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東環路中橋施工交通組織方案-副本(10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91063
2022-07-26
10頁
354.84KB
1、跨東環路中橋施工交通組織方案1、編制目的及依據1.1 編制目的為科學、合理地組織好跨260 省道中橋工程的施工,加強施工現場管理,保證施工質量,正確處理好工程施工與交通運行的關系,最大程度地降低工程施工對交通運行的影響,確保工程施工有序進行,特編制本方案。1.2 編制依據(1)、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2)、交通標志和標線(GB5768-1999)(3)、施工圖、設計文件(4)、山東省交通廳【2011】魯路路-函 7 號文件2、工程概況跨東環路中橋主要為新增二線跨越S260省道而設,與營業邯濟鐵路平行,線間距11.0m,橋梁鐵路中心里程為K101+343.6,孔跨布置 1-16m+2-22、0m+1-16m 梁式橋,凈高 5.0m。中橋橫跨 S260省道,與S260 省路斜交角為7751,基礎采用樁基礎,橋墩臺采用定型鋼模板澆筑。鐵路與260 省道平面和立面布置形式見上圖。3、施工組織及工期安排3.1 施工組織機構為加強施工現場的管理,跨 260 省道中橋施工專門成立施工管理機構,具體機構及管理人員如下所示:3.2 主要機械設備設 備 名 稱規格單位數量備注水泵臺3 反循環鉆機臺1 吊車16T 臺1 振動棒個6 柴油發電機300KW 臺1 切割機QZ10 臺1 鋼筋彎曲機WZ10 臺1 計劃部物資部項目經理:項目書記:項目總工:主管副經理:安質部辦公室架子隊隊長工程部架子隊技術挖3、掘機PC200 臺1 砼運輸車臺5 3.3 總體施工方案及部署本橋橋上線路與既有線線間距11.0m,為新建橋,全橋屬臨近營業線 C類施工,均在天窗點外完成。樁基、承臺和臺身施工采用多作業面組織平行流水的方式進行,簡支T梁最后全線統一架設。本橋樁基均為摩擦樁,根據地質情況,鉆孔樁采用回旋鉆反循環成孔,擬投入 2 臺回旋鉆機。鋼筋籠骨架在鋼筋加工場地分節制作,平板車運至現場,利用汽車吊配合吊裝就位;導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混凝土采用集中拌和,混凝土罐車運輸。承臺基坑采用挖掘機開挖,人工清底,風鎬配合人工鑿除樁頭。承臺開挖影響既有路基和260省道穩定,采用鋼板樁對靠近公路側基坑進行防護。基底設匯水溝及4、集水井抽排基坑集水,集水井設在遠離既有線側。模板采用組合式鋼模板拼裝,承臺鋼筋在鋼筋加工廠集中加工后運至現場,人工基坑內綁扎,混凝土采用溜槽輸送,插入式振搗器振搗,混凝土采用集中拌和,混凝土罐車運輸。3.4 工期安排本橋計劃于 2011 年 9 月 1 日開工,2011 年 11 月 2 日完工,工期 62 天。施工項目起止日期所用時間(天)施工準備2011 年 9 月 1 日2011年 9 月 3 日3 2#墩樁基施工2011 年 9 月 4 日2011年 9 月 8 日5 2#墩承臺施工2011 年 9 月 9 日2011年 9 月 14日6 2#墩身施工2011 年 9 月 15 日205、11年 9 月 24 日10 1#墩樁基施工2011 年 9 月 9 日2011年 9 月 13日5 1#墩承臺施工2011 年 9 月 25 日2011年 9 月 29 日11 1#墩墩身施工2011 年 9 月 30 日2011年 10月 9 日10 3#墩樁基施工2011 年 9 月 14 日2011年 9 月 18 日5 3#墩承臺施工2011年 10月 10 日2011年 10 月 16日6 3#墩墩身施工2011 年 10 月 17 日2011年 5月 26 日11 臺防護樁施工2011 年 9 月 1 日2011年 9 月 5 日5 臺樁基施工2011 年 9 月 6 日20116、年 9 月 10日5 臺承臺施工2011年 10月 17 日2011年 10 月 22日10 臺身施工2011 年 10 月 23 日2011年 11月 2 日10 臺防護樁防護2011 年 9 月 1 日2011年 9 月 5 日5 臺樁基施工2011 年 9 月 6 日2011年 9 月 10日5 臺承臺施工2011年 10月 17 日2011年 10 月 22日10 臺身施工2011 年 10 月 23 日2011年 11月 2 日10 4、交通組織及方案4.1 公路防護方案新建中橋墩位于260 省道中央分隔帶上,基礎及橋墩施工時需將兩側道路半幅封閉,改成單車道通過,前后800米設置交通7、警示牌,并設置線性誘導標識。后附圖4.2 簽訂安全協議施工前,與公司安管部、建設指揮部安質部、維修段、公路管理部門簽訂安全協議,接收相關部門安全監督。4.3 安全技術交底施工前,請聊城市公路局對我項目部實施的公路安全防護方案進行監督指導,提高對既有公路施工安全意識,確保行車安全。4.4 排水溝恢復橋梁施工完成后及時恢復改移后的排水溝。恢復施工工作嚴格按照公路道路工程施工技術規范操作。承臺基坑采用三七灰土分層回填夯實。按照既有水溝標準,采用預制混凝土塊進行水溝恢復,預制水溝拼裝用水泥砂漿勾縫。保證水溝排水通暢。4.5 道路恢復橋梁施工完成后及時恢復原有道路,恢復施工工作按照公路道路工程施工技術規8、范操作。按照既有道路標準,采用相同填料進行基坑回填,瀝青鋪設路面,恢復原有道路標準,保證道路暢通。5、公路安全防護方案5.1 因線下車流量較大,必須保證行車暢通,所以采取上下行車道半幅均半幅封閉的方式,安裝錐形防撞桶,警示牌、提示牌(反光漆)、警示燈(夜間用),施工現場設置防撞標志,以引導車流的行駛方向,由專人拿旗子現場指揮。如遇大霧天氣確保24 小時有人防護,指揮過往車輛安全行駛,杜絕交通事故在施工現場發生。5.2 施工安全及交通安全措施(1)作業人進場前,必須學習現場的安全規定,遵守本單位制定的規章制度和道路交通安全規定。(2)現場施工管理人員和專職安全員要依據現場施工情況及時進行各項安全9、技術交底。(3)作業人員上崗前必須嚴格執行入場安全教育培訓考核,對有關安全規范進行培訓,教育作業人員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提高安全意識。(4)施工前按照本方案提前設置施工安全防護措施,及時落實各項安全防護措施。嚴格執行安全生產檢查制度。(5)施工現場不得隨意拆除和破壞各項安全防護設施,必須拆除時,需得到安全人員的允許,作業結束必須立即復原上述裝置。(6)施工期間安排專人進行晝夜防護,確保施工安全,進入公路的施工人員必須穿戴有警示標志的反光背心。(7)請聊城市公路局對我部公路安全防護警示牌、限速牌、防撞桶、路標燈安裝技術進行指導。6、應急預案(1)為了在東環路中橋跨260 省道施工時避免發10、生高空墜落、觸電、交通事故,遵循“保護人員安全優先,防止和控制事故的蔓延為主;統一指揮、分級負責、區域為主、單位自救與社會救援相結合”的原則。為達到控制事故,有效地搶救傷員,減少事故損失,防止事故擴大,中鐵二十一局邯濟鐵路第一項目部特制定相應施工救援預案。(2)本應急預案適用范圍:當發現基坑邊坡坍塌、模板跨塌、腳手架跨塌、自然災害事故、橋梁施工發生高空墜落事故及發生交通事故。出現報警時,迅速采取應急措施、啟動應急預案,確保工地人員生命及財產安全。(3)應急預案組織:成立重大事故應急救援領導組,負責應急預案的實施。(4)應急救援指揮組:組長:副組長:成員:跨東環路中橋墩施工段應在施工現場儲備足夠11、的應急救援物資。當發生安全緊急情況時,在應急救援指揮組組長發布啟動本應急預案,各成員要無條件地服從本應急救援指揮組的安排,立即投入到應急救援的行列。(5)事故報告5.1 事故報告原則事故單位應遵循“迅速、準確”的原則,在第一時間內上報重大事故情況。5.2 緊急通訊聯絡緊急報警電話 110 緊急救援消防電話 119 急救中心電話 120 應急救援領導組辦公室電話5.3 事故報告程序事故單位發生重大事故后應立即向應急救援指揮組辦公室報告,報告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和簡要情況,并隨時報告后續情況。同時根據實際情況判斷是否要求與110、120、119 聯系增援。5.4事故應急救援辦公室接報后應立即報告應12、急救援指揮組組長,組長接報后應立即下達啟動應急預案命令,指揮有關部門人員趕赴事故現場,勘察事故情況,通知相關部門就近調動搶險隊伍、機械設備實施應急救援。啟動應急救援預案(在實施應急預案的同時要判斷是否應要求啟動上一級應急救援預案)同時應向上級主管部門或主管領導匯報。5.5 報告內容5.5.1 事故發生時間、地點、事故類別、人員傷亡情況。5.5.2 事故發生的簡要經過,險情的基本情況。5.5.3 原因的初步分析。5.5.4 已采取的救援措施。5.6 事故現場應急救護5.6.1 施工發生人員傷亡事故上報應急救援指揮組的同時,應組織有一定救護常識的人員對受傷人員進行現場急救(人工呼吸、心臟擠壓等心肺13、復蘇措施)或護送傷員去醫院救治,一定要保證第一時間救治及時,避免不必要的傷亡。5.6.2 如果受傷、被困人員在救護人員不宜救護的位置,可以在采取救護的同時,撥打“119”請求武警消防隊員來救護受傷、被困人員。6.各專業處置組根據事故現場情況及應急救援指揮組職責,按照本“預案”“應急組織、機構與職責”中各專業處置組的職責要求,迅速組織力量展開工作。7.應急結束應急救援指揮組應根據救援處置進展情況,在確定沒有被困人員、傷亡人員已轉移和事故現場已穩定的情況下,由經理宣布應急狀態結束。7.后期處置7.1 善后處理由善后處理組按照職責工作內容進行妥善處理。7.2 調查、總結由事故調查組按照職責工作內容進14、行調查處理,并寫出書面總結材料上報。8、宣傳教育根據集團公司的相關要求,懸灌施工必須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預防重大事故有關知識的宣傳教育,提高預防事故的意識和防范能力,積極組織應急預案培訓,使參加救援的人員熟悉掌握應急預案中應承擔的責任和救援工作程序,要經常檢查應急預案設施、設備、物資等應急資源的準備情況,提高防范能力和應急反應能力。9、演練重大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每半年應演練一次,通過演練(桌面演練、功能演練、全面演習)檢查應急人員對應急預案、程序了解程度,及時發現應急工作程序和應急準備中的不足,增強應急小組及人員之間的配合和協調能力,確保預案一旦啟動,能及時有序地展開救援。特殊情況的處置:1、15、由 260 省道管理處與項目部應密切合作、科學組織施工、加強施工路段管理、快速處理交通事故和突發事件、保障高速公路安全暢通。2、在雨、霧天氣影響高速公路車輛行駛時,雙方應及時溝通、確保安全并及時協調建設施工單位采取相應的安全保通措施。3、遇到公路警衛任務,冠縣公安交通警察支隊應提前通知建設施工單位進行妥善安排。4、項目部應及時將施工進度和工程狀況向交警和路政部門通報,發現隱患及時處理,確保260省道的安全暢通。5、公安交通警察支隊、公路路政管理總隊及時處理臨時的交通事故和突發事件。6、260 省道管理處應配置專人負責橋梁施工路段配合工作,并應隨時將橋梁施工進展情況向交警、路政部門通告。后附圖:16、1、新建 K101+K343.54中橋影響 260 省道平面示意圖2、1、3 號橋墩施工封閉道路平面示意圖3、2 號橋墩施工封閉道路平面示意圖4、施工點位置圖5、半幅封閉防護示意圖目錄1、編制目的及依據.1 1.1 編制目的.1 1.2 編制依據.1 2、工程概況.1 3、施工組織及工期安排.2 3.1 施工組織機構.2 3.2 主要機械設備.2 3.3 總體施工方案及部署.3 4、交通組織及方案.4 4.1 公路防護方案.4 4.2 簽訂安全協議.4 4.3 安全技術交底.4 4.4 排水溝恢復.4 4.5 道路恢復.4 5、公路安全防護方案.4 6、應急預案.5 7.后期處置.8 7.1 善后處理.8 7.2 調查、總結.8 8、宣傳教育.89、演練.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