏對準頸部胸鎖乳突肌中斷內側,將頸總A壓向頸椎上,但不能同時壓迫兩側的頸總A,以免造成腦缺血壞死。肩部腋部出血。用四指壓迫同側鎖骨上窩,向下對準第一肋骨,壓住鎖骨下A。上臂出血。一手抬高患肢,另一手四個手指對準上臂中斷內側,將肱A壓于肱骨上。前臂出血。將患肢抬高,用四個手指壓在肘窩肱二頭肌內側的肱A末端。手掌出血。將患肢抬高,用兩手的拇指分別壓迫手腕部的尺、橈A。手指出血。將患肢抬高,用食指拇指分別壓迫手掌側的兩側的指A。大腿出血。在腹股溝中點稍上方,用雙手拇指向后用力壓股A。足部出血。用兩手拇指分別壓迫足背A和內踝與跟腱之間的脛后A。(2)屈肢加墊止血法當前臂或小腿出血時,可在肘窩、窩內放以紗布墊、棉衣團或毛巾、衣物等物品,屈曲關節,用三角巾作8字形固定,但有骨折或關節錯位者不能使用。(3)繞緊止血法把三角巾折成帶性,打一個活結,取一根小棒穿在帶性外側繞緊,將繞緊后小棒插在活結小圈內固定。 9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