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土施工方案(5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95523
2022-07-27
5頁
22.91KB
1、取土施工方案一、環境保護路基填土均采用大型取土場集中取土。為節約用地,利于環保,防止水土流失,嚴禁亂掘亂挖,規劃取土方式,取土時應先將取土場表層30cm腐殖土剝離暫存,待取土結束后再將表土均鋪在整后的取土坑內,采取每4平方米一株的植樹綠化方式恢復植被,以保護環境。完善施工中的臨時排水系統,做到最大限度地減少水土流失及水文狀態的改變。開挖路基邊坡及時采取防護措施,防止雨季到來時水流對坡面的沖刷而影響排水系統,減少對附近水域的污染。二、排水措施施工前應校核取土場排水系統是否完善,保證排水系統完整。施工時根據實際情況設置臨時排水設施,利用界溝位置溝通排水溝以利于排水;在地勢低洼地段在邊溝外側做好沿邊2、溝的土埂,防止雨天匯水;在取土開挖前做好截水溝;不得任意破壞地表植被或堵塞水路,及時維修和清理排水設施,使之不產生沖刷和淤塞,并盡量與永久性排水設施結合起來。三、施工方案將取土坑表面種植土清除,堆放在界溝外側,整形碼方。待復耕時使用;表面土不宜種植應廢棄處理。取土坑的邊坡一般為1:1.5,當取土坑底及邊坡部須用種植土覆蓋時,邊坡減緩,以便機械能上下移動。取土坑的坑底縱坡不小于0.2%,坑底高出附近水域的常水位或附近橋涵進水口標高,以便使取土坑的積水能及時排走。取土坑底橫坡做成向路線外傾斜的坡度為23%的單向坡,當取土坑坑底寬度大于6m時,做成向中間傾斜的雙向橫坡,并在中部設置底寬為0.4m的縱3、向排水溝。在坑底縱橫向上設置連通的排水溝,避免取土作業面積水。取土坑界溝外側邊緣與取土坑坑底高差大于2m時,設置寬度不小于3m、向外傾斜橫坡為12%的護坡道。在取土坑取土時,清除表層耕植土后,用挖掘機一次深挖到要求深度(4.0m)。土要堆放起來,放置23d,起到一定的滲水作用。取土坑大于5000m2時,中間應留2.0m土埂作為相鄰兩個取土坑的中間埂,供施工機械通行,并利于今后發展養殖業。在取土過程中應及時做好降低地下水位、排除積水工作。清理場地的廢料和土方工程的廢方處理,不得影響排灌系統及農田水利設施。按圖紙規定或工程師的指示在適當地點設置棄土場,有條件時,力求少占土地,并結合改地造田。當設置4、棄土堆時,按施工規范的有關規定執行。施工過程中的廢棄物在工程完工時及時清除干凈,以免堵塞河道和妨礙交通。挖方工程中的大型棄方場地,采取以下水土保持措施:廢方堆放點統籌安排,堆放點遠離河道,盡量不要壓蓋植被,盡可能選擇荒地;及時對棄方進行壓實,并在其表面進行植被覆蓋,可以種植草皮、灌木或樹木,既可防止水土流失,又能美化環境;盡可能對棄土方整平用作耕地。為盡快降低土的含水量,用重型鏵犁或旋耕犁反復翻拌,邊翻拌邊晾曬,1d應至少翻3遍以上,直至達到接近最佳含水量為止,若遇下雨,應將已晾曬的接近最佳含水量的土覆蓋。成立環境保護領導小組,定期對施工現場周圍環境進行檢查,一經發現有人為破壞生態環境行為,立5、刻制止,無償恢復原貌,并且視情節輕重,給予罰款處罰。四、xx在本工程現場周圍配備、架立并維護一切必要而合適的標志牌,設置警示標志,以便為施工人員和公眾提供安全和方便。施工時按業主要求設專職安全員,身著安全背心,手持紅、綠色指揮旗,佩帶安全員服務胸卡上崗疏通交通并負責指揮車輛和清掃保潔,自覺服從建筑工程安全監督站的安全監督,并按照安全監督部門要求,切實做好工程、車輛機械和施工人員的安全工作。所有現場作業人員和機械操作手嚴禁酒后上崗,應當遵守安全施工的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規章制度,正確使用安全防護用具、機械設備等。取土場地安裝夜間照明設施,方便行人行走。采用合理設計和修筑臨時便道,保障施工運營安全6、,疏導交通。為防止過往車輛誤入施工區,在繞行便道設醒目標志及安全欄桿,防止非施工車輛進入,并派專人看護,堅決杜絕外來車輛進入。在開挖土場界溝外側四周設欄桿,并做出明顯標識,留有進口與出口,專職安全員在進口及出口觀察指揮過往車輛,避免車輛沖入取土坑,造成惡性事故。夜間為防止過往車輛誤撞支架及安全欄桿,在支架及安全欄桿上設彩燈,將輪廓線標識清楚,并在前方100m設緩行指示,使過往車輛具有足夠的準備時間。首先對每個取土場做出復墾設計,對每個取土場進行地質勘查、地形測量。因此,在有關土地管理、環境保護、水文資源專家的指導下,進行了地點選擇,并依據保留場地施工前的土壤和景觀資料,確定表土剝離的厚度,設計7、排水系統,堆放和回填剝離的表土與土壤,以及對耕種前土體和土壤進行檢測,從而最終完成取土場復墾設計。剝離的土層堆放時應覆蓋土工編織物,防止產生揚塵;土體揚撒部分草籽以防水土流失和土壤風化;土體坡腳用沙袋碼放堆置,防止土體滑坡。宜樹則樹、宜草則草、宜藤則藤,適物種植,美化環境,防止水土流失2。取土工程完畢后,按原來層次順序進行剝離土壤的回填,可先粗略平整,再精平,應考慮到土壤的沉降,復墾的土層坡度不應大于2取土場取土施工方案一、環境保護路基填土均采用大型取土場集中取土。為節約用地,利于環保,防止水土流失,嚴禁亂掘亂挖,規劃取土方式,取土時應先將取土場表層30cm腐殖土剝離暫存,待取土結束后再將表土8、均鋪在整后的取土坑內,采取每4平方米一株的植樹綠化方式恢復植被,以保護環境。完善施工中的臨時排水系統,做到最大限度地減少水土流失及水文狀態的改變。開挖路基邊坡及時采取防護措施,防止雨季到來時水流對坡面的沖刷而影響排水系統,減少對附近水域的污染。二、排水措施施工前應校核取土場排水系統是否完善,保證排水系統完整。施工時根據實際情況設置臨時排水設施,利用界溝位置溝通排水溝以利于排水;在地勢低洼地段在邊溝外側做好沿邊溝的土埂,防止雨天匯水;在取土開挖前做好截水溝;不得任意破壞地表植被或堵塞水路,及時維修和清理排水設施,使之不產生沖刷和淤塞,并盡量與永久性排水設施結合起來。三、施工方案將取土坑表面種植土9、清除,堆放在界溝外側,整形碼方。待復耕時使用;表面土不宜種植應廢棄處理。取土坑的邊坡一般為1:1.5,當取土坑底及邊坡部須用種植土覆蓋時,邊坡減緩,以便機械能上下移動。取土坑的坑底縱坡不小于0.2%,坑底高出附近水域的常水位或附近橋涵進水口標高,以便使取土坑的積水能及時排走。取土坑底橫坡做成向路線外傾斜的坡度為23%的單向坡,當取土坑坑底寬度大于6m時,做成向中間傾斜的雙向橫坡,并在中部設置底寬為0.4m的縱向排水溝。在坑底縱橫向上設置連通的排水溝,避免取土作業面積水。取土坑界溝外側邊緣與取土坑坑底高差大于2m時,設置寬度不小于3m、向外傾斜橫坡為12%的護坡道。在取土坑取土時,清除表層耕植土10、后,用挖掘機一次深挖到要求深度(4.0m)。土要堆放起來,放置23d,起到一定的滲水作用。取土坑大于5000m2時,中間應留2.0m土埂作為相鄰兩個取土坑的中間埂,供施工機械通行,并利于今后發展養殖業。在取土過程中應及時做好降低地下水位、排除積水工作。清理場地的廢料和土方工程的廢方處理,不得影響排灌系統及農田水利設施。按圖紙規定或工程師的指示在適當地點設置棄土場,有條件時,力求少占土地,并結合改地造田。當設置棄土堆時,按施工規范的有關規定執行。施工過程中的廢棄物在工程完工時及時清除干凈,以免堵塞河道和妨礙交通。挖方工程中的大型棄方場地,采取以下水土保持措施:廢方堆放點統籌安排,堆放點遠離河道,11、盡量不要壓蓋植被,盡可能選擇荒地;及時對棄方進行壓實,并在其表面進行植被覆蓋,可以種植草皮、灌木或樹木,既可防止水土流失,又能美化環境;盡可能對棄土方整平用作耕地。為盡快降低土的含水量,用重型鏵犁或旋耕犁反復翻拌,邊翻拌邊晾曬,1d應至少翻3遍以上,直至達到接近最佳含水量為止,若遇下雨,應將已晾曬的接近最佳含水量的土覆蓋。成立環境保護領導小組,定期對施工現場周圍環境進行檢查,一經發現有人為破壞生態環境行為,立刻制止,無償恢復原貌,并且視情節輕重,給予罰款處罰。四、安全措施在本工程現場周圍配備、架立并維護一切必要而合適的標志牌,設置警示標志,以便為施工人員和公眾提供安全和方便。施工時按業主要求設12、專職安全員,身著安全背心,手持紅、綠色指揮旗,佩帶安全員服務胸卡上崗疏通交通并負責指揮車輛和清掃保潔,自覺服從建筑工程安全監督站的安全監督,并按照安全監督部門要求,切實做好工程、車輛機械和施工人員的安全工作。所有現場作業人員和機械操作手嚴禁酒后上崗,應當遵守安全施工的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規章制度,正確使用安全防護用具、機械設備等。取土場地安裝夜間照明設施,方便行人行走。采用合理設計和修筑臨時便道,保障施工運營安全,疏導交通。為防止過往車輛誤入施工區,在繞行便道設醒目標志及安全欄桿,防止非施工車輛進入,并派專人看護,堅決杜絕外來車輛進入。在開挖土場界溝外側四周設欄桿,并做出明顯標識,留有進口與出口,專職安全員在進口及出口觀察指揮過往車輛,避免車輛沖入取土坑,造成惡性事故。夜間為防止過往車輛誤撞支架及安全欄桿,在支架及安全欄桿上設彩燈,將輪廓線標識清楚,并在前方100m設緩行指示,使過往車輛具有足夠的準備時間。 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