祿苑施工測量方案(4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91394
2022-07-26
4頁
38.66KB
1、施工測量方案一、工程概況襄汾悅榮園居住小區項目,場地位于襄汾縣觀象路北側,濱河西路東側,文化街西側、堯風四街南側,交通十分便利。該項目共有1833 層住宅樓10幢,14層商業配套用房10幢,設地下車庫(含人防工程)一層;13層幼兒園一所。場地南北長約362m、東西寬約 248m,總用地面積 81686.34m2,合 122.5畝。本工程為板式一類高層住宅樓,地下二層,地上三十層.地上建筑總高度為96.6M,室內外高差-0.75M,0.000相對于絕對標高 784.57M。建筑外形尺寸為81.25X18.9M。A-1#樓工程建筑總面積43539.76m2。其中地上建筑面積40716.19 m2,2、地下建筑面積 2823.57m2。二、編制依據1、襄汾悅榮園8#住宅樓施工圖紙。2、施工組織總設計及地下室施工圖。三、測量準備1、甲方提供樁基礎施工單位實測放線資料,報設計院認可文件。2、人員配備:每棟配備從事測量放線工作中級工2 名。3、儀器配備儀器經過檢定合格方可使用。名稱型號數量用途全站儀GTS-701 1 臺控制網測量及驗線激光經緯儀DJJ2-2 2 臺軸線投測水準儀DS3 2 臺高程控制、沉降觀測另外:鋼卷尺 50m,塔尺、對講機、計算器等若干輔助工具。四、測量方案1、工程定位:根據襄汾悅榮園 8#住宅樓施工圖紙及地下室施工圖,另外樁基施工單位移交的實測資料,經設計院業主認可后開始襄3、汾悅榮園8#住宅樓結構設計定位依據。在開工后由建設單位、監理單位和施工單位一同進行復驗,確認無誤以后,三方簽字。施工單位根據工程的性質,平面控制網和測定的樁點,將樁點引至即將開挖的基坑 3m 以外加以保護,定位交接樁必須填寫交接樁記錄表,存入工程技術檔案。2、標樁保護:標樁點安設在基坑3m 以外,為確保測量工作的順利和方便施工,由現場測量負責人對標樁加以保護,永久性的樁一定要設置牢固,并設明顯的標志,注明“測量標樁,注意保護”字樣,必要地方加設護樁。施工范圍內需要搭設臨時建筑物或堆放材料時,要現場量員商量,以免損壞測量標樁或影響測量視線。3、制定軸線控制網:據襄汾悅榮園 8#住宅樓圖紙設計軸線4、控制網點,如圖:綠苑小區樓基礎放線示意圖1、22、47、A、G 做永久軸線控制樁。1 軸向東 1m,22、47 軸向西 1m,做南北控制線,A 軸向北 1m,G 軸向南 1m,作東西向控制線。為了加快施工進度,保證各工種錯開工作,互不影響,將施工流水段劃分細化如下:墻體地下劃分 2 段,地上分為 4 段,頂板劃分為 2 段。各軸線以下每軸線用激光經緯儀DJJ-2 投測。基礎施工時,采用通試法,激光經緯儀直接將四大角主控軸線引到基槽,底版,-2F 層墻體上,-1F 層墻體上,最后投在首層底板上做“#”字線鈄測控制網點,并依據主軸線測放細部軸線,墻邊線 300mm(大木模板),墻 200mm(大鋼5、模)控制線的控制線。0.000 上部分用鉛垂儀或帶彎激光經緯儀豎向投測。4、平面高層點:由建設單位從市政道路水準點引測,三方復核后水準點為783.114。5、樓層平面放線及標高遞:高層建筑主體工程的軸線控制采用內控法和標高引測采用懸吊鋼尺法。軸線控制和標高引測依據為已測量的平面控制網和高層控制網。使用水準儀校核標高傳遞,使用經緯儀校核軸線投測。I 首層地面放線前需要校核控制主軸線,合格后方可向上層施工面投測。“井”字線投測施工層面后再次校核,閉合后方可進行細部軸線測設。采用“內控法”及“天頂投測法”。在首層地面上設置8 個軸線網控制點(a,b,c,d,e,f,g,h)控制點均成直線型,此8 個6、控制點預埋 100*100 厚 8mm 鐵板,背焊直徑 10帶鉤鋼筋,并刻“+”線。上一層樓板澆砼前在8 個控制點預留 200*200木盒(平時蓋住,測量時打開)。施工層樓面澆完后,一人在頂上放線接靶,下面測量人利用鉛垂線或帶彎管激光經緯儀天頂投測,向下對中8 個控制點(a,b,c,d,e,f,g,h)“+”線,用水平度 00、900、1800、2700 四個方向投測四點,四點對角線的交點,即得施工層一個軸線投測點a1,以此類推的各投測點經經檢查精度要求后再恢復軸線。然后把激光經緯儀架到a1、b1、c1、d1、e1、f1、g1、h1,校核閉合后向施工層投測軸線和控制網,隨后彈主軸線、墻邊線、墻7、 300mm(大木模板),墻 200MM(大鋼模)控制線。由于本工程三十層層高,為了減少測量軸線偏差,在十層,二十層,重復設軸線控制網點,方法同首層。各樓層平面細部軸線,剪力墻控制軸線做為檢查結構澆注質量和以后二次結構的施工依據。室內裝飾面施工時,平面控制以結構施工控制線為依據,標高控制引測建筑+0.5m 標高線,要求交圈閉合,誤差也限制范圍頂。外墻壁飾面手工時,以外門窗洞口,四角上下貫通控制線為準,彈出方格網控制線。ii.高程傳遞高程(標高)傳遞,采用懸吊鋼尺法,根據建設單位從市政道路水準點引測。先測首層+0.50M 標高線分別向上傳遞到施工層。傳遞抄測結構+0.5m 控制點,以供結構施工標8、高控制,且必須校對無誤。每次傳遞都從首層開始,當大于50m 時,在中間重做高層點,以后再從新高層點上量取。高程傳遞誤差必須不大于 3mm(總高度小于 50mm)。6、變形與沉降觀測由于基坑開挖或降水有可能引起施工現場附近的建筑物變形或沉陷,設立臨時沉降觀察點,通過觀察井與抽水井水位差距,以便采取回灌措施。1 永久性水準點設置:根據建設單位從市政道路水準點引測。2 觀察點布置:本樓的墻體外側四個角、大轉角處及外墻每 1015m 處。3 標志方式:墻體標志,標志立尺部分加工成半球型明顯突點,并涂上防腐劑標志埋設應避開雨水管。4 施測精度:參照永久性觀測點,根據所選定的測站高差中誤差作為精度要求施測。5 施工階段觀測周期及時間:基礎底版施工時,在室內進行觀測點埋設,測初讀數并記錄,沉降觀察位置圖(見附圖)。6 地下結構完成后將測定上移出 0.000上 50 公分處,向上結構施工每 4 層測一次,并記錄,結構封頂及裝修完畢各測一次記錄,然后交給建設單位觀測。7 建筑物使用階段的觀測:應視地基土類型和沉降速度大小而定。一般在第一年觀測 34 次,第二年 23 次,第三年后每年1 次,直至穩定為止。8 測量資料:沉降觀測數據填進沉降觀測表(附沉降觀測表)。7、竣工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