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黔江至張家界至常德鐵路站前工程琚家灣隧道監控量測施工方案(2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494710
2022-07-27
21頁
173.50KB
1、新建黔江至張家界至常德鐵路站前工程(QZCZQ-9標)琚家灣隧道工程監控量測方案編制: 復核: 審批: 二一五年七月琚家灣隧道監控量測方案一、工程及地質情況說明琚家灣隧道位于湖南省桃源縣向家橋鎮附近,丘陵地貌,沅江水系,遂址基巖出露完整,巖石風化強烈。隧道起訖里程:DK291+157.75DK291+317.75,全長160m,雙線隧道最大埋深約35m。全隧道均位于R=5500的曲線上,洞身縱坡-10.00%,為單面坡。該隧道出口主要為白堊系上統上組砂巖夾泥巖、礫石;白堊系下統砂巖夾泥巖,本段地質構造不發育,隧道進口附近發育f12斷層,受斷裂構造影響,巖層產狀有扭曲:N25EN80W/20N22、5N,節理、裂隙較發育,節理較發育,巖體較破碎。埋深整體淺,隧道圍巖較差。遂址地下水主要為基巖裂隙水,其補給來源主要為大氣降水。二、編制目的、依據2.1 編制目的為確保監控量測工作順利正常開展,了解圍巖狀態,及時反饋信息于設計和指導施工,調整支護參數和二襯施作時間,確保施工安全和結構的長期穩定性,有效保護周邊環境,盡量降低監控量測費用,減少對工程施工的干擾,同時為加強監控量測實施人員規范操作,全面掌握監控量測實施全過程,結合隧道工程特點,制定本方案。2.2 編制依據1、鐵路隧道施工規范(TB10204-2002 J163-2002);2、鐵路隧道設計規范(TB10003-2005 J449-23、005);3、鐵路隧道監控量測技術規程(TB10121-2007 J721-2007);4、鐵路隧道工程施工技術指南(TB204-2008);5、施工圖紙、設計要求和環境、地質條件;6、工程特點、施工方法、工程狀態和可操作性。三、組織機構及作業程序3.1 組織機構為保證監控量測工作正常有序開展,項目部建立總工程師負責的管理體系,工程部和安質部負責對琚家灣隧道的監控量測進行日常檢查、指導和重大問題上報工作。并成立監控量測小組,制定各崗位職責,明確分工,責任到人。總負責人:項目部總工程師,負責監控量測工作組織安排和重大問題的處理。主管部門:項目部工程部、質檢部,負責監控量測全面管理,日常檢查、指導4、和重大問題上報工作,并參與重大問題的處理。監控量測負責人:測量隊負責主管監控量測組工作,掌握監控量測工作狀態,分析和上報有關監控量測數據和情況,制定處理措施,下達技術交底資料。及時組織相關人員開展監控量測工作,并對監控量測結果負責,分析監控量測數據和上報監控量測動態。現場監控量測實施人:監控量測組員(操作人員和資料員),操作人員負責現場監控量測具體實施,負責測點的布設和保護,及時取得監控量測數據;資料員負責監控量測資料的收集、整理、簽認、匯總和歸檔等資料管理工作。3.2 作業程序(1)熟悉資料(施工圖紙、規范和作業指導書等);(2)布點量測;(3)取得數據;(4)整理簽認;(5)分析處理;(65、)位移管理;(7)信息反饋;(8)工程對策;(9)資料歸檔。四、技術要求4.1 量測儀器量測儀器配備:數碼相機、收斂儀、全站儀、水準儀、塔尺、鋼尺等。輔助工具:對講機、爬梯、手電筒及其它輔助工具。4.2 量測項目根據設計要求,結合曲陽三號隧道具體情況,確定圍巖量測必測項目(見表4-1)。表4-1 圍巖量測必測項目序號監測項目測試方法和儀表測試精度備 注1凈空變化收斂計、全站儀0.51mm一般進行水平收斂量測2拱頂下沉水準儀、鋼尺或全站儀0.51mm3地表沉降水準儀、鋼尺或全站儀0.51mm隧道淺埋段必測(H02.5b)4地表沉降水準儀、鋼尺或全站儀了解隧道支護結構及圍巖地穩定情況4.3 監控量6、測斷面及測點布置原則4.3.1 凈空變化測點和拱頂下沉測點量測儀器、測試精度、量測斷面、間距測點數量按表4-2進行。4.3.2 凈空變化測點和拱頂下沉測點應布置在同一斷面上,測點布置時應避開鋼架和脫空回填處,將測點布置在兩榀鋼架之間。凈空變化、拱頂下沉和地表下沉(淺埋地段)等必測項目必須設置在同一斷面。表4-2 量測儀器、測試精度、斷面間距、測點數量圍巖級別斷面間距(m)水平凈空變化拱頂下沉每斷面測點數量量測儀器測試精度每斷面測點數量量測儀器測試精度401條水平測線收斂計0.1mm1個測點水準儀、鋼尺或全站儀0.51mm20每臺階1條水平測線1個測點10每臺階1條水平測線1-3個測點注:洞口及7、淺埋地段斷面間距取小值;臺階法施工特殊地段要求布設兩條斜測線。4.3.3 全斷面開挖時,收斂量測點應布置在起拱線以下1m左右位置;臺階法開挖時,上臺階收斂量測點應布置在上下臺階界面以上1m左右位置,下臺階收斂量測點應布置在上下臺階界面1m左右位置。4.3.4 淺埋隧道(雙線隧道級圍巖淺埋為3035米)應在隧道開挖前布設地表沉降測點,地表沉降測點縱向間距應符合表4-3要求。表4-3 地表沉降測點縱向間距隧道埋深與開挖寬度縱向測點間距(m)2BH02.5B2050B60306015305155開挖工作面上圍巖巖體結構特征層理產狀單層厚度(m)層面特征與隧軸夾角節理裂隙組次產狀間距(m)長度(m)縫8、寬(mm)充填物與隧軸夾角結構面與隧道軸線關系圖1234斷層產狀破碎帶寬度(m)破碎帶特征與隧軸夾角縱坡速度(m/s)續表A側壁圍巖巖體結構特征左 側 壁右 側 壁層理產狀單層厚度(m)層面特征與隧軸夾角層理產狀單層厚度(m)層面特征與隧軸夾角節理裂隙組次產狀間距(m)長度(m)縫寬(m)充填物與隧軸夾角節理裂隙組次產狀間距(m)長度(m)縫寬(m)充填物與隧軸夾角11223344斷層產狀破碎帶寬度(m)破碎帶特征與隧軸夾角斷層產狀破碎帶寬度(m)破碎帶特征與隧軸夾角地下水涌水位置涌水量L/(min10m)無水滴水線狀股狀含泥砂情況侵蝕類型取水樣編號試驗編號125續表A穩 定性洞 周穩 定拱部9、掉塊邊墻掉塊拱部坍塌邊墻坍塌塌方10m3塌方10m3開挖工作面穩 定拱部坍塌開挖工作面擠出開挖后至掉塊或坍塌的時間側 壁 素 描開挖工作面素描工程措施及有關參數左 側 壁右 側 壁開挖工作面施工方簽字 年 月 日監理簽字 年 月 日附錄B 隧道凈空變化量測記錄表表B樁號施工方法施工部位埋設日期測線編號量測時間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平均值溫度修正值修正后觀測值相對初次變化值(U)相對上次變化值時間間隔變化速率備注年月日時mmmmmmmmmmmdmm/d測讀者: 計算者: 復核者:附錄C 隧道拱頂下沉量測記錄表表C樁號施工方法施工部位埋設日期測線編號量測時間觀測值溫度修正值修正后測點高程相對初次下沉值(u)相對上次下沉值時間間隔下沉速度備注年月日時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平均值mmmmmmmmmmmdmm/d測讀者: 計算者: 復核者:附錄D 隧道地表下沉量測記錄表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2-21
21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