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堂支架現澆施工方案(6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92102
2022-07-26
6頁
24.43KB
1、石坑1#、2#橋xx支架現澆施工方案一、工程概況:肇花高速公路第八合同段,石坑1#、2#橋均為113m剛構橋,樁號范圍分別為:K36+228.5K36+241.5、K37+186.5K37+199.5,與現狀路斜交75度。上部結構采用剛架橋,基礎型式采用樁基礎。1、方案編制依據1)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012)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993)地質勘查報告4)xx高速第八合同段施工圖紙二、xx支架設計1、材料選用和質量要求鋼管規格為483.0mm,且有產品合格證。鋼管的端部切口應平整,禁止使用有明顯變形、裂紋和嚴重繡蝕的鋼管。扣件應按現行國家標準鋼管支架扣2、件(GB15831)的規定選用,且與鋼管管徑相配套的可鍛鑄鐵扣件,嚴禁使用不合格的扣件。新扣件應有出廠合格證、法定檢測單位的測試報告和產品質量合格證,當對扣件質量有懷疑時,應按現行國家標準鋼管支架扣件(GB15831)的規定抽樣檢測。舊扣件使用前應進行質量檢查,有裂縫、變形、銹蝕的嚴禁使用,出現滑絲的螺栓必須更換。2、支架安裝本支架采用普通鋼管滿堂支架,其結構形式如下:縱向立桿間距為60cm,橫向立桿間距60cm,在高度方向每間隔1.5m設置一排縱、橫向聯接鋼管,使所有立桿聯成整體,為確保支架的整體穩定性,在每三排縱向立桿和每三排橫向立桿各設置一道剪刀撐,在地基處理好后,按照施工圖紙進行放線,3、沿橫橋向鋪設好枕木,便可進行支架搭設。支架搭設好后,測量放出幾個高程控制點,然后帶線,用管子割刀將多余的鋼管割除,在修平的立桿上口安裝可調頂托,可調頂托是用來調整支架高度和拆除模板用的,本支架使用的可調頂托可調范圍為20cm左右。鋼管安裝好后,在可調頂托上鋪設10#槽鋼,橋頂板下方的10#槽鋼鋼橫向布置,間距為0.6m;在10#槽鋼上鋪上鋪10*10cm的木枋,木枋鋪設間距為3035cm。、木枋固定在與之垂直的鋼管上。木枋布置好并安裝模板后可進行支架預壓。支架底模鋪設后,測放頂板底模中心及底模邊角位置和梁體橫斷面定位。底模標高=設計梁底+支架的變形(前期施工誤差的調整量),來控制底模立模。3、4、現場搭設要求1)從橋內側距側墻0.35米開始搭設第一排立桿。立好立桿后,及時設置掃地桿和第一步橫桿,掃地桿距立桿底端25厘米,支架未交圈前應隨搭設隨設置拋撐作臨時固定。2)隨著架體升高,剪刀撐應同步設置。4、技術要求1)相鄰立桿接頭應錯開布置在不同的步距內;2)在主節點處固定橫向水平桿、縱向水平桿、剪刀撐等用的直角扣件、旋轉扣件中心點的相互距離不宜大于15厘米;3)對接扣件的開口應朝上或朝內;4)各桿件端頭伸出扣件邊緣的長度不應小于100mm;5)立桿的垂直偏差應不大于架高的1300;6)上下橫桿的接長位置應錯開布置在不同的立桿縱距中,與相連立桿的距離不大于縱距的;7)主節點處必須設置一根橫向5、水平桿,用直角扣件扣接且嚴禁拆除。主節點處兩個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應大于150mm。三、支架預壓1支架預壓的目的:1)檢查支架的xx,確保施工安全。2)消除地基非彈性變形和支架非彈性變形的影響,有利于橋面線形控制。2預壓方法:1)本方案擬按120%頂板重量進行預壓,石坑1#、2#橋選其一做預壓測出出支架變形量,供另外一橋參考施工。2)預壓方法依據頂板梁砼重量分布情況,在搭好的支架上的堆放與梁跨荷載等重的砂袋(或鋼材、水箱)(梁跨荷載統一考慮安全系數為1.15至1.2)。施工前,每袋砂石按標準重進行分包準備好,然后用汽車吊進行吊裝就位,并按箱梁結構形式合理布置砂袋數量。3、變形觀測:1)測點布置:6、為了解支架沉降情況,在預壓之前測出各測量控制點標高,測量控制點按順橋向每2米布置一排,每排4個點。2)測量布置:在加載(該荷載為考慮1.15至1.2安全系數后的梁跨荷載)50%和100%后均要復測各控制點標高,加載100%預壓荷載并持荷24小時后要再次復測各控制點標高,如果加載100%后所測數據與持荷24小時后所測數據變化很小時,表明地基及支架已基本沉降到位,可卸載,否則還須持荷進行預壓,直到地基及支架沉降到位方可卸壓。支架日沉降量不得大于2.0毫米(不含測量誤差),一般梁跨預壓時間為2天。卸壓完成后,要再次復測各控制點標高。4、預壓沉降計算:支架和地基的彈性變形量(等于卸壓后標高減去持荷后所7、測標高),用總沉降量(即支架持荷后穩定沉降量)減去彈性變形量為支架和地基的非彈性變形(即塑性變形)量。5、預壓卸載及底模標高調整1)卸載時用汽車吊吊裝人工配合,卸載砂袋要垂直起落,不得在模板上拖拉。2)按觀測結果進行底模標高調整,先對觀測點處標高進行調整,每點調高的高度為該點的彈性變形值之和,然后對觀測點之間的模板進行調整,經調整后底模應平整、線形流暢。四、xx支架受力驗算1、頂板底模板下次梁(1010cm木枋)驗算:頂板底模鋼管立桿為0.6m*0.6m,頂托上槽鋼橫梁按橫橋向布置,間距60cm;次梁按縱橋向布置,中到中間距40cm。因此計算跨徑為0.6m,按簡支梁受力考慮,分別驗算頂板底模下8、木枋受力。1)底板下間距為40cm的木枋受力驗算剛架橋頂板砼厚度為0.7m,按0.75m進行受力驗算,模板自重,木枋間距40m,則有:頂板底模處砼箱梁荷載:P1 = 0.7526 = 19.5 kN /m2模板荷載:P2 = 200 kg/m2 = 2 kN /m2設備及人工荷載:P3 = 250 kg /m2 = 2.5 kN /m2砼澆注沖擊及振搗荷載:P4 = 200 kg/m2 = 2 kN /m2則有P =(P1 + P2 + P3 + P4)= 26kN /m2q=260.4=10.4KN/m由xx應力計算公式得: = qL0.60.61000 /(8166.7)= 2.8Mpa 9、= 10Mpa強度滿足要求;(公式見周水興、何兆益、鄒毅松等編著路橋施工計算手冊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P433頁式13-6及式13-5)由矩形xx彎曲剪應力計算公式得: = 3Q/2A = 3(10.40.18)103()/(261210-4)= 1.07 Mpa =1.7Mpa(杉木,木材種類A-4)(公式見手冊P429頁式12-95)強度滿足要求;由矩形xx撓度計算公式得:E = 0.1105 Mpa;11.471031030.94 /(38486410-811010)= 1.134mmf = 2.25mm(f = L/400)(公式見手冊P433頁12-7)剛度滿足要求。410、.1.2底板下間距為35cm的木枋受力驗算中間底板位置砼厚度在0.400.47m之間,按0.47m進行受力驗算,考慮內模支撐和內模模板自重,木枋間距0.35m,則有:底模處砼箱梁荷載:P1 = 0.4726 = 12.22 kN /m2內模支撐和模板荷載:P2 = 400 kg/m2 = 4 kN /m2設備及人工荷載:P3 = 250 kg /m2 = 2.5 kN /m2砼澆注沖擊及振搗荷載:P4 = 200 kg/m2 = 2 kN /m2則有P =(P1 + P2 + P3 + P4)= 20.72 kN /m2q=20.720.35=7.252KN/m63.70.18=11.466 11、KN/m表明底板下間距為0.35m的木枋受的力比斜腹板對應的間距為0.18m的木枋所受的力要小,所以底板下間距為0.35m的木枋受力安全。以上各數據均未考慮模板剛度影響,若考慮模板剛度作用和多跨連續梁,則以上各個實際值應小于此計算值。表明底板下間距為0.35m的木枋受的力比斜腹板對應的間距為0.18m的木枋所受的力要小,所以底板下間距為0.35m的木枋受力安全。以上各數據均未考慮模板剛度影響,若考慮模板剛度作用和多跨連續梁,則以上各個實際值應小于此計算值。1)地基處理:搭設支架區域的地基應進行處理,使得承載力不小于100kPa,然后澆筑15cm厚素砼墊層,再鋪枕木或槽鋼支墊。2)支架搭設:采用12、48mm的鋼管支架,間距0.6m0.6m,鋼管間用橫向連接桿加以牢固連接。支架在剛架橋水平投影面積內搭滿。支架頂安裝頂托,用頂托調整標高,頂托上放置槽鋼,再在槽鋼上放置68cm方木,方木間距為30cm3)為了驗證支架的承載能力及觀測支架彈性變形值和消除非彈性變形,應對支架加載預壓,加載重量不小于結構自重,加載應均勻分布。加載過程中做好支架沉降的觀測,當不再繼續沉降時,通過U形可調托座重新調整底模標高(設計標高+彈性變形值+預留拱度),預壓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逐步撤除。b.模板、鋼筋施工現澆模板采用鋼模。按規定的間距安裝底腹部的鋼筋,然后安裝內、側模、翼緣板模板,模板用斜撐固定牢靠,并做到模板尺寸13、準確、接縫平順。然后綁扎翼緣板和頂板的鋼筋。c.砼澆筑工藝砼采用全斷面澆筑。砼在拌和站拌制,用砼攪拌運輸車運輸至現場,地泵泵送。澆筑砼前,要對模板、鋼筋、預埋件進行全面檢查,澆筑梁體混凝土時,從跨中向兩端墩臺進行,全部混凝土在最初澆筑的混凝土初凝前澆筑完。若不能一次澆筑完成,可分二次,第一次先澆筑底板及腹板根部以上30-50cm,第二次澆腹板、頂板及翼板,在第二次澆筑前,應檢查支架有無壓縮及下沉,并塞緊各楔塊,以減小沉降。砼澆筑完成后應認真進行養生。d.落模待砼強度達到規定值后方可拆除滿堂支架。梁模支架的卸落,應均勻、有順序地進行。拆除時應劃定作業區,設置圍欄和警戒標志,并設專人監護。 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