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定30mT型梁安裝扒桿施工方案100T(8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91411
2022-07-26
7頁
77KB
1、省道S211復建公路(長河壩水電站樞紐區段)野壩1#、2#大橋T梁架設方案 中水十四局集團長河壩水電站項目部二八年七月二十八日30mT型梁雙吊魚法架設施工方案一、工程概況 省道S211復建公路野壩2#大橋全橋長約120米,單幅建造,橋型結構設計為4孔30mT型梁,共有28片箱型梁,其邊梁8片,安裝重量為89T;中梁20片,安裝重量為96T。同時綜合施工的可行性與經濟性,施工方案經過反復論證和比選,最后確定整座橋的梁體安裝采用扒桿雙吊魚法架設的施工方案。二、扒桿結構性能及原理簡介1、人字扒桿結構:采用角鋼焊制成,扒桿高18米分三節。節頭間采用24mm螺絲連接。上下節為大小頭,由4根6米長90902、10角鋼和416根60606角鋼焊制成。中間節上下尺寸都為75cm,4根6米長10010010角鋼和414根13635角鋼焊制。左右扒桿頂上各項留120,以便于安裝滑車組。 2、性能:人字扒桿可架設30m以下的箱型梁、T型梁和空心板梁,橋幅寬度不限,適用任何曲線半徑的橋梁。其技術參數為:適用跨徑30米;額定起重量為100T;最大縱坡5%,橫坡4%;有效起升高度2米;卷揚機起升速度1m/min;工作風力4級以下;非工作風力6級;架設30T型,總裝機電容量40KW,總重量為35噸。3、工作原理:雙人字扒桿各放置在需架設梁跨的蓋梁上,利用設置的前后纜風繩固定,前后釣鉤共同起吊梁體前端,前鉤做為導向后3、鉤承重,隨著前后卷揚機的緊、放,逐漸轉變為后鉤導向前鉤承重,然后將后鉤脫掉起吊梁體后端,將梁體最后就位的工作原理。三、勞動力安排 (共計12人)1、架橋總指揮: 1人;2、現場指揮:1人;3、技術負責人:1人;4、專職安全員:1人;5、卷揚機操作手:2人;6、前臺組:2人;7、后臺組:2人;8、移、運梁組:2人;四、架設施工組織機構框圖施工總負責:人 專職安全員:技術負責:現場指揮:卷揚機操作手司機:翁光軍、李來全移、運梁組:翁民軍、馮昌月后臺組: 羅紹強、李來全 前臺組:翁光龍、羅顯輝 五、進度安排 (按照工地實際情況合理安排進度) 六、扒桿架設施工程序1、扒桿的組裝纜風繩的設置:人字扒桿的4、后纜風采用兩條28mm鋼絲繩;因為前纜風吊重時沒有很大拉力,所以前纜風采用22mm鋼絲繩。 地錨的設置:利用大橋橋墩樁頭作為前纜風繩地錨,后纜風繩地錨采用挖埋鋼木地錨作為人字扒桿架前纜風地錨。待第一孔吊裝后,利用梁體作為人字扒桿架后纜風地錨。扒桿的組裝:采用24mm高強度螺栓連接,人字扒桿頂部采用鋼絲繩捆綁。卷揚機的固定:卷揚機吊裝是主要起重機具,施工時配備4臺5T慢速卷揚機,二臺用于扒桿上起吊,一臺用于牽引梁從預制場到橋位;卷揚機采用地錨固定。滑輪組的安裝:采用50T(7輪)滑輪組共兩組,用于吊梁起重作業。后扒桿的豎立:將固定好前后纜風繩的前后扒桿放置到橋臺處,先將后扒桿底部固定,用鋼絲繩將5、后人字扒桿的兩單扒桿底部固定距離約為4m,通過輔助扒桿拉起鋼索,使扒桿的頂部拉起立直,然后調整到喂梁位置。前扒桿的過孔及豎立:從前面第二個橋墩把鋼索拉到前扒桿的底部、拉緊鋼索,邊調整鋼索將前扒桿吊至前方橋墩上,扒桿縱移過孔完成。前扒桿的豎立同后扒桿方法相同。扒桿的橫移:扒桿左右橫移采用齒條式千斤頂起重復移動。人員的過孔:采用鋼絲繩貫穿全橋,利用鋼筋吊籃配以5T單滑車在人力牽引下完成人員過孔作業。2、梁場起梁:在預留的起梁孔位置放置2臺50T液壓千斤,利用油泵同時操作兩臺50T液壓千斤進行單端起梁作業;油頂接觸起梁部位要鋪設5cm的木板來保護梁體;起梁前要對起重設備進行全面檢查,以檢驗起重設備的6、可靠性,然后正式起梁以確保人員和設備安全。做到平穩過渡、安全就位到滾筒船板上。梁體兩端兩側均用圓木斜撐支護。如遇4級以上大風時,不準安排起梁工作。3、梁體的運輸: 梁底采用木制托板保護梁體,鋪設方木做為梁體的橫移和縱移運梁道,采用中間設置滾杠卷揚機牽引的拖拽方法進行梁體的橫移和縱移作業:設置運梁小組,實行組長負責制。在預制梁廠用油壓千斤頂將梁體放置到滾筒船板上,支撐綁固,并進行檢查。運梁人員注意觀察牽引鋼絲繩與運梁道路必須保持平行,在彎道行使時要注意改變牽引方向,及時松、緊手拉倒鏈,杜絕斜拉運行,防患于未然。利用5T慢速卷揚機(設置一個動滑輪)牽引梁體的方法將梁體牽引到橋臺處。 4、喂梁、起梁7、橫移、落梁扒桿中心于運梁中心線重合,運梁滾筒船板將梁體前端喂至扒桿正下方。前、后兩個人字扒桿的吊勾同時起吊梁的前端,卸掉梁下的木制拖板,使梁離開地面,梁端水平。啟動前扒桿的卷揚機,同時放松后扒桿的卷揚機,前面人字扒桿的吊勾進,后面人字扒桿的吊勾放松,使梁緩慢前移。 梁接近前墩時(距設計位置約2m)在梁后端設拉索控制固定梁體,后滾筒船板退出,后面人字扒桿的吊勾移至梁后端,把梁吊起;控制梁體拉索的控制力使梁就位到縱向設計準確位置,卷揚機同時下落,使梁底距支座1020cm處,運用手動葫蘆橫移梁端,使梁到達橫向設計位置,使梁中心對準支座中心落梁,安裝就位。臨時固定:單片梁就位后應用圓木及時支撐,手拉8、倒鏈固定梁體,第二片梁同樣用吊魚法吊過就位。兩片梁就位后需及時進行橫隔板連接鋼筋、鋼板的焊接作業以及前、后梁體鋼筋的焊接作業。該孔梁鋪完后,拆除后面的人字扒桿進行過孔作業并移到前墩,開始下一孔梁體安裝。每架完一孔,測量校核后立即實施橫隔板濕接縫作業,每架完一聯,即進行封端固結。并進行墩頂連接。安裝橫隔板模板時,底模板采用吊拉法,側模可設拉桿固定,拉桿可使用金屬線代替。5、人字扒桿的移動過墩: 由前扒桿卷拉鋼索,使后扒桿裝到重型平車上,牽引鋼索,移到前扒桿為止。 固定扒桿后底部,卷動鋼絲繩,使后扒桿拉直,并拉緊控制索。 從前面第二個橋墩把鋼索拉到前扒桿的底部、拉緊鋼索,邊調整鋼索將前扒桿吊至前方9、橋墩上。 把前扒桿底部固定,通過輔助扒桿拉起鋼索,使扒桿B的頂部拉起立直,拉梁控制索(雙纜)則縱移完成。 扒桿最初的安裝準備工作與以上操作處相同。 監理工程師認可七、質量控制流程圖 不合格合格工序驗收下一工序施工質檢專檢班組自檢測量放樣技術交底 八、機械工具1、18m人字扒桿一套;2、5T慢速卷揚機4臺; 4、50T(8輪)滑輪組兩組;5T單輪滑車10個,8T單輪滑車4個。5、鋼絲繩:28mm(619+1)300米;22mm(619+1)300米;19mm(637+1)1600米;6、YQ-50液壓泵站一臺。九、鋼絲繩注意事項在使用前應作詳細檢查,包括鋼絲繩的直徑,長度,有無斷絲、磨損情況等。10、鋼絲繩在使用中不得超負荷,不能使鋼絲產生錯角曲折,在起重時不能急速升降運行及急剎車,以免產生巨大沖擊荷載。鋼絲繩末端與吊鋼步環等聯結時應使用騎馬式。鋼絲繩卡子、連拉卡子使用數量和間隔應滿足要求。為確保安全,便于起重繩的檢查,可在鋼絲繩最后一個卡子后面間距500mm以上,外加設一保險卡子。發現鋼絲繩滑動,要全面檢查,并立即采取適當措施處理。 十、架梁安全防護措施1、全體職工必須進行崗前安全教育,持證上崗,規范作業,設置醒目安全標志,制定切實可行的安全措施,做到令行禁止;2、運梁時走行道路必須滿足施工設計的要求; 3、 設置專職安全員,負責整個架梁工作的安全。前、后臺及運梁組的組長為兼職安全員,配11、合好本崗位的安全工作;4、吊裝第一孔梁時,為保證前、后兩個人字扒桿的吊勾同時起吊,必須指派有起重經驗的人員在現場統一指揮;5、卷揚機操作人員必須服從現場指揮員的操作指令,并高度集中注意力;6、在梁的橫移就位過程中,梁體的橫移速度應保持緩慢,千萬不能操之過急;7、必須派專人盯守纜風繩,發現較大幅度的擺動時,應及時提醒指揮人員注意;8、所有現場施工人員必須戴安全帽,高空作業人員還須配帶必要的防護設備; 9、卷揚機司機和機修工配合安全員作好機電設備正常運轉,作好安全工作; 10、工人工作期間禁止喝酒、嬉鬧;11、閑雜人員禁止進入施工現場;12、雨、雪、五級以上大風以及夜間均不安排架梁。 二八年七月二十八日6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2-21
13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