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島圍堰施工方案(8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95491
2022-07-27
8頁
29.63KB
1、筑島圍堰及施工便道專項施工方案一、編制依據及編制原則一)編制依據1、G321三都灣灘至大坑塘二級公路改建項目設計圖紙、施工設計文件等。2、龍王廟大橋施工圖設計。3、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范(JTG F10-2006);4、公路橋涵施工手冊 ;5、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JTJ041-2000);6、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程(JTG F90-2015) ;7、現場實地踏勘調查所獲得的工程地質、水文地質、當地資源、交通 狀況及施工環境等詳細資料。8、與本工程有關的現行設計規范、施工規范、規程及標準。9、本承包人所擁有的技術裝備力量、機械設備、管理水平、工法及多年積累的工程施工經驗。二)編制原則1、安全第2、一的原則在施工組織設計的編制中始終按照技術可靠、措施得力、確保安全的原則確定施工方案,在確保萬無一失的前提下組織施工。2、確保施工工期的原則嚴格遵守合同文件所規定的工程施工工期,施工進度安排注意各專業間的協調和配合。根據工程的特點,編制科學、合理、周密的施工方案,合理安排進度,實行過程控制,搞好工序銜接,實施進度監控確保實現工期目標。3、確保工程質量的原則確立質量目標,制定創優規劃,嚴格執行公路工程質量標準,制定科學合理的施工方案,采用先進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藝,確保工程主體工程質量零缺陷,單位工程一次驗收合格率100%。基礎設施達到設計要求目標值要求,一次驗收成功。3、堅持文明施工,注重環保和3、水土保持的原則精心組織、嚴格管理、文明施工,在方案的編制上力爭把施工對周圍環境的影響降低到最低限度,并制定出詳細的文明施工和環保措施,爭創 “安全生產、文明施工標準化施工工地”。4、力求施工方案的適用性、先進性相結合的原則結合本工程的特點, 搞好勞力、材料、機械的合理配置,推廣“四新”技術,采用成熟可靠、 先進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藝,力求施工方案的適用性、先進性相結合,做到施工方案科學適用、技術先進,確保實現設計意圖。二、工程概況本項目路線起于位于三都水族自治縣境內的灣灘,起點樁號SP.K0+000.000=G321線K1061+070.000,經銻冶廠、下杠寨、三郎、簡望寨、麻秧寨、下巴棉、上4、巴棉、石灰窯至終點大塘,終點樁號K10+210.529=G321線K1065+300.000,本項目路線全長10.205679公里。總投資1.83億,合同工期420日歷天。本項目施工的重點、關鍵和難點工程為龍王廟大橋施工。龍王廟大橋為跨越河流而設,橋梁上部構造為灣灘岸引橋:2-25m預應力混凝土T梁;主橋:56+100+56m預應力混凝土連續剛構。下部構造:主橋:3#、4#墩為薄壁式墩,承臺樁基礎;引橋:1#、2#墩為薄壁式墩,承臺樁基礎,0號橋臺為重力式橋臺,明挖擴大基礎;5號橋臺為重力式橋臺,承臺樁基礎。橋跨中心里程K0+626.000,起止里程為: K0+464.000K0+740.005、0。主橋上部構造采用懸臂現澆施工,引橋上部構造采用預制吊裝施工,下部構造采用現澆,樁基礎采用機械鉆孔施工。三、施工方案1、筑島圍堰和便道施工總體安排。本橋除主橋的3#、4#墩位于水中外,其余墩臺均位于岸上,由于3#、4#墩均位于都柳江岸邊,平時河水流速緩慢,枯水季節,水深約3.5米,故本橋水中墩適合采用土石圍堰筑島的方法設置施工平臺,進行樁基礎和承臺施工。由于4#墩以北路基因征地問題無法施工,故只能先施工3#墩筑島,同時從河中填筑一條施工便道連通都柳江兩岸,通過便道將填料拉到4#墩進行筑島圍堰施工。筑島圍堰和施工便道的施工順序:3#墩筑島筑島圍堰便道施工填筑4#墩筑島圍堰。筑島圍堰和施工便道所6、需填料均取自K0+000至K0+4640路基段的挖方。由于龍王廟大橋是整個項目工期控制關鍵線路上的節點,而主橋3#、4#墩又是龍王廟大橋施工進度計劃關鍵線路上的節點,因此3#、4#墩能否同時開工關系到整個項目能否按合同工期如期完成。2、筑島圍堰技術要求水中墩基礎安排在枯水季節及上游水庫關閘時施工,采用土石圍堰筑島,變水中墩為陸上施工。由于3#、4#均位于岸邊,可以同時進行填土筑島施工,兩筑島凈距約為50米,不會影響都柳江流水的通暢。筑島高程根據施工期間可能出現的最高水位確定。筑島尺寸大小應考慮筑島圍堰外形因河流斷面被壓縮后,流速增大引起水流對圍堰、河床的集中沖刷及影響通航、導流等因素,并應滿足7、承臺開挖后堰身強度和穩定的要求,滿足承臺基坑開挖放坡要求,滿足堰內基礎施工平面尺寸需要,滿足基坑內排水需要。圍堰要求防水嚴密,減少滲漏。3#、4#墩筑島外形尺寸詳見附圖。筑島圍堰的主要填料為粘性土和石料,用運輸車裝運傾倒,用裝載機由河岸向河中逐漸推進,筑島填筑尺寸符合要求后,迎水坡面先鋪設土工布,再用50cm厚石碴覆蓋防護,以防沖涮,保證邊坡穩定。筑島圍堰頂層50cm用石碴鋪設并碾壓平整,以滿足樁基設備和混凝土罐車等重載車輛的通行要求,筑島外側邊坡坡率取1: 1.5, 筑島頂面高程為383.5,高出現有水面1.5m,承臺開挖后基坑內側邊坡坡率取1: 1。3、筑島圍堰和施工便道示意圖詳見附圖4、8、工藝流程現場勘察材料準備測量放樣筑島填土、壓實邊坡防護頂面硬化鉆孔樁施工承臺基坑開挖基坑內側堆碼土袋挖排水溝、集水井。5、筑島填土及圍堰施工要求進行現場勘測,查看現場水文地質情況,準備好合適的材料。筑島填料取自K0+000至K0+4640路基段挖方。根據圖紙、筑島圍堰平面設計圖等進行測量放樣,確定出筑島位置。筑島填土應分層填筑,分層碾壓,由岸邊逐漸向河中推進, 首層填筑應比河水面高出1米,填筑完成后用壓路機壓實,壓實作業完成后,再進行第二層填土碾壓作業,每層填筑厚度約50cm厚,以此類推,直至筑島高程。為避免筑島迎水面邊坡土層被河水沖刷流失,筑島外側用石碴填筑,石碴應先堆放在筑島面上,再用裝載9、機鏟石碴,沿坡面卸下,嚴禁 運輸車直接往坡面上傾卸石碴,以防止發生安全事故。筑島頂面鋪設50cm厚的道渣并碾壓平整,保證重載車輛的通行。樁基施工完成后,將進行承臺基坑開挖,基坑深度將達6.4米,分二級開挖。基坑開挖后,筑島將成圍堰的形式,為保證圍堰的穩定,防止基坑土質邊坡因滲水而坍塌,基坑邊坡用土袋堆碼防護,邊坡坡率為1:1。在坑底基礎范圍之外設置集水井,并沿坑底邊緣開挖排水溝,使水流入集水井,抽出坑外;集水井宜設在上游,尺寸視滲水情況而定;排水設備能力應大于總滲水流量的1.52.0倍。堆碼裝袋量為袋容量1/2的土袋,袋口用麻繩或細鐵絲綁扎,并人工平整。袋口朝內,錯縫堆碼。6.施工注意事項填筑10、堰體應采用抗滲等級高的粘土,以便更好的阻水并減少滲水。為保證圍堰的質量和穩定性,堰體應筑成迎向水面的弧形,有效降低河水的沖刷力。7、施工便道填筑便道采用石碴填筑,填筑到距河對岸約10米時停止施工、留一缺口過水,然后再進行8排(每排長16米)直徑1.5米的鋼筋砼圓管埋設,鋼筋砼圓管埋設完成后再將過缺口回填。施工便道填筑要求同筑島填土。本條施工便道除了作為4#墩筑島填料運輸通道外,同時還是兩岸施工人員上下班的通道,也是2個T構上部構造砼施工臂架泵(車泵)的施工平臺。四、主要施工人員及設備1、主要施工人員現場技術員1名,安全員1名,現場工人10名。2、主要施工設備序設備名稱型號單位數量額定功率生產備11、注1挖掘機臺22裝載機臺23運輸車輛5五、安全保障措施1、筑島圍堰施工時水利部門工作人員到現場檢查指導工作,保證施工期間河道安全。2、筑島圍堰施工期間派專職安全工程師1名,負責日常安全管理工作。3、筑島圍堰涉及其他安全要求的,到相關部門辦理相關手續,并遵照執行。4、機械設備的操作人員經過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培訓,考試合格后持有效證件上崗。定期檢查機械設備的安全保護裝置和安全指示裝置,以確保以上兩種裝置的齊全、靈敏、可靠。機械操作人員必須聽從施工人員的正確指揮,精心操作。加強工程機械和車輛的檢查維修,對駕駛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嚴禁違章開車,杜絕交通事故的發生。六、文明施工措施嚴格執行業主和地方政府有關12、文明工地建設的標準、規定,積極開展 創建文明工地活動,做好現場的各項管理工作。七、施工環保、水土保持措施建立與質量、安全保證體系并行的環保、水土保持體系,成立環境保護領導小組,同當地環保和有關部門協作,無條件接受環境保護部門的指導和監督,執行國家和地方政府的環保政策、法規,加強施工全過程的控 制與管理,制定詳細的環境保護措施,避免人為破壞和污染環境事件的發生。圍堰筑島施工期間嚴禁向河道內拋棄淤泥和其它雜物,大橋施工完成后按要求及時清除筑島和施工便道填方以及施工時遺留在河道中的一切障礙物,恢復河道。八、防洪防汛應急救援措施1、組織指揮體系及職責1)、組織機構防洪、防汛領導小組組長:林忠常務副組長13、:曾光雄、譚立衡組員:馬全、林建清、林愛和、林龍明應急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日常工作。辦公室主任由綜合辦主任擔任,辦公室設在綜合辦。2)、職責當發生險情時,應急班組長應按要求匯報項目部應急小組組長,并視當時具體情況在第一時間,做出快速、準確、必要的反應,如先撤出施工人員等。應急小組組長(副組長)接到險情后,分析緊急狀態,確定相應報警級別,啟動應急預案程序,應急搶險救援指揮系統立即投入運作,在現場設立指揮場所,相關人員到位,組織實施搶險工作。通訊聯絡員:負責內外的通訊聯絡,要配備通訊聯絡工具,隨時保持聯系暢通。物資保障人員:負責搶險防汛物資的保管、發放。配足雨衣、雨鞋、 水泵、照明、鎬鏟、草袋、繩14、索等搶險用品。為應對緊急情況,應備足土袋、料車和木樁、石料等應急物資和設備,相關管理人員必須全天24小時保持通訊并能隨時到場,組織好應急救援等工作。應急搶險人員:汛期要確保應急隊伍保持隨時待命狀態,各類搶險車輛保持油料充足、運行良好。一旦險情到來,確保人員、設備及時到位,搶險及時。衛生救護人員:設立抗洪搶險隊伍醫療救護點,做好現場救護工作, 組織好衛生防疫工作,防止傳染病的傳播。3)、防汛搶險制度發生險情后,根據應急小組的安排,立即組織人力,物力,全力以 赴投入搶險,確保工程安全,最大限度的減少損失。服從統一指揮,統一調度,不得各行其是。要樹立全局思想,局部利益服從全局利益。要互相配合、密切協15、作、團結一致、齊力搶險、打好應急搶險總體戰。2、信息報告1)、信息報告由綜合辦公室負責,通過調度系統及時準確上傳險情、命令、通知等,并及時準確上報最新情況。2)、信息報送程序:險情發生后及時上報項目部領導、應急小組有關成員或專職安全員譚立衡13117340467馬全18090607821樊益良18211950327林建清15880051768林愛和13595468303林龍明18988681961趙才剛18685839289陸玉剛13885032896序號設備名稱型號司機姓名車號手 機備注1搶險指揮車越野車韓紅軍18723991823項目部2急救車面包孫文熙13883815357項目部3急救車16、JMC皮卡白志學13896434988項目部4急救車長城陳思格15388386596項目部手機必須24小時開機,不準以任何理由借故拖延。 3)、預防措施a、分析、認識的危險性,復雜性、突發性、在預防為主的前提下,貫 徹統一指揮,分級負責,單位自救與社會救援相結合的原則b、設立搶險緊急救援中心,包括:辦公室、緊急搶險隊。c、為保證搶險工作的有效實施,各部門都應做好應急裝備的配置和保 管工作,保證裝備處理良好的使用狀態;一旦發生險情就能立即投入使用。 基本應急裝備可分為兩大類:基本裝備和專用裝備。基本裝備,一般指所 需的通訊裝備、交通工具、照明裝備和防護裝備、醫療裝備等;專用裝備, 主要指各專業隊17、伍所用的專用工具物品。d、為保證搶險工作的有效實施,各部門都應好應急物資的配置和保管 工作,如:工作鍬、鏟、鎬、電工用品,雨鞋,帳篷,麻袋、安全繩、安 全帽、救生圈、氧氣搶救設置等。e、日常搶險的準備。做好防洪應急裝備及應急物資的儲備與保管工作。做好防洪的宣傳和人員培訓工作。做好氣象及施工現場資料的收集。做好搶險預案的預演工作。f、加強組織領導,統一部署,按照重點時段、早落實、早部署的原則, 開展工作。g、根據工程特點,對職工進行針對性的防洪搶險安全知識教育,增強 全員防患意識。h、如在汛期內,要堅持晝夜值班制度,加強同地方防汛、氣象及水利部門聯系,密切注視汛情趨勢,及時準確通報氣象、水文情況18、。4)、處理措施a、一旦發生災害,要立即組織人員赴現場進行搶險,值班人員應盡快 將災害發生時間、地點、災情、人員傷亡及搶險情況調查清楚及時上報。b、根據險情大小,立即組織人員安排人員撤離到安全地帶。c、組織推土機、裝載機、車輛等機械設備建壩防洪、排險。d、組織挖掘機、人員,挖出一道排洪溝以減輕防洪壩的御洪壓力。e、對于被圍困人員要組織會有經驗的人員,使用現有的工具進行救援, 如無法處理,應首先保證人員安全,做好現場的清理工作,以便專業救援 隊伍實施救援。f、防洪、防汛、搶險人員的安全防護。應備好工作服及救援裝備。搶險人員在救援行動中,應時刻注意現場態勢的變化,做好自身 防護,注意安全,避免發生傷亡。執行搶險任務時,應23人為一組,集體行動,互相照應;帶好通訊聯系工具,隨時保持通訊聯系。g、工程救援隊在救援搶險過程中,盡可能地和技術人員等協同作戰, 以便熟悉現場情況,有利救援工作的實施。 8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