粱窩的留置、施工縫的剔鑿、墻體標高控制方案(7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91912
2022-07-26
7頁
32.19KB
1、混凝土施工的具體控制措施本工程為剪力墻結構,混凝土質量直接影響結構的穩定性能、安全性能、使用性能。根據施工現場情況及施工中出現的問題,特此編制專項方案,主要針對施工縫(含梁豁)的留置、墻體混凝土澆筑標高控制技術控制措施。一、 混凝土施工縫(含梁豁)的留置根據即將在2012年8月1日實施的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范GB 560666-2011,第8現澆結構工程8.6規定1. 施工縫和后澆帶的留設位置應在混凝土澆筑之前確定。施工縫和后澆帶宜留設在結構受剪力較小且便于施工的位置。2. 水平施工縫的留設位置應符合下列規定:2.1 柱、墻施工縫可留設在基礎、樓層結構頂面,柱施工縫與結構上表面的距離宜為0mm2、100mm,墻施工縫與結構上表面的距離宜為0mm300mm;2.2 柱、墻施工縫也可留設在樓層結構底面,施工縫與結構下表面的距離宜為0mm50mm;當板下有梁托時,可留設在梁托下0mm20mm;2.3 高度較大的柱、墻、梁以及厚度較大的基礎可根據施工需要在其中部留設水平施工縫;必要時,可對配筋進行調整,并應征得設計單位認可;2.4 特殊結構部位留設水平施工縫應征得設計單位同意。3垂直施工縫和后澆帶的留設位置應符合下列規定:3.1 有主次梁的樓板施工縫應留設在次梁跨度中間的1/3范圍內;3.2 單向板施工縫應留設在平行于板短邊的任何位置;3.3 樓梯梯段施工縫宜設置在梯段板跨度端部的1/3范圍內3、;3.4 墻的施工縫宜設置在門洞口過梁跨中1/3范圍內,也可留設在縱橫交接處;3.5 后澆帶留設位置應符合設計要求;3.6 特殊結構部位留設垂直施工縫應征得設計單位同意。4. 施工縫、后澆帶留設界面應垂直于結構構件和縱向受力鋼筋。結構構件厚度或高度較大時,施工縫或后澆帶界面宜采用專用材料封擋。5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因特殊原因需臨時設置施工縫時,施工縫留設應規整,并宜垂直于構件表面,必要時可采取增加插筋、事后修鑿等技術措施。6施工縫和后澆帶應采取鋼筋防銹或阻銹等保護措施。二、墻體澆筑標高控制措施1 . 墻體砼澆筑高度具體按圖紙設計板高尺寸,原則墻體澆筑高度低于板底0-30mm,因此砼入墻分層澆筑分4、層振搗,每層厚度不大于400mm。2 .墻頂部砼澆筑標高:柱、墻混凝土設計強度比梁、板混凝土設計強度高一個等級時,柱、墻位置梁、板高度范圍內的混凝土經設計單位同意,可采用與梁、板混凝土設計強度等級相同的混凝土進行澆筑;3. 混凝土澆筑及控制措施3.1 澆筑混凝土前,應清除模板內或墊層上的雜物。表面干燥的地基、墊層、模板上應灑水濕潤;現場環境溫度高于35時宜對金屬模板進行灑水降溫;灑水后不得留有積水。3.2 混凝土澆筑應保證混凝土的均勻性和密實性。混凝土宜一次連續澆筑;當不能一次連續澆筑時,可留設施工縫或后澆帶分塊澆筑。2.3.3混凝土澆筑過程應分層進行,分層澆筑應符合GB506666規范規定的5、分層振搗厚度要求,上層混凝土應在下層混凝土初凝之前澆筑完畢。3.4 混凝土運輸、輸送入模的過程宜連續進行,從運輸到輸送入模的延續時間不宜超過GB506666的規定,且不應超過限值規定。摻早強型減水外加劑、早強劑的混凝土以及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應根據設計及施工要求,通過試驗確定允許時間。 運輸到輸送入模的延續時間(min)條件氣溫 25 25不摻外加劑9060摻外加劑150120運輸、輸送入模及其間歇總的時間限值(min)條件氣溫 25 25不摻外加劑180150摻外加劑2402103.5混凝土澆筑的布料點宜接近澆筑位置,應采取減少混凝土下料沖擊的措施,并應符合下列規定:A. 宜先澆筑豎向結構構6、件,后澆筑水平結構構件;B. 澆筑區域結構平面有高差時,宜先澆筑低區部分再澆筑高區部分。3.6柱、墻模板內的混凝土澆筑傾落高度應符合規定;當不能滿足的要求時,應加設串筒、溜管、溜槽等裝置。柱、墻模板內混凝土澆筑傾落高度限值(m)條件澆筑傾落高度限值粗骨料粒徑大于25mm 3粗骨料粒徑小于等于25mm 6注:當有可靠措施能保證混凝土不產生離析時,混凝土傾落高度可不受本表限制。3.7混凝土澆筑后,在混凝土初凝前和終凝前宜分別對混凝土裸露表面進行抹面處理。3.8柱、墻混凝土設計強度等級高于梁、板混凝土設計強度等級時,混凝土澆筑應符合下列規定:A. 柱、墻混凝土設計強度比梁、板混凝土設計強度高一個等級7、時,柱、墻位置梁、板高度范圍內的混凝土經設計單位同意,可采用與梁、板混凝土設計強度等級相同的混凝土進行澆筑;B. 柱、墻混凝土設計強度比梁、板混凝土設計強度高兩個等級及以上時,應在交界區域采取分隔措施。分隔位置應在低強度等級的構件中,且距高強度等級構件邊緣不應小于500mm;C. 宜先澆筑高強度等級混凝土,后澆筑低強度等級混凝土。3.9泵送混凝土澆筑應符合下列規定:A. 宜根據結構形狀及尺寸、混凝土供應、混凝土澆筑設備、場地內外條件等劃分每臺輸送泵澆筑區域及澆筑順序;B. 采用輸送管澆筑混凝土時,宜由遠而近澆筑;采用多根輸送管同時澆筑時,其澆筑速度宜保持一致;C. 潤滑輸送管的水泥砂漿用于濕潤8、結構施工縫時,水泥砂漿應與混凝土漿液同成份;接漿厚度不應大于30mm,多余水泥砂漿應收集后運出;D. 混凝土泵送澆筑應保持連續;當混凝土供應不及時,應采取間歇泵送方式;E. 混凝土澆筑后,應按要求完成輸送泵和輸送管的清理。3.10施工縫或后澆帶處澆筑混凝土應符合下列規定: 結合面應采用粗糙面;結合面應清除浮漿、疏松石子、軟弱混凝土層,并應清理干凈; 結合面處應采用灑水方法進行充分濕潤,并不得有積水; 施工縫處已澆筑混凝土的強度不應小于1.2MPa; 柱、墻水平施工縫水泥砂漿接漿層厚度不應大于30mm,接漿層水泥砂漿應與混凝土漿液同成份; 后澆帶混凝土強度等級及性能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要求時9、,后澆帶強度等級宜比兩側混凝土提高一級,并宜采用減少收縮的技術措施進行澆筑??唇钊藛T及時調整鋼筋間距、保護層??茨H藛T對模板接縫、模板根部、螺栓等仔細檢查,發現有漏漿、螺栓松動等及時處理。對灑落到地面的砼及時收集起來重新澆筑到墻或柱內。澆筑完畢,對上口甩出的鋼筋再次檢查調整,并清理干凈;模板外面掛灰及時鏟掉。砼表面依據墻體50線拉線用木抹子按預定標高找平。砼振搗密實,施工縫剔鑿至密實,并清理干凈,墻面嚴禁出現孔洞露筋,縫隙夾渣等現象。砼澆筑前底部砂漿填勻,防止發生爛根。對于梁板柱交接處高強度等級砼應先澆筑至柱外側入梁500mm且不小于1/2梁高;墻板交接處高強度等級砼應先澆筑至墻兩側入板20010、mm且不小于1/2板厚。三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措施1.施工過程中要加強對于工人的教育,抓住關鍵的混凝土振搗作業,來保證施工質量,減少漏振和過振,使混凝土表面密實、光滑。2.對于墻、柱根部及易發生質量通病部位的振搗要派專人監督控制質量,在澆筑墻、柱根部前,要先鋪漿,底部澆筑混凝土分層薄一些,增加振搗密實度。3.對到場不合格的混凝土由項目區域責任師退回攪拌站,并記下車型、車號。4.質量檢查人員檢查施工,嚴格按步序振搗;接班振搗人員提前半小時到崗與上班振搗人員共同操作,交班人員推遲交班半小時撤崗(有一小時共同工作時間)。5.混凝土運輸、澆筑及間歇的全部時間不應超過混凝土的初凝時間。由混凝土小票和試驗報11、告計算控制。6.模板穿墻螺栓要緊固可靠,澆筑時防止混凝土沖擊洞口模板,在澆筑洞口兩側混凝土時要兩側澆筑振搗要對稱、均勻,防止洞口移位變形,同時應注意在洞下口模板上應留設出氣孔,使澆筑混凝土后滯留在模板內的空氣順利排出。7.剪力墻、柱接頭、門窗洞口等特殊部位的模板要具有足夠的剛度,且支設此部位模板時要嚴格控制端面尺寸,以保證梁柱連結處、門窗洞口處的端面尺寸。8.混凝土施工過程中必須要分層澆筑和振搗。對于小截面部位以及鋼筋密集區必須要加強振搗。9.混凝土質量缺陷措施9.1墻身超厚:墻身放線時誤差過大,模板就位調整不認真,穿墻螺栓沒有全部穿齊、擰緊。9.2墻體上口過大:支模時上口卡具沒有按設計要求尺12、寸卡緊。9.3砼墻體表面粘連:由于模板清理不好,涂刷隔離劑不勻,拆模過早所造成。9.4角模與大模板縫隙過大跑漿:模板拼裝時縫隙過大,連接固定措施不牢靠,應加強檢查,及時處理。9.5角模入墻過深:支模時角模與大模板連接凹入過多或不牢固。9.6門窗洞口砼變形,梁豁位置不到位:門窗洞口模板的安裝及與大模板的固定不牢固,梁洞豁口留設不牢固,澆筑砼時必須洞兩邊同時澆灌。9.7墻體下部爛根:主要原因是以前做法采用水泥砂漿找平時砂漿強度上不來,模板下口與樓板的縫隙砂漿塞嵌不嚴,導致澆筑砼時模板下口流漿,造成爛根?,F在的措施是澆樓板時拉線控制平整度,再用10mm海棉條粘上去,并且澆筑時先澆筑50-100厚與砼13、同配比的水泥砂漿,再澆筑砼。9.8頂板梁需留清掃口,避免墻頭、梁底出現鋸末夾渣四施工縫模板1板水平施工縫處用木板按鋼筋間距刻槽,刻完槽后的木板余留高度為上下鐵鋼筋保護層厚度15mm,中間用木板與上下刻槽木板緊貼固定,防止中部漏漿。2樓梯施工縫留置:留在樓梯梁的一半即上跑樓梯梁的全部和休息平臺的1/3處。具體做法:下層剪力墻澆筑砼時,上跑一側墻面上應留置樓梯梁的梁豁,下跑樓梯澆筑砼時,休息平臺、樓梯梁只澆到一半,上跑樓梯梁那部分不澆筑,而且在上跑樓梯一側休息平臺的1/3至1/2處留置施工縫。樓面澆筑砼時上跑樓梯梁在剪力墻的支座處須塞泡沫塊留置梁窩,上跑樓梯支模時,將樓梯梁、休息平臺、樓梯梁支座處的施工縫表面應剔鑿清理干凈露出石子。在上跑樓梯砼澆筑時,接茬處澆水濕潤,先鋪一些同配比砂漿。樓梯處施工縫見后附圖7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09-06
53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