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工程施工方案(5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95170
2022-07-27
5頁
13.83KB
1、河道工程(一)施工準備(1)植被清理:工作內容為清理開挖工程區域內的樹根、雜草、垃圾、廢渣及監理工程師指明的其它有礙物。采用液壓反鏟裝20t自卸汽車運往棄渣場。施工時注意保護清理區域附近的天然植被,以免因施工不當造成清理區域附近林業資源的毀壞,以及對環境保護造成不良影響。按監理工程師要求焚毀無價值可燃物時,采取必要的防火措施,無法燒盡或嚴重影響環境的清除物,按監理工程師指定的地區進行掩埋。掩埋物以不妨礙自然排水或污染河川為原則。場地清理中發現的文物古跡,按規定辦理。(2)表土清理:表土按照監理工程師指示的開挖深度進行開挖,采用推土機集渣,裝載機裝自卸汽車運至指定地區堆放,并做好排水設施,防止被2、沖刷流失。堆存的表土要合理使用,用于工程的環境保護。(3)土石方開挖施工前充分了解地形地貌,對原測量網點復測,繪出原始地形圖,土石方開挖之前先做好坡頂的排水系統,然后用液壓反鏟從上往下分層開挖,裝自卸汽車,運往棄渣場。嚴禁自下而上或倒懸的開挖方法。土質邊坡采用2.0m3反鏟進行削坡,并留有50cm修坡余量,再用人工進行修整,以滿足施工圖紙要求的坡度和平整度。并對岸坡的風化巖塊、坡積物和滑坡體按施工圖紙要求進行清理。根據施工現場的地下滲流、地形、地貌和地質條件布置臨時排水系統,開挖層面向坡外做成一定的坡度以利排水,避免邊坡坡角范圍形成積水,影響邊坡的穩定。邊坡開挖完后,必須進行及時的支護。若現場3、開槽過程中地質條件出現與地勘報告及設計圖紙嚴重不符時,現場施工員要及時匯報總工,由總工根據施工規范及現場經驗來確定采用支護或是增大放坡系數。(二)施工技術要求(1)邊坡石方開挖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進行施工,馬道和底部基巖面采用預留保護巖層的開挖方法。機械施工后的邊坡或基礎,最后采用人工修整,直至滿足施工圖紙要求為止。(2)各開挖作業區的出渣采用集渣平臺和利用開挖臨時便道直接出渣兩種相結合的方式。開挖區頂部、工作面狹窄部位、機械上不去的部位利用人工往坡下翻渣;根據工作面情況,工作面較寬部位的堆石利用 2.0m3 液壓反鏟、3m3 裝載機裝 20t自卸汽車將堆石運至棄渣場;對于無施工出渣便道部位的堆4、石,采用D85 型推土機推渣至設置的出渣平臺,然后用 3m3 裝載機裝 20t 自卸汽車運至棄渣場。(3)開挖施工前先開挖好永久邊坡上部的截水溝,以防止雨水漫流沖刷邊坡,施工過程中,在坡腳、施工現場周邊和道路的坡腳,均開挖好排水溝槽和設排水設施以及時排除坡底積水,保護邊坡和穩定。施工中對出現的軟弱巖層和構造破碎帶區域必須按照施工圖紙和監理工程師的指示進行處理。(4)邊坡采用分層開挖;以上一層的支護保證下一層的開挖安全順利進行,未完成上一層的支護,嚴禁進行下一層的開挖,合理規劃開挖與支護施工工作面,使開挖與支護作業平行施工,開挖作業面距邊坡支護作業面滿足規定的安全距離,破碎帶邊坡支護必須隨開挖作5、業面同步進行,在上層支護未完成前,不進行下一層的開挖;特別破碎邊坡,采取超前錨桿支護。(三)開挖施工質量保證及安全措施為保證施工質量,施工中必須嚴格按規范及設計要求進行,現場設立專門質量檢查機構,實行“三檢”制度,對施工工藝和施工過程進行全面控制。加強測量、實際監測等手段,確保施工質量滿足設計要求。(1)嚴格按施工圖紙所要求的土石方明挖工程的開挖線進行施工,安排測量人員同監理工程師共同進行測量放線,并在取得監理工程師批準后方可開工。(2)在施工前應詳細了解各個開挖部位的工程地質結構、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質情況,對可能引起的滑坡和崩塌體及時采取有效的預防性保護措施,避免造成人員安全事故和設備損失及額6、外工程量的增加。(3)嚴格按照投標文件技術規范的規定進行開挖工程區域內的植被清理工作,嚴禁破壞周圍環境。(4)使用機械開挖土邊坡時,實際施工的邊坡坡度應適當留有修坡余量,再用人工進行修整,以保證設計坡度和平整度。(5)對于頂部的土石方永久邊坡應及時進行修整及護面和加固工作,而且在邊坡開挖前,必須按照圖紙的要求開挖并完成邊坡上部永久性截水溝的施工,以保護開挖土坡免受雨水的沖刷,同時為下一步石方明挖奠定基礎。(6)對施工人員進行安全教育,施工人員向作業班組進行技術交底的同時,必須向班組進行安全交底,其中要包括機械安全交底。(7)作業班組必須嚴格按方案、交底單施工,不得私自更改。(四)土方填筑1、施7、工技術要求 土方回填利用開挖回填料回填。(1)施工前先做碾壓試驗,驗證碾壓質量能否達到設計干密度及相對密度值。 (2)分段填筑各段設立標志,以防漏、欠壓和過壓。上下層的分段接縫位置應錯開。 (3)用20t自卸汽車運輸至卸料面,用TY220 推土機攤鋪平料,用12t 振動機碾壓至設計干容重,對于邊角和振動機無法施工的地方,人工配合蛙式打夯機夯實至設計干容重。與混凝土接觸部位嚴格按照設計要求 處理。 (4)填筑一律采用分層的均勻平鋪料,鋪料層厚度:一般為 5080cm 左右,具體尺寸根據施工詳圖規定的密度、干容重等要求及壓實設備和試驗確定,經監理工程師認可后,調整鋪料厚度。(5)嚴格控制攤鋪厚度,8、保證干容重達到設計要求,不出現漏夯、虛土層、松土、彈簧等現象。每層填料進行夯實后應將表面適當灑水潤濕、刨毛,然后方可鋪上層,進行碾壓夯實。每層碾壓遍數一般為68遍,碾壓時,碾壓遍數由現場試驗確定,并應根據料質適當灑水或涼曬。 (6)施工中嚴格控制壓實參數,壓實合格后鋪筑上層新料。分段填筑時,每層接縫處應做斜坡形,碾跡重疊0.51m。上下層分段位置應錯開,錯縫距離不小于1m。填料的分布及級配應當均勻,不得出現與周圍材料的結構和級配有實質性差別的透鏡體、條痕或填筑層。(7)在填料上應控制車輛行駛以避免留下車轍。卸料種類應當連續,以使卸料處于最好的分布狀態。 (8) 碾壓施工應符合以下規定: 碾壓機9、械行走方向及鋪料方向應平行于管軸線。建筑物開挖線以下的所有低 于基礎設計高程的部位, 均應按施工圖紙尺寸和要求的壓實度或相對密度進行回填壓實。回填重粉質壤土、黃土狀中粉質壤土,干 重度通過現場試驗確定,壓實度不小于98%。砂礫料壓實時,灑水量宜為填筑方量的20%40%;壓實相對密度不低于70%,壓實施工宜用履帶式拖拉機帶平碾、振動碾或氣胎碾。 分段、分片碾壓,相鄰作業面的搭接碾壓寬度,平行軸線方向不應小于 0.5m,垂直方向不應小于 3m。 振動碾壓實作業,宜采用進退錯距法,碾壓痕跡搭接壓實寬度應大于 10cm。 機械碾壓時應控制行車速度,以不超過下列規定為宜:平碾為 2km/h,振動碾為 210、km/h。 震動碾壓不到的部位,應輔以夯具夯實,夯實時采用連環套打法,夯跡雙向套壓,夯壓夯 1/3,行壓行1/3;分段、分片夯實時,夯跡搭壓寬度應不小于1/3 夯徑。 填土前對各種建基面均要經過驗收合格后才能填筑。對于混凝土建筑物周圍的填土還要待混凝土的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70%后并且齡期超過 7d 后方可填筑;對于管身段頂部的回填土施工必須待混凝土強度到達設計強度的100%后方可開始填筑。(六)無紡土工布鋪設1、施工工藝流程 地面平整鋪布縫合拽平驗收結束。 2、施工方案 鋪設前首先清除表面上一切可能損傷無紡布的帶尖棱硬物,碾壓平整并驗收后,人工鋪設無紡布,鋪設前將無紡布卷成一空心卷,插入合適的11、鋼管或者直接將無紡布卷在鋼管上,鋪設時,自下開始依次向上進行展開,坡頂坡腳在錨固溝內以 U 型扣固定于坡面上,相鄰織物拼接采用縫合連接,無紡布應自下而上進行卷鋪,搭接形式為上幅壓下幅,平地接縫疊壓長度不小于 30cm坡面接縫疊壓長度不小于50cm。 3、質量控制措施(1)無漿紡布質量標準重量:350gm2,無紡布鋪設前要進行檢測,有扯裂、蠕變、老化的無 紡布均不得使用。 (2)無紡布鋪設前應首先清除坡面上一切可能損傷無紡布的帶尖棱硬物,修好坡面。(3)按設計圖紙要求及無紡布規格情況裁剪、拼幅, 應避免被損傷,保持其不受臟物污染。 (4)無紡布鋪設自下而上進行,坡頂坡腳應以錨固溝或其它方式固定。并保證鋪設平順,松緊適度,不得繃拉過 緊,織物應與土面密貼。 (5)相鄰織物拼接采用縫接,無紡布應自下而上進行卷鋪,上部織物應壓在下部側織物上,平面縫接疊丘長不小 于 30cm,坡面接縫疊壓長度不小于 50cm。土工織物鋪設時 應避免受力、折疊、打皺等情況發生。(6)織物鋪好后,避免受陽光直接照射。隨鋪隨填,或采取保護,嚴禁作業人員穿硬底皮鞋及帶釘鞋進行鋪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