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怡苑工程梁式轉換層施工方案優化設計(2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95752
2022-07-27
2頁
134.08KB
1、混凝土的輸送不間斷。混凝土澆筑應分層進行,每層高度控制在500800mm,每層間隔時間1152h。現場設2臺混凝土輸送泵,2根轉換梁同時澆筑。混凝土振搗選用6臺50mm、6m長振搗棒,振搗必須到位、密實,不得漏振。嚴格控制混凝土的澆筑速度在10m3?h左右。為隨時檢查混凝土的澆筑情況,在大梁內側模開2排孔,距梁底分別為115、217m,開孔尺寸為300mm500mm,孔洞間水平凈距3m,隨混凝土的澆筑封閉孔洞。混凝土澆筑成型后,及時覆蓋草袋,灑水養護,24h后適當松動梁側模及支撐,確保側向的養護效果,混凝土養護時間不得少于14d。經 測 試,轉 換 梁 混 凝 土7d抗 壓 強 度 達34152、 M Pa、28d達4719 M Pa,完全滿足設計要求。拆模后混凝土平整密實,無任何蜂窩麻面現象;實測表面垂直度2mm、平整度3mm,實測點合格率達94%,均達到了GB50204-92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 中分項工程優良標準。4結束語(1)在本工程轉換梁的施工中,利用其他工程深基坑施工過程中作為內支撐的大直徑螺旋焊接鋼管作為梁底的主支撐,并直接將荷載安全地傳遞至地下室底板承臺,較好地解決了轉換梁施工中模板與支撐的難題。(2)結構轉換梁的施工,由于模板支撐復雜,鋼筋多、間距密,混凝土量大、強度高,施工人員也較多,因此施工組織顯得尤為重要,施工組織安排得好,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0003、年8月第29卷第8期施工技術CON STRUCT I ON TECHNOLOGY富怡苑工程梁式轉換層施工方案優化設計孟憲海1,張華新1,鄒德林2(11 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北京100084;21 鐵道部建廠局深圳工程處,廣東深圳518000)中圖分類號 TU 765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00228498(2000)0820033202Construction M ethod Opti m ization of Beam-type TransferStorey in Fuyiyuan ProjectMENG Xian2ha i1,ZHANG Hua2xin1,ZOU De2lin2(11Ci4、vil Eng ineering D epartm ent,T singhua U niversity,B eijing100084,China;21S henzhen Construction D ivision,Factory B uild ing B ureau of R ailw ay M inistry,S henzhen,Guangdong518000,China)富怡苑工程位于深圳市,是一個集商貿、住宅為一體的高級住宅小區。建筑面積60175m2。其中A、B棟地上24層,裙房2層。2層以下為框架剪力墻結構;3層為架空轉換層兼做設備層,層高415m;4層及以上為塔樓住宅,層高3125、m,屬剪力墻體系。1轉換層結構特點(1)托梁規格種類繁多,梁高由8001800mm不等,變化較大;(2)托梁跨度較大,最大凈跨度達8650mm;(3)托梁截面大,施工荷載較重,最大凈跨梁自重即達2617t;(4)托梁負筋錨入框支梁長度較大。2施工方案分析比較211疊合梁施工方案將1根大梁分為2次澆注,先澆注的下半部梁按上半部梁施工荷載計算配置箍筋、負筋,待混凝土強度達到100%后,再澆注上半部梁。采用疊合梁施工,轉換層以下2層結構頂梁板模板及其支撐系統不能拆除,用來分散轉換層的施工荷載。疊合梁施工方法簡單,不需增加支撐,但工期相應延長。由于梁高變化較大,無法統一澆注,故澆注方案較復雜。因此,本6、工程不宜采用疊合梁施工方案。212附加型鋼支撐系統施工方案先施工轉換層框支柱及核心筒至梁底標高,在框支柱及核心筒墻體上預埋鐵件。待框支柱及核心筒墻體混凝土強度達到80%后,在預埋鐵件上焊接牛腿,上托型鋼梁或將型鋼梁直接焊于鐵件上,形成附加支撐系統,承擔轉換層大梁的施工荷載。經過計算,該方案需用I32b雙工字鋼組合梁作為支撐鋼梁,需投入型鋼80t左右,一次性投資較大,且施工工藝較復雜,精度要求高。無論從經濟效益,還是從進度控制分析,該方案均非最佳施工方案。收稿日期 1999212216作者簡介孟憲海(1963),男,天津人,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講師,工學碩士,北京100084,電話:(010)627、77173533 1995-2003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213荷載傳遞法施工方案以轉換層下已完成施工的結構層梁作為主要承重構件,在已施工轉換層柱或墻上焊接鋼管牛腿支架作為輔助卸荷構件,形成整體支撐系統。轉換層梁支撐系統如圖1所示。圖1轉換層梁支撐系統示意在下部梁中心線上沿梁長度間距350mm設1排可調支桿,頂緊框支梁底模板支設橫桿,將轉換層框支梁荷載直接傳給下部已完成施工的結構梁。先澆注框支柱及核心筒墻體至設計標高,根據支撐系統設計要求,在計算確定的位置,預埋鋼管牛腿所需鐵件;待框支柱及核心筒墻8、體混凝土達到80%設計強度后,按圖1搭設模板系統、焊接鋼管牛腿支架輔助卸荷,并嚴格控制鋼管牛腿的加固及挑出長度;增加框支梁凈跨支點,減小框支梁凈跨長度,從而減小框支梁下部模板支撐系統承受的最大彎矩、剪力及撓度值。為保證轉換層結構的施工安全與3層樓面荷載受力均勻,應該做到:梁底支撐系統立桿下沿垂直方向需墊設通長50mm100mm的木方;2層頂梁模板及支撐系統不能拆除;轉換層框支梁對應的1、2層頂梁,需要可調支桿加固間距1000mm。采用該方案,A、B棟建筑物轉換層施工只需一次性投入2000個可調支座,6mm厚鋼板10m2即可。可調支座還能用于后續模板工程施工,一次性投入較小,經濟效益較好。此外施9、工操作簡捷方便,有利于保證施工質量和工期。因此,經過綜合比較,最終決定采用這種施工方案。3轉換層下部結構梁承載能力驗算以轉換層最大跨度框支梁與最大截面梁下面2層頂梁為代表進行驗算。311最大跨梁驗算轉換層最大跨梁截面800mm1600mm,凈跨8650mm。其下對應2層頂梁截面350mm900mm,配筋為4 25?425,凈跨8650mm,混凝土C35。經計算施工荷載q=42kN?m,極限荷載qu=5418kN?m,qqu,所以轉換層最大跨度梁以下對應的2層頂梁結構安全。312最大截面梁驗算轉 換 層 最 大 截 面 梁 截 面800mm1800mm,凈 跨7000mm。其下對應2層頂梁截面510、00mm700mm,配筋為428?6 28,凈跨7000mm,混凝土C35。經計算施工荷載q=47kN?m,極限荷載qu=11818kN?m,qqu,所以轉換層最大截面梁以下對應的2層頂梁結構安全。上述驗算均按2層頂梁單獨承受轉換層傳遞荷載予以考慮。實際上,如果再考慮到2層樓板與頂梁共同工作、2層頂梁模板及支撐系統沒有拆除、在框支柱上焊接鋼管斜撐輔助卸荷等有利因素,將會更安全。4轉換層施工技術措施411鋼筋工程(1)由于托梁負筋錨入柱及墻中長度較長,超過梁高,先施工柱與核心筒墻時,用臨時鋼管支架將負筋挑起作為臨時固定錨入柱中。臨時鋼管支架一定要按要求搭設牢固,保證托梁負筋定位準確。(2)轉換層11、托梁鋼筋部分為32鋼筋,采用機械冷擠壓連接方式,小于32鋼筋采用閃光對焊。(3)轉換層托梁變截面處,鋼筋互錨較為密集,應先穿高梁鋼筋(高梁鋼筋底筋有彎折),然后再穿低梁鋼筋(低梁鋼筋錨入高梁中)。(4)勁性鋼柱處托梁鋼筋按照既定方案進行施工,注意箍筋尺寸根據實際情況現場制作,直通鋼筋閃光對焊接頭打磨穿過腹板,冷擠壓接頭現場連接。412模板工程(1)如圖1模板采用九夾板、50mm100mm木方、48mm鋼管及40mm可調撐桿加固。(2)當梁跨度超過4m時,按跨長3預起拱。(3)梁柱節點,由于混凝土強度不同,距柱側入梁500mm處用快易收口網封擋,用20鋼筋沿梁豎向200mm加固。(4)由于框支梁12、自重較大,應待梁混凝土強度達到100%,方可拆除底模與支撐。(5)800mm高梁沿梁高設2道12mm對拉螺栓加固,10001200mm高梁沿梁高設3道12mm對拉螺栓加固,14001600mm高梁沿梁高設4道12mm對拉螺栓加固,1800mm高梁沿梁高設5道12mm對拉螺栓加固;沿梁縱向每600mm設1道12mm對拉螺栓加固。413混凝土工程(1)采用商品混凝土,泵送運輸,現場設2臺地泵同時工作。(2)混凝土中摻加一定比例的粉煤灰與N型高效泵送劑。(3)混凝土應按300400mm分層連續澆注,以前1層混凝土初凝前澆注后1層為原則盡量延遲推進時間,以利于降低混凝土的內部溫度。(4)注意澆注順序,13、A、B棟沿建筑物長向后退澆注,先澆注柱頭強度等級高的混凝土,后澆注梁板混凝土,以免梁板低等級混凝土流入柱中,影響質量。(5)混凝土要注意養護,根據深圳現有天氣情況,施工后4h,即可由專人灑水養護,經常保持混凝土表面濕潤不少于7d。征訂啟事(1)土木建筑國家級工法匯編(19931994年度),每冊定價31100元;一九九二年度土木建筑國家級工法匯編(第二輯),每期定價20100元;(2)1997年、1998年 施工技術 合訂本,每冊定價70100元;1999年 施工技術 精裝合訂本,每冊定價90100元;(3)中國建筑技術政策 精裝本,每冊定價80100元;以上書目價格均含郵費,欲購者請與本刊編輯部聯系,聯系人:周法獻,電話:010-68300059。43施工技術第29卷 1995-2003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4-07-17
16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