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綠色施工方案(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95920
2022-07-27
5頁
59.50KB
1、1 目的:指導工程的綠色施工,在保證質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過科學管理和利用先進技術,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與減少對環境負面影響的施工活動,實現四節一環保(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和環境保護)。2 基本要求:2.1 綠色施工應符合國家的法律、法規及相關的標準規范,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2.2 實施綠色施工,應依據因地制宜的原則,貫徹執行國家、行業和地方相關的技術經濟政策。2.3 運用ISO14000和ISO18000管理體系,將綠色施工有關內容分解到管理體系目標中去,使綠色施工規范化、標準化。2.4 鼓勵推廣綠色施工的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與新工藝,推行應用示范工程。2.52、 項目經理為綠色施工第一責任人,負責綠色施工的組織實施及目標實現,并指定綠色施工管理人員和監督人員。2.6 綠色施工應對整個施工過程實施動態管理,加強對施工策劃、施工準備、材料采購、現場施工、工程驗收等各階段的管理和監督。2.7 結合本工程項目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對綠色施工作相應的宣傳,通過宣傳營造綠色施工的氛圍。2.8 定期對職工進行綠色施工知識培訓,增強職工綠色施工意識。3 綠色施工總體框架:3.1 綠色施工由施工管理、環境保護、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節水與水資源利用、節能與能源利用、節地與施工用地保護六個方面組成。3.2 綠色施工管理主要包括組織管理、規劃管理、實施管理、評價管理和人員安全與3、健康管理五個方面。4 綠色施工控制要點:4.1 人員安全與健康管理4.1.1 制訂施工防塵、防毒、防輻射等職業危害的措施,保障施工人員的長期職業健康。4.1.2 合理布置施工場地,保護生活及辦公區不受施工活動的有害影響。施工現場建立衛生急救、保健防疫制度,在安全事故和疾病疫情出現時提供及時救助。4.1.3 提供衛生、健康的工作與生活環境,加強對施工人員的住宿、膳食、飲用水等生活與環境衛生等管理,明顯改善施工人員的生活條件。4.2 環境保護技術要點4.2.1 運送土方、垃圾、設備及建筑材料等,不污損場外道路。運輸容易散落、飛揚、流漏的物料的車輛,必須采取措施封閉嚴密,保證車輛清潔。4.2.2 施4、工現場非作業區達到目測無揚塵的要求。對現場易飛揚物質采取有效措施,如灑水、綠化、地面硬化、圍檔、密網覆蓋、封閉等,防止揚塵產生。4.2.3 現場噪音排放不得超過國家標準建筑施工場界噪聲限值(GB12523-90)的規定。4.2.4 使用低噪音、低振動的機具,采取隔音與隔振措施,避免或減少施工噪音和振動。4.2.5 盡量避免或減少施工過程中的光污染。夜間室外照明燈加設燈罩,透光方向集中在施工范圍。4.2.6 電焊作業采取遮擋措施,避免電焊弧光外泄。4.2.7 施工現場污水排放應達到國家標準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的要求。4.2.8 在施工現場應針對不同的污水,設置相應的處理設施5、,如沉淀池、隔油池、化糞池等。4.2.9 對于化學品等有毒材料、油料的儲存地,應有嚴格的隔水層設計,做好滲漏液收集和處理。4.2.10 保護地表環境,防止土壤侵蝕、流失。因施工造成的裸土,及時覆蓋砂石或種植速生草種,以減少土壤侵蝕;因施工造成容易發生地表徑流土壤流失的情況,應采取設置地表排水系統、穩定斜坡、植被覆蓋等措施,減少土壤流失。4.2.11 沉淀池、隔油池、化糞池等不發生堵塞、滲漏、溢出等現象。及時清掏各類池內沉淀物,并委托有資質的單位清運。4.2.12 對于有毒有害廢棄物如電池、墨盒、油漆、涂料等應回收后交有資質的單位處理,不能作為建筑垃圾外運,避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4.2.13 施6、工場地生活垃圾實行袋裝化,及時清運。4.3 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技術要點4.3.1 圖紙會審時,應審核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的相關內容,達到材料損耗率比定額損耗率降低30%。 4.3.2 根據施工進度、庫存情況等合理安排材料的采購、進場時間和批次,減少庫存。4.3.3 現場材料堆放有序。儲存環境適宜,措施得當。保管制度健全,責任落實。4.3.4 材料運輸工具適宜,裝卸方法得當,防止損壞和遺灑。根據現場平面布置情況就近卸載,避免和減少二次搬運。4.3.5 采取技術和管理措施提高腳手架等的周轉次數。4.3.6 優化安裝工程的預留、預埋、管線路徑等方案。4.3.7 利用包裝的材料進行臨時加固和制作專用吊具7、等。4.3.8 臨時道路和龍門吊、塔機的地基處理,要了解當地的地質地貌,滿足承載要求,減少材料浪費。4.3.9 現場的敷設的臨時電纜要有布置圖,以便于回收考慮重復使用。4.3.10 輔機安裝采用預埋墊鐵和無墊鐵的施工工藝,減少鋼材的利用,根據不同的設備使用不同標號的微膨脹水泥。4.3.11 對鋼球式磨煤機大罐的拖運不用滑道,用吊車移位。4.3.12 非特殊的支吊架可以利用圖集自行制作。4.3.13 優化型材下料方案。鋼結構制作前應對下料單及樣品進行復核,無誤后方可批量下料。4.3.14 應選用耐用、維護與拆卸方便的周轉材料和機具。4.3.15 現場辦公和生活用房采用周轉式活動房。現場圍擋應最大8、限度地利用已有圍墻,或采用裝配式可重復使用圍擋封閉。力爭工地臨房、臨時圍擋材料的可重復使用率達到70%。4.3.16 臨時平臺、拖運滑道、臨時設施等要妥善保管,做到可重復使用。4.4 節水與水資源利用的技術要點4.4.1 施工現場噴灑路面、綠化澆灌不宜使用市政自來水。4.4.2 施工現場供水管網應根據用水量設計布置,管徑合理、管路簡捷,采取有效措施減少管網和用水器具的漏損。4.4.3 現場機具、設備、車輛沖洗用水必須設立循環用水裝置。施工現場辦公區、生活區的生活用水采用節水系統和節水器具,提高節水器具配置比率。項目臨時用水應使用節水型產品,安裝計量裝置,采取針對性的節水措施。4.4.4 施工現9、場分別對生活用水與工程用水確定用水定額指標,并分別計量管理。4.4.5 對水沖式廁所采用隨用隨沖的方式,杜絕使用定時沖水的方法。取消澡堂的洗浴方式,減少水源浪費。4.4.6 現場機具、設備、車輛沖洗、噴灑路面、綠化澆灌等用水,優先采用非傳統水源,盡量不使用市政自來水。4.5 節能與能源利用的技術要點4.5.1 制訂合理施工能耗指標,提高施工能源利用率。4.5.2 優先使用國家、行業推薦的節能、高效、環保的施工設備和機具,如選用變頻技術的節能施工設備等。4.5.3 施工現場分別設定生產、生活、辦公和施工設備的用電控制指標,定期進行計量、核算、對比分析,并有預防與糾正措施。4.5.4 在施工組織設10、計中,合理安排施工順序、工作面,以減少作業區域的機具數量,相鄰作業區充分利用共有的機具資源。安排施工工藝時,應優先考慮耗用電能的或其它能耗較少的施工工藝。避免設備額定功率遠大于使用功率或超負荷使用設備的現象。4.5.5 建立施工機械設備管理制度,開展用電、用油計量,完善設備檔案,及時做好維修保養工作,使機械設備保持低耗、高效的狀態。4.5.6 選擇功率與負載相匹配的施工機械設備,避免大功率施工機械設備低負載長時間運行。機電安裝可采用節電型機械設備,如逆變式電焊機和能耗低、效率高的手持電動工具等,以利節電。機械設備宜使用節能型油料添加劑,在可能的情況下,考慮回收利用,節約油量。4.5.7 合理安11、排工序,提高各種機械的使用率和滿載率,降低各種設備的單位耗能。4.5.8 利用場地自然條件,合理設計生產、生活及辦公臨時設施的體形、朝向、間距和窗墻面積比,使其獲得良好的日照、通風和采光。4.5.9 臨時設施宜采用節能材料,墻體、屋面使用隔熱性能好的的材料,減少夏天空調、冬天取暖設備的使用時間及耗能量。4.5.10 合理配置采暖、空調、風扇數量,規定使用時間,實行分段分時使用,節約用電。4.5.11 臨時用電優先選用節能電線和節能燈具,臨電線路合理設計、布置,臨電設備宜采用自動控制裝置。采用聲控、光控等節能照明燈具。采用冷光源的燈具,廣式照明采用分層控制。接口采用電表計量,外圍部分充分利用外單12、位的資源就近使用,減少布置干式變壓器和地下電纜及二級盤等。也可采用柴油發電機來代替、還有就是用柴油和電的兩用電焊機等新設備。4.5.12 規定空調的最適宜的溫度,如夏天為26度、冬天不超過25度。4.6 節地與施工用地保護的技術要點4.6.1 根據施工規模及現場條件等因素合理確定臨時設施,如臨時加工廠、現場作業棚及材料堆場、辦公生活設施等的占地指標。4.6.2 要求平面布置合理、緊湊,在滿足環境、職業健康與安全及文明施工要求的前提下盡可能減少廢棄地和死角,臨時設施占地面積有效利用率大于90%。4.6.3 施工總平面布置應做到科學、合理,充分利用原有建筑物、構筑物、道路、管線為施工服務。4.6.4 施工現場倉庫、加工廠、作業棚、材料堆場等布置應盡量靠近已有交通線路或即將修建的正式或臨時交通線路,縮短運輸距離。4.6.5 臨時辦公和生活用房應采用經濟、美觀、占地面積小、對周邊地貌環境影響較小,且適合于施工平面布置動態調整的多層輕鋼活動板房、鋼骨架水泥活動板房等標準化裝配式結構。生活區與生產區應分開布置,并設置標準的分隔設施。4.6.6 施工現場圍墻可采用連續封閉的輕鋼結構預制裝配式活動圍擋,減少建筑垃圾,保護土地。5 組織機構組長: 副組長: 組員:APCC2滎陽項目部 第 5 頁 共 5頁