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換填施工方案(5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92005
2022-07-26
5頁
19.84KB
1、路基換填及加寬施工方案1)施工測量與放樣開工前進行現場恢復和固定路線包括導線、中線和高程的復測、水準點的復查和增設、橫斷面的測量和繪制和工程量的復核,對現場放出路基邊緣、坡腳、邊溝、護坡道、取土坑、借土場、棄土場等的具體位置,標明其輪廓,提請監理工程師檢查批準。路中線和路邊線控制樁采用木樁,直線段50 米放一個斷面樁,平曲線段2030米放一個斷面樁,個別拐點處10 米放一個斷面樁;在施工區域以外再布設兩個控制樁,為恢復提供依據,在結構物兩側要另放一個斷面控制樁,防止控制樁損壞;同時在路邊側每50 米放一個 15*15cm、高 1m的水泥里程樁,標出樁號,以便施工時檢查。2)路基防水與排水在路基2、施工期間,始終保持場地處于良好的排水狀態,修建一些臨時排水設施,以防工程或附近農田受沖刷、淤積。臨時排水設施與永久性排水設施相結合,流水不排入農田、耕地、污染自然水源,不淤積和沖刷。3)清理場地路基施工前,清除施工范圍內的樹木、灌木、垃圾、有機物殘渣及原地面以下 100-300mm 內的草皮和表土。對妨礙視線、影響行車的樹木、灌木叢等,在施工前進行砍伐或移植及清理。清除下來的垃圾、廢料及不適用材料和樹木等,堆放在監理工程師指定的地點。4)填前碾壓與軟基處理路基填筑前對清理后的施工場地進行填前碾壓,采用 18T壓路機進行壓實,直至壓實度符合招標文件規定的要求為止。基底處理的方法很多,利用路基填料3、進行施工的主要有填石碴或砂礫、拋石擠淤、路基換(回)填、砂礫墊層等。在旱田段填石碴或砂礫40cm填前碾壓沉降量控制在 8cm左右,在水田段填石碴或砂礫7080cm填前碾壓沉降量控制在 17cm左右。拋石擠淤采用不宜風化的片石,其尺寸不應小于300mm。當軟土地層平坦時,從路堤中心呈等腰三角形向前拋填,漸次向兩側對稱的拋填至全寬,使泥沼獲軟土向兩側擠出。當軟土層橫坡陡于1:10 時自高處向低處拋填,并在低側邊部多拋直至其部位約有2m的平臺頂面,待片石拋出軟土層或拋出水面后,用小石塊填塞墊平,重型壓路機壓實。為了保證路基的壓實度,在以下路段應進行換(回)填:在石質挖方路段,超挖部分用石渣回填,禁止4、用土回填;在縱坡較大的凹型豎曲線底部,換填石渣;在山坡底部路基范圍應換填 50cm厚的滿足強度和粒徑要求路基填料;在路基填方高度小于150cm的路段,路床厚度范圍(80cm)應采用滿足粒徑和CBR 值要求的填料進行換填;填土高度小于 0.8m(包括零填)時,對于原地表清理與挖除之后的土質基底,將表面翻松深 0.30m,然后整平壓實,其壓實度不得小于96。路堤填土高度(不包括路面厚度)大于 0.8m 時,對于土質基底,將原地面整平壓實到無輪跡后才可填筑路堤,其壓實度符合要求。砂礫墊層采用潔凈的中粗砂或天然級配砂礫料。攤鋪后適當灑水,分層壓實,壓實厚度為15cm20cm。如采用砂礫石要避免粗細粒料5、理析現象。砂礫墊層寬度寬出路基邊腳50cm100cm,兩側端以片石護砌或采用其他方式防護,以免砂礫料流失。高填方路段的基底強度滿足圖紙要求后,經監理工程師認可后方能進行填筑。基底未經監理工程師驗收,不得開始填筑。5)路基填筑填料利用借土填筑路堤不應含有腐殖土、樹根、草泥或其它有機物質;路基填方材料的最小強度和最大粒徑符合下列要求:路面底面以下深度(m)填料最小強度(CBR)()壓實度填料最大粒徑(mm)上路床0-0.30m 8 96 100 下路床0.30-0.80m 5 96 100 上路堤0.80-1.50m 4 94 150 下路堤1.50m 3.0 93 150 試驗段施工在路基填方前6、28 天,依據技術標準,壓實機械性能、填料類別,分別選擇長度大于100m的路段,在新填路基全寬范圍內做試驗段,確定填層厚度、壓實系數、碾壓機具及工序,據此指導施工,并將結果提交給監理工程師批準后,作為控制施工的依據。路堤施工填筑采用分層填筑,推土機和平地機整平攤鋪,灑水車灑水,壓路機碾壓密實,按照“四區段、八流程”法施工。四區段:填鋪區、整平區、碾壓區和檢測區;八流程:施工準備施工放線基底處理填土整平碾壓檢測邊坡整型。每層松鋪厚度,根據試驗段所取得的數據確定,但每層松鋪厚度不超過30cm,橋涵、擋墻臺后每層虛方厚度不大于20cm厚度,。每層填料鋪設的寬度,每側超出路堤的設計寬度0.3m,以保證7、修整路基邊坡后的路堤邊緣有足夠的壓實度。路基填料進場前先測定其含水量,隨著土方進場整平,或晾曬或灑水調整至最佳含水量,用透水性不良或不透水的土填筑路堤時,壓實時的含水量應控制在最佳含水量的 2范圍內。壓實期間土的含水量應均勻,必要時調整含水量直至達到或接近最佳含水量,進行壓實工作。晾曬或灑水時,前后的施工單元交叉作業。采用有效的攤鋪設備,使每層在碾壓之前都能獲得均勻一致的厚度。當進行每層壓實時,要不斷進行整平,以保證其平整度,并使該層整個深度內處處壓實均勻。每一施工段上的土基本推平后,用壓路機靜壓一遍,再上平地機精平一遍,對邊坡及高低較大的地方用人工進行修整。壓實設備的采用根據各種設備的性能和8、壓實試驗確定,并由監理工程師批準。監理工程師認為設備或其組合不能滿足壓實需要而要求更換時,承包人無條件予以更換和調整。碾壓采用震動壓路機。碾壓時直線段由路邊向路中進行,曲線段由內側向外側碾壓。碾壓速度控制在35km/h,輪跡重疊 3040cm,碾壓遍數 56 遍,第一遍和最后一遍是靜壓,其余為震壓。碾壓除結構物邊上可采用橫向碾壓,其余均采用縱向碾壓。沖擊碾在路基填高累計1.2m 時,排壓10 遍,但橋頭填筑部分、圓管涵部分不得碾壓。下一層填土未經監理工程師檢驗合格,上一層填土不得進行。每一水平層均采用同類填料填筑;不同土質的填料分層填筑,且盡量減少層數,每種填料層總厚度不得小于0.5m。土方路9、堤填筑至路床頂面最后一層的壓實厚度不小于100mm。在路堤范圍內修筑便道或引道時,該便道或引道不得做為路堤填筑的部分,重新填筑成符合規定要求的新路堤。以透水性較小的土填筑路堤下層時,其頂部做成4%的橫坡;如用以填筑上層時,不覆蓋在透水性較好的土所填筑的下層邊坡上。任何靠壓實設備無法壓碎的硬質材料予以清除或破碎,使其最大尺寸不超過壓實厚度的2/3,并使粒徑均勻分布,達到要求的壓實度。填土路堤分段施工時,其交接處不在同一時間填筑則先填段按1:1 坡度分層留臺階;如兩段同時施工,則分層相互交疊銜接,其搭接長度不小于 2m。路基試驗在施工中每層填土進行壓實度試驗,為了控制壓實質量,配合監理工程師隨時任10、意取樣進行檢驗。壓實度要符合招標文件中技術規范的要求。6)土方挖方在路基挖方開工前28 天將開挖工程斷面上報監理工程師批準,否則不得開挖;挖方作業要保持邊坡的穩定,不得對臨近構造物產生損壞或干擾。根據路塹深度、長度以及地形、土質、土方調配情況和開挖設備條件確定開挖方式,當路塹較淺時,采用單層橫向全寬挖掘法;當路塹較深時,橫向分成幾個臺階進行開挖;路塹既長又深時,縱向分段分層開挖,每層先挖出一通道,然后開挖兩側,使各層有獨立的出土道路和臨時排水設施;對風化破碎巖體,為保證施工中邊坡的穩定和邊坡防護的施工,采用階梯式進行開挖,按圖紙要求設置平臺,形成階梯式的邊坡。土方開挖采用挖掘機按設計圖紙要求自11、上而下的進行。在開挖過程中不得亂挖和超挖,無論工程量多大,土層多深,均嚴禁用爆破法施工或掏洞取土;在開挖中出現石方時,要測量土實施分界線,并保存真實資料,及時修改施工方案及挖方邊坡,并報監理工程師批準。土方地段的路床頂面標高,要考慮因壓實而產生的沉降量,其值由試驗確定。路床頂面以下300mm 的壓實度,或路床頂面以下換土超過300mm,其壓實度不小于 96%。實驗方法采用重型擊實法。開挖過程中要注意地下管線、纜線、文物古跡等的保護;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護周圍環境,防止破壞;如有棄方,必須棄在指定的棄土場。8)路基整形路基土石方基本完工時,應檢查測量路床頂面的中心線和標高,以及路基寬度和邊坡坡度。檢查測量完畢即進行路基整形。路基表面應平整,邊線順直,路基邊坡坡面平順穩定,不得虧坡,曲線圓滑,棄土堆、護坡道、碎落臺的位置適當、整齊、美觀,且防止水土流失。路基上邊坡不得有松石、險石,路基邊線直順,曲線圓滑,路基表面應密實且不得有大于 20cm的石塊。路基整形完畢,檢測資料報監理工程師審驗簽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