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橋臺過渡段施工方案(9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91727
2022-07-26
9頁
358.50KB
1、路橋(涵)過渡段施工方案一、 編制依據:1、路基施工總說明圖2、路基工程設計與施工參考圖集大樣詳圖3、客運專線鐵路路基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暫行標準4、客運專線鐵路路基工程施工技術指南二、 工程概況:本管段內路橋(涵)過渡段共9處,分別在DK20+521.23前接蔡家邊特大橋、DK21+845.975后接七鄉河特大橋、DK20+602框架涵、DK20+741框架小橋、DK20+899框架涵、DK21+446框架涵、DK21+692框架涵、DK23+525.515前接七鄉河特大橋、后接DK23+799.73后接龍潭特大橋。二、適用范圍:本施工方案適用于中鐵四局滬寧城際鐵路工程站前I標項目部五工區。三、2、過渡段設置形式及技術要求:1、路橋(涵)過渡段序號里程結構形式長度與線路夾角涵頂距路肩高度2m或2m備注1DK20+602(涵)框架34.31552m2DK20+741(橋)框架14.0902m3DK20+899(涵)框架16.06902m4DK21+446(涵)框架16.62752m5DK21+692(涵)框架17.06902m路涵(橋)過渡段 當涵頂距路肩高度小于2.0m時,涵頂填筑級配碎石,并按基床表層壓實指標控制。過渡段填筑級配碎石技術標準為K30150Mpa/m,空隙率n28%,動態變形模量Evd50Mpa。過渡段基坑回填C15混凝土和級配碎石摻5%水泥(級配碎石填筑至基床表層)并用3、小型平板振動機壓實。基坑回填到原地面平整后,用振動碾壓機碾壓密實。橫向構筑物及兩側各不小于20m范圍內基床表層采用級配碎石摻入5%水泥填筑。路涵過渡段兩側過渡段必須對稱填筑,并與相鄰路堤同步施工,涵背兩端大型壓路機能碾壓到的部位采用大型壓路機碾壓,大型壓路機碾壓不到時,采用小型振動壓實設備進行壓實。當靠近結構物的部位尚應橫向碾壓,涵頂部料不足1m時不得用大型壓路機碾壓。大樣圖如下:當涵頂距路肩高度于2.0m時,涵頂填筑A、B填料,并按基床底層壓實指標控制。過渡段填筑級配碎石技術標準為K30150Mpa/m,空隙率n28%,動態變形模量Evd50Mpa。過渡段基坑回填C15混凝土和級配碎石摻5%4、水泥用小型平板振動機壓實。基坑回填到原地面平整后,用振動碾壓機碾壓密實。橫向構筑物及兩側各不小于20m范圍內基床表層采用級配碎石摻入5%水泥填筑。路涵過渡段兩側過渡段必須對稱填筑,并與相鄰路堤同步施工,涵背兩端大型壓路機能碾壓到的部位采用大型壓路機碾壓,大型壓路機碾壓不到時,采用小型振動壓實設備進行壓實。當靠近結構物的部位尚應橫向碾壓,涵頂部填料不足1m時不得用大型壓路機碾壓。大樣圖如下: 當涵洞軸線與線路中線斜交時,采用級配碎石填筑摻5%水泥斜交三角形部分 然 后按要求設置過渡段,使級配碎石與路堤填料間接觸面與線路走向正交。路涵過渡段平面圖如下:路堤橋臺過渡段與橋臺連接處設置倒梯形過渡段,過5、渡段長度:L=a+(H+h1)*n(a:為常數,不小于5米;H為填土高度,h1為基床表層厚度,n=25),且不小于20m,過渡段采用摻5%普通硅酸鹽水泥的級配碎石分層填筑。倒梯形斜邊坡率不宜陡于1:2,根據臺后地形條件最緩可取1:5;填筑壓實標準應滿足K30150Mpa/m,空隙率n28%,動態變形模量Evd50Mpa。并在路基與橋臺結合部設置寬10cm帶排水槽的滲水墻,滲水墻采用無砂混凝土塊砌筑,混凝土塊長30cm,厚10cm,寬15cm。在滲水墻底部設直徑=10cm滲水管將滲流水排出路基以外,過渡段橋臺基坑應以混凝土回填或以碎石分層填筑并用小型平板振動機壓實。橋臺后2m范圍外大型壓路機能碾6、壓到的部位應采用大型壓路機碾壓,大型壓路機碾壓不到的部位及橋臺后2m范圍內應采用小型振動壓實設備進行壓實路堤與橋臺連接處設置倒梯形過渡段, 路橋過渡段大樣圖如下:四、過渡段級配碎石施工工藝1、滿足三區段要求:攪拌運輸、攤鋪碾壓、檢測整修。同時滿足八流程工藝:測量放樣、拌和、運輸、攤鋪、碾壓、檢測、修整、養護。2、廠拌法級配碎石混合料生產原材料質量控制集料:對購進的粗集料按規定頻率、方法取樣進行試驗,確認其級配、壓碎值、有機物和硫酸鹽含量是否滿足技術規范要求。碎石的壓碎值不大于10;有機質含量不大于2。水:水應潔凈,不含有害物質。混合料組成設計:現場試驗時,按照試配改進確定的程序進行配合比試驗,7、并最終確定合理的級配碎石配合比。級配碎石混合料試拌和根據試驗室確定的級配碎石配合比進行試拌。試拌前檢驗確認拌和站計量設備的精度和可靠性,并進行歸零較核;檢測集料實際含水量。在混合料拌和過程中嚴格按照試驗配合比投料,以便驗證設計配合比的可靠性。試拌混合料作一組試件,以檢驗試驗室配合比的可行性。此項工作在正式拌和前1014天完成。級配碎石正式拌和在試拌后修正配合比,確定正式的施工配合比,接著進行正式拌和生產。在正式拌和生產過程中,按規定頻度檢測集料的級配和含水量,以便及時調整施工配合比。為補償混合料在運輸、攤鋪、碾壓過程中的水份損失,正式施工拌和的含水量可比最佳含水量高57。3、混合料運輸 采用18、5t以上自卸汽車運輸,運輸過程中用彩條布加以覆蓋,以防水份蒸發和環境污染。運輸途中禁止急剎車以防離析。在卸料時應注意卸料高度,4、攤鋪以沿橫斷面全寬、縱向分層填筑原則;主要由攤鋪機配合人工攤鋪,攤鋪厚度對于大型壓路機壓不到需用小型壓路機碾壓處攤鋪厚度不大于20cm,其余攤鋪厚度3338cm。5、碾壓攤鋪后,先靜壓、后弱振壓、再強振壓,最后靜壓收光。碾壓時從兩側向中心碾壓,鋼輪重疊寬度不小于40cm。碾壓一直進行到要求的密實度為止(檢測確定)。壓路機碾壓速度開始兩遍采用1.51.7km/h,以后采用2.02.5km/h為宜。碾壓試驗參數:根據采用的填料經過室內試驗所得的參數按3個不同的松鋪厚度、9、機械組合方式、含水量、碾壓遍數等實施。如下表:序號松鋪厚度壓實厚度碾壓遍數試驗項目備注133cm30cm靜壓1根據K30、孔隙率、Evd、Ev2檢測調整含水率弱振2強振5靜壓收光1236cm30cm靜壓1根據K30、孔隙率、Evd、Ev2檢測調整含水率弱振2強振6靜壓收光1338cm30cm靜壓1根據K30、孔隙率、Evd、Ev2檢測調整含水率弱振3強振8靜壓收光15.1碾壓時含水量控制級配碎石混合料經運輸、等待、攤鋪后容易失去一定的水份,碾壓時不易壓實,甚至出現細裂縫,需用噴霧器適量灑水,以便于壓實。5.2檢測填筑壓實指標滿足: K30150Mpa/m,空隙率n28%,動態變形模量Evd5010、Mpa、Ev280Mpa。6、級配碎石基床完工后養護碾壓后立即封閉交通,除灑水車外,其他車輛不得通行,養護期結束后施工車輛可限制通行,速度小于15km/h,嚴禁急轉彎或急剎車。7、上下層間處理在攤鋪上層前先要對下層面進行處理,首先是要清除污染物,如灑落的泥土等,其次是要將下層層面適當拉毛,然后清掃干凈拉毛產生的碎屑,并適當灑水滋潤,以保證上下層之間的結合性良好。8、過渡段應與相鄰的路堤及錐體按同一整體施工,即施工時過渡段與連接路堤碾壓面按大致相同水平分層高度同步填筑。過渡段填筑外觀偏差控制項目(表4.2):過渡段填筑允許偏差序號檢驗項目允許偏差自檢頻率檢驗方法1中線至邊緣距0+50mm每過渡段11、抽查3處尺量2寬度不小于設計每檢測層檢查2處尺量3橫坡0.5%每過渡段檢查2個斷面坡度尺量4平整度不大于15mm每過渡段檢查5處2.5m尺量5邊坡坡率(偏陡量)3%設計值每過渡段每側抽查6處坡度尺量五、安全質量保證措施1、作好防排水工作,級配碎石面和基底均不得有積水。排水溝要有足夠深度、坡度,以利排水,并引入自然排水點,排水溝內不得積水。自然排、匯水點水不得有反滲路基基底的現象,否則應作相關處理。2、過渡段基底范圍及兩側的排水、防滲,地下水的攔截、引排等應符合設計要求,地下水的出露位置、出水情況、處理方案等均要作好詳細記錄。3、過渡段施工時要安排專門技術人員現場監控,每一填層按要求檢測,合格后方可進行一下層填筑,不合格時要補壓后再檢,直至合格,同時作好現場檢測記錄,作為施工原始資料。相關試驗方法按照鐵路工程土工試驗規程(TB10102-2004)執行。4、嚴格按設計要求觀測沉降變形,指導施工速度,積累觀測資料。5、項目隊的技術負責人要對領工員、工班長下達詳細、有操作性的技術交底。 6、施工機械操作人員嚴格遵守安全規程,文明駕駛。機械填筑時,為保證機械運行安全,在填土邊緣設置安全標志。嚴禁機械帶病運轉、超負荷作業,夜間作業時應有足夠的照明設備,工作視線不清楚時不得作業。雨季路基施工時,運輸機械必須有防滑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